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90章 扬州服装业差异化生存之道

振奋新明 第490章 扬州服装业差异化生存之道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足球比赛在有的地方火爆异常,可在有的却没起什么波澜,扬州府里就丝毫没有这种氛围。

扬州知府陈世美,最近关心的不是什么足球比赛,他现在关心的是怎么解决大量服装作坊的吃饭问题。

大批军服的订单,已经加工完成,现在只有少量的单子可供生产。麻烦的是,经过军方订单以及李总裁捐献的缝纫机刺激,扬州府出现了好几千家加工成衣的小微作坊,若是再算上那些临时接单子做服装的家庭妇女,全城上下数万妇女指着成衣产业吃饭哪。

以扬州本地的市场,压根就养活不了这么多从业人员。而外销的市场,一时半会也打不开。陕西、中原的大工厂,将成衣市场牢牢占据,想要从他们手中撕开口子,谈何容易

“夫人,咱们这步子是不是迈的有点大了眼下这数万人的生计,可是愁死我了。”

“郎君,困难只是暂时的,虽然一时半会咱们接不到大单子,但从长远来看,扬州府的成衣产业还是有前途的。扬州附近都是产棉区,所产棉花占全国近半,这是咱们的优势。还有扬州女儿擅女红,咱们做的军装颇受军中欢迎,要论活的细致,北方是比不了的,时间一长咱们的定单量会起来的,眼下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就好。”

柳小妹说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可问题是拿什么熬过这段时间总不能再找李总裁哭一鼻子吧那时候还有地方哭,现在人家远在北京哪,想哭也没地儿哭。再说,今年以来,军方那边的需求量骤减,别说自己这边了,振川公司的成衣厂,都在为大订单发愁哪。

就在陈大郎为纺织产业焦急上火的时候,新任松江知府王文强给他来了一封信。信里说,有一笔西洋成衣的订单,问扬州府这边能不能接。

西洋成衣,不也是衣服吗陈大朗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赶紧给王文强回信,说扬州府这边一点问题都没有,让他赶紧带商家过来商量具体的事。

过了六天,王文强派人带着西洋商人过来了。

“尊敬的陈大人,我们这批衣服的量比较大,而且时间要的比较急,不知你

们是否能按时完成”

“量比较大不知有多少,何时要货”陈大郎此时的想法是,只要这位西洋商人下了订单,哪怕是点灯熬油,也要把活做出来。

“足足有五千套,我需要两月时间内就能提到货,价钱上边你放心,我付的价格比目前大明市价高一倍。”

两个月做五千套成衣你还说量大、要的急,这怕是开玩笑吧不过看着西洋商人认真的神情,陈大郎觉得自己是遇到棒槌了。

“不用两月,一月时间我就能给你生产出来,付三成定金,留下衣样,你一月之后就过来取货吧。”

“一月时间就能取上货尊敬的陈大人,你不是在骗我吧”

“骗你吾堂堂大明官员,怎么可能骗你要是你不信,咱们可以签契约,到时候不足额付货,我照价赔偿,松江的王知府可以做保。”

听了陈大郎的保证,西洋商人才放心的签了协议留下定金。

五千套成衣够干什么的一个月估计十天左右扬州的作坊就全做好了。这点订单,还不够塞牙缝的哪,不过蚊子肉也是肉,起码能缓解一下眼下揭不开锅的困境。

西洋衣服和中式服装差别还是挺大的,柳小妹组织人手用了好几天才把具体的制作工艺摸透,接下来就容易多了,十天不到的时间,五千套成衣顺利完成。

西洋商人签了订单后,便回了松江港,过了二十天时间,因为放心不下,又跑到扬州来盯梢。没想到,来的时候货已经全部做好了,大明工坊的生产效率也太快了点吧,这简直是奇迹

付完尾款,西洋商人带着货乐呵呵的准备走人,临离开的时候还追加了一千套衣服的订单,说半年之后他再来取货。

吃了这口蚊子肉,只是缓解了一下局势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陈大郎还是愁的不行。

不过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又来了一批客户。松江港那边陆续来了一波西洋商人,他们每人带过来的订单量并不大,有的一两千套,有的几百套。别说这些小苍蝇肉还还挺管用,扬州府的成衣产业在这些单子的照顾下,可算是能活下来。

来的这些西洋商人,有的是朋友间互相介绍过来的,有的是松江港

官方引荐的。松江府官方之所以这么积极的帮忙,可不是因为热心,而是有现实需求。王文强从天津府调到松江府,任务就是将这处港口发展起来。但到了松江后,才发现这事并不容易。按道理来说,背靠江南腹地,这处港口怎么着也能起来,然而实际情况是海商们更愿意去天津和登州进货,北方的制造业同样喜欢将货运到这两个地方销售。

江南的制造业从产品到生产方式都没啥优势,压根没有吸引力,只能靠丝绸和茶叶贸易勉强维持。其它产品就完全是跟在北方的港口后边喝汤,吸引一些北方人不怎么待见的海商,吃蚊子肉了。

像介绍到扬州的这些西洋商人就是这样一个情况,陕西、中原的成衣产业都是大厂形式,他们不会小批量定制衣服生产这项服务。从陕西、中原往过来运输本来就麻烦,走的货少了不划算,弄几百、几千套成衣这种小单子,还不如弄面向大众的成衣产品。

北方除了大厂以外,其它的成衣制造产业全是分散到各府县的小裁缝铺子,没能力接几百套单子以上的业务。扬州的成衣产业形态,都是小型和微型作坊,同时又十分集中,正好能填补这个市场的空缺。几百套衣服的小单子,数十家联合起来就能吃下。过千套的单子,就近百家联合起来做。总之只要有单子,不管多少他们都能灵活的组织生产。

除了外贸订单,江南附近府县的单子慢慢多了起来。这边的市场需求和北方还是有些差别,尤其是女装,江南人有点嫌北方的做工粗糙。女装种类和花样繁多,单一产品需求量不大,正好适合扬州的产业形式。就这样,扬州的成衣产业,找到了差异化的生存方式,慢慢的走向壮大。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