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168章 草原钢城初现

振奋新明 第168章 草原钢城初现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草长莺飞,春天一到,草原上立马就变一个样,一时间都让人忘了这是远离汉地的荒蛮之地。

大批的山西移民陆续抵达了这里,短短两月时间前来的人就有近万人。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山西难民并不愿意来草原,他们是到延川过好日子的,一下子被打发到遥远的草原谁都有情绪。

军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推出了很多优惠措施。来草原的人,第一年都有工资拿,吃住全管。每口人能分二十亩水浇地,前三年不交任何税负。耕牛粮种还有生产工具都免费。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刺激下,移民们才动身北上。

除了山西来的移民,流落在草原上的汉人也有近万人聚集在了朔方城。兴平军可是大明朝廷的军队,有了他们撑腰,草原上的奴隶主就找不了这些汉人的麻烦。这就是王师的力量和威严,盼了多少年终于盼来了。

两万多人的加入,开发的进度大大加快。抢开的荒地有四五万亩都种上了土豆还有其他的一些秋粮,到了秋后应该能收一茬粮食。

虽然在草原,李振新也得知了洪承畴对陕北的粮食封锁计划。这老狗的手段还是毒辣,专门往七寸上打。目前来说,今年的粮食是不缺的,最困难的就是明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种粮的事可一点不能耽搁,今年一年都得开荒,明年开春有十万亩的水田可种,老贼的封锁计划就会破产。

新建的一个工程辎重团也被调到了草原,他们主要给附近开垦的农田修水渠,将黄河水引入到河套平原上,这里的田地就会旱涝保收。

修水利设施就得要水泥,从陕北往过来运代价太大。所以在朔方城,开设的第一个工厂并不是钢铁厂和织布厂而是水泥厂。靠近黄河就是好处多,水利便利,新建的水泥厂效率可比延川的高多了。

进入四月中旬,秋粮就不能再种,省下的人力终于可以投入到城市建设上来了。李振新的想法是要在今年八月份左右,把新城修好,钢铁厂和织布厂的架子也要搭起来。

从振川调了一部分技术工人赶赴朔方,幸亏攒了好几年技术人才和经验。不然建这么大的一座新城,完全是不可能的。

草原上最近这段时间很平静,一般来说这里的战事,也不会在春夏的时候爆发。牛羊马匹等牲畜正在繁衍期,被战事耽搁了就会影响整个部族的生存。到了冬季大家才有时间来打仗,主要是冬季的草场太少,必须要经过战争才能获得生存资源。

这一带的牧民,对兴平军的到来也不那么排斥了。主要是近几个月他们从这些汉人身上,获得了好处。

牛羊可以直接卖钱换东西,汉人商贩还大量的收羊毛。前几年虽然也有人来收,可也完全覆盖不了所有牧民。今年就不一样了,方圆数百里地的羊毛都能卖出去,每一个牧民都能因此受益。最重要的是,无论是羊毛布还是铁瓷等商品的价格也降了不少。

草原上的商路被彻底打通,没有满清的阻挠,再加上参与的商人增多,振川及陕北的工业产品价格就被拉下来了。虽然商人们的利润点低了,可出货量却提高了好几倍,他们参与的热情一点也没降低,反而更加高涨

特别穷苦的牧民也找到了活路,给李侯爷打工。干一天就能拿一天的工钱。尽管给的不是银子,是纸票子。但这玩意也能当钱用啊,从粮食到美酒,啥都能换来。

牧民们不像汉人有存钱的习惯,挣多少花多少。刚开始的时候李振新对这些蒙古汉子报了很大的期望,过了几天就发现这帮人一点都不靠谱。第一天领到工资,他们就不来了,拿着钱就去潇洒。如果是单身汉的话,干一天活阔以花三天。三天以后又灰溜溜跑过来搬砖,接着继续重复这种生活,比三和大神还神。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李侯爷把当天现结的政策改为每天管饭,五日一结工资。结果发现还是没啥用,只要一拿到钱这些家伙第二天准会消失,直到钱花完了再出现。

与草原上的这些男人相比,女人们简直是吃苦耐劳的典范。有些到工地上来干活的蒙古女人,一点不比男人差,挣到的钱还尽数交给了家里的男人,让他们去消费。

每次看到这些女人,李侯爷都有一种冲动,想要办一个培训班,给这些女人们好好讲讲如何有独立女性思维,帮她们洗洗脑。

五月低的时候,朔方北城建的第一座炼铁炉终于开炉了。当火红的铁水从炉子里流出来的时候,李振新仿佛看见了一座新城已经矗立在了眼前。

当然出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证明朔方的铁矿是可以炼铁的。这里想要生产钢铁产品,怎么也要到**月份。而要形成成熟的钢铁产业,恐怕要两三年时间。

方以智来信说,东胜那边的事情基本理顺了。振川公司在东胜的毛纺厂已经投产一个多月,实现了盈利。移民的安置工作也告一段落,有一万五千多移民被安置在了东胜城附近。以那一带的耕地情况,已不适合继续大量移民。

修路的工程进展很顺利,在万名劳工的参与下,预计八月份就能修通东胜到神木的大路。如今一部分人已转移到了往北修路的工程上来,东胜通往朔方的路经过的山区比较少,工程量会小很多,唯一麻烦的是要架一座桥。只要保持这个工程进度,朔方到神木的大路年内不出意外会贯通。

信里唯一抱怨的就是李振新的招商引资政策。方以智觉得对商人们的免税政策太宽松,毛纺厂建厂很简单,从振川公司买现成的机械就可以。一建成当月就能盈利,完全没必要免三年税。收上来的税,投入到其它产业不香吗

看了老方的信后,李振新的心安稳了不少。看来今年开发草原的计划,是没问题了。只要第一年的底子打好,未来就很令人期待。对了,是时候让老方来朔方城了,这里才是绥远知府的驻地。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