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45章 郑家的反应

振奋新明 第445章 郑家的反应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看着眼前的青岛湾,施琅是越看越满意。这地方简直就是专门为海港设计的,自然条件简直不要太好。

“司令,测量了,潮落以后大部分地方水深都在六丈以上,不管是多大的船都能停靠。听附近的渔民和一些船主说,这里的潮头也不高,全年没有什么大风,可以说一直风平浪静。并且没有大河的淤泥,是不冻不淤的良港。”

“总裁说这里的条件比登州要好,今日得见果然如此。以此地做母港,绝对是上上之选。”

“此港以前没有大船停靠,主要是没有劲风,大船进入湾区多有不便。不过现在无碍了,有火轮船牵引,什么船都能来去自如。”

青岛港之所以没像登州港那样成为山东半岛的大港,主要还是胶州湾将海风给挡住了,在风帆时代大船进港不是很便利。

“火轮船是好东西,眼下唯一的麻烦就是煤料补给有些困难,没法长时间在大洋远航,不然咱们现在就能找郑家算账了,且等些时日吧。建航的事,吾看现在就能定下。我这就给枢密院和国政院行文,让朝廷尽快建港。”

这么好的条件,还犹豫个毛线。要是自己不尽早下手,被近海巡防队的人看上抢过去怎么办遇到一个这么合心的港口,可是不容易。施琅着急忙慌的写报告,让朝廷尽快做决定。建港口不光是枢密院的事,还得国政院批复和拨钱,这套流程走下来速度堪忧。

当施琅开始忙着规划建军港的时候,南边福州的港口正在上演着一幕惊心动魄的大戏。

郑成功惨败后,不得不带着残余舰船返回福州。这次惨败让他非常沮丧。折损了三分之二的兵力,他都不知道回去后该如何给老爹等人交差,毕竟现在的郑家还有郑芝龙这个名义上的家主在。

在回福州的半途,前去传令招回施琅的传令船与其汇合。他们带来的消息是,施琅为了防止朝廷舰队乘机南下,带着舰队殿后,过些时日才能返回。只派了自己的兄弟,带着少部分人先行南返。

留一部分人殿后确实很有必要,朝廷主力虽然也受到了重创。但他们的小舰比较多,这几年时不时的就南下欺负一下孙可望。眼下自己的主力人员不齐,要是被小舰组成的舰队咬上,也是个麻烦事。既然施琅愿意拖后,倒是省的自己再做布置了,所以他也没多想。

到了福州带着人上了岸,大木同学急忙赶会皇宫汇报情况,同时和老父亲两人商议一下之后的事情。朝廷舰队的实力,发展的速度有点太快了。现在就能以少打多,让自己吃败仗,以后就更难说了。士兵折损这么大,他还得赶紧布置安抚家属的工作。

主帅忙着处理善后的事,其他人也忙着处理自己的事,一场败仗下来,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正当郑家上下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施琅的兄弟也没闲着。他先是买通了港口的管理人员还有负责看管施琅和一些将领家眷的探子。然后趁乱,带着他们上了船,以出海接应施琅的名义出了港。

等郑成功知道消息的时候,这些人已出港差不多一天了。

“施家的人从那个方向跑了”

“主公,他们出港之后向南走了。”

“向南施琅在北,他们去南干什么坏了、他们这是去北海,想通过李定国的防区,投靠朝廷。施琅这个贼子,果然是脑后有反骨,胆敢在这时候叛我。传令下去,能动的船都尽快南下,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得将这些逆贼家眷给追上。”

都是风帆,谁的速度又能比谁快多少哪想要追上一力逃跑的海船,谈何容易。郑家又没有像朝廷那样的信息传输系统,整个系统反应非常慢。以至于,施家的船队还到厦门等地从容的做了补给,离开港口后,他们才知道这些人是叛了郑家。

直到施家的船到湛江港上了岸,被李定国的人接应上,郑家的的船才追上。这时候还能来及干什么,除了原路返回以外,什么都做不了。

气急败坏的郑成功,想把跟随施琅叛逃士兵的家眷都抓起来杀了泄愤。到最后被他老爹给拦了下来,开玩笑,这种事能做吗这些人和郑家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多多少少都沾亲带故,乡里乡亲的,要是开了杀戒,郑家还怎么立足

“森儿,将叛兵的家眷都放了吧。这事你可不能胡来,要是做的过分了,我们郑家可就立不住脚了。”

“父亲、要是不处置叛兵的家眷,如何震慑军心其他的军将恐怕会被施琅这个贼子带出反意。”

“震慑军心,也不是这么做的开了杀戒,想收手都难我们郑家不是无根之萍,有些事做不得。”

“这也做不得,哪也做不得难道我们只能坐以待毙朝廷的兵威越来越盛,军心再不稳,我们还能撑多长时间”

“能撑多久就撑多久,反正不能开杀戒,牵扯的人太多了。这样吧,将所有带兵将领的家眷,都集中起来,以后得看管要更加严一些。还有将那些看管施家不力玩忽职守的人都处置了,也算是一种震慑。我看福州人多眼杂,不力于军将安心,他们的家眷安置在大员岛,倒是更安全一些,森儿你觉得哪”

“父亲、你是想做布置了”

“要早做打算了,你之前说的以大员和吕宋为退路,这事要重视起来。这两地都得做好布置,大员离朝廷还是太近,未必高枕无忧。漳泉人有海上谋生的传统,我看可以再迁一二十万百姓到这两地,好让百姓生活更富足一些。”

“吕宋和大员确实适宜耕种,吾这就去布置。”

郑氏父子虽然没将话说透,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了。福建虽好,可这里是陆地,他们郑家陆军的本事有多大,他们心里再清楚不过。而海战失利的阴影,更是让两父子焦虑不已。早做打算,总比被人大军压境,赶下海要从容一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