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跨界商明 > 第91章 成功招抚

跨界商明 第91章 成功招抚

作者:飞翔的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47: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建大型冶炼厂千头万绪如果十八人直接去了大明没有现代物资、技术、设备支援,就算是有人知道首钢、高炉、平炉、焦炭、送风需加热、轨道运输、爆破开采、精选矿石等等要素齐全,但他们的起步也会比他们此时艰难几倍。

比如焦煤在那里从什么地点开巷道口坡度多少铁矿石在那里如何开采、、、这些就是在首钢唐钢干过的人也不一定清楚,何况炼焦炉、高炉、平炉、鼓风机、耐火砖、造渣原料与配比等等,就算是在某一钢铁厂干工程师也不可能全部精通,精通也没有物质条件。

如此的话十八人只能从土法炼焦、十至二十立方高炉起步,质量与成本比同时代肯定高出一截与低了近半,但要达到他们现在起步就是二百方炉子,三四年内钢产量达到十万吨,还要上马轧钢厂至少三年内具备轻型钢轨与中厚板生产能力是无法比的,这个能力十八人裸穿十年也办不到办不好的。

因为轧机设计、吊装机械、轧棍加工、牵引动力、机械加工、重型轴承、、、每一样都是不易攀登的珠穆朗玛峰啊即便是具备轨道、中厚板轧制能力的水平与可以从现代搞到技术与关键部件配件设备无法比的。

就算是有如此优越条件穿越众仍然是对上马大型冶炼厂有不少怨念,实在是太烦杂庞大了可是不上马又不行,致使不少人一讨论就露出怨妇一样目光。

那是他们实在太忙了,另外十八人多少存在着039039两条路线039039斗争,这两条路线一条是只挣钱或主要是挣钱,大明最多帮助它渡过这次难关就可以了。有这个观点的人主要是在现代方面工作的,但这样想可能是心痛钱而不是闲的,因为为了在大明建设他们的采购工作也是相当忙的。

可是在大明这边干的人愈来愈有将大明这边当自己家园建设的倾向,而且是人数占绝对优势,也没有真用了多少钱,所以反对的意见有却不高外,主要是以别性急提出,类似步子快了会扯着蛋的话就有过。

而且这段时间穿越众确实是步子不小,刚布局在胶澳办大型造船厂已经牵扯不小,兵工厂项目同样如此,再加大型冶炼厂的规模与上下游整个系统性联动,第一期投入建设就需要三四万人。

其中有建筑材料生产、工程建筑、煤矿开采、炼焦、运输、铁矿石开采、铁矿石粉碎烧结、石灰岩开采、钢铁冶炼、伐木、后勤、仓储等等名目,这么多人当然有为第二三期建设的原因,但如此多人已经与一个中县人口相当,这时代属于最庞大的工程了。

而且是这还不算,穿越众另需要扩大耐火砖、电石生产外,同时又在建榨糖厂。这榨糖厂是穿越众自己种了不少甜菜,又以保证收购先付部分货款方式动员罗家岙附近地区农民种植,第一批快要收割不办不行了。

电石乃石灰与焦炭一熬起闷烧,成品遇水生成乙炔。这乙炔用处不小,但最主要是这时开矿用的矿灯在蓄电池应用之前全靠它,比打着火把进矿洞干活方便又好用多了。

在这么多事外,穿越众这时还有一项不小工作是自掏银子修建京城到自己商业中心的大路,这条路事关商业中心的发展获得了十八人的一致同意。

另外还有在京城附近分出到的路与到胶澳的路,这二条路乃是为了方便运输大型设备与缩短运输时间的,因而也是必修的,就是如此一来穿越众真是太忙了。

百忙中吴世杰再次去京城见了天启,原来穿越众建议别吝啬虚名致使第一次招抚不成。付出了闽浙沿海地区遭到掳掠后仍然不能剿灭,只能提高价码再次招抚郑芝龙成功的历史教训,这次因天启指示终于一次成功。

其实这样的历史教训不少见,比如一个人造反聚集二三千人,这时招抚朝廷痛痛快快给个千户是不大肯的,于是再战,等对方有了二三万人给千户有些低了,那么给个副将又不肯,如此一次次谈判却让对方一次次做大何苦来哉。

正因如此郑芝龙第一次想当个守备不成,第二次却成了游击将军,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啊。因而穿越众就劝天启不妨第一次就大方些。

一来历史上这人招抚后确实是在后金打到闽地前没有反复过,二来也是郑芝龙运气好,如果晚几年穿越众的战船造成训练后可以彻底剿灭他。所以这时也不怕他因此看轻朝廷会异动,他如异动穿越众建立起来的海军足以彻底消灭他。

因穿越众这话天启才直接下令给这时准备招抚郑芝龙的泉州巡海道蔡善继,历史上蔡善继招抚郑芝龙虽然上下知情,但在招抚条件上有些斤斤计较,蔡善继的官职又小一点所以没有谈成功。

这次接到天启的中旨虽觉得天启过于大方,但让他谈判的难度一下降低为零。而且天启的理由也是正确,收郑芝龙可以马上让沿海朝廷受海盗与西夷双夹击的形势马上转变。

另外朝廷准备成立的海军虽不知怎么回事,蔡善继见天启介绍挺有信心他也不可能多疑。再则郑芝龙手下人不少,虽说那些人纯兵极少,兼职运输、海盗、经商大多数是敢并且拎过刀枪干过的,比一些官兵还经历过厮杀场面多。

加上天启这次官职给得爽快,却是有一些要求的,如果这事办成官职给高一些也不算什么。就这样接到天启中旨的蔡善继对天启的意思一点也不反对,并因为有天启中旨办事也放胆不少。

本来招抚这类事就不大好干,主要是官职给高了或有什么反复易遭人攻讦。现在有了天启的中旨加上皇帝这时的权威因魏忠贤而大幅度提高了,知道是天启意思就不大可能有许多御史说三道四。

就是郑芝龙在海上一时联络不上才迟了一些时候,但双方都有意不久就达成见面谈一谈的共识与约定。就这样郑芝龙驾船来到了泉州。

不过郑芝龙没敢亲身犯险,让弟弟郑芝虎、郑芝豹去巡海造衙门见的蔡善继。这两人郑芝虎反对招安郑芝豹有些两可,而历史上正是郑芝虎认为朝廷诚心不足极力反对才让第一次招安失败了。

这一次朝廷在官职上比郑芝龙预期的还高,就是希望郑芝龙每年从占城、暹罗等地买一些稻谷运到辽东与天津卫去,为朝廷解决一些粮食不足问题并多多益善。

如此一来二者都出乎郑芝龙的预料,在内部讨论时大多数人认为朝廷心诚,连郑芝虎也不大反对。就这样郑芝龙已经亲旨蔡善继衙门面见表示愿意。

就是空余的人船不多,运粮北上只能小规模运一些。这使得蔡善继觉得这次招抚有些不大完美有负圣上,不过知道历史的天启、吴世杰都十分满意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