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296章 重上陕北

振奋新明 第296章 重上陕北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军政大会开完以后,李振新发现这里似乎没啥特别需要自己的地方。

闲着也是闲着,他准备带着长女,出去玩玩,适当的放松一下身心。女儿都长这么大了,也没个时间带她出去玩玩,作为父亲太失职。

大人物出门挺麻烦的,起码不能以放松心情当理由四处乱转。

“别山、吾准备到陕北的各州府去看看,最近几年都没精力顾及到这些地方,正好眼下能抽出点时间。”

“王爷、你坐镇中枢就可以了,没必要亲自到下边去,我让人把资料送过来不就行了”

“别山、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咱们坐镇中枢的人,更应该到州县去体察民情。官员的德行,吾再清楚不过了,欺上瞒下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大明的皇帝就是让你们当猪养,给养废的。以后不但我要下去考察,你们也要下去考察,所有的军政要员每年都要巡视底下的州府,这是国策。”

虽然出行的目的是为了带女儿散散心,但客观来说巡视地方,确实应该常态化,这个方向还是没问题的。

选择陕北作为散心的地方,原因是,那里的路好走一些。带女儿出行,肯定要坐马车。没有油路,这一路的颠簸人真受不了。

甩了一副冷眼,力排众议,李振新终于带着女儿踏上了回陕北的行程。

长安到陕北的油路,已经修好,马车在平坦的油路上奔跑,这感觉还挺有点后世自驾游在公路上驰骋的感觉。

定西王爷出巡,自然不能一个人出去。跟随他的是整整一个团的亲卫部队,以及一大堆幕僚和服务人员,整个队伍有近三千人。

搞这么大阵势也是没办法,谁让他重要哪其它人就没这么麻烦。怪不得张同敞等人有意见,走趟陕北估计花的钱不在少数,要是去河西,恐怕阵势会更大。

“前面是到耀州了吧”

“王爷是马上到耀州了,耀州知府已经带着人在官道上迎接了。”

“传令,以后沿路的府县一律不许在官道上出迎任何往来官员,包括本王。除非是前线士卒凯旋而归,或者是出征平贼,其它任何人不能享受这个待遇。官员出迎,最多离各自的府衙十丈距离。”

才走到耀州,这一路上就遇见了好几波前来迎车驾的地方官员,实在是把人烦透了。当然、这也不怪他们,自古以来就有这个传统,他们还真不敢不来。

迎来送往,很多官员的时间就被耽误了,而且还耗费了很多地方财政的钱粮,纯粹是浪费。这个传统地方官员并不喜欢,真正喜欢的是上层官僚。通过这样迎来送往的仪式,他们可以吃拿卡要,最次也能搞一点路费出来,在古代有个专门的称谓,叫仪程。

这就是典型的吃下边,宰地方。其实这玩意在后世也没有杜绝,上级来视察,吃喝拉撒全让下边来解决的事,并不显见。

“下官耀州知府戴文星参见王爷”

“免礼、吾刚刚的通知,你也听了吧这次念你不知情,就不追究了,以后可不能破例。现在就让其他人都回衙门上班,全到这里来荒废政事怎么办等会你带本王去耀州窑口去看看,吾要了解一下耀州瓷目前的情况。”

差不多十年前,李振新来过一次耀州窑,还给当地的窑厂主们开过一次产业发展大会。十年后故地重游,主要是想看看具体的变化。

到了耀州窑的时候,当地官员和窑厂主们已经组织好了人,并把其它不相关的人给清场了。

“戴知府、你会不会做官你把百姓和窑工都清出去了,难道吾是专门来看你们这些官员和富商的吗看你们用得着本王大老远跑到这里来来人、给吾记一下,耀州知府戴文星为官愚笨,难堪大用。”

李振新的话吓得戴文星直冒冷汗,整个人抖的像筛子一样,差点当场晕过去。

“好了、本王吓唬你的吾可没有那样的小本本,专记黑账。不过你这么做确实不妥,赶紧找些窑工和百姓过来,还有弄点时令的瓜果蔬菜,吾在这里开个座谈会,详细的了解一下目前耀州的瓷业。”

听到这话,戴文星才缓了过来,刚刚他差点以为自己的仕途玩完了。

窑工、百姓和当地的窑厂长们很快被组织过来,到一个大的料厂附近集中,他们还带来了一些耀州窑最新的产品。

见众人坐定,李振新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本王前边过来的时候,问戴知府为何这里没有百姓,他说主要是怕百姓多了会发生不测事件。吾觉得这根本不可能,十年之前,本王就带兵来过这里,还和大家开过会。十年过去了,莫非耀州的父老相亲们不待见我了”

李振新的话一下子勾起了在场百姓的回忆,很多人都说当年王爷来的时候,他们就接待过。耀州就是李王爷的大本营,这里会有人对王爷不利也不问问耀州百姓答应不答应

说话的众人中,李振新分明看见一个二十岁不到的毛头小子,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当年如何接待李振新的事情。

经过座谈,李振新详细的了解了目前耀州瓷业的发展情况。最近十年,耀州瓷业虽然发展的并不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好几次大的波折。但总体来说,已经走出了颓势,尤其是近三四年,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目前以搪瓷为主的耀州瓷,年产值过了八百万两,今年很可能过一千万两。

由于搪瓷产业的带动,耀州这几年年的经济发展非常快,在军政府治下,也算是上府之地。官府和百姓的日子都好过不少,看了这里的情况,坚定了李振新靠工业发展,带动整体经济进步的信心。起码耀州窑口附近的百姓,能够明显看到变化。整栋整栋的砖瓦房鳞次栉比,这玩意即使像作假也做不来。

“文星、看了耀州窑的变化,吾对耀州的发展很满意,你要再接再厉,一定要在任内,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好过一点。你只要尽心为百姓干事,百姓们会看在眼里,本王和军政府的其他人也会看在眼里。”

临走的时候,李振新给戴知州说了几句宽心的话,虽然这话也就是一些场面话。可对戴知州来说,估计能让这老小子开心半年。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