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373章 安定东亚(十五)

跨界商明 第373章 安定东亚(十五)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与德川家光达成一致就在大阪就签了和平协定就先走了,那是船队还要去虾夷岛,这边如日本的赔偿等约定由幕府今年朝贡时带到京城就可以了。

到虾夷又需要好几天,不过这时的气候正合适譬如乘船旅游也是一样。可搭船前往虾夷前线传达幕府军令的幕府家臣在船上觉得又新奇又憋屈,因为同样是船明军的船速度快又平稳。

最关键是强大,那些战船并不比安宅船大甚至是载重还小一点,船只也单薄许多,却是太强大了随行的德川幕府家臣还有在船上偷师的念头,见到这样的状况有些不理解。

作为向大唐全面学习而建立起整套国家、社会、文化、经济制度的国家,他们的学习精神是属中国周边国家中最好的,但他们的忘恩负义也是最著名的,因为他们从万历开始就有蛇吞象的念头。

还有在这时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追平了中国,不必再向中国学习,所以明初对中国还是恭敬而被朱元璋列为十大不征之国,但到这时已经日渐膨胀,丰臣秀吉侵朝谋明并非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当然丰臣秀吉失败后德川幕府军事上的野心没有那么大,但他们对中国的恭顺早已不存更不可能存在敬畏与感恩,那知这时来到的一支小小明军就将他们差不多集聚举国之兵轻松打败。

这让他们膨胀自大的心理重新变得卑微起来,从神风天佑的迷梦中清醒过来之后觉得中国的底蕴还是不容他们小觑的,于是又动起向明军学习或偷师一些技术了。

于是借口他们的人去虾夷速度慢不赶趟,要求搭乘明军的船一起过去,主要是借机看看明军的战船与火炮有什么奥妙,因为这时德川家光要光明正大提出来参观学习不可能。

对此郭道宏也没有拒绝,作为后世人他怎会不清楚小鬼子的小算盘,可这技术并不那么好学的,当初他们的遣唐使可是一批接一批每批几百人,时间长的人在长安可是呆了十几二十几年不算还有大唐人东渡过去传播文明才学个**不离十的。

简单看一下又是那些贵族怎么可能看出现在这支船队的奥妙,果然包括那个聪明的一郎也只是觉得明军船只做工细巧,每块木板绝对平整还接缝几乎不见与他们自己的船不可比了。

可这是从他们居住的舱室观察到的外表,什么技术与原因他们看不出来,甚至是连明军的武器也没有见到,因为战船实际上卫护装载缴获品的十几条安宅船先回去了,这时去虾夷只有三条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怪模怪样的三体船及船上的二千陆战旅士兵。

而船上虽有火炮穿了炮衣连一郎也不认为那个东西是火炮,士兵们虽定时在甲板透风也不可能带武器的,就这样一郎等欲近距离观察明军武器与船只秘密的图谋没有成功。

不止一日到达虾夷,实际上在虾夷的日军早获得幕府骑马的使者传达的命令了,主要是德川家光虽犹豫不决撤军的命令早已下了。

当然此前命令还是为了集中兵力与明军对抗,他不知道伏击战歼灭了明军后大明会有什么反应,所以让在虾夷进攻的日军主力停止进攻先回来备着。

那知才过不久形势发生巨变,日军在虾夷并非是暂停进攻而是永远撤出,这让有些军官有些不可接受。可来的乃是幕府之人,先后命令也是连续可信的只能恨恨撤退。

而虾夷人苦苦支撑已经没有多少地盘与人力了,而且是他们的见识也不多,从未有人考虑过向朝韩、向大明求救,因而对大明主动插手日军的侵略第一反应是懵圈,第二反应是会不会假新闻。

可日军撤退不可能也不必要作假,对于大明他们也是多少知道一点,如几十年前日军侵朝失败在明军手上还是有影响的,只是他们与大明并无来往也不知如何求助。

而大明主动帮助让他们重新获得虾夷的控制权,对此他们当然感激的,于是热烈欢迎明军的到来,虽然拿出来的食物十分简陋原始,这心肯定是诚的。

至于郭道宏的条件如在函馆半岛驻扎维和部队;在虾夷设立一个国家级港口;与虾夷进行渔业合作;帮助虾夷发展文教;划定虾夷行政区域;帮助他们建立各种制度等等他们也完全接受。

而且因为虾夷二字汉文不怎么好看,就正式定名为夏裔。对这个名字虾夷人也不反对,反正他们的来历已经不可考证此前的文明程度也不高,如果是夏裔则多少有些荣光。

还有夏裔的行政区域定为本岛一处,宗谷海峡与根室海峡北面的岛屿为大明领土。对此人口密度极低,每平方公里只有几个人的夏裔人也没什么意见。

这时那么多土地都是荒无人烟的,穿越众欲占土地大多数地方只需要将人口迁移过来就可以了。当然每一处据点都要有一定的规模,如此行政、教育、卫生等系统才可以完整建立,而这方面代价会极大。

但在关键地点或经济效率高的地点还是会优先考虑移民的,比如根室海峡对面的海岛设立渔业开发中心,用于捕鲸、海洋捕捞、海产品养殖等价值较大。

而且是这里可以进行农牧业小型开发,几十万人在这里生活也没有问题又可控制一个战略要点,因而在安定东亚计划时十八人虽不采用太激进愤青的主意,可这里优先设点却在计划之中。

于是到虾夷与当地土著人谈妥了一切,返回之时郭道宏顺便到了这岛上观看了一下实际情形。主要是后世这些岛屿并没有进行什么开发,上面的土壤、水、植物资源并不清楚。

这时登岛才发现这里的气候种植一季小麦甚至是水稻都不成问题,淡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有一些泻湖甚至是淡水湖,就是湖中没什么鱼类,这一点完全可以运来一些鱼苗解决。

就是不见较大的港湾,这乃是有些不足但这里的运输量也不可能巨大,至少几十年内这里只移民一万左右而已,自给自足外运出的水产品之类与换进日用品、一些消费品如棉布鞋帽、瓷器茶叶等等数量不会多。

以人均出产外运一吨水产品也只有一万吨,实际上有三分之一就不得了啦,毕竟上万人在这里生活,从事捕捞养殖的人不过一千多,大部分生活物资全部岛上生产也是要上千人的。

视察一下船队就匆匆返回,主要是到这时安定东亚计划已经完成,整个计划就是将这里的土地固定为四个国家。

还有就是大明的土地也用与这四方谈判协定的方式明确了起来,另外就是让这四方也开放贸易,融入整个亚太经济的大家庭,所以这个计划并非是大明一家获利外,还预防了后世那种情形。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