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71章 浮槎向天河

大晋衣冠 第171章 浮槎向天河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如何将他一军”王导一听路永又要对付陶侃,兴致勃勃问道。

“就是在江面上做点文章,具体是这样的”

路永绘声绘色,说出了自己的毒计。

“啊”这个大胆的计划,连王导都吃了一惊

王导极力促成路永接替温峤,就是要在荆州和建康之间竖起一道屏障。他本身并不想过多的公然的挑衅陶侃,不想打破这种对自己已经有利的平衡。

可是,路永的计划,火药味十足,万一处置不当,很可能引火烧身,殃及到自己。

可是,路永似乎是志在必得,而且他对陶侃的仇恨看起来远远超过自己对荆州的忌惮,会不会坏事

“依老夫看,不宜操之过急,陶侃年事已高,再过三两年就会归隐,几个儿子又成不了大事。此时就激怒他,保不准他狗急跳墙,破釜沉舟。”

王导的谨慎规劝,路永却毫不领情

“几年来,陶老匹夫始终对我横加指责,在勤王大营时就轻视于我,嫌弃我叛将出身,处处掣肘。在江州亦是如此,要不是他横插一杠子,江州刺史早就是卑职的了。量小非君子,卑职不信他还敢动刀动枪”

路永激恼之下,差点把陶侃和殷浩设计,以管商为诱饵,揭穿他替王导杀人灭口的罪状捅出来。

王导瞧他的模样,知道已经无法劝阻,心中隐隐担忧。悍将跋扈,骄兵难控,但愿不要牵连到自己。

谁料怕事有事,路永的鲁莽和骄横离不开王导的撺掇和怂恿,而盲动之下走了一步险棋,彻底激怒了陶侃,牵连到背后的王导。

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路永的蛮干,直接将王导从神坛上拽了下来

中原大地悄悄进入了暑月,火辣的阳光炙烤着砂石,远处的白草,在刺眼的日光下,像是着了火。

位于长江沿岸的南方,入伏以来,更是闷湿难耐,稍稍动弹就大汗淋漓。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给伏天起了非常形象生动的叫法宜伏不宜动

京师建康城,素来就有火炉之城的称谓。

但皇宫毕竟不同于民间,尤其是式乾殿,皇帝和文武大臣临朝议事的地方更是讲究。

眼前一碗冰镇酸梅汁,清澈中冒着丝丝寒气,暑月中能喝上一口,沁人心脾,浑身舒畅。成帝看着面前的酸梅汁,这都要归功于王导。

新修的式前殿还有崇德宫,下面都建有地窖,每年冬至时分,河水结冰,官府则募人伐冰,取其明净坚厚者,切割成一尺见方的冰块后运进宫中。

然后送入地窖,把冰一块一块从下往上摞起来,摞满后再在上面盖一层草毡,草毡上面盖一层厚厚的黄土,最后入口也要用土封起来,保管得当的话,可以长达半年之久。

等到次年暑月,正好派上用场。

“老丞相,这都是你的功劳,来,喝一碗解解暑”

王导端起一碗,稍稍尝尝又放下,回道“老臣年事已高,肠胃不健,怕遭寒气,只能浅尝辄止。对了,陛下,而今各宫殿皆已竣工,唯有一处也要着手了。”

“老丞相是说东堂”成帝问道。

东堂乃明皇帝的寝宫,按计划也应该重新修葺,王导曾经奏请过皇帝,因东堂内累积了很多奏折文书,一时没有清理归档,所以一直耽搁到现在。

“老臣一直忙于政务军务,也没抽出空来。眼下正是暑月,诸事皆缓,老臣打算先着手清理东堂内的文书,待暑月一过,就让匠人开工。”

“爱卿思虑甚周,先帝的寝宫更要格外上心”

秋去春来,花谢花开,匆匆一年转瞬而过,然而,对木兰来说,这一年,却是那么漫长,那么煎熬

琅琊山坡下的草儿从青青变成干枯,如今又是青青。坡上的榆树,枝条上又长出了繁茂的榆钱叶,而那一天,也在木兰的日日夜夜期盼中,终于又要来了

前一日清晨,木兰就开始兴奋,无心贪睡,加之杜艾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她早早起身给父亲熬好中药,侍候着服下。

然后洒扫庭院,张罗着七夕夜应用之物。一直忙碌至日中,做好中饭,全家就在庭院中支起桌案,围在一起用饭。

桓冲兄弟只顾埋头吃饭,孔氏不声不响,只有木兰一会添饭,一会夹菜,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孔氏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木兰并未过门,早就如同儿媳妇一样伺候着全家。而桓温能不能回来,甚至是死是活都不敢保证。

这回要是又回不来,不是耽误人家木兰了吗这么多年,她等着盼着,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吗

想着想着,眼眶湿润了。孔氏不忍破坏眼前的氛围,装作打了个喷嚏,掩饰了过去。

山脚下突然传来马儿的响鼻声,引起了大伙的注意,他们没有发现孔氏的尴尬。

那条通向滁州城的官道虽然距离茅屋有百丈远,但因居高临下,可以远远窥见官道的轮廓。

桓冲走到篱笆门前向外张望,是一辆大马车,两匹马拉着,看样子又是什么官员公干。两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把羊倌的羊都吓跑了。

大伙虚惊一场,自从官府张贴了画像文书之后,每次在附近听到马嘶声,他们都会担心是公门中人前来搜捕。

一年多来,全家人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

木兰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自己在梦中惊醒,看到桓温满身是血,后面有无数的官兵在追赶,尤其是此时此刻。

明日就将见到他了,官府不会发现他的行踪了吧

桓冲刚刚落座,抄起筷子,忽然觉得哪里有些不对,起身又朝篱笆门走去。

“冲儿,你又干什么去一点也不安分。”木兰一直把桓冲当做自己的弟弟,特别疼爱。

桓冲没有回答,他大了,他记得桓温的嘱托,要好好保护家人。

引起他警惕的不是那两匹高头大马,而是高头大马驱散的那群羊

他不声不响,吃好晌饭,乘院内无人,拿起竹篓和铲子,走出了篱笆门。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爹你说,明日七夕,真有喜鹊飞到银河上去搭桥吗牛郎织女真的如期而至,到鹊桥上相会”

“傻丫头,这是民间传说,几百年前就有了爹看过一本书,书上说天河与海相通,居住在海边的人发现,每年八月,都有一艘小船跨海前往天河,往返从不耽搁。”

木兰饶有兴致的听着。

“有个后生很好奇,想亲自去看看,于是他准备了很多干粮,乘上小船,经过几日几夜的远航,终于到了海的尽头。”

木兰高声问道“他看到天河了吗”

“他没有见到天河,而是看到了一处城郭,屋舍俨然,旁边有一男子在水边饮牛。他上前打听,才知道那男子就是牛郎,而织女则在遥远的宫中,根本不可能相见”

木兰顿时蔫巴了,起身走至一旁,嘤嘤抽泣。

杜艾很懊恼,发现是自己的无心之语,伤害了面前如痴入魔的女儿,他埋怨自己只懂啃书本,不识人心。

木兰现在需要的是安慰,哪怕用谎言,而自己还在照本宣科,卖弄学问。

星空璀璨下,痴情的女儿倚着篱笆门,暗自抹泪,杜艾踟蹰不敢上前抚慰,心痛到了极点。

论相貌,论学识,论才艺,女儿封个皇后拜个贵妃都不过分,可命运却偏偏捉弄她

杜艾自怨自艾,当爹的看淡仕途无心富贵,成日泡在书堆里,浸在药罐中,没有想到为女儿做点什么,害得她跟着自己过苦日子。

山风拂来,驱散了炎热,杜艾文弱,感受到了凉意。他摇头叹息一声,披上衣服,回屋歇息去了,留下木兰一个人在院中怔怔发呆。

她坚信,传闻是假的,书本上是骗人的,心上人会骑着高头大马,如约而至

“元子大哥醒了”

“大哥”

“元子兄”

大家伙看桓温的脑袋晃了晃,围过来欣喜的喊道。

桓温悠悠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白色的穹庐,还有一颗颗脑袋,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还隐隐看到,慕容婉儿眼中的晶莹。

“我这是怎么了”

“你呀,从马背上摔下来,昏睡两天了。”

桓温挣扎一下,想要起来,只觉得右腿钻心的疼,不敢挪动半分。扭过头望去,胫骨至脚踝处,敷上了一层厚厚的药泥,散发出浓浓的草药味。

他想起来了,前日一时大意摔落马下,当时就觉得眼前一黑,仿佛听到了远处大伙的惊呼声,还有婉儿的叫声,然后一阵剧痛,就不省人事了。

“大哥,还好慕容姑娘早就有准备,提前请来了部族的长老和郎中,给你开方子,又给你祈福的,费了很多心思。”

“多谢慕容姑娘,让你费心了”桓温躺在榻上,抱拳微微施礼。

“你能醒过来,大家都很高兴。”婉儿一脸羞愧,红着脸说道。

“各位也去歇息吧,我和沈劲还有些事情要说。”桓温支开众人,苦恼道“我悔不听你的,现在这模样,还怎么去琅琊山”

“你肯定是去不了了,三日后即是七夕,你的腿没有一两个月,下不了地。唉,又见不着嫂子,她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一别又是一年”

沈劲替他难过,又宽慰道“不过大哥,你这趟险值得一冒,还是有收获的。”

“别取笑了,都这副德行了,还能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就是能在这里品尝鲜卑的胡酒美食,还有回味绵长的胡笳声。”

桓温自嘲的笑言,眉头紧皱。

“元子大哥,驭风马真是奇了,在你摔落之后并未离去。它绕着你左右徘徊,用鼻子嗅着你,还用舌头舔着你。更让人诧异的是,它居然不停的用后蹄轻轻的踢你,看那样子,是要把你唤醒。”

沈劲还在帐内,婉儿就迫不及待闯进来,给桓温绘声绘色叙述堕马时的情景。

“难道它对我有了感情摔了我一次它觉得愧疚如果是那样,再摔一次我也愿意。你知道沙场上,战马有多重要”

桓温被驭风马打动了,兴奋的对婉儿说道,二人沉浸在对良马的赞叹之中。

而身旁,沈劲不停的给他使眼色,搓手蹙眉的样子似乎有话要说,桓温会意,支走了不愿离开的慕容姑娘。

沈劲好不容易逮住机会凑了过来,接着,他的一番话却让桓温眉头紧锁,心情沉重起来。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