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21章 筑城

振奋新明 第21章 筑城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时间进入十月份的时候,棱堡的人口数已经超过了三千人,估计到了年底人口会增长到五千人,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于此同时安全和武装也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剃发令的执行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势必波及到堡里,这个时候就是没办法敷衍了,也就是说必须要撕破脸面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目前堡里羊毛纺织和搪瓷工业,挖矿工业等工矿产业所能的就业岗位也就是一千多个,也就是说除了特别小的小孩和干不动活的老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要解决三千人以上的就业。不要说过段时间的问题了,就是眼下也有一千多人的吃饭住房问题就得解决。

考虑了几天之后,李振新做出了筑一座新城的决策。这是眼下解决就业和人员安置的最好办法,同时筑了新城之后就能解决住房和以后面对满清的防御问题。大部分目前闲置的人都安排到筑城的盖房的工作上去,剩下的人则安排到附近的山谷里垦荒,明年的粮食问题同样严峻。

要想养活五千多人的人口,依现在的粮食亩产来说,起码需要一万亩以上的耕地,再加上其它肉禽类的补充才勉强够用,而河滩附近已经开垦的荒田只有四千亩左右,除了这四千亩地以外附近可以开垦的水田已经没多少余地了,只能多开一些山地,还有找一些犄角旮旯的山谷少量的开些水田出来。

今年的粮食总共收了八百多石,再加上土豆洗压出来的淀粉有个八百多石,这些粮食储备能坚持到过年已经很不错了。如今堡里的粮食供给已经用混合面来当主食了,下一步还要用淀粉和肉类混合做成午餐肉当做肉内替代品进行供给。到明年收粮之前的口粮问题,只能通过羊毛和搪瓷贸易从附近的山区置换了,估计到了一定的时候,还得用大量的银子来买粮,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卖到。

工业作坊还得进一步扩大,怎么着也要在过年前后通过工业作坊解决一般人口以上的就业问题,剩下的人分出五六百人搞养殖,招个两三百人当职业军人,四五百人的半脱产民兵,其余人都去种地,人口的安置也就能解决了。

这次筑的城是传统的中国城,因为这样的城既有防御功能,也有生活生产功能,如果做成棱堡的话住不了多少人,对空间的浪费非常大,城就按五千人能生产生活进行建造,等到城修好以后棱堡就作为纯军事功能的建筑,直接当军营。

五六千人生活的新城不算小城,几乎把河滩里除了耕地以外的所有齐整的土地都圈进来了,还有点不是很够用。为了节约土地,看来城里的住宅得盖成楼房了,现在砖窑的生产能力就必须的提高产量,怎么着也要扩大三倍以上的产能,才能满足。城墙暂时因为砖的问题就用土墙了,等到城里的房子修的差不多了,来年的时候再给内外墙包一层砖。

要想盖二层楼,除了砖以外还要水泥和钢筋。钢筋的问题并不大,稍微偷工减料一些就能供应,水泥需要尽快的解决。水泥的原材料,李振新记得好像是石灰石、黏土、炼铁的炉渣废料和一些其它的土料。具体的配比,肯定是不知道的,所以只能用笨办法,一炉一炉烧着看,烧的时候自然要把配比记住,看看什么样的配比才能烧出能用的水泥来。

因为没有温度计烧炉的温度就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了,这一段时间里李振新也总结了一定的测温办法,那就是把不同的金属放到窑里,然后根据他们是否融化来大致判断炉温。模糊的记忆里,铝的熔点大概是六百多度,铜的熔点好像是不到一千度,钢铁好像要超过1300,锡的熔点是两百多度,用这些金属能勉强的进行炉温的估算,以后能冶炼的金属更多的时候,的详细的整理还研究一套更为精确的测温办法出来。

几千人同时筑城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用了近一个时间城墙就筑好了。紧接着水泥也烧成了,在烧水泥的时候还有个意外收获,烧出了透明的玻璃。不过杂质比较多,透光性很差,这玩意刚做出来的时候,李振新还兴奋了一下,觉得这是要发啊。可是过了几天以后就发现,靠玻璃发家是异想天开,目前虽然玻璃制品的价格很高,但都属于奢侈品市场。奢侈品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富余阶层才会有消费的**,现在这种乱的没法再乱的环境,谁闲着没事大量买玻璃,而且现下做出来的玻璃品质也没法做成奢侈品,勉强能做的就是毛玻璃,这东西最多做成窗户用玻璃,还是那种里外都看不清人样子。

尽管做出来的玻璃有点鸡肋,但李振新还是觉得应该大量生产,然后用铁板压铸的方式,压成大块的窗户玻璃,完了以后给新盖的住宅楼里按上去当窗户,总比以前纸糊的窗户进步一些。希望通过这种规模化的生产,促进玻璃工艺的进步,说不准一两年后就能产出高质量的玻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撮而就的,就比如钢铁生产如今已经上了轨道,比之前在山谷里炼铁的时候要前进了一大截。

各项工作的进度还算满意,唯一麻烦的是粮食。依着现在收上来的粮食数量来说,到了明年三四月份就会出现粮食缺口。陕北这地方本来就贫瘠,缺粮已经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问题。据说陕北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是到了后来地膜玉米的时代才彻底解决。即使到了明年,开出来的山地种上粮也未必彻底解决。不说以后的事,就是现在就够让人头疼的。

管事会关于解决粮食问题的会开了好几次,但是拿出的解决办法却很少,唯一的办法是想办法多收粮,今年情况其实还好一点,起码陕西等中国北方地区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了,也就是说粮食可以通过其它的产粮区流入一部分,但这个渠道也不怎么可靠,特别是即将和目前的朝廷翻脸的情况下。几个管事在讨论的时候,除了长吁短叹也无计可施。王四在会上感慨到咱陕北人苦啊,要是能到了一年产两茬粮的地方,那就好多了。

一年产两茬粮想的到好,除非有大棚才行。李振新现在无比想念后世的塑料,要有那玩意儿多好,就能把河滩的地全部做成大棚,可是没有啊。除了会议室的门,一个工匠正好拿来新做好的玻璃让李振新看一看质量。看着眼前的玻璃,李振新想要是这些玻璃能大规模卖出去换钱也行啊,可现在就只能做成中看不中用的窗户,除了提高居住质量以外没什么用,要是玻璃能换成塑料该多好。

等等,玻璃塑料突然李振新给自己的脸上来了一巴掌,玻璃也能做成大棚啊,谁说只有塑料能做大棚,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太高而且施工难度大一些而已。自己这脑子也是不太灵光,怎么就没想到哪。现在堡里的人手不是问题,玻璃自己也能造,都快饿死人了还考虑什么造价的问题,尽快上马玻璃大棚的项目,现在是种不出粮食了,但赶着过年前总能种点菜出来。这个项目一定要大干快干,把生产窗户的事先停下来,集中一切力量搞大棚。一定要在过年之前种一批蔬菜,完了开年的时候,再多盖一些,种小麦,种水稻,种玉米,反正只要能吃的都种上,最好河谷的水地都盖成大棚。大棚的温度不够,就在里边烧煤,反正现在有煤矿。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