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347章 不该封闭

跨界商明 第347章 不该封闭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对此十八人在现代却是如普通人一样对社会不可能产生多大影响,也不向这方面努力。而且是只要奉公守法再加有钱即便是时光隧道突然崩溃,他们在现代家人一点问题也不会有的。

但他们如果都在现代,留在明代的娇妻稚子,加巨大的财富就不大好说了,为此他们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管理机构,并不断培养为他们所用的039039职业经理人039039。

设立一个在明代的统一的公司性质的管理机构是十八人早已有的设想,主要是他们的事业太大,一个人管许多工厂、商店、贸易方面的事,还有农林牧渔、教育、军事方面的事实在太多,论规模也不小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了,再没有一个统一机构就不大好办了。

当然到现在才考虑着手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之前时机还不成熟,十八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面对即将成为乱世的明末怎么办

对此虽有人认为自己身单力薄担心介入会效果不佳引火烧身,如果仅是内战他们当时的选择也极可能如此了,但这次末世却不是,不谈民族主义也是反而落后代替先进、残暴代替仁慈。如此情形下旁观不作为,只顾自己的安全与挣钱说不过去。

这个问题获得共识扶助天启还是崇祯一样有分歧,不少人觉得天启是扶不起的阿斗,而崇祯才是明君。但还是有人指出天启并非堕落腐化之人本质不错,他重用魏忠贤乃是无可奈何居多。

相比之下崇祯急躁又刚愎自用,轻信却刻薄寡恩,还深受儒家思想毒害对异己也忌惮心重,弄不好帮助了他到后面反目成仇外,他们的东西也不一定会被他全盘接受,因为他的控制欲十分强。

反倒是天启宽厚肯放手,虽不比正德那样敢打破或蔑视传统,却也不是循规蹈矩死板过于怯懦之人。再加上他在前崇祯在后,又有病危时可以加以援手十之**应该可以救活的可能,所以应该选择天启至少先在天启这里试试看。

后面一切证明选择天启十分成功的,主要是天启择善从流,对穿越众建议的一切全面接受还不急不躁,放手放心让十八人操持。这虽然他相信了他们从后世过来,没有他们大明即将终结,他自己也会一病而亡,可换成崇祯的性格同样情形也不可能如此肯听从。

到这时就翻脸虽然不可能,主导权的争夺多少早会有一点,这时会越来越大。不然崇祯每日上朝干什么,不似天启听从穿越众没有恢复朝会,之前采用小会今后会彻底改革朝廷机构设制与工作流程。

要挽救大明只要天启肯听从穿越众之前的安排就可以了,但要让大明长治久安,还有穿越众在这个时代的利益保存下来,不受到反扑只有对大明整个制度进行一次大改革,思想上进行一次大改革。

特别是时光隧道并非是肯定可以长期存在的,为此不仅在自己的事业上十八人投入不少,但在思想与体制的改革改造上同样如此。

比如烈士陵园就是他们改变军人地位与形象的重要一环,从效果来看确实是还不错的,特别是天启亲自出席烈士陵园开园及第一次祭祀,这是几乎从未有过的,完全是树立新思想的一个标志。

而且那一次乃是与献俘、惩处、安灵、祭祀一起办的,皇帝主持的国家级行为,而过去最多只有前二项,后面二项高级将领也往往派个大臣而已何况士兵。

不过烈士陵园自建立年年冬至、清明都举行祭祀,这样高规格的祭祀不可能年年都办。而辽东战役虽然相当顺利,可是伤亡也比第一次反击战大了几倍。

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反击战打的是防守反击战,后金军还在出其不意的大轰炸中崩溃了,之后乃是追杀战。不似这一次战线很长,打了不少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巷战。

虽然后金方面军力比不上入侵京师那一次却是主动进攻、千里迂回、拉网围歼、情况复杂,后金方面又狗急跳墙垂死挣扎,伤亡多几倍也是正常。

伤亡虽大一些不过战果也一样极大,一战彻底解决辽东问题让大明历史上这个时期的内忧外患中的外患平息了。

还有将辽东问题的罪魁祸首与帮凶只要活着的一网成擒,就是死人这一次也会挖出来斩首的。所以今年清明的祭祀乃是大祭祀,与烈士陵园开园那次比只是开园不搞,这一次仍然是大规模的献俘、惩处、安灵、祭祀一样不少。

如此大规模,加上辽东事了在穿越众提议下天启会再次光临烈士陵园,而不是站在皇宫城楼上看献俘。那样虽然是传统但处斩罪犯还是在烈士陵园为好,更加庄严。

还有这一次辽东战役胜利,已了解历史走向的天启知道这一战疫后大明这个时期的内忧外患内忧还不好说已经过去,外患方面基本上已经解决,确实是要为那些烈士主持安灵与祭祀。

另外穿越众鼓励他出去看看但大臣们都是反对的,在大明也就是朱元璋与朱棣可以自由外出,正德算是叛逆任性的出了几次宫也是被树为反面人物,因而他想出去看看火车乘坐一下也不大好办。

当然之前皇帝外出排场太大,又速度极慢比较扰民,所以朱元璋与朱棣坐上皇位也不曾出京自由行过。再说更关键皇帝出行要么整个中央官员带身边,要么对政务失去了解与控制,这一点也是实情。

可吴世杰提议天启今后可以乘火车去大明各地看一看,如此速度快不扰民或极少扰民经济代价也不高,另外带上无线电台有事也可以及时联络与讨论决定不误事。

就算是出现大问题也可以几天内赶回京城,对此天启觉得确实是最佳办法。实际上这时皇帝出宫一次前呼后拥排场也太大,也看不到什么但让下面官员与百姓却是忙碌很久,实在为不大可取。

而吴世杰提议乘装甲御车加火车的办法确实是比坐在御撵前呼后拥好,另外装甲车加防弹玻璃也足够安全,这也可以安真心为他安全着想官员的心,堵嘴上为他安全着想官员的口。

果然有不少官员反对天启再次去烈士陵园,或者反对改变出行的办法。还好在这时天启的声望日高,虽然这个声望主要是在基层,上层的官员相对而言仅是对辽东战役胜利比较一致欢喜欢迎外,对陕地的义军之事认识就比较模糊了。

至于移民海外设立了不少海外省海外领老百姓中让他们自己去不大愿意,觉得这是开疆拓土赞成的多。而大多数文官就不大赞成,觉得蛮荒之地没什么好处,蛮夷之人不好管理。

那海外不比大明四周,大明四周还有一些羁縻州那是为了安抚夷民,实际上也不曾有什么好处,只会牵扯许多事出来,现在去海外岂不是属于多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