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07章 兴师伐赵丧

大晋衣冠 第207章 兴师伐赵丧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桓温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中,若有所思。

“你再看看程遐和太子府邸门口,宾客络绎不绝,车水马龙,而卫士无精打采,就从这个细节上还看不出端倪吗”

言川也听出了门道,文绉绉道“叶落知秋,恩公的意思是,战争未开,他们胜负已定”

“没错”桓温肃然道“我隐隐觉得,山雨欲来,一场大战就要到了”

“嗨,管他什么大战,我们山寨已布置妥当,兵精粮足,斗志昂扬。总之,只要有战事,我们就不吃亏。”

刘言川接过话头,信心满满。

沈劲问道“大哥,你在担心什么”

桓温深沉而忧郁,惆怅说道“这次大战恐怕非比寻常,不仅惨烈,还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仲夏时节,临漳城还有残春的影子,稀疏的枝头上点缀着零星的花朵,干燥的空气有了些许水分,天不冷不热,正是一年之中最为舒爽的季节。

然而,赵人不仅没有觉得舒爽,反而沉浸在巨大的痛苦之中。

从内宫,到琨华殿,包括整座城池,透着丝丝悲壮和肃穆。皇宫内外,挽幛寂寂,旗幡猎猎,世界白茫茫一片。

胡人愁容满面,上了年纪的还掩不住悲痛而嚎啕大哭。

宫内传来消息,他们最尊崇爱戴的皇帝石勒驾崩了

噩耗不胫而走,胡人纷纷赶至城北的宫殿门口,为皇帝吊丧。

文臣武将们乘着轿子骑着大马涌向宫门,皇帝寝宫内,石勒静静的躺在御榻上,面容如水,神态安详,两旁的内侍宫女哭作一团,整个殿内弥漫着肃杀的氛围。

“父皇,父皇儿臣来了”

石虎带着石遵石闵等一干人闯进殿内,连哭带嚎。

“太子殿下,父皇前些日子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驾崩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大将军,肃静莫要惊着陛下的神灵。”程遐护住石弘,轻声呵斥道“陛下弥留之际,太子就一直守在殿内,两夜未曾合眼。”

“我不信,父皇会这样弃大赵于不顾,弃儿孙于不顾,就这么走了”说完,连滚带爬朝着御榻而去。

石弘一惊,连忙使了个眼色。

程遐随即大步奔上前,拦住石虎,嚷道“大将军不可无礼,冒犯圣躬,该当何罪还不退下”

越是这样,石虎越是疑心,他猛然将程遐推搡开,快速扑到石勒的遗体上,哀嚎道“父皇,父皇,儿臣来看你了。”

一瞬间,石虎收住了眼泪。他确信,石勒真的驾崩了

皇帝的手有些凉,而且,捕捉不到一丝鼻息。

“太子殿下何时登基父皇何时送入山陵”

石虎难掩心中的狂喜,面无表情的来到程遐面前,冷冷问道。

“按制停灵二十七日,举国吊唁奔丧后方可下葬。下葬之后,太子即日登基。还有,陛下遗命,镇守边关的文臣武将以及不在京师的石氏子孙不得返京吊丧,以防敌国乘机作乱。”

石虎坚决反对,他心里已经萌生出一个计划,吼道

“那怎么行父皇驾崩,石氏子孙焉能不回京奔丧我大赵虽是马上民族,也要讲究人伦孝道,如此做法不是贻笑敌国吗”

“大将军,陛下尸骨未寒,遗言犹在,你要违抗吗”程遐一声高喝,仿佛是从御榻上传来。

石勒纵是一具遗骸,石虎仍非常惧怕,不敢有丝毫不敬,唯唯诺诺道“臣不敢违命,臣告退”

“父王,圣上真的驾崩了”石遵尾随在后,出了殿内,赶紧悄声问道。

“是真的,我们得赶紧行动,不可误了时机。”

石虎跨上战马,扬鞭返回府第。刚下马,石闵就兜头一盆冷水。

“父王,儿臣以为,不可操之过急。”

石闵多了个心眼,劝阻了石虎动兵的计划。一者,皇帝停灵期间动兵,会惹众怒,也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二者,石勒走得有些突然,事先毫无征兆。太医院早就有了自己的眼线,怎么没有收到消息

“闵儿细心固然没错,可为父不仅触摸到父皇发凉的手,还乘人不备,探了一下鼻息,还能有假”

石虎以为石闵谨慎过了头,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眼力。

“父王,咱们假设圣上的确驾崩了,凭太子和程遐那帮奸人,岂能是我们的对手任他如何折腾,咱们雄兵在握,早晚也会让他们化为齑粉。”

“那你还担心什么”石虎有点不屑的样子。

“可万一要是有什么阴谋,咱们若是擅动,可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谨慎起见,父王为何不再等等,忍耐几日”

石虎想想也有道理,他眉头一皱,不情愿道“那就让他们再苟活几日,闵儿去联系一下那个太医,把情况摸准了。”

“还有,”石闵转身又退了回来,悄悄道

“父王,咱们索性将计就计,先不管真假,传出这则消息。我想,大晋如果知道,兴许又技痒难耐,兴师北伐。咱们不如这样,如此如此,以报两年前的耻辱”

提起战阵和杀戮,石虎如逐臭之蝇,喜道“好主意,就这么办。”

石闵大步流星走出府邸,石遵在身后恶狠狠的瞪着他,暗恨他又抢了自己世子的风头。

“遵儿,你即刻出门,照计划行事。”

石遵不解,忙问道“现在就办不是说要等石闵的消息吗”

石虎不屑道“石闵胆识过人,可这一回谨慎有余,父皇明明没了气息,他还要多此一举,为父也不拦着他。他去忙他的,这次,你要立头功,一挽颓势。”

“孩儿遵命”

果然,这个消息通过徐州,六百里加急送到建康。

整个朝堂群情振奋,人声鼎沸,所有的国政朝事都淹没在宿敌死讯的欣喜之中,比起当年石勒擒杀了匈奴主还要激动。

亲政以来第一次刀兵大事,摆在成帝面前。

成帝激动万分,更被朝廷的气氛所感染。他跃跃欲试,不过还是勉强稳定心神,要听听大臣们的态度。

作为群臣首领,尚书令庾亮高声奏道“陛下,伪主石勒毙命,赵人群龙无首,正是天赐我大晋良机。朝廷应选派将帅北伐,直捣临漳,一雪前耻。”

褚裒迅速附和道“石勒一死,临漳必将分崩离析,秦人和鲜卑人很快就会与之分道扬镳,仅凭石氏,怎能与我大晋雄师抗衡”

“大晋新政几年来,官仓充实,物阜民丰,军士士气高涨,尽得天时人和。此时不伐,更待何时”吏部尚书谢裒更是豪迈。

朝堂之上欢欣鼓舞,朝臣个个笑逐颜开,仿佛石勒一死,大赵也要跟着倒台一样。

此时,也不知是哪个大臣有些不识适宜,奏道“陛下,古人云,礼不伐丧,趁人之危,臣以为不妥。所以”

话未说完,就被众人哄然打断,嘲笑声一片。

“都什么世道了,还搬出春秋古制,此时正是要趁乱侮亡,因时而动,难道我们还要学宋襄公那样等楚兵渡了河,拉开阵势再交战,最终落得兵败身死吗”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

成帝看朝堂一边倒支持北伐,正合自己心意。

他端坐御座,逡巡阶下,询问道“众卿之言甚合朕意,不知哪位愿意领兵北伐”

庾亮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他清楚的记得殷浩的点拨,庾家要靠军功制胜。

他赶紧抢先出班奏道“陛下,臣愿领精兵十万,北上伐赵,收复旧都,一扫前耻。”

庾亮得意洋洋,静待皇帝批复,谁知成帝并未接茬,装作没有听见。

他的目光在大殿内巡视了一番,最终落在端坐一侧的王导脸上,发出了信号,又在捕捉着信号。

庾亮羞恼之下,再次陈奏请命,成帝却无动于衷

“尚书令勇气可嘉,忠心可鉴,然而你从未经历战阵,两国交战干系重大,朕以为,还是要稳妥一些。”

庾冰却一反常态,强辩道“要说戎事,满朝老臣只有太傅和郗鉴刺史堪用,他们均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可太傅如今已近花甲之年,如何提枪上阵”

成帝置若罔闻,他想把这立功的机会留给王家。

王导虽然卸任丞相,可他开创的新政硕果累累,快要赶上古籍中记载的那样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他想将北伐的好机会作为酬劳,回报王导。

除此之外,成帝也不愿意庾家处处占领先机。

“老太傅,你的意思呢”

王导肃然离座,振衣作色,欣然回道“老臣愿往”

“好,这些年新政卓有成效,太傅厥功甚伟。”成帝很高兴,和颜悦色。

“老太傅忠心可鉴,胆气过人,各位爱卿,还有什么要奏的吗”

朝堂上鸦雀无声,有人欢喜有人愁。

成帝刚想下旨,又说道“咦,今日怎么没听到尚书仆射的意见啊”

何充由王导举荐,从丹阳尹荣升为尚书仆射,仅次于尚书令,他言行举止耿直忠勇,说话奏事不徇私情,谁的账他都不买。

成帝接触下来,颇为赏识。

“陛下,臣不敢妄奏,是怕扫了同僚的兴。既然陛下问及,臣就斗胆说点忧虑。”

何充的意思是,临漳和建康相距千里,消息纵然属实,然时隔多日,北方情势有无变化,大赵有无内斗,这些都关系大战胜败。

他以为,为稳妥起见,不如先派兵北上,和郗鉴大人仔细斟酌后,根据时势,再行定夺不晚。

“何爱卿之言确实扫兴逆耳,却是忠言。”成帝调侃了一句,然后就匆匆下旨了。

“直捣临漳,几无可能,朕看,能收复黄河以南之失土即为大功。拟旨,封太傅为使持节、征北大将军,武陵王司马晞为副,率兵六万。三日后,会徐州刺史郗鉴北伐中原”

大晋君臣豪情万丈,踏上了北上的伐丧之旅

按古礼,趁敌国有丧事而讨伐,不光彩,一直为人所诟病。此次王导为首的大晋第二次北伐,究竟能否打破古礼,别出新意,敬请关注,敬请推荐收藏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