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73章 柳小妹组织扬州瘦马创业

振奋新明 第473章 柳小妹组织扬州瘦马创业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接连调研了数家工坊,陈大郎差点把自己给累垮。两个月内生产出二十万套军服装备,他本来以为这事不难完成。

可实际组织生产的时候,才发现将事情想的太过容易了。杨州城人是不少,但目前百业凋零,真正还能运转的工坊没几家。仅存的这几家,设备又老旧,产能根本跟不上。

最要命的是,目前的这些作坊主们扩大产能的意愿并不强烈。定单他们当然想接,然而让他们多顾些人手,新添置一些设备,这些人就不干了。谁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有单子添那么多设备到时候断了订单,大家岂不是白忙乎了说不准挣的还没搭进去的多哪。

扬州的商人也是让这几年陕货给打怕了,巨额的钱投进去,没了政府订单的支持,他们怕血本无归,在市场上站不住脚。

面对商人们瞻前顾后的行为,陈大郎颇感无奈。根据这几天调研的情况来看,不要说二十万套了,五万套都未必做出来。

总不能现在再跑到李总裁哪儿,把单子给退了吧他还真没那个胆子去说这事。

“夫人,你向来足智多谋,有没有法子把眼前的问题给解决了”本着不会就问的原则,陈大郎开始抱老婆的大腿,希望她能想个好点子出来。

“大郎,妾身还真有个办法。你看咱们扬州其实不缺布,也不缺人,唯一的问题是怎么把衣服做出来。既然那些商人们不愿投资和雇人,咱们就不靠他们。我的想法是府里直接把布收上来,然后找能做衣服的妇女们,咱们衣样,把布发给她们,让她们做好之后再到收到府里,这事不就成了”

“这么做能行吗军服的要求高,直接让她们在家里做,质量如何保证再说发布,收衣,验货也是个麻烦事,府里可没这么多人来做这事啊”

“这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找到合用的组织管理人员,这样就能保证质量和效率了。妾身这边正好有一批这样的人,能做这事。”

“哪儿来的这么一批人我怎么不知道”

“你当然不知道了,这些人就是以前和妾身一样卖身为奴的

人。如今她们大多都流落在街头,又没有为生的活路,有几个以前有交情的姐妹们前几天还找了我,看看能不能帮她们找点活干。现在正好,我们大可以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做事。”

“既然有人,哪咱们就这么干,先把眼前的急顾过去再说。”

陈大郎见自家老婆有办法,立马就拍了板。

“夫人,你怎么还不去找你的那些姐妹哪”说完话,陈知府就准备大干快上了,可自家夫人却只是盯着他,似乎没有出去张罗的动作,他很是纳闷。

“你个呆子,那有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道理,干这事不得花钱啊你怎么着也得给我批点经费,让我把这事给撑起来吧。”

原来自家夫人是等钱哪,怪不得她一直盯着自己。

“我这就去府里,找财政局的人给你拨钱过来,一激动居然把这事给忘了。话说回来,这钱可是官府的钱,你花的时候仔细一点,账目要记清楚,不能出了差错,不然我交不了差。”

“知道了,这事我比你懂,你就赶紧去批钱吧。”

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陈大郎的执行力还是没问题的,很快他就批了钱,同时安排人去各地市场上收布。

南直隶是产棉大省,虽然去年受了旱灾的影响,但压的存货还是有一些的,凑二十万套军服的布出来,并不困难。

自家丈夫忙着收布,柳小妹也没闲着,托以前的交往,很快就找来了五六百的失业姐妹。扬州瘦马这个产业,目前是最悲惨的产业,大量的人员被主家赶到了街头自谋生路。好一点的还能有点积蓄,跑到北方谋生,而一些没积蓄的就惨了,不少人靠做皮肉生意,勉强度日。

“各位姐妹们,今日我将大家召集起来,是为大家找了一条活路。女红大家都能做,现在官府里正急需军装,这活我给大家接下了。章程是这样的,布官府,大家先把军装的样子学会了,然后带着布回去,做好军装后再交到这边来,我们按件给大家工钱。你们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拿到布之后找其它人来做,钱都是现结,不会短了一分。不过有一条,得保证质量。谁要是交过来的货有差错,就直接取消做活的资格。刚开始,

每人领三件衣服的布,做完了再来换,我会根据大家的表现,逐步提高供布的数量。这可是朝廷的军需物资,你们别想着拿了布跑人,谁干了这事,官府绝不轻饶。”

说话的柳小妹十分威严,当了这么些年的官太太,气势这块哪是一点不输人。

有活干就有饭吃,这些妇女们想都没想,就跑过来领布和工具,有些没住处和场地的女人,干脆就在柳小妹发物资的大院开始就地干活了。

见到这种情况,柳小妹忙让人把旁边的几处院子也租了一下,供姐妹们免费使用。

几天之后,扬州城的闲散妇女们都听说了这事,纷纷跑过来找柳小妹拿布。第一批来做工的那些扬州瘦马,则顺势成了代理商,做接活转包的工作,成了小领工。

这事最后连正准备离开扬州城,去指挥南京攻城战的李振新都知道了,专门跑过来看看情况,他主要是对这种包产计件的模式感兴趣。

中国人果然是最吃苦耐劳的民族,看着这些妇女们纯用手工缝纫的方式,缝出来的衣服居然和缝纫机做出来的一模一样后。李振新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她们这么辛苦为了啥还不是为了活下去。

“你是陈知府的夫人吧”

“见过总裁,妾身正是陈世美的妻子。”

“听人说,世美有个贤内助,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你搞的这个包产到人,计件付酬的方式确实不错,是眼下最能让百姓受益的方式。本官别的忙帮不上,但加点定单的权限还是有的,这样、我做主了,给扬州府再增加十万套军服的单子。还有,我看女工们做活非常辛苦,有些于心不忍,我个人掏钱从陕北定购一千台缝纫机过来。这些缝纫机,就奖给此次做活最好的女工,陈夫人你完了统计一下,安排着发下去,记住要保证公平公正。”

因为感动而发了善心的李振新,没有想到,正是他捐献的这批缝纫机,造就了一批传承百年的服装巨头。数百年后,扬州的一些名牌服装公司的荣誉室里,还收藏着这些古老的缝纫机。对他们来说,有这批缝纫机的企业,才是真正有底蕴的老牌厂子。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