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176章 再不行动,劝进的人就找上门了!

延川县城的军营里,一群老兵正在收拾行囊。武大壮此刻心里很不是滋味,当了半辈子兵突然要转行了,心里确实很茫然。从明军到清军,然后又变成兴平军,现在倒好一下子就要把军装脱了,彻底告别行武生涯。

“武家老哥,你被分到那儿了”一名同样也要退伍的战友,边收拾东西边打听他的去向。

“分到了延川这边的治安队,说是去当治安员。”

“好差事啊,延川这边听说工资高一点。这儿也繁华,那像老弟我要去东胜那地方。”

“好什么好,哪有当兵自在治安队的工资也比不上咱们军营里的。一个月才二块钱”

“话不能这么说,在军营里是拿命搏钱,到了治安队起码不用拼命。再说到六十岁以后侯爷说不用干活,也能拿工资。这好事一般人可没机会。”

“是啊,这辈子最有幸的就是能在侯爷手底下当差,饷银从来没欠过,都是实额发放。不当兵了还安置差事,老了还有养老钱拿遇到这样的上官,这辈子也算没白活。”说到这里,武大壮郁闷的心情也变得好了一些。

回到延川之后,李振新开始谋划推行士兵退役制度。大规模实行退役制度,自然是不可能的,第一批退役的士兵也就百人。这些人主要是当年去西安裹挟过来的清军降兵和贺久通的部下,他们的年龄偏大学习能力也不行,继续留在一线部队没什么意义,当军官更不合适。索性就让转业到地方去,还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退役士兵的转业待遇也还行,基本上都能转到各地的治安队。工资自然没之前的高了,为了安抚这些人,还提前推出了退休金制度。让他们知道即使不当兵,一辈子也有个着落,不用担心晚年的生活问题。

退役制度还有深层次的考量,要给士兵和民众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明白当兵不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服役到一定年限,就能自动退出。士兵要专业化,但不一定要职业化,要时时的补充新鲜血液进来。同时告诉他们当兵也有前途的,不光能当军官,也能转成文官。这次就有两个连长,被直接转业到了地方上当知县。

“侯爷,将军官转成知县,他们能治理好地方吗”张同敞对这项制度颇有微词,从传统的文人角度来说,治民理政这事让军人出身的人插手,是对传统的挑战。

“怎么不行了本侯也是军人出身,现在治下还不是欣欣向荣治民这事只要识字,把心思用到正地方,谁都能干好。汉唐时的将军不都能上马管兵,下马管民,出将入相都不在话下。”李侯爷一直以军人自居,自然不能容忍别人对自身职业的质疑。

“可汉唐也因此而有藩镇之祸,不可不防。”

“有藩镇之祸,也比亡国灭种的强。我大明如今连合格的藩镇都没几个”

面对李侯爷无情的吐槽,张总督被噎说不出来话了。

“别山,可以换个角度想问题啊军人能转业成文官,文人就不能参军吗你看看我大明能力挽狂澜的,那个不是文武全才猛将最多也就只能治一个团左右的军,再往上不通点文墨,懂些谋略是不行的。咱们要打通文武之间的壁垒,这才是强兵强国之道。”给这些文人也要给点希望,不然他们总是闹意见。

“打通文武的壁垒这样做才能强兵兴国侯爷此话可有依据”

“别山,你看山西的姜总兵,也算是老行武了,可他反正以来,都干了些什么困守大同孤城,毫无谋略布局,将大好局面都给葬送了。若是懂点文治何至于此”摆事实讲道理这事李振新最擅长了。

听了李侯爷举的例子,张同敞想了好多事。自李自成打下北京之后,大明的局势急转直下,似乎都缘于此。掌握反抗力量的军头们,不懂对地方的管理,懂管理的文臣没有军权也不会治兵。江北四镇迅速败亡,就是这个原因。后来的湖南和广西局势逆转,根本原因也是这个。

张同敞可是亲身经历过广西溃败的,对此更有感触。他与老师翟式耜两人名义上是广西抗清的总负责人,但对军队的控制能力极为有限,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清军攻向桂林的时候,全军尽散的事情。

此前他一直觉得是由于军人难治,武将拥兵自保才造成这种局面的。现在想来,原因恐怕并非如此。他和老师压根就不懂军事,管不了手下的士卒。同样是文官出身的何腾蛟就比他们强,至少是没出现士卒溃散的情况。原因是什么还不是老何懂一点行武的事,知道怎么带兵。

想通了这一点,老张对李侯爷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原本以为此人就是个勉强通点文墨的武夫,现在看来是小瞧了人家。对于眼下的局势,他的眼光绝非一般人能比。怪不得老师说,当今天下能匡扶社稷还得靠此人。

看着陷入沉思的张同敞,李振,最后还是忍不住出言将他的思绪拉了回来。“别山,想那么多也没啥用,你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把咱们的临时约法搞出来,有了约法大家心里就有底了,知道流血流汗的目的是干什么。你再不行动,劝进的人都要找上门了。”

劝进张同敞一下子被吓醒了。当实力到了李振新这个份上,手下的人没想法才怪。再说陕北这地方本来就皇恩微薄,老百姓对于大明皇帝的认可度低,又有造反的传统。只要能带着大家过好日子,管他是朱皇帝还是李皇帝,这事可以很无所谓。

今年以来延安和榆林两地,对于兴平军的认可那是成指数性的上升。留辫子的人几乎绝迹,以前缴税不积极的士绅们,今年是早早的就到税务局来认税了。不认税不行啊只有足额认了税才有机会成为机制内的人,不然他们就会被排除在体制外从城里到乡村,百姓们张口闭口就是李侯爷的好,这样的威望,想当个皇帝恐怕也没几个人出来反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