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493章 李定国回陕北

振奋新明 第493章 李定国回陕北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冬日的陕北,荒凉冷清、大地干涸而燥烈。延安城里的景象到与外边有些不同,整个城市到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浓烈的烟雾仿佛给城市披了一层黑纱。

从火车站走出,看着眼前变得十分陌生的城市,李定国有些错乱。这城市,完全不是自己记忆里的模样。

在当地官员的簇拥下走进城市,道路两旁皆是好几层高的小楼,店铺林立,人流如织。

“郑知府、现在这城里有多少人吾怎么觉得延安城,现在不亚于江南一些府州”

“王爷、咱们延安府仅城里就有近五十万人,算是其它县里的人,过了百万,从财政收入上来说,还真那个江南的府县能比。”

“百万人口吾记忆中的延安城可是残破不堪,今日回乡、没想到繁盛如斯,这些年变化真大”

“我们延安府过上好日子也就这十来年,说实话这几年城里是一年一个样,不要说王爷你久未回乡了,就是一些从延安城出去一两年的人,回来之后也有认不出路的事发生哪。”

少小离家老大回,李定国离开陕北最少三十年了。自跟着张献忠走上造反的道路,从陕北流窜到全国,这些年他在各地转战去了很多地方,就是没机会回陕北。

本以为这辈子都无法回到这片土地了,不成想事情在这几年里发生了变化。山河再造,神州一统,到最后居然能以大明西宁王、枢密院常务副院长、兵部尚书的身份荣归故里,人生的命运就是这么奇妙。

前些日子陕西蹴鞠队的比赛让他久藏在心中的思乡之情,一下子泛滥成灾。那片深藏心中的黄土地,折磨的他是日夜难眠,不得不向朝廷提出申请,回陕北探亲。

李振新等人一商量,索性就让李定国代表朝廷视察陕北和绥远省,考察当地官府的施政作为,同时在绥远一带视察一下防务和边关。

说是探亲,实际上在陕北他还哪来的亲人多少次的战乱冲击,陕北人都换了好几茬。李定国本身是孤儿出身,是从陕北乱民的累累白骨中爬出来的人,世间活着的亲人除了自己的子嗣怕是一个也没有了

在延

安城的工坊、集市、居民区转了一圈后,他很满意。很明显,目前的延安城再不是自己记忆中的穷地方了。工厂众多、产品丰富、百姓富足乐业,据知府汇报全府上下一年的税收和长安府差不多,甚至还略好。能将这么贫瘠的地方,发展的如此之好,李定国对李振新的佩服之情犹如滔滔之水、连绵不绝。

延安这地方贫瘠目前这个时代,可没人这么认为。光煤矿和火油这两样物产,就能把别的地方给馋死。蒸汽机开始大规模利用以来延安、榆林等产煤府县资源优势明显。这里的煤要比长安城那边便宜三倍以上,再加上之前积攒的工业制造底子,这两年原本外迁的一些工坊,又纷纷回来了。要不是长安城到底是陕西的中心,人口和区位太有优势,这里都可能将原本已经发展起来的长安制造业给吸垮。

如果说延安是一座工业王冠的话,延川就是这座王冠的明珠。离开延安府城后,李定国去了延川县。在预定的行程中,延川县并不在其列,是李定国自己临时要去的。他太好奇了,李振新是靠什么点石成金,依靠着延川这座小县城,一步步带着陕北儿郎们光复神州的。

兴平军体系的崛起与目前大明的任何一个山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扎根延川以来就没挪过窝,不像其它势力都有转战的经历。李定国认为,正是因为没有转战,兴平军最后才能做到江山一统。不像他们西营,四处流窜没有定性,始终聚不起席卷天下的大势。

延川城是大明工业化进行最早的地方,发展了差不多二十年。李定国一到这里就明显的感觉到与其它地方的不同之处,这里似乎没有穷人,感觉各个知书达理。哪怕是在延安府,只要出了城,你总能找到破旧的农村。可延川不一样,不但城市全是红砖楼房,到了农村也是清一色的红砖房,很明显的看到窑洞、土胚早就没人住了,全部空置大街上上学的娃娃们,人手一辆自行车,他们穿的衣服有新有旧,不过全没补丁都十分干净。全城的人有一股说不出来的精神头,感觉是充满了自信。

“王爷、这条路是最早来这里的陕甘总督雷兴大人负责主持修建的,

通车差不多十五年了,路况保持的还算不错,那边就是雷兴大人的墓。”

“带我去拜祭一下,在十五年前就能修这么好的路,雷大人算是为我陕北子民用了心。”

震撼,人家在十五年前就修了这么好的路,自己那时候好像占的地盘并不小,怎么就没想到把当地的道路整治一下哪在枢密院工作一段时间后,李定国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件事,道路和后勤对军事力量的影响太大了。

以前纵横北方的鞑子骑兵,这两年怎么安稳的不像话还不是有了铁路。他们的四条马腿,跑不过大明的火车轮子,自然只能乖乖爬着。油路的作用虽然没有火车明显,但同样不容忽视,配合新式马车最少能提高一倍左右的行军效率。有了这条油路,李邦德和清鞑子打仗的时候,应该是省了不少力

“邦德不容易啊你看这里的沟堑布局,很明显是和清虏鏖战留下的。那时候,他才有多少兵马这城墙上留下的弹孔,皆是清虏所留,想来那段时间战事应该很激烈。”一边参观着振川城战场遗迹,一边感慨。李定国是百战名将,很容易通过遗迹的情况推断出当时的战争有多惊险。冲着这份惊险,就得佩服李总裁。

自他成军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上打多。别的人,以多打少还不是清虏的对手,人家李总裁次次以少打多,并能战而胜之,这就是本事和能耐。

这趟延川之行收获良多,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侥幸,大明能有今天实属不易。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