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振奋新明 > 第611章 超乎寻常的高工资!

振奋新明 第611章 超乎寻常的高工资!

作者:小波不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04:37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杨天祥是新野县下边农村的一户普通农民,今年三十多岁。当年满清统治南阳的时候,他还是个少不经事的小伙子。

那时候的他甚至都没想怎么活下去的事,反正每天都在为能吃什么发愁。如今回想起那段日子,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

在记忆里,那时候他就没吃过一顿饱饭,甚至像个饭样子的食物都很少吃到。直到后来,陕西过来的大明官军,赶跑了满鞑子。从那时候起,自己的日子就慢慢好过起来。

官军来的第一年,他种在地里的粮食,全装进了自家的粮仓。甚至还卖出了一部分,换了几两银元。

第二年、他不再闹春荒,野菜在自家的餐饭里,很少再出现。

第三年、他既收了地里的粮食、还通过官府开的工地挣了近十两银元,靠着这些积蓄,他盖了三间房子,成为了有房一族。

有了房子就能找上婆姨,第四年的时候他娶了隔壁村的女子当老婆,还在那一年里生了个丫头。

生完丫头后,日子并没有因为多填了一口人而不好过,在第五年年终的时候,他甚至攒出了二十两银元。

接下的几年里,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三个小子、一个丫头,日子嘛、只能说是过的马马虎虎,挣钱的地方倒是不少,可开支也大啊。婆娘、娃娃要吃饭、要穿衣服,家里还要盖房子、填新物件。这十来年下来,钱确实没攒下多少,感觉就像流水一样,过了自己的手后,又全都流出去了。不过家业倒算有了一些,家里有了自行车、缝纫机、一头水牛、还有了不少新奇物件,大闺女已经上了学,最小的儿子都能满院子乱跑了。去年的时候,他还把家翻修了一遍,换成了砖瓦房。这就是,这些年他所经历的事。没有什么特殊的奇遇,与这里的大多人一样。

要说发生的惊奇事,大约就今天莫属了。以他有限的想象力来说,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家里居然会来一帮只在传说中才会出现的客人。大明的皇帝、大明的李相公老爷、大明的吴统制老爷、还有好几个都能叫上名号的人物,都来到了他家小院。

这帮犹如天上神仙一般的人物,到了他家后不停地和他说话,然后还四处乱转,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

皇帝朱由樃拿着一个汽灯仔细的看着,然后还亲自动手将它点亮。点亮汽灯后,永历帝便把目光转向了这家的几位主人身上,眼神灼灼的盯了他们好一会。

“这灯应该是这户百姓家自己的东西,不是这里的官吏故意摆上的物件。你们看它原先放的位子,还有里边灯油的成色、以及这家孩子打量汽灯时的神情,都能佐证朕的判断。”

合着弄这一套流程,永历是来当侦探的啊因为李振新在此之前,给皇帝还有考察团的其它人说了好些个基层官员,如何应付上边检查的案例。搞的现在的这帮人,一到地方,首先就琢磨看到的景象到底是不是真的。

别说,他们从中还找到了乐趣,一个个的都开始当起了神探,甚至还暗暗较劲,看谁的判断更准确一些。

新野县里的官吏可被这些侦探给搞惨了,很多弄虚作假的事都被揪了出来,弄得场面相当尴尬。

“杨家主、你家现有几亩地啊”李振新才没那么无聊,他还是想通过具体的对话来了解事情。

“回相公老爷,俺家现有十三亩地,都能浇上水,一年的收成够一家吃用了,还能换些钱。”

“十三亩这在新野也不算是少。今年你都在地里都种了些啥”

“种了六亩麦、还种了四亩棉花,剩下的地就种了些杂粮。夏收后,麦地里还种了些菜。”

“家里养没养猪和鸡这样的家禽啊”

“养了都是我家婆娘在照管,猪养了一头、鸡和鸭都养了一些,具体多少俺还说不上来,对了、俺家还养了两只羊。”

“鸡能产蛋、家里得多养一点,产的蛋你们也别全拿出去换钱,要让家里的几个娃娃们时常吃一些,他们正在长身体,营养不能少。以后的大明,还得靠这帮后生来经营哪,要是长得不好,可不行。对了、你现在还能经常到外边干工挣些钱吗如今干工挣钱的活好找不好找”

像南阳这样的地方,由于光复的比较早,道路、水利这样的基础设施工程,这几年朝廷再没多管,李振新怕因为少了基建这个往民间撒钱的手段,农民们干活的出路变少,挣钱不容易。

“回相公、现在俺一年能出去干工的时间也不算少,有五六个月可以到县城去干活。咱们县城的工价,不比府城那样的大地方低,一年也能挣个二十多两银元,够全家花用了。”

“六个月,能挣二十两银元,一天的工钱就是一百文过点,新野知县,你们县城的工价有这么高吗”

京城的力工工价,也就和这差不多,李振新有些怀疑眼前这位农民的说法。觉得这事水分有些大,按他的估计,一般的小县城,工价也就在五六十文左右。

“回总裁,咱们新野目前力工的行价确实在百文左右,这是有据可查的,下官等人不敢作假。”

“说说为什么会这么高”

“主要是这几年,县城里的人,都靠着制漆挣到了钱,盖房子的人不少,弄的这边工价涨了不少。还有就是,不少人在制漆厂上工,他们的月钱也不算低,平均下来,能有个三两往上,这是常年的营生,一年到头,能结余不少。”

“不对、这事应该不是实情你们的制漆业再挣钱,也不可能把工价抬到这么高,现在又不缺干工的人,新野没有足够的人,其它县里也没有只要这地方有钱挣,肯定有大把的人往过来凑。”

还就奇了怪了,因为产业挣的钱多,就能把普工的工价抬上去有这样的好事李振新打死也不会信在后世,哪怕是沿海一带制造业集中的地方,普通产业工人的工资也没比其它欠发达地区高多少出来,他们不是靠高工资吸引打工人过去的,而是因为那边的打工机会更多,就业方式更多。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