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323章 责无旁贷

跨界商明 第323章 责无旁贷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闲话打住却说京城火车站十二月初八那一天清晨就有人出城过来看热闹,可说是络绎不绝,最后竟然达到了近十万人,这个规模虽远不是倾城而出,却也是没有前例的。

而且是让京城倾城而出也不可能,虽然只有上百万人但是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人赶过来都在二三个小时以上,就算是最近的人也是要走大半个小时,这一来大多数妇孺老弱当然不可能来火车站看热闹了。

来看热闹的主要还是各地在京学子、商人、京城富人子弟、还有一些街头混混之类。当然还有一些受到邀请的人,将乘坐第一趟列车去商业中心的乘客等等。

虽然并不愿意高调,不过大明或这时代的第一列商业列车及火车第一次投入商业运行总是大事,为此穿越众也邀请了一些人参加了剪彩仪式。

只是受到邀请的主要是穿越众的商业合作者,还有京城的普通人为主。那是因为这时让天启出面不合适,让官员出面没什么意思,还是邀一些普通人参加就可以了,再加上现场瑶奖送火车票及弄一个灯光秀就足够热闹了,反正这时的火车并不需要广告效应。

因为那是十足的刚需,京城去商业中心今后乘火车比坐马车价廉还速度快,所以穿越众会将这条线路现在几百辆马车绝大多数都撤了,只留下少数快速马车以及少数马车仍然走这条路线外,其它转为京城四周或商业中心周围的公交马车。

至于为什么要仍然留下一些快速马车乃是为了少数不差钱又喜欢自由的人,或携带女眷的人租用,至于慢速马车因为这条线路也要公交马车的。

另外这个时代特别在北方男女坐一个车厢下层人问题不大,中上层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慢速马车也会有人包车的,毕竟因为少用两匹马,车子装饰也低档一些价钱也低不少。

还有火车也一样,这时设计了三四个等级外还设立了女性车厢,而这个问题之前不存在主要是马车坐人少,有女性不愿意与男性同乘就可以等人多一些合乘一辆的,可火车不可能,只能设立一些二等女性车厢。

至于一等车厢都是有钱人,坐位也宽敞,出行者也不大可能单人独行有家人、仆人陪伴问题不大。还有再高档的包厢这样的问题更加不存在了,只是如此一来普通车厢每排32可以坐五人共六十坐位,这时准备五百人客运能力的列车,加上货车车厢共拖了十八个。

如此一来那火车看起来也愈加庞大宏伟了,还有这时货运不足,穿越众决定可以让人抽签免费乘坐只是名额只能随到时可以坐多少人决定而且是只有一个月也算是让火车站多一些人气。

第一列火车启动前半小时剪彩仪式在周天材主持下召开了,出头露面与卖弄口才这方面他现在是十八人中第一专家,这一次也当仁不让。

再说这一次主持人也不必说太多话,主要是主持这样一个在大明还不曾有的剪彩仪式大明土著无法完成,因为这样的仪式与只熟悉这时代的祭祀、婚庆、丧葬、迎宾之礼完全不一样。

宋应星作为铁路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也参加了剪彩仪式,他在万历四十三年乡试中就获得了江西省的第三名,但接连参加多次会试却是名落孙山。

按说江西文风虽不如苏浙那样昌盛,但每次会试少说也有个七八十几人的,参加几次会试不中只能说这时考试偶然性较大,宋应星不是乡试偶获高名,就是他多次会试文章不入考官之眼。

实际上这时八股文考试差距最大的时候肯定是童生试的县试,因为这时有的人可能达到秀才水平,有的人才初读了四书五经,一篇八股文也是不一定能够完整构思。

之后差距就会减少起来,秀才时还比较明显可是到举人差距就不大了,参加会试除了真是有过硬关系或真是才华横溢又发挥正常,大部分人运气成份占大头。

不过这样的偶然性对个人而言可能是悲剧,对社会或人类历史可能反而是一件幸事。如李白杜甫柳永等人如果科考顺利仕途得意就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诗词传世,至少不可能那么多。

有明一代因为科考不顺利才有徐霞客的游记,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至于宋应星虽然在科举上三人中最好一些也是始终未曾中进士,虽然当过官也是佐贰小官。不过如果他早早中了进士成为了大官,那天工开物一书也就不一定出世了。

当然天工开物历史上这时也未出世,更别说他来了穿越众这里再编这样的书意义不大了。实际上就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穿越众还真是对他没什么需要的了,因为天工开物上的技术对他们而言太落后了。

不过作为一个举人能够对科学技术如此关心并费了心血编书了不起,还有他毕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及这个时代白话文的功底,所以穿越众还是请他来负责编一些教材或说明书之类,最早是技校副校长。

对这个邀请宋应星还是十分愿意的,因为徐霞客十五岁童生试不过就不再参加考试了,李时珍中了秀才参加了几次乡试不中死心了,宋应星可是参加了多次会试不中后,仍然应吏部试成为了官员。

从这看宋应星还是在意斥途的,不到最后一刻不愿放弃的。而穿越众这里许多方面是与朝廷合作的,如孙元化与茅元仪代表朝廷管理兵工厂。那兵工厂的设备与技术都是穿越众的,真正经济与生产管理也是穿越众的,二人乃是顶着大明官员的身份在为穿越众管理兵工厂的。

类似的项目主要是在铁路建设,铁路建设的技术、资金、管理都是穿越众的,但这铁路又是大明国有的,穿越众只是拥有建造完成后的一定年限的经营权,或者建设完成后再向大明朝廷要钱的。

所以这铁路建设穿越众乃是承包建设,或者是用建设资金换取经营权性质。之所以如此定性那是这时代除了穿越众也没有人能够建造铁路、建造铁路桥梁、建造火车车辆等等,连管理铁路运营也只能靠穿越众,在这情形下没有穿越众就不可能有铁路。

但这时的铁路不少只有战略意义或经济利益极小,穿越众他们不可能为大明垫出太多金钱。况且在税收制度改革后大明财政收入也会成倍增加,付出铁路建设费用不成问题。

当然一些经济效率比较高的铁路会先由穿越众经营,那也是没什么办法而不是穿越众贪图钱财,因为那些不赚钱的铁路一样将由穿越众承包管理。

如此干主要是这时代建造铁路、建造铁路桥梁、建造火车车辆只有穿越众才有技术,才有巨额资金投入。但铁路有了火车有了投入运行这时代管理、维修仍然只有穿越众才能胜任啊。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