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393章 移民北美(三)

跨界商明 第393章 移民北美(三)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只有北美情况比较复杂,欧洲殖民主义早已在大西洋沿海地区登陆了,印第安人也不一定肯友好相处,为此这次移民配了一个新编野战旅过来。

考虑到骑兵此时在国内一时没什么大用,而北美地旷人稀平原为主,所以这个旅也是骑兵旅外,还配了三列蒸汽机履带车列车过来主要是用以向复杂地带探路。

曹变蛟知道这事后主动要求担任这旅旅长过来,主要是大明这边暂时不设骑兵旅级编制,还有暂时没什么参战机会,让他有些耐不住寂寞。

对此要求天启知道历史十分爽快同意了,那主要是历史上他的忠心及现在在中原他的本事确实是没有用武之地了。还有他的功绩也是不小也应该提升一下了。

这北美那边一次移民五万规模虽不大却是会一年二三次地持续进行外,因安全形势不确定那边的军队比例会比较高。就是第一次去也是一下一个骑兵旅加一个战车营,另外还有一个港口水上营。

曹变蛟过去乃是省级守备区司令,孙承宗手下的军事第一人,骑兵旅旅长乃是兼职。那是担心他会直接指挥骑兵旅将旅长架空,所以就让他兼任旅长,另配副旅长管理日常事务的。

不提这人事配置这次北美移民少有的能吏强将,只说一个多月漂泊在海上虽这次旅途长人的密度比之前稀了一些,可移民毕竟是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北方人,这晕船比例本来比南方高。

一趟旅行曹变蛟刚上船还英雄好汉,可才离岸一天已经吐倒了,这一点比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他们还不如多了,他们随毛文龙也出海。

原来毛文龙封伯之后觉得在京城气闷情愿成为海外领的总督,作为他的部下大多数人都是要在军队改编时退役为垦荒大军的,可那样的生活不合他们的口味,于是毛文龙与原来一大帮义子义孙一起去了。

而他们虽然在北方却是不少人占岛为王过,经过一些风浪的,虽然下南洋时也仍然有不少人晕船,但如曹变蛟及他的手下第一天就吐个昏天黑地有些后悔去北美的人绝无仅有。

还好吐吐也习惯了,船队接近北美可以望见海岸时孙承宗与曹变蛟都早恢复过来了。但他们在望远镜中看到陆地仍然是泪如泉涌,主要是想到那吐无可吐时的感受,还有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就在眼前。

进入后来金门大桥峡口里面水面广大波澜不兴,比一般港湾却是优良太多,只是这里可以作为基地的地方太多了,如果真是第一次到来将据点放什么地方还要探查比较一番才能决定。

而这一点对穿越众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早知道这里的地形还有其它条件。比如怕有强敌或自卫力量不强,这第一个据点可以设在旧金山或海峡对面。

那是两边都是狭长半岛,被人发现的可能性小与防御压力小。但移民这时过来就有五万,还有五千人是军队外,后面移民会接踵而至的,如据点设在这里他们开发的主要是内地或波浪形开发,物资会多一次驳运的可能要浪费不少精力与人力。

为此穿越众早已在地图上比较一下就将这第一个据点定在了后世名伯利克的地方,不过这个据点现在被定名为定北城,其它几个一开始就确定的大据点也是会以北字为名,如安北、新北、明北、抚北等等。

这也是新开拓之地的特色,主要是那些地方这时都是没有名字的也不可能用后世的,只能让读书人的官员起一些系列性的名字,起系列性名字乃是容易些。

那是凭空起名字也不容易,就算是如此那些中小地名绝大部分都是移民起了觉得可以才标在新地图上的,只不过那地名有些有些俗了,连山镇的名字也有人起只是这样的地名大多数否定了,或地图上另标这名仅在附近人中通用。

一切事先规划,孙承宗与其他人一样怎么也搞不懂那几个穿越众客卿会知道这里还不算,还有详细的地图,还有这里的植被及气候,有无人在这里生存等情形。

因为这样的疑问早在他之前就有人问过无数遍,包括孙承宗也旁敲侧击过的。但穿越众的标准答案是这些地方他们的祖先流浪未定居前都到过,并留下了资料这才让后人了解。

不过这个标准答案破绽百出,太多地方无法自圆其说。好在天启会为此背书,说这中间确实是还有隐情不方便公开,但穿越众他们的来历确实是汉人,他们的目的也绝对是为大明好为汉人好。

有天启担保如孙承宗这样的官员才放心,或不再纠缠这个问题。而且是他们也绝对看得出大明这时的一切乃是因他们而好转,因而也只能接受这个标准答案,当然如曹变蛟这样的级别连责疑的资格之前也没有,现在也见怪不怪了。

至于再下面的人知道的内幕更少,如大多数普通船员与几乎所有的移民都不知道他们此行的航线,北美的地图,北美的情形等都是穿越众的,这时看到陆地即便是晕船期早过了也乘船时间太长而气闷,看到陆地知道目的地不远都欢呼起来。

还有有高级陀螺仪加最终版六分仪此次航行偏航不大,那个大海峡又是明显,在海上修正了一下航向,整个船队直接驶入海峡停泊在目的地外湖滩。

实际上这里也不大好算湖、河、还是海,因为海峡口里边的面积太大了,而且是这个出海口的主要河流也不大外,也不是一条,确实是比较独特的。

不过这些对船上的人而言没什么意义,他们只知道自己到达了目的地,而且是这里的一切确实是不错,主要是气候条件看起来真是适宜耕种。

可是船队到达众人无法马上上岸生活,首先要忙碌的乃是伐木整地开拓道路。好在有蒸汽机履带车运上岸有些麻烦,上了岸不论开拓道路还是整平土地,另外临时码头打桩等都是好手外,还是二十四小时可以不休息的最佳劳动模范。

有它开拓道路只要一波流放平推土铲铲过去就可以完成了,伐木用拖车运回来也是容易,打桩只要用它几十吨的重量压下去就可以了,几分钟一根效率超高还简化不少。

如临时码头打桩本来要先搭一个架子现在有它的长臂就可以直接向水中按下木头就可以,然后填上土石一个临时码头两三天就完成了。

另外这时有五万劳动力,一下造砖窑盖瓦房不可能,木头架子、木墙、木顶的临时住宅容易许多。当然后世这里全木屋不少,可这时盖的木屋因木头鲜活无法持久。

还有木屋也没有砖瓦屋结实持久保温防火防盗,这时盖的房子肯定是临时的。而且是这五万人在这里盖好仓库与一些住房,也会分出去大部分人去各个点垦荒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