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13章 残胜如败

振奋新明 第413章 残胜如败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击沉了一艘敌船,并没有改变战局。十来艘荷兰快船,像狼一样围着舰队打。海面上炮火连天,双方的火炮都在拼命射击。时不时地就有船只中弹,开始沉海。

两艘鱼雷艇,起了大作用,它们左突右冲,给敌舰造成了很大伤害。敌方已经有三艘主舰,被鱼雷击中而翻到了海里。

“大帅、威远号中弹,船体已经发生了侧倾,恐怕坚持不住了。”

“让哨船赶过去,把人救出来再说,船先不管了。”

海军军舰的命名方式是主战大舰以远字号命名,小舰用各个府县的名字命名。威远号是一艘大福船,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击中受到了重创。

战斗整整持续了半天才结束,荷兰人的主舰被击沉了六艘,各种哨船也有近十艘被打残,遭遇了如此重大的损失,他们不得不撤出战斗。

而明军这边同样损失不小,五艘主舰,一艘被击沉,还有一艘被打的侧倾,没法再用了。哨船有三艘被击沉,其它的几艘也都带了伤,勉强坚持继续作战。两艘龟船,一艘被重创,只能航行,仅剩一艘还能继续作战。

人员方面,战死或者落入海里的士兵有两百多人,还有四百多人不同程度的受伤。可以说这一战,已经基本上把整个舰队打残了。

“让舰队抓紧时间往登州赶,吾估计郑家的船队,快追过来了。”

荷兰人尽管被打退了,可危险并没有解除。追在身后的郑家舰队,随时会出现,要是被他们追上,哪整个舰队就全完了。

万幸,郑家的船队并没有及时追过来,船队在登州海域,遇到了巡海的登州舰队船只,被安全接应到了港口。

这一战,从战损比来说,是大明海军胜了,可从整个战局来说,是郑家和荷兰人占了上风,人家完成了战略目标,将大明海军驱逐出了外洋,赶回了近海。

“司令、伤员已经安置到了港口的医院,正在接受救治。受伤船只,也拖到了船坞,进行修理。”

“沈将军费心了,登州海域这几天安全吗”

“遇到了不少敌舰,不过都被我军给驱逐出去了,在近海他们没胆子放肆。”

“那就好,继续加强海域内的巡航力度,不要让他们有机可趁。远洋舰队暂时到登州修整,过几天本帅折返天津港,然后面见总裁。郑家在外海的布置,必须要足够重视,得想办法尽快解决。”

“司令、可是有了腹案”

“有些想法,此次作战我们能以少打多,龟船发挥的作用不小。吾准备根据此战的情况,让人改进龟船,然后提请总裁,多造一些出来。有个二三十艘,我们对敌就不会落下风。还有大舰也得多造,我们吃亏就吃亏在船太少了。到了明年,怎么着也得有二三十艘大舰才行。”

“造大船速度比较慢啊,天津船厂到明年年中,最多怕是能再造十来艘大舰吧”

“按目前的产能来说差不多只能造这么多,这确实是个问题。”

“卑职觉得,我们得想办法扩大船数,不然会一直被郑家压制。”

“你有办法”

“有些想法,大船之所以难造,主要是被船木和工匠所困。我军现在都用铁料代替主料,所需的船木其实都是辅料,我们可以托海商,从南边大量收购。还有工匠,福建那边的船匠并不少,只要使些手段,也能挖来一些,登州这边也有一些工匠可用。顾此,卑职建议,在登州再开一个船厂。以后天津船厂专门做大船,登州船厂造小船,这样一来,造船的速度会快不少。”

“再开个船厂建议倒是可取,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等船厂建好,最短怕是要用一年时间,天津船厂也就是今年才把产能提上去。”

“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天津船厂之所以建设缓慢,主要是之前我军没有建船厂的经验,一切都是慢慢摸索。建登州船厂,已经有了经验,能少走不少弯路这是其一。另外,登州船厂不用贪大求全,咱们只做目前已经成熟的小船制造,卑职以为最迟半年,短则三月,就能制船下水了。”

“三月时间真能建成一个船厂”

“差不多够用了,最多半年就能行。”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本帅就信你一会。你这几天抓紧时间把建船厂的规划写成详细条程,本帅北上的时候给总裁带过去,让他定夺。另外一些前期准备,现在就开始展开。吾估计,只要你的计划够充实,批下来不成问题。对于海军建设,总裁的支持力度很大,他对目前的产能也是非常不满意。”

被郑家堵在海里一顿乱拳,差点就回不来了。张名振可是憋了一口气,他真想尽快找回场子。所以面对登州舰队管带沈祥福再建一座船厂的提议,老张很是动心。

海战这玩意,什么战术战法,都得靠坚船巨炮撑着。没这东西,其它的都是扯淡。人家几十艘大舰围着你的几艘小舢板,你就是再有能耐也顶不了用。

希望沈祥福不是吹牛,真能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建成一个船厂。若是真能如愿,到明年后半年,就能凑二十多艘大舰出海,到了那时候局面会大不一样。

就在张名振带着舰队在海上和人交战的时候,李振新正带着人巡视辽东。这次出巡比预计的计划晚了两个多月,所以时间很是紧张。他必须在半个月时间内完成工作,好回去换吴贞毓他们去别的地方巡视。

朝廷大员出巡地方,放在以前,并不常见,除非遇到紧急情况。以前的朝廷,内阁成员基本上不出京城,出了京城也是好几年不能回来。所以很多决策都是,凭着地方上的奏报做出的。朝廷和地方,就像是两张皮一样,很难及时沟通。李振新觉得是时候改变局面了,重臣出巡一定要常态化。不能让中央和地方脱节,要让决策层对地方有个基本的概念和了解。今年是开始试行,以后等铁路网完善后,出巡的频率会更高一些。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