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389章 如何长久的控制西伯利亚

振奋新明 第389章 如何长久的控制西伯利亚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远征漠北、漠西,所耗军资,最少得多花一百万两银元。吾觉得与其拿这么多钱撒到漠北的无底洞,还不如留着解决东南战事。”

“玄着、咱们得往长远看,东南一直在那儿放着,光复也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可是漠西和漠北不同。若是放任罗刹人窃取,等咱们腾出手再来,那里的人心可就不向着大明了。不管以后怎么说,现在先把罗刹人赶出去才是正事。那里土地广阔,石炭和火油埋了不少,可不能轻易让他国占据。”

“总统、那里就是有再多的石炭、火油,离咱们如此远,百姓们也很难用上啊。”

“怎么就用不上了铁路一修过去,几日功夫,就能运到内地。现在虽然通不上铁路,可有个一二十年,咱们未必没有余力修通。那些地方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怎么能轻视”

吴贞毓和张煌言等人在国政会议上争论不休,主要矛盾点是出兵漠西和漠北有无必要。张煌言等人看来,东南五省的事情还没了结,此时出兵大漠,除了白花军费以外,没啥实际意义。可吴贞毓、张同敞不这么看。煤炭和石油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既然知道那地方有这玩意,肯定不能让罗刹人占据。

最终的投票主战派取得了上风,多数人还是支持出兵大漠的。

老吴他们争论的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可李振新考虑的却是出兵赶跑罗刹人之后,该怎么办

曾格的情报表明,这次过来的罗刹兵,并没有比上次多多少。想来罗刹人深入远东,其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派一两个主战师过去,赶跑他们不算难事。

难的是如何长久的控制这一地区,这边大部分属于西伯利亚区域,连放羊的蒙古人,都很少光顾,也就是一些零星的小部落在长期生活。这样的地方驻军是很不划算的,可是没有驻军,又无法控制地方。

想想鄂罗斯人也是够吃苦耐劳,那么苦寒的地方,他们也不嫌麻烦,贼心不死的一直惦记。赶跑了一次之后,还不死心,隔了几年又卷土重来了。

“总裁、国政院那边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全力支持大军北征,枢密院得考虑出兵的事了。”

“兵肯定的出,不过吾在想一个长远控制漠北的办法,总不能咱们一直这样劳师远征。”

“现在来说,无论是迁民还是驻军都不太合算。要不先出兵赶跑这帮贼子,等过几年再说”

“总统你看这样行不行出台个政策,凡是自愿北上的人,所有漠北、漠西的土地,每亩土地作价一文发卖,二十年内不征收任何税赋,之后的三十年,每年只需每亩交一文钱税即可。大军此次北上,除了赶跑罗刹人以外,再圈一些比较适合居住耕种的土地,报上来由朝廷发卖。只要买够一定数目的土地,容许他们自建团练武装,自理政务。”

“这样怕是不妥吧,民间一旦有自己的武装,将来恐怕会对朝廷不测。再说咱们大规模的圈地,也会和蒙人有冲突。”

“那地方苦寒贫瘠,团练武装不会发展的多大,再说火器化时代,他们对于后勤支持更加依赖。靠那地方进行自给,是很难做到的。到最后还得靠朝廷的正规军,帮他们压服大的外部势力,所以这个担忧暂时没啥必要。至于和蒙人的冲突,咱们圈地的时候,尽量避免大规模占据草场,只找一些适合耕种的地方圈些居民点出来就行。为了配合,漠北和漠西的开发,对于内地的土地,我们也得出台些政策,限制乡绅和势力人士大面积的据有土地。让他们把土地的**放到新开发的地方,去外边折腾别人。”

“这要怎么办啊朝廷总不能将他们的地强抢过来吧”

“强征肯定不成,吾的想法是,各个府县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个人均拥有田亩的定数,超过这个定数的田亩,加征半成到一成田税,让他们觉得多占耕地是不划算的事情,从而把目光投向关外。关外的土地,不在这个限制之内。”

“这政策对天下士绅,可是充满了恶意。”

“抑制土地兼并,是保障升斗小民利益最有利的方式。升斗小民的生活稳了,天下才会稳。士绅们想要占地,就去抢外边人的。那里的地多的是,由着他们去折腾。”

光复战争,不是农民战争,没法做到重新分配土地,大明新朝必须得承认之前朝廷颁发的地契。很多原有的地主、士绅依然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这是一个隐患,时间稍微一长就会爆发出来。

最近就有一些南迁的人士,跑回到了原籍,拿着地契,想要要回已经安置了流民的土地。好在这种现象不是太多,还有其它富余土地能调换。可这不是长久办法,无论是原有的地主,还是新生的资商阶级,都有对土地的强烈**,不想办法遏止,就又会走向土地兼并的老路。

保护小农经济、抑制兼并,并不符合工业化发展的规律。按道理来说,大规模农场化,才是最符合农业生产工业化的方式。可是、目前的现实条件却注定,朝廷的政策要以保护小农经济为主。不保护小农经济,土地兼并后其实也形不成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地主还是会用佃农进行小农生产,不会提高生产效率,反而让农民被多剥削了一次。

李振新的想法是通过阶梯税的办法,增加土地兼并后的种植成本,以及一些其它配合政策,让有钱人丧失投资耕地的**,先暂时性的保护自耕农的利益。等以后生产力大发展了,再考虑农场化的事。

农民太多,会不会影响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事在大明,可能性不大。反正到现在为止,劳动力还很富裕,乐观的估计,至少未来二三十年,工厂里也不会缺少工人。这就是大明和西欧的区别,人口基数在那里放着哪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