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28章 风起云飞扬

大晋衣冠 第128章 风起云飞扬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陶侃瞥见王导沮丧的神色,差点乐出声,回道“臣即刻着人领兵返回荆州”

“等等”

成帝叮嘱道“陶爱卿,在此紧要当头,击退即可,不可多事,朝廷当务之急是新政”

陶侃暗自赞叹,成帝考虑问题周全,懂得轻重缓急之理,既不穷兵黩武,也非被动挨打。

“老丞相,百姓春耕情况如何朝廷的劝农新政可有成效还有,皇城宫殿及州郡受损的官廨修缮情况如何”

成帝如连珠炮似的发问,表明他对新政头等大事着实关注。

王导如数家珍,奏道“回陛下,京城及周边诸州郡春耕形势大好,州府衙门全力督促垦田开荒,劝耕赈济。庄稼长势喜人,今夏丰收在望,偏远州郡亦逐步推开,初见成效。”

“宫阙修缮呢”

“至于修缮事宜,皇城内诸宫殿,除先帝的东堂外皆已腾空,一应工匠已分步开工。”

东堂乃明皇帝的寝宫,成帝不敢怠慢,之所以迟迟没有动工,是因为里面的奏折文书堆积如山,须挑拣归存后才能修缮。

王导按部就班,条分缕析,继续言道“选贤任才方面大有起色,各州郡县长官已按罢黜、调任、新任三类开展,尚书台及各曹署也分步进行,陛下勿忧。”

成帝赞许的点点头“老丞相指挥若定,运筹有方,辛苦了”

这时,一名宫人入殿,和王内侍轻声说了几句。王内侍来至成帝身旁,说是不少皇室宗亲在崇德宫拜见太后,太后请他过去。

正巧,成帝也准备召集宗亲商议新政事宜。

崇德宫内,人声鼎沸,欢声笑语,庾文君许久没有这么高兴。

这些宗亲虽非娘家庾姓,而是皇室司马姓,但好几个是夫君明帝的弟弟,属于同辈之人,以前都曾以嫂嫂相称,很亲切。

虽有太后臣子之间的尊卑之分,但感情深厚,心情舒畅,说话也无拘无束。大家都很放松,满堂气氛融洽。

“参见陛下”众人看到成帝从外面进来,纷纷施礼。

“免礼免礼,赶紧起来,都是一家人,无须见外”

成帝抬眼一看,有四叔武陵王司马晞,六叔会稽王司马昱,还有弟弟吴王司马岳,妹妹南康公主等等。

“皇儿还在为上次江播遇刺一事烦恼母后知道你的心思,所以不肯让陶刺史返回荆州。”

成帝拜见太后,将今日朝会的情况说了说,庾文君怜爱的看着尚未成年的儿子,会心说道。

“朕确实心生疑惑,舅舅当时还未说出案情,王丞相却未卜先知,一口咬定是桓温所为,如果他不会占卜之术,那就说明,他事前可能知道些什么”

成帝忧心忡忡答着,他对王导在处理桓温一事上的态度和做法并不赞同,甚至隐隐感觉到王导有胁君之意。

“大晋命运多舛,外有胡虏内有强臣。你父皇在时,王敦反叛,皇儿继位不久,又逢苏祖二贼,就连二宫都成叛军掌中之物,险些”

庾文君说至此处,想起苏峻对自己的猥亵和冒犯,禁不住悲从中来。

“母后别难过,事情都过去了。对了,母后,父皇当年病榻上的掩面覆床之语是真的吗难道真是我大晋的宿命我司马氏逃脱不了这谶语魔咒”

“母后当时离得远,并未听清楚,是听你舅舅讲的。当时你父皇问司马家何以得的天下,王丞相便陈奏了来龙去脉。你舅舅言之凿凿,应该确有此事,大概就是命吧”

庾文君抹着泪,非常的惆怅。

“朕偏不信宿命,上苍不佑,人力为之。晋室南渡以来,能臣很多,但缺贤臣,猛将不少,但缺良将。丞相推行新政功不可没,今日看来,可以列入能臣,但不是贤臣。王敦坐拥十州之兵,开元之功可载入史册,但只能是猛将,而非良将。”

成帝不肯服输认命,倔强而起,他最近或多或少听闻过历阳遗简的风声。

“当下有温峤郗鉴这些持重沉稳,公心体国之人,然岁月无情,他们也将老去,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朕需要的是亦师亦友,中兴大晋的贤臣良将,然而,他们都在哪呢”

“在皇儿眼中,怎样才能称得上是贤臣良将”

成帝慨然道“治国理政有方,以苍生社稷为重,无专权揽政之私;行军杀敌,睥睨沙场,以保境安民为重,而无挟主篡位之意”

年少的皇帝,心中已经有了这么深刻的评判标准,让庾太后既欣慰又难过,她帮不了自己的儿子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成帝透过帘幕,望着外面,默默的吟诵,眼神充满期待。

“陛下吟诵大风歌,是在悲叹我大晋没有猛士”会稽王司马昱轻声问道。

“谁说我大晋没有猛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不是吗”武陵王司马晞大大咧咧走过来,拍着自己的胸脯。

“四哥,你捣什么乱,陛下要的是有勇有谋、驰骋沙场的猛士,不是你这个匹夫之勇的壮汉”司马昱戏弄道。

司马晞身材高大,勇力过人,常以樊哙自诩,昂首道“那是陛下没有给我机会,倘若哪天许我个将军,照样能领兵上阵杀敌,保卫我大晋江山,难道不比那些外人卖力”

一席玩笑之语引起了成帝的注意

他想起了白头公司马宗,人丁不旺的司马皇室唯一可堪重用的宗亲,惨被庾亮杀害。宗室凋零,对皇权的稳固及司马家族的延续大为不利。

虽有八王之乱之鉴,但也不能因噎废食,白头公当年屡次敦劝,对宗室不仅仅要封赏虚爵,还要赐予实权。要把握尺度,掌握好分寸,既能勤王,又不足以觊觎皇位。

乘此新政之际,何不让他们历练历练

“四王叔平日里可曾读些兵书,识得战阵”

“陛下,臣兵书一直不曾荒废,兵法十三篇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兴奋之下,司马晞还即兴舞起拳脚,呼呼生风,有模有样。

“六王叔呢”

司马昱道“四哥能拳脚,通战阵,可堪为将。臣比不了,平日里只是读读史书,看看典籍,闲来还研习研习朝廷典章制度,政令概要,开开眼界。”

一文一武,还不错

成帝点点头,想起胞弟,喊道“吴王,吴王”

喊了两声,不见司马岳应答。

四处望去,发现胞弟竟然能在吵闹的氛围中闭目养神,口中似乎还念念有词,这也是本事。

小内侍轻轻把他推醒,他睁开眼睛,浑然不知殿内发生了什么。

成帝心疼的看着吴王,出生时正值天下大乱,或许是动了胎气,比寻常胎儿瘦弱,先天不足,一直病怏怏的。性格内向怯弱,凡事不争,倒是有几分道家的风骨。

“皇兄近日操劳国事,也无暇问及你,最近,身体如何可曾用功读书”

司马岳打着呵欠,疲倦道“臣弟时好时坏,前些日子,赖舅舅惦记,寻了高人方士,送了些金丹。服用后神清气爽,还传授了一些口诀,日日诵读,裨益身心”

“哪个舅舅”

“庾亮舅舅。”

成帝忽有所思,庾亮对吴王真是倾心。送好吃好喝的,还送金丹,逃亡期间不忘带上弟弟一起,真是用心。

“新政推行,正乃用人之际,皇室宗亲当敢为人先,率先垂范。朕看这样,武陵王司马晞任中领军,会稽王司马昱任散骑常侍。”

一下子,封了两个官爵,而且是很有前途的职位,太后很满意。

中领军原由司马宗担任,执掌皇家禁卫,而散骑常侍作为皇帝的近侍,可以熟悉朝政。

“皇兄给两位王叔封官,未免太厚此薄彼,妹妹也要当个将军”南康公主噘着嘴,也要当官。

庾文君劝道“好公主,别闹了,哪有女儿家当将军的,那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天地。”

南康公主娇生惯养,性格泼辣,不爱女红爱刀枪,如今尚待字闺中,多少王公显贵为了驸马身份,前来提亲,均被庾文君以年纪太小而拒绝,连哥哥庾亮也不例外。

“南康,娘平素让你多学学刺绣缝纫,女儿家总归要会点针线活,要不然将来谁愿意娶你”

“母后,女儿宁可不嫁,也不愿视终身大事如儿戏。王公显贵纨绔公子哥,女儿一概瞧不上。”

“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男儿”

“女儿要的是横刀立马、来去如风、英俊飘逸的大英雄,要能在万千军中取敌酋首级的沙场万人敌”

这番斩钉截铁的样子,庾太后也不知女儿是钟情于此,还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样的大英雄有吗

再说桓温,那日被滁州官差盯上,与沈劲安排好脱身之计。

他眼见沈劲策马进入林中,没了踪影。

回过头,只见两个官差跟在身后不足十丈远,而西面二里开外,还有好几匹马也在赶来,估计是闻讯赶至的援兵。

先要解决这俩

桓温一摸怀中暗器,糟糕,今日是大喜的日子,没带石头子

两个官差近在咫尺,他心里一焦急,竟然摸到了那瓶卺酒的坛子,不管三七二十一,顺手就掷了过去。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