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546章 繁荣的京城工商

振奋新明 第546章 繁荣的京城工商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550章被屏蔽了改了半天也发不出来,简述一下情节吧。吴贞毓和宋应星等人退休了,就这么点事。

接替宋应星职位的是方以智,同时他还是国政院主持日常事务的副总统。从资历上来说,方以智绝对是目前大明官场上最与职位般配的官员。不管是从那个角度来看,他的履历都很丰满。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崇祯时期的进士、在陕北军政府时期当过绥远知府、后来又当过河南巡抚和北直隶巡抚,自身还是个科学家,这样的人估计在什么时代都会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方以智成了国政院的二把手,北直隶这摊子就得交给其他人,王俊涛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谁让他的履历基本上和方以智差不多哪

“别山、密之、北直隶巡抚兼京城知府的人选你们不用征求我的意见,既然俊涛你们觉得合适,用就对了不过这事得和宁宇沟通一下,不能将他撇过,这是程序问题。”

“宁宇那边我们已经商议过了,正是他让征求你的意见,我们才过来的。”

“说了多少遍,这种事以后你们定就行了,非要这么麻烦人,我才对这些破事没兴趣哪话说现如今京城的工商业情况怎么样这几年城里的人口又增长了不少吧一两百万人的就业吃饭是个大问题,不管是谁来当这个差事,朝廷这边都得看着点,甲申国难与京师崩坏也有很大关系,不得不防。”

“京城的情况,较之前已有大幅改观,年底的统计来看,不算官吏和军卒,京师签了劳动合同长期就业的人有四十万,加上长期打零工的稳定就业人口总计有七十余万。整个京师有大小型工坊六百余家,其中雇工超过一千人的工坊有五十余家。全城有大小商铺,五千余家,雇工过十人的有七百余家。全年工商税收入三百多万两,达到了西安府的一半。京师也有产品远销外地,像暖水壶就很受外地客商欢迎。”

暖水壶是一种新发明出来的产品,刚开始是因为李振新有需求,想喝个热水太不方便了,必须得安排人现烧才行。于是他找来京城做玻璃的工匠,让他们试着研究双层的玻璃瓶,然后用加热的方式将空气排空,再封死出气口即可。

这玩意刚开始是在朝廷各级官员的办公室中流行,后来慢慢的普及到了民间。暖水壶一到世面上出现,就大受欢迎,成了城市人家必不可少的物件。

造暖水壶的玻璃厂后来转型,专门生产这玩意,一年能卖出好近百万个水壶,赚了不少钱,光这家工厂,就能解决几千人的就业。

京城有着巨大消费市场,这一点是很多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非常有利于市民消费产品的推广。京城里兴起的不少工坊,就是先靠着京城这个大市场撑起来的。

副食品、日用百货的工坊在京城更容易生存下来,这里数量庞大的大小店铺就能非常便利的消费场景。小作坊的产品,可能在大店里很难上架,他们完全可以先和小店合作,形成口碑后再往大发展。

京城著名品牌王家酱油坊生产的酱油就是靠着这样的方式,走向大市场的。刚开始他家的产品,只能出现在街边小店里,后来由于口味独特、非常适合调味,时间不长,就引起了大型商场的注意。短短三年时间,他们家的酱油成了京城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料。一年下来,酱油能卖出好几千吨,流水有十来万银元。

现在王记酱油非但供应京城市场,连外地的客商都慕名而来,专门找他家进货,运到他们市场去销售。

“东家、保定府刘记日杂店的采购又来了,这次他们家要购五千斤的货,问我们能不能便宜点”

“老吴你给他们说,价钱上咱们对谁都是一个价,这一点就实在对不住了。不过他们毕竟进货进的勤、量也走的大,我这边做主送他们一百斤,就当是给老主顾的人情了。”

“好的、我明天给他们回话。对了东家、咱们库里的米不多了,这次还是进海路上过来的安南米吗”

“自然是安南米,别的地方的米酿不出咱们酱油的味道。”

“好的、我这几天就安排,安南米好是好,可最近价格涨了些,不如从湖广过来的米便宜。”

“一分钱一分货,咱们可不能因为省小钱而砸了招牌,老吴这方面你可不能犯糊涂,要知道咱家的酱油之所以卖的好,就是因为用料讲究。”

“东家放心,每次进米我都一袋一袋验,绝不让次货混进来。”

副食品之所以成为京城的主要物产,一方面是这里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北京城是天下好物的聚集中心。天南海北、国内国外上档次的原材料都往京城汇聚,再加上高水平的匠人和吃货们也在这里集中,做不出口味好的吃食才怪。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受限于目前的包装和储运条件,很多京城的美食没法远销外地,能长距离运输保持不变质的,也就酱油、酱菜等少数产品。其它的京城美味,只能到原产地享受。

工商业的繁荣,对京城的稳定至关重要。算上军人和官吏,全城直接就业的人口有百万之多,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超过六成。也就是说目前京城里除了老弱和家庭妇女以外,闲人并不多,实际情况是,连妇女也有不少是有工作的。

能用短短数年的时间,让京师的就业现状和产业结构有这么大的变化,方以智的工作应该是干的十分出色了,换其他人来做,绝对做不到这么好。现如今的京师不再是天下的负担,反倒是能为天下造血。一年财政收入三百多万两,抛去自身的开支,还能有一部分上交给朝廷,这是大明立国三百年来罕见的现象。

上一任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作为继任者,王俊涛的压力可是不轻,不知道他能否再接再厉,为京师进一步繁荣锦上添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