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63章 天津万商博览大会

振奋新明 第463章 天津万商博览大会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带着李振新的介绍信,黄宗羲从武昌车站坐车北上,去长安的军政大学本部报道。

面见大明国事总裁的结果,黄宗羲是一半满意一半失落。总裁对东林的成见,给黄宗羲打击不小。但他能平心静气的和自己谈治国之理,也挺令人欣慰。去军政大学当教授这个差事,肯定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可又专门拨付了课题经费,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课题经费倒是小事,关键是能自行招募一半的人手,这就无法让人拒绝。一年五千两银子的专款,再加出了成果后的奖励。哪怕是自己招十人,也足够养活了,这些人还能拿个高工资。文科性的课题项目,硬件上没啥支出,所以这笔经费十分充足。

上火车之前,老黄写了好几封信,让人传给东南的友人。信里只有一个意思,哥搞了个大项目,你们若是心动就赶紧来。虽然不能让你们大富大贵,但起码是包吃包住,还有工资哪。普通人一年有个二三十两银子,就能养活一家口人了。黄宗羲这边,起码能给人开五十两。五十两银子,对一般人来说是高工资,对黄宗羲等人来说自然不是。可蚊子肉也是肉,有了固定工资,起码不至于自己往里贴钱干活吧这些年,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可是赔本赚吆喝,全靠家里产业来补贴。

在福州的时候,郑大木当然给经费了,而且还不少,有个一两万银子哪。但问题是这钱,大多数被钱谦益这老狗揣进了自己的兜里,能真正让其它人分的,也就千两银子左右,那么多人分,塞牙都不够。别人还没法说老钱什么,这笔钱本来的名目就是学生给老师的孝敬。哪像现在,钱数明明白白,就是让搞课题的。

听说五千两银子并不是最后的定数,只是国政院拨过来的款子。军政大学那边,也会对这个项目拨一些钱进行支持,陕西省里,若是有意也会拨点经费。课题出了成果,还会有奖励资金。除此之外,在课题组上班的人并不是绑死在这个项目上,到大学教书也行,比如黄宗羲正经的工作是军政大学的教授,每年还能拿一百五十多两的薪水。这差事怎么看都完美无缺,虽然不是当了大官,可胜在自由,课题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小衙门啊,里边的事全是自己说了算,不像朝廷上有过多的掣肘。

“大家都坐好了,火车马上要开,会有震动,小心摔伤。”随着列车员的通知,火车鸣了汽笛后开始启动北上。

火车这物件,黄宗羲是第一次坐,处处感觉到了惊奇。这么大的庞然大物,居然奔驰如风,速度要比平常的马车还快,有这样的神物怪不得北方这几年强盛。

南方的几家虽然也都知道火车的好,可就是没一个动心思修铁路。有了铁路,起码在调兵遣将上要方便的多。鼓励有奇巧之能的人入仕,黄宗羲认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在北方获得了成功。

一路向北,到郑州以后西拐进入陕西,这次行程让老黄是开了不少眼界。

说到开眼界,最近天津的人可是见了一翻大世面。

天津港贸易区,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商品博览交易会。参与人数之众,博览商品之丰可谓是巨世罕见。

陕西、中原等地的大小厂商就有三四百家,再加上全国各地的散商,共计过千家。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接不暇。

除了国内的,还有不少外商也闻讯而来,整个博览大会,要举办二十天,最低预计,参会的人数差不多要五六万人。

办这个大会,是天津知府王文强提出的。他之所以能想到这个点子,离不开高人指点。

今年开海后,王文强发现港口的贸易量有所降低。登州那边通了火车后,对天津港的冲击很大。那边的港口条件好,常年不冻,从陕西和河南等制造业大省,运货过来还能少走不少路。海商们,自然就往那一带集中了,这是先天的劣势,很难弥补,按正常趋势来说,这个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但作为本地的执政官,王文强可不希望在自己的任上出现这种事。这只会让别人以为,他的能力不行,对以后为官不利。

怎么办左思右想之后,他写了份信,请教自家老师,看看他有没有好主意。

老师的主意是让他组织办一个商品博览交易大会,把全国各地的厂商和海商邀请过来,通过集中展览集中签约的方式来促销拉人气。

要想大会办的好,不光要有人气,还得有独特的策划,比如对参展的产品评奖,什么金奖、银奖、铜奖弄上一堆。与会的商人们肯定是皆大欢喜。

“府君,前十日的交易成果已经统计出来了。按目前的数据来说,参展商户基本上接到了以往半年时间才能有的订单量。也就是说未来半年之内,咱们港口的生意都会很红火。”

“这招果然有用,接下来要将评奖工作做好了,可不能坏了口碑。这个博览大会,以后将我们天津港的立身之基,每年要定期举办,这可是难得的盛事。”

对这次商品博览大会欣喜的不光是天津官府,前来参会的厂商和海商们也是兴致勃勃。

货物品种齐全,参展商级别高,像振川公司、奔驰厂、赵氏公司、等大厂也派出了高层参会,带来了很多新式产品。海商们能直接与厂家对话签单,效率高,价格优惠,这事放到以前根本不敢想。

与此同时海商们带来的海货,也快速找到了卖家,甚至都签到了预购合同,这样做生意简直不要太爽。

威廉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以前一直跑印度到澳门的航线采购货物。今年带着一船丝绒到澳门销售,结果滞销了。他也是经验匮乏,在广东卖丝绒,不滞销才怪,那里连北方的羊毛布都卖的不是太好。

正当他准备带船回去的时候,听说北部中国的天津港要搞个博览大会,于是就带着船跑过来试试运气。历经波折,给郑家交了保护费之后才抵达天津。

结果参会的第一天,就被人将一整船的滞销货给买光了。大明北方的商人这么富裕吗非但买光了自己的现货,还交了定金,让他以后有这种毛料直接往天津运,有多少收多少。

“尊敬的米斯特宋,我以后的丝绒就拜托你了。对了你能不能,也帮我预定一些铁车和汽灯以及灯油”

“这没问题,你可是找对人了哦们宋家就是正经的陕商,你定的东西就哦们那哒产地,要多少货都行,包你满意。”

临走的时候,双方又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威廉心里打定了以后每年必须来这里参加一次展会的主意,这样的展会可是最好的做生意的场所,同时也能看到很多前所未见的产品,这都是难得的商机。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