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 > 525. 《虎帝天下5》 《武帝天下》这个剧从…

武帝天下这个剧从一开始就在保密。

关于柳苇参演的消息直到登陆网站才在首页大图放出来。

在这之前, 都传说她进了一个剧组,但没人找出来是哪一个。网友们甚至还跑到广电网站里一个个扒,把所有有爆相的电视剧都扒了出来。

很多想蹭热量的剧组也跟着一起放烟雾弹,这才把悬念保留到最后。

她听说网站和电视剧的制作公司花了三倍于制作费的宣传费, 野心相当大了。

与此同时, 央视也开始官宣第二部年度电视剧了, 巧合的是也选了商朝,但选的是商朝末年, 农民起义军的故事。

就像王导说的, 这里面确实没有一个发挥很大的女性角色, 一定要说的话, 商朝末年的一个公主和一个皇后都还算有戏, 还有就是起义军内部立了一个神女, 说是神女姜姬的转世投台,这个神女也很有戏。

但三人都只能算是整部剧的配角。这个剧里没有人定胜天的拯救性角色, 没有个人英雄, 是一个更偏群像的戏, 里面每一个角色都很有发挥, 但基本戏份都是在四五集以内。

这个剧确实很冒险,但也正是央视才会冒的险。任何一个电视剧制作公司或网站都不敢选这样的题裁。

柳苇跟武帝天下签了宣传约, 有一些采访都已经录完了,还有一些片场花絮,都是她跟角色互动的,用来推c的,也经过孔泽兰的审查了,会在播出时慢慢投放。

她本人是闲的,结果就被王导拉去宣传央视的电视剧了。

这个逻辑关系是有点远的。

一定要扯上关系的话, 王导是她的恩师,央视的燕燕替她带来了楚楚。

所以当王导请她上宣传的时候,她没有多考虑就去了,也不管这个剧跟她有没有关系。

央视对这个剧是下了死力推的,但对收视率还是有点不太放心的。

这也是王导把她叫来的原因。

她出现在宣传现场的时候,在座的记者和媒体全都在交头接耳。

“这剧有柳思思吗”

“没有听说啊”

“是不是客串”

“演职表里没有啊。”

无数镜头怼过来,闪光灯连成一片的时候,也有无数记者在低头翻演职员表和打电话打听细节。

她陪王导站了一回台,央视的电视剧瞬间就压过同期所有影视项目的宣传了。

后面就有人说她不地道。

不宣传自家的剧,跑去给央视站台,巴结人巴结的都没有良心了

这部剧多少人的心血,她冲过来一通乱删乱改,好多演员都不知道自己的戏被剪了,播出后都蒙了

真是太自私了,都是大明星了,怎么还来抢小演员的饭碗呢

这些阴阳的话在武帝天下刚播的时候一下子冒出来,剧方和网站方都赶紧压,请史导和同组的演员发微博、录viog,表示都很喜欢她的加盟,剧组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相处的都很好,到现在还常常一起聚会呢。

柳家粉刚想反黑,同剧的其他小鲜肉的粉火速冲上来撇清。

我们家是很高兴能跟柳思思合作的说这个话的肯定是我家黑

谁啊看不得人好这么快就冒出来黑了有本事也接个戏跟柳思思搭戏啊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说黑话的正主糊一辈子

演职员表是很有意思的,从柳苇起,排第二位、第三位的是演皇后和演皇帝的中年戏骨,从第四位起就是跟她搭戏的小鲜肉们了,一排拉出去七八个。

网友们开始是被她吸引来的,后来就是被这真实庞大的后宫给惊呆了。

第七个是太子哥哥,叉出去,这不是后宫。

腾郎排第一任腾这种病弱的白月光真是我的菜啊。

剧透党滚出去啊啊啊

师橘宣还真是从后宫上位的啊,我还当是野史。

史书都记载着呢,少有捷才,曾任校书郎,后遇武帝,得青眼,入侍,晋子爵位,年五十后方任九卿之一宗正

从第十集起,就全是柳苇的个人戏了。

姜寅顺顺利利的登基了。

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很漫长,因为有很多事要交待。

第一件就是办先帝的丧事。

丞相已经打算告老,朝中其他臣子虎视眈眈想上位。

他们泡制了一篇奏表,打算试探姜寅的脾气禀性。

史官就上来读,关于先帝的一生总结,什么少时聪慧,忠孝之子之类的。为了讨好姜寅,也是为了替先帝最后办的那一桩糊涂公案做了解,史官在写的时候就如实写帝告后有罪,其罪在异子,众皆不信。

当初大臣们确实是大部分都不信的,但他们也没管,不管皇帝一家怎么闹都行,不要牵扯到他们就行了。

现在就趁机表白一番,我们当时是不信的。

生前的事写完了,最后怎么死的是必须要交待的。

如果想含糊,只要写某年月日,逝于某殿就行了。

史官到最后一句时沉下气来,声音放得更加响亮“仅三公主入侍,至天明,众人入内方见,帝毙,其乃以锣击其首,至裂死。”

柳苇在上课的时候知道,这段记载有两种写法,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史官记的,一个史官记至惨死,一个史官记至裂死,后世人研究的时候认为裂死才是对的,应该是指把头给打破了。

当时史官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大家一起来听写描写,这也利于后面对比查证。

这就等于是在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的大殿上问姜寅是你把先帝的脑袋敲破砸死的吗。

史官念完就垂目等着上首的姜寅发话。

姜寅只说了一句“准奏。”

意思是写的不错,我没意见。

大殿里顿时一片哗然。

目视过先帝死相的只有当时的宫女侍从侍人,还有就是后来去看过的丞相等人了。这座大殿里八成的人都是听别人说的,自己没亲眼见过。

但是哪怕在他们读过的史书中,亲手把先帝砸死登基的,除了燕国,今燕州的一些不入流的家族之外,还真没有

哪怕是据说手刃鲁王的姜姬,官方说法是鲁王是逆臣害死的。

可见官样文章的必要性。

姜寅只要肯表示一下态度,这篇文章改一下也不是不行啊。

怎么能这么爽快的承认呢

丞相在装傻。

往下的九卿九嫔都在装傻。

这些人当时都见过先帝的样子,也都跟姜寅打过交道。特别是九嫔,在这段时间她们一直在给姜寅补课,补一补怎么做皇帝这门课。

不像先太子,他从出生就是受这个教育的。

姜寅这种半路出家的二把刀,要小心她再做出暗室砸人的动作

都当皇帝了,可以暗示别人下手了

越教越觉得,姜寅要么是天生的皇帝种子,要么她就看不上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

她们不管怎么教,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九卿后来也想试一试,然后也都迅速果断的投降了。

这叫金刚不能夺其志是好事啊

撞过墙的重臣全装傻,只剩下还没撞过墙的在试探。

一个愣头青就站起来质问姜寅孝道何在,忠义何在

从父女之情上讲,姜寅砸先帝是不孝;从君臣上讲,宫女砸皇帝是不忠。

姜寅笑着说“此言可教天下人,不可教朕。”

道理和道德都是教化天下臣民的,不是教皇帝的。

愣头青被遣下去了,但姜寅并未罚他,也没有生气。而是继续说正事。

先帝的事说完了,该说活人的事了。

姜寅先立女儿为皇储,这个众人都没有意见,跪接圣旨完事。

三岁的小公主穿袍戴冠,一摇一摆的自己慢慢走进来,先跪叩姜寅,再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由群臣叩拜。

然后就是一长串的封赏。

任腾封大王,赐号明,称明王;娃娃脸封公,赐号望舒;少年封候,赐号玉林;师橘宣封伯,赐号灵泽。

任腾等人也早就被接了进来,在后面穿戴整齐,听到封赏后就进来谢恩。

姜寅一直笑眯眯的看着。

大臣们对于姜寅封几个爱郎这种事是不管的。

但他们都盯着新出炉的明王。

任腾的明王就相当于皇后,他是会在这殿中有一个位子的。

但是先帝为了把皇后搞掉,花了十年的时间,最终丢了命。

大臣们想知道现在这位皇帝是什么意思。

任腾一直看着他的君王,他的皇帝。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的心情。

从听到丧钟的那一日起,他的心情每一日都不一样。

但那并不是兴奋,而是恐惧,和更深的恐惧。

他与陛下相识之初,他已是昂藏青年,陛下还是豆蔻年华。

陛下青春貌美,对他的热情追求让他昏了头,直到拥抱着陛下数年后,他仍然觉得像是在梦中。

他知道,陛下爱他的容貌。

与陛下相遇之时,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往后的每一日,他都在走下坡路。

他并没有太好的才华,只有陛下,眼中心中都觉得他是最好的。

他时常感到恐惧,恐惧有一日,她发现他并没有那么好,那些新的年轻人比他更有才学,他只有一副皮囊而已。

现在,陛下要登基了,以前他与陛下已是云泥之别,现在正是陛下离开他的最好时机。

他甚至渴望着陛下能离开他去找更年轻更好的男人。

可他又盼着陛下还记得他,记得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那时他们那么好。

陛下让人把他和其他人接进宫,第一个见了他。

当晚,陛下就与他歇在一起,据说很受宠爱的师橘宣也没有出现。

陛下与他说了很多很多话,她是不是只会与他说这些心事

任腾在心底暗暗的高兴着。

陛下欣喜的说“阿腾,你不是想上殿吗现在你不上殿也不行了你一定要来帮我以后朝上你要站我这边,帮我说话。”

任腾“好,我站在你这边,帮你说话。”

陛下抱怨“我真搞不懂父皇,他为什么不明白母后是跟他站在一边的人啊,在朝上有一个人会站在自己这边,会帮自己说话是多重要的事啊。”哪个皇帝想在朝上当孤家寡人啊,找一个重臣一定会听自己的,一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是多大的优势啊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这个优势,非要争那一点小权力呢。

最重要的是皇后不会登基啊

就像不理解为什么皇后跟先帝非要往死里打,她也同样不理解为什么先帝就是不能容忍皇后。

任腾“他们之间有许许多多的分歧。”

陛下“我知道,但那些分歧又不重要。”不重要的分歧为什么还要当真呢。

做为围观到最后的女儿和公主,她对先帝和皇后的这一场生死大仇一直是抱着不理解但随便你们的态度。

陛下仰头看他,眼睛闪闪发亮,像每一次她想出个新主意的时候。

“我们就不会有问题。阿腾,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可以包容你的。你也要包容我哦。”陛下说。

任腾柔声道“陛下又没有问题,我不用包容什么的。”

陛下搂住他的腰说“我知道,我有一个小问题。”

任腾回抱住他的陛下“那不是问题,陛下。”

明王任腾,享年五十六岁。

在他病中,曾有友人来看望他,问他是否怨恨陛下。

明王温柔的微笑着摇头,道“陛下爱我重我,常来见我,每见必温柔相待,缠绵多情,时人何曾有我这般幸运得陛下爱重,纵始老病仍视我如旧。”

他曾问过陛下,是否皱纹满布,不堪入目。

陛下瞠目答道“腾郎,你的皱纹都好看,我都被你带坏了,最近看朝中人长皱纹都好看了。”

他还有何可求

明王含笑而逝,后入昭陵附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