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536章 陕北人为了争兵额挤破头

振奋新明 第536章 陕北人为了争兵额挤破头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任何时代想要上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程潜虎这样因为生存资源离开家乡去外地打拼的年轻人,在这个时代并不鲜见。

当然移民去外地这种方式,可不是最为理想的上升通道。当下来说最被大众向往的上升方式,主要有三种,读书、当兵和学技术,这三种方式都能快速改变人的命运和阶级,只不过想要通过这三种方法改变人生,都颇有些难度而已。

读书就不用说了,这是中国社会公认的改写命运最有效的方式。只是这个通道要求有些太高,一般农村家庭的孩子很难通过这条途径改变命运。哪怕是近些年来朝廷在大力的普及教育,真正普通农家子弟要上大学还是前难万难。初小到完小,就要淘汰三分之二,完小到初中再淘汰一半,初中到高中还要淘汰一半,高中到大学这几年门槛倒是低一些,不过也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即使上了大学一半左右的名额是师范生,上真正大学的概率也就是三分之一。这么算下来,普通孩子成为大学生的概率只有二十分之一左右。

这样的概率和以前的科举相比有了大幅提升,可真正放到个人头上,还是前途渺茫。因此在民间最被大众认可的方式,是去当兵或者是学技术。尤其是当兵的风潮,可谓是空前火热。

以前当兵的要求非常低,只要身体健康,去从军一定会有人抢着要,毕竟那是战争年代,兵源紧缺。现在可不一样,参军的要求是一年比一年高,在北方的一些省份,起码得是初小文化程度才能行,文盲人家压根不考虑。这两年初小文化都有点不够看了,很多完小毕业生也未必被选上。

民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热情送子参军,肯定不是纯粹的爱国热情导致的,主要还是因为从军入伍有前途。进入军营每月的薪水虽然不太高,可也不算低,特别是对普通家庭来说,那是相当可以了。除了薪水以外,最关键的是前途光明,当五年兵提干入士官学校的概率很大这是其一,哪怕是五年里没有机会进步也没关系,朝廷有专门的退伍军人安置措施,最次也是到辽东等地的官营农场当有固定工资可拿的农民。即使是不选择朝廷分配的工作自主择业,在社会上找工作也相当容易,不管是工厂、矿厂还是其它一些地方,商人们最喜欢招这些退役军人,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比普通的农家子弟高的多。另外,现在基本上没大的战事,去当兵风险小的多,若是有战事,那就更好了,孩子立功提干的机会不就有了以前送娃娃去当兵最怕的是去前线打仗,现在最发愁的是没啥机会去前线,当几年兵一次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延安府宜川县,一年一度的招兵工作刚刚开始,前来报名的人就将招兵办挤了个水泄不通。十里八村符合招兵条件的年轻人们几乎都赶了过来,哪场景比过年唱大戏都热闹。

麻老五带着自家儿子使劲往人群里挤,挤了半天人群是纹丝不动,就像是在挤一块生铁一样。眼瞅着就要到中午了,今天看样子又是白忙活。

“老五、你还没挤进去啊”同村的邻居王七大汗淋漓的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好像是已经报上名了。

“老七、你给娃报上名了”

“哪那么容易我看前边人多,今天没啥情况,准备明天再说。”

“这样啊你看了招兵公告没今年咱们县的招兵名额是多少”

“四百七十个兵额”

“这么少这比去年还少了四五十个哪朝廷这是怎么了,年年往下减名额”

“天下太平了,自然就用不上那么多兵员了。往后肯定是一年比少,这又不是前些年国难的时候。”

“是啊,那些年当兵多容易现在想想就老后悔了,你说咱们年轻的时候去投兴平王爷的军多好,现在少说也是个少将了吧”民间关于李振新的称呼十分庞杂,延川一带一般都称他为虎威将爷,而延安府等陕北其它府县则称他为兴平王爷,到了整个陕西又成了定西王爷,全国其它省份的一般情况下叫他总裁老爷。

“你就别吹了,还少将哪、顶多是个尉官。”

“尉官就尉官吧,总比现在还是平头百姓好。早年间从咱们这一带出去的人,现在个顶个都出息了,也就咱们这些剩下的人活的窝窝囊囊。”

“这能怪谁你记得没哪几年一听说要招兵,你爹和我爹就把咱们往山上赶,生怕咱们跑过去报名,现在好了,娃娃们连个兵额都争不上。”

这世间没有后悔药可吃,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当年的哪一批从军青年的事迹,往后估计很难被复制和实现。他们中有人血撒疆场、有人身残体缺,当然也有人功成名就。无论是逝去的人、还是活下来的人,都享有着莫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这是他们该得的,其它没有那份勇气去承担的人只能在平庸的生活中羡慕和向往。

陕北人在目前明军序列中拥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近八成的高级将领、差不多一半的中低级军官都和这里有关系。这自然造就了一大批军事新贵,在延安一带不管是谁家,都会有在军队做军官的亲戚故旧。他们的成功,刺激着其他人更希望自家子弟去军营搏个出身,这就是身边有榜样的影响。在陕北上大学都没参军入伍有吸引力,孩子们一到年龄,首先会领到招兵点报名。

陕北人巨大的参军热潮,对李振新和吴贞毓等大佬来说,可不全是好事。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是一省一地的军队,一个地方兵员比例过高并不是好事,会带来很多管控上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推行平均化的招兵策略,各个地方的兵源素质不一样,谁也不能否认陕北出来的兵就是更适合目前明军的体系。再说人家最艰苦的时候都把子弟送来参军,现在条件好了,又不要人家了,这不是卸磨杀驴吗因此每年招兵的时候,给陕北分多少名额就是个十分令人头疼的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