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66章 金乡逢贵人

大晋衣冠 第166章 金乡逢贵人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桓温登上高岗,远远望去,西面尘土飞扬,二十几匹战马疾驰,蜿蜒而行。

在他们前面不远,有七八个骑兵,似乎是被后面的人追赶,跑着曲线,想躲开追兵射出的羽箭。

而追兵身手不凡,纵然在狂奔的马背上,忽左忽右的移动中,还能拈弓搭箭,找准目标。

被追之人不停有人中箭落马,两队前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情势万分危急。

“他们是什么人真刀真枪,箭箭毙命,看来是非要杀死被追之人。”

沈劲不解的问道“这里是赵人腹地,难不成有晋军的游骑”

桓温摇头道“看他们骑射的本领,还有那身装束,应该都是胡人,不会是晋军,再说了,晋军哪有胆量深入这么远来打探消息”

两群人一前一后朝着高岗的方向跑来,而被追之人转眼间只剩下了两个。

桓温吩咐道“弟兄们,咱们在山岗两侧埋伏好,看我手势,准备动手救人”

桓温没有多想,反正被胡人追杀的一定值得搭救。

此时他还不知道,无意之中救下的这两人,竟然在自己的生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生都无法抹去

说时迟,那时快,眼看着二人离追兵只有一马的距离,嗖嗖嗖,几支羽箭带着凌厉的嚣叫,离开弓弦正中目标,靠前的几个追兵纷纷坠马。

一看有埋伏,后面的追兵勒住马缰,警惕的环视四周,而两个被追之人乘机躲到坡后。

追兵见二人不见踪影,一声吆喝,兵分两路,从两侧爬向土坡,包抄追击。

桓温又射出两箭,追兵应弦而倒。而此时,双方近在咫尺,互相看清了脸。

一方是赵人,一方是汉人。

赵人放下箭矢,掣出腰间的短刀,猛催战马,哇啦啦怪叫疾冲而来。他们见双方人数相当,以为稳占上风。

在记忆中,多年来,马背上单打独斗,汉人从来不是胡人对手,比如去年的水獭川大战。

这是考验芒砀山兄弟数载以来刻苦操演的时刻,也是拉出来遛遛的又一种考验,骤然遭遇,兄弟们体力、实力和心里究竟如何,很快便知分晓。

自打王敦叛乱那年,刘言川占据芒砀山,就开始督促流民练武,尤其是桓温进山后的一年多,不管从技能和战法还是兵刃上,都突飞猛进,不可同日而语。

加之流民原本就彪悍不畏死,带来的十几个人又是百里寻一精挑细选出来的,水平可想而知。

其实,桓温底气不是很足,但结果让他很满意。

兄弟们只是开始时略显惊慌,没有稳住阵脚,然而很快进入了状态,将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四个冲锋过后,赵人体力渐渐不支,刀法乱了方寸,眼神也从刚遭遇时的兴奋转为惊惧。

他们吃不透,这帮汉人是什么来头,完全改变了记忆中的样子。一愣神,流民抓住时机,又砍死几个。

桓温没有上阵,而是让沈劲和老三参战,自己立于一旁观阵,看着前方捉对厮杀,他对山寨弟兄的技艺非常满意,心花怒放。

心想,要是每个兄弟都能如此,那就太好了,不枉大伙的辛勤付出。回去之后,不用动员,他们就会感受到,昨日的艰辛没有白费,否则,今日倒在地上的就会是他们自己。

如果继续按照武卒的标准操练一年,芒砀山的战力可想而知。

不管当年的青州兵还是现在的赵人,单打独斗,统统不在话下。最好还能多招点人马,扩大山寨的规模。

这时,赵人只剩下两个,他们见势不妙,叽里咕噜一声,迅速拨转马头,要撤离战场,打马向西落荒而逃。

桓温一直在山岗上观瞧,看到赵人渐渐落居下风,早就有所准备。他架起弓,觑着两人背后,不偏不倚,二人噗通坠马,借着惯性,快速滚落至坡下。

“多谢众位英雄搭救”

被追二人从坡后走出,朝着桓温等人两手交叉放在胸膛上方,微微一躬,行了个胡礼。

桓温打量着这俩人,身着单衣胡裙,材质颇为讲究,金丝线镶边,左胸上还绣有凌空而起的鹰隼图案。头上带着胡帽,帽边上插着两根华丽而鲜艳的雉翎。

论年纪,比自己小几岁,肤色白嫩,长相俊美,眼睛大而微蓝,惊奇的是,还有一头金色蜷曲的头发。

桓温问道“两位是鲜卑人,慕容氏”

二人对视一眼,明显很吃惊,心想这几个粗鄙的汉人怎会知道他们的身份。既然如此,索性自报家门。

“诸位救命之恩,不敢相瞒,我们的确是鲜卑族慕容氏,我叫慕容恪,她是我妹妹慕容婉儿。”

众人才发现,躲在哥哥背后身材稍小但骑射功夫丝毫不差的原来是个姑娘

慕容婉儿见女儿身份已经暴露,干脆脱下帽子,一头金色柔顺的长发如瀑布般垂了下来。

和汉人长相大为不同,婉儿鼻梁高挺,眼窝深陷,尤其是淡蓝色的瞳仁象深邃的海洋,像蓝田的美玉,充满着异域的淳朴和妩媚。

“我叫慕容婉儿,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走到桓温跟前,大大咧咧的问着。睫毛一闪一闪的,好像会说话。

“妹妹,怎么这般无礼,这位好汉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不可造次。”

眼前的姑娘,天真无邪,活泼大胆,没有南方女子的羞涩和矜持。桓温不敢直视,也不忍拒绝,随口说道“我姓温,叫温元子。”

“敢问慕容公子,这些赵人为何紧紧追赶你们,而不是选择射杀,其实他们完全是有机会的”

桓温看出其中的异常之处,询问道。

“这个,这个”慕容恪似有苦衷,不肯回答。

桓温笑道“既然公子不便言明,我也不强求,就当是萍水相逢,拔刀相助,我等告辞了”

慕容恪上前拦住马头,愧疚道“非是在下刻意隐瞒,实在迫不得已,万望元子兄及各位英雄见谅”

“二哥,人家救了我们,你就这样敷衍,一点男儿气概都没有”婉儿嘟囔着小嘴巴,埋怨道。

慕容恪只好说道“虽然我俩的身份暂时还不便言明,但我们是从临漳逃出来的,因而这帮赵人紧追不放。”

桓温听罢,心想这兄妹俩一定身份尊贵,来头不小,要不然怎会有这么多护卫而且从穿戴,还有身手就可见一斑。赵人刚才是想活捉他们,也是有什么企图。

沉吟了一下,笑道“一看便知二位非同常人。”

“元子兄谬赞了对了,如今晋赵两国交恶,你们敢深入此地,也绝非是寻常之事。诸位的前方就是燕地,在下在燕地颇有些人脉,愿为各位效劳,不知所来何事”

“买马”

“买马两千匹”慕容恪大吃一惊。

“元子兄不知道两国交兵,断了互市,禁止双方之间的买卖了吗尤其是战马,更是首要禁卖之列,赵人巡查得紧,抓住可是要问斩的。”

“所以我们北上燕地来碰碰运气赵人不卖,或许鲜卑人会卖。”

桓温坦诚的说道,他知道兄妹俩即使不帮助他们,至少也不会坏他们的好事。

“大赵皇帝石勒新规,鲜卑人也是赵人,鲜卑之地也是大赵疆土,元子兄不知道吗”

慕容恪长年在临漳为人质,对大晋的情况知之甚少,更不清楚芒砀山桓温一行的来历,因而试探的问着。

多年来的遭遇和现在的身份,桓温对大晋、大赵甚至鲜卑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一些了解。

既然慕容恪试探着发问,倒不如捅破这层窗户纸,直来直去,省得慕容恪不停的兜圈子,而延误自己的大事。

而且,他深信,慕容兄妹对赵人的仇视远比对大晋的仇视要大得多

“石勒是羯族的皇帝,而非鲜卑族的皇帝,即使现在是,将来也未必是,对吗”桓温点到为止,没有说破。

“元子兄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是大晋的将军,否则怎会了解大赵的情形”慕容恪已经把桓温等人当做了大晋的将军。

“鲜卑人有良马,劲弓和战刀,还有数万精骑。仰羯人鼻息,寄大赵篱下,总不会心甘情愿一直如此吧”

慕容恪笑道“诸位好汉不是来买马的,看起来倒像是说客”

“公子误会了,我等不是说客,只是来买马。看你们兄妹也是诚实厚道之人,所以开门见山,直吐胸臆,说说我的看法而已。”

慕容恪见桓温如此坦诚,一点戒备也没有,忍不住推心置腹聊了起来。

“那元子兄以为,我鲜卑人的出路在何方”

桓温平静道“所谓乱世出英雄,壮大实力,静待时变,机会总会来的”

慕容恪没有回应,却轻轻点了点头,他应该是认同桓温的看法,还邀请对方北上。

一路上,众人有说有笑,仿佛是失散多年而重逢的旧友,策马却又向青州方向奔去。

自大将军王敦叛乱,苏峻等人南下平叛后,独处北方的青州兖州等地几成空城。

青州先被慕容氏拿下,后来石虎又挥师东进,大败鲜卑人,拿下三座城池,屠杀了城内大量的平民百姓。

因青州一直处于鲜卑人游牧区域,石勒为笼络鲜卑人,故而将青州交由鲜卑人治理。

一别五年,重上青州,个中滋味只有桓温最清楚。

五年前,自己被流民裹挟一路长驱,成为苏峻麾下的一个卒子,改变了命运,开启了坎坷曲折的人生之路。

自己原本只是一个小官僚之家的普通人,打算到建康避难,娶妻生子,读书耕田,或许能再谋个官职,平平安安过上一辈子。

然而,这个南逃路上简单的梦想在青州被打破,此次,故地重游,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此次北上,桓温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敬请大家关注,希望得到你的推荐和收藏,谢过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