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540章 这么容易就做官了?

振奋新明 第540章 这么容易就做官了?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坐在长江汽船上的池昌旭一时之间有些恍惚,自己终于没有抵御住潘四儿挣大钱的诱惑,恍恍惚惚的背着工具跟着他踏上了去长安的行程。临走的时候,为了让他家里人放心,潘四儿还给留了十两银元的钱。

不管潘四儿说的事是不是真的,至少这十两银元是真的。这不是一笔小钱,家里辛苦一年也未必能见到这么多现钱。

这趟出门可算是见了世面,第一次坐上了汽船,等到了武昌后还要坐火车,挣不挣到钱另说,起码出这趟远门的花费是潘四儿出的。

两人坐着船三天后就到了武昌,然后转乘火车过郑州直抵长安,一路下来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速度真是快的离谱。

“老四这就是长安城怎么城里也有火车”

“长安城是天下繁盛之所,城里有上百万的人,没有铁路人们可就没法生活了。”

人真多这是池昌旭对长安城的第一影响,城内铁路火车上密密麻麻站着人,有个座位可坐都是奢侈。匆匆忙忙赶到了长安国家博物馆所在地,潘四儿拿着帖子直接让工作人员带到了负责管理瓷器展品官员的办公室。

潘四儿见过些世面,与官员打交道倒还从容,池昌旭则被这阵势给吓住了。活了这么长时间,他还真没见过几个大官,也没进过这么大的衙门。看着这么多官员进进出出,他吓的话都不敢说出口。

“潘先生,这位先生就是你从徽州请过来的瓷器修复专家”

“正是、老池是我们徽州锔匠里首屈一指的大把式,我去老家把他请过来,就是为了修咱们博物馆的瓷器,有些活我的水平未必够,还得他出手才行。”

听了潘四儿的介绍,这位官员有些怀疑的打量着老池。这人看气质,就像个老农民,他真有本事修古瓷器长安城也不是没有锔匠,只不过用了好些人技术都不怎么样,要不是修不好,要不就是修的太难看。之所以看上潘四儿,是因为他修的活细,现在他又举荐了一个人,水平可就未必令人放心了。

“这样吧,咱们这活是功夫活,水平好不好得见了活才行,老池你工具带着吧咱们到库房,你给咱露一手,我们也好决定是不是放心把活交给你们。”

说罢便带着潘四儿和池昌旭直奔库房,博物馆已经开了一年多,上边对这一块极为重视,过段时间会有重要人物到馆参观。要是能修好几件重要文物,哪绝对是长大脸的事,所以负责的官员很是着急。

让老池试手艺,自然不会拿值钱的文物,官员在库房捡了一件破损的元代青瓷,让他先修修看。

“池师傅,咱们这里边的瓷器都是文物古件,修的时候不但要修好还要兼顾美观。国事总裁对文物修复有着重要指示,修旧如旧、美观大方,所以你得上点心修。”

池昌旭听了后只是茫然的点了点头,修旧如旧、美观大方这八个字他还真不怎么理解,只是隐约的知道是把东西修好,还要修的好看。

一个优秀的匠人必须得具备一种品质,那就是不管干活之前心情有多紧张,当你拿到活以后心就得定下来。池昌旭就有这种品质,接过瓷瓶的哪一刹那开始,他的心里再没了其它东西,只有眼前的这具青瓷。

修瓷器是巧活,干的非常慢。在老池干活的时候,几个管事官员刚开始还有心情看他怎么干活,一会功夫后便不耐烦了,跑到工作室门口抽烟聊天。时间过去了大半天,池昌旭才将手中的瓷瓶修好。

这件瓷器修起来有个难处,原件缺了一块料子,必须要从其它碎瓷中找一块形状大致相当,且在成色上与原件相配的修补上去。馆里的人拿这件出来修,就是为了考较他的功夫和审美能力。

“官爷、东西修好了,不知道合不合诸位的心意。我这边手上没有银质的拔子,只能用铜的,不然会更好看一些。”

当池昌旭将东西递到管事们手中的时候,他们顿时被吸引住了。浑然天成,老池修的这件器物仿佛本来就应该这样,虽然瓷器的裂纹还是能够看到,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美感。打的拔子是用内衬的方式,除了几个铆点外不见任何痕迹。而这几个铆点又和原有的花纹相映成形,一点也不突兀。最妙的是后补上去的那片瓷,感觉这片瓷原本就是这个瓷瓶上的一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令人惊叹,池大匠这手艺没话说,我们这就聘请你为馆里修物件。工资是每月五两定银、然后按修补瓷器的数量和品类计件给赏银。咱们馆里库房堆得的这些物件,够你们干一年半载了。”

这么容易就通过面试,主要还是老池的手艺过硬。虽然他没受过专业的美学教育,但长期浸淫于这个行业以及天赋让他天生的具备这方面的美学修养。这种感觉就是一个大匠师老天爷赏下来的本事,有的人正正经经学一辈子也未必有。

顺顺利利的接了博物馆的活,老池和潘四两人第二天就开干。他们想抓紧把这活干完,多多的挣些钱。看库房里堆的这些器件,最起码得干半年以上。这些玩意在他们看来,哪就是实实在在的银子,修好一件器物赏银最少是二两,这些东西全修好了,绝对不少挣。

就在他们没日没夜干了半个月左右活的时候,馆里的管事官员急急忙忙的跑进了工作室。

“池老、老潘,你们先停一下手里的活,有个事要和你们说”

管事这么着急过来有事说莫非是嫌他们的活干的不好不让干了池昌旭和潘四两人心里有些紧张。

“昨天巡抚大人带人来馆里视察,对你们修补的那件五代耀州窑的大瓷瓶赞不绝口,觉得这是巧夺天工。你们的水平是有目共睹的,馆长大人今天开了个会,会上说最好是将你两人长期留在馆里,聘为馆里专修文物的技术官员,不知道两位匠师意下如何”

聘请为技术官员这是干什么的潘池两人有些不解,于是开口询问道“管事大人,不知这技术官员是怎么回事还请大人给草民详解。”

“是这样的,技术官员也是官身,只不过不管政事,只负责自己的技术活,说白了活还是照旧干,只是身份上成了官员。这事你们慢慢就弄明白了,我给你们说说待遇吧池师傅是参照正八品的技术官、潘师傅是参照从八品的技术官。俸禄分别是每月八两银元和每月六两银元,另外每月还有一到四两左右的技术补贴,这是固定俸禄。同时你们干的活还有项目奖金,以你们的技术每月拿个一二十两也不是难事,这当然比你们现在挣的钱可能要少些,但话说回来成为技术官后,是月月有钱拿,不像现在是临时工,没活就得走人。这事你们仔细考虑一下,这两天就给我回个话,我好报到上边给你们办入职手续。”

才干了半个月的临时工,就有了官身,朝廷的官位这么不值钱池昌旭和潘四着实有些糊涂,实在是理解不了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在两人身上的离奇事。

为什么要给这两人转正自然不是博物馆里的编制多到没人可任,实在原因是为了省钱。馆里的人算了一下,照目前给两人的工钱,一个月每人能拿七八十两银元,一年下去这两人的工钱就要近两千两,乖乖这还是打工人吗比朝廷中上级官员挣的都多要是临时用用,这钱给也就给了。可问题是昨天陕西巡抚过来说了一个事,长安国家博物馆、长安国家图书馆以及大明国忠祠三家单位联合起来被正式确定为国政院和礼部共管的副部级单位,博物馆品级也被定为一等府级单位,在行政级别上和西安府同级。

品级正式确定后,紧接着就是工作任务变多,巡抚大人透露李总裁对文物保护博览工作不是很满意。前些日子在一次会上说,咱们这么一个悠久古国,连起码的分朝分代文物展览都做不到,这像什么话一些前朝的文物数量少、分类混乱这是极不专业的体现,国家博物馆,就是要把国家的历史和厚重感用实物的方式展示给天下大众,这工作必须尽快做出个样子出来。

古代文物数量少是李总裁最不满意的地方之一,听到这话博物馆的官员头如斗大,他们必须想办法把数量先充实起来。想要充实数量,修复破损文物的量也就必须加大。这么下来,再雇佣临时工实在是太不划算了,干脆给这些人一个编制,用起来不但便宜、还容易管理,潘池二人就是赶上了这么一个好机遇。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