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316章 产业大喷发

振奋新明 第316章 产业大喷发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以前看历史书的时候,有很多写法,李振新觉得很夸张。比如任何人只要励精图治,三年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然而收复河南两年多的变化,却让李振新狠狠的打了脸。任何事,只要往正常的渠道上走,三年左右的时间,确实能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效。

1657年快到年终,根据目前报上来的情况来看,各项数据都相当不错。

税收这块,今年能有两千九百多万两,其中农税七百万两,振川公司上税六百多万两,其它的商税一千五百万两,再加上其它杂项税近一百万两。

除了税收以外,另一项大的进项是,以振川公司为代表的直属军政府管辖的企业净利润有一千八百多万两。

这两项相加,军政府今年的总收入过了四千万两银币。

开支的大头是军费,二十多万的主战部队,再加上十万附属部队。总计耗费的军费在一千九百万、到两千三百万之间。

政府官员的官员以及日常运行财政开支是五万多人,花去了八百多万经费。

军政府的债务总额现在是三千五百万两左右,一年的利息支出在四百多万两上下。

算下来抛去铁路、公路等大项目的投资以外,军政府的财政即使不动用振川公司的盈利,赤字也不是很大,基本上能接受。

“农税占咱们军政府的税收收入比重,不足三成。若是算总体财政情况的话,只会更低,可是这真正的为百姓减轻了负担吗”李振新在军政委员常务会议上,问了一个自己拿不准的问题。

按比例来说,农业税的总体额度只有全国税收总额的百分之二十过点。即使把振川公司这个怪胎的纳税抛开,农税也就是百分之三十不到。从这个角度来看,农税应该不高。

但与大明最后一段时间的农税相比,似乎又有过之而无不及。满打满算也就是四省之地,所收上来的粮税比全国总额都多。所以他很迷茫,到底有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

“王爷、百姓的负担肯定是更轻了,今年各地雨水都还不错。其是河南,有了蒸汽水车,可耕种的土地增长了近两成,产粮总数要比去年增长了三成以上。可是所收粮税,并未增加一厘,百姓的负担能没减轻吗”

“哪为何,我们明明没有增加农税,但收上来的粮税要比甲申之前多了一倍以上”

这其中确实有一定的通货膨胀原因,这几年通过发行纸币的方式,给货币注了不少水。但是注进去的水,又因为流通效率提高,对货币需求量增加的问题,大部分被蒸发出来了。所以总体而言,通胀率也就是百分之十左右。超出一倍以上的增加,显然不是货币通胀能够解释的。

“主要是官绅一提纳粮之策的实行,民间的很多免税田和隐田都得照章纳税。”

“之前我大明的逃税之人,有这么多吗占了一半左右”

“王爷、差不多,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半数。现在想来真是触目惊心,大明身上爬着这么大的一只蛀虫在吸血,朝政不崩坏才怪。”张同敞是有感而发,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要知道当年大明的财政构成,可没有像如今的军政府这样多元。逃走了一半农税,就相当于偷走了大明的半条命。

“先不忙着批判这些蛀虫,大家觉得咱们将这些本来偷逃的农税收上来,对于百姓是否有不利的影响”

“应该是没有,这些税粮留在恶绅的手中,也不会对升斗小民有照顾。而朝廷多收上来粮食,也能在调控粮食行情的时候多一分手段。”

“还是有一定影响,乡间大族的财富变少,以后有个灾祸,只能靠官府救济。若是官府组织不利,百姓们可一点指望都没有了。还有一般乡间大族,会兴修水利、道路、办族学搞教育惠及乡里”

听了几个委员的反馈,李振新认为问题不大,基本上影响不了什么。靠着他们搞社会福利,也起不了啥根本性的作用。让政府多承担一些职能,并不是坏事。俗话说得好,责任越大,能力就越大。

从1652年中,光复陕甘算起,到了今年年底,军政府执掌一省以上地盘的时间也就不到五年时间。而执掌人口大省河南的时间,就更短了,不到三年。可民间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却令人叹为观止。

这不仅体现在税收等指标上,只要走出去。到处都能看到这种变化,关中通往中原的铁路,已经正式开通到开封府。这条横贯关中和中原的铁路动脉,其繁华程度,没见过的人是很难想象。

双向通车的铁路线,基本上就见不到停歇的时候。你很难想象,没有这条铁路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压抑自己出行的**,以及对物质的需求。反正这条铁路一贯通,经常发生的现象是人和货等车,而很少看到车等人的情况。

每天有近万的人通过铁路,从陕西抵达河南,或者是从河南赶赴陕西。成千上万吨的货物,通过铁路、公路进行分销。就这,往往还出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拿李振新自家产业来说,一年生产的各类自行车、三轮车就超过了两万辆,境内其它厂子的车子加在一起,一年五六万辆没有问题。这么多车,一到市场上还是被抢购一空。至今能够抢上一辆自行车,依然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汽灯这种奢侈品,其市场需求规模同样不容小觑。不到一年时间,洛阳奔驰厂产的汽灯,就卖出去了两万多具。靠着这些拳头产品,奔驰车厂一年的产值有五六百万两。纳的税也有近五十两,以前的大明,一个府的税收可能还比这少。

奔驰厂,并不是民企中的头筹,比如吴六四的吴氏机械厂、绥远乔家的钢铁厂,宋老三在草原上的毛纺联营公司等等。总之体量差不多或者是超过奔驰厂的,足足有二三十家。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