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17章 宛如梦中人

大晋衣冠 第217章 宛如梦中人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你们在聊啥,神神秘秘的”刘言川呼呼生风,大踏步走了进来。

“恩公你怎么了,眼睛湿润,哭了俺知道了,想弟妹了是吧俺是特意来问你,准备何时动身去赴鹊桥之会”

“明日是七月初五,就明日吧,早一日过去,若有发生情况还能有转圜的余地。”

是啊,又到了七夕之约了,这是第三个年头,也是最后一个年头,桓温绝不能再错过。

他吩咐道“这次沈劲留下和老三看好山寨,言川,你带几个兄弟和我一起去,正好让你见识一下琅琊山,它比芒砀山还要险峻神秘。”

“好好好,恩公早就应该带俺去了,俺从来没见到弟妹长什么模样。哎呀,俺得带些见面礼才行,是带张弓呢还是带把刀呢”

“憨货,你干脆再送匹马,将嫂子收编成女山匪,和咱们一道打劫算了”

沈劲嘲笑刘言川太粗糙,竟然要给姑娘家送刀枪剑戟。

“呵呵,沈劲教训得是,是俺鲁莽,可是,山上也没别的东西呀。”刘言川摸摸大脑袋,为礼物犯愁。

桓温就欣赏他大大咧咧的样子,特别是毫无城府的粗爽,这样的人外表是粗糙的,心地是干净的,值得用一生交往,豁出所有去交往。

不像建康城内那些上流社会,外表的干净和内心的肮脏恰恰成正比,打扮得越干净,穿戴越讲究,心地就越丑陋,灵魂就也污浊。

此次之所以带大当家言川过去,桓温的目的是让他看看芒砀山,今后很有可能会派上用场,不过他现在还不便言明。

桓温准备前往碧霞宫赴七夕之约时,成帝的车驾已经行驶在前往琅琊山祭祖的路上

大晋第一位琅琊王是司马伷,伐吴时,吴主向他投降并奉上玉玺。朝廷为嘉奖其功勋,在司马伷当年出兵所经过的琅琊山上修建了琅琊王祠。

他死后,长子司马觐承袭王位,再后来,司马觐长子司马睿承袭,就是晋室南渡后的开元君主晋元帝。因而,后世就有了登基后祭祀琅琊王祠的传统。

晋明帝在位期间,因王敦叛乱,一直忙于战事,无暇祭奠。等战事平定后,龙体又染疾,早早驾崩,因而一直未能了却琅琊山之行。

成帝登基后,也因世道混乱,政事繁冗,一直拖到亲政。

此次祭祖阵势浩大,中领军司马晞率一千中军头前开道,中间是成帝的銮舆仪仗,其后是文臣武将,方士、内侍、宫女、御医、御厨一应人众,约莫三百余人,阵后也是一千中军压阵。

滁州府衙提前三日安排好皇帝的行宫,腾出州府衙门作为中军的歇息营帐,还提前把山脚下的官道修整一新,进山的山道也酌情加宽和铺平。

尚书台特意交代,圣上此次祭祖,地方上不得妨碍夏收,不得毁坏农田,不得驱离百姓。

封建官场上,很多侵犯百姓利益的事情,根源不在君王,坏就坏在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地方官之手。

收到尚书台的政令,刺史吓得即刻罢手,他本来是要拆除官道两侧的很多民宅。

那些民宅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严重影响滁州形象,影响刺史的政绩。

底层的百姓对君王歌功颂德,奉若神明,爱民如子。而对很多父母官则大加鞭挞,戳着后脊梁暗中痛骂,认为是地方官曲解圣意,故意刁难欺压他们。

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确凿的人人尽知的事实那些地方官都是君王遴选或委任的

也就是说,百姓最恨的官员都是他们最尊崇的皇帝派来的

成帝登基以来,从未走出过建康城,平日所见无非是文臣武将,批不完的奏折,听不完的国事,居处所在,不是幽闭的深宫大院,就是压抑的殿宇楼阁。

此次祭祖之行,让他领略到截然不同的烟火之气。

自走出金陵渡抵达江北,他就满怀好奇,像个顽皮的孩子,不时掀开轿帘,看看远处过往的行旅,瞧瞧官道旁农田中忙碌的农夫,一切都觉得新奇。

随行的国舅庾亮大为扫兴,他一再提醒,不宜轻露圣容,以防出现闪失。

成帝无奈,只好闷坐车内,记诵祭祖的礼仪和规程。

行至琅琊山南脚下,夏风习习,一阵清凉,听得外面牛羊哞哞咩咩,树上的黄莺婉转,还有空中的云雀叽喳。

成帝忍不住伸出手,又担心国舅喋喋不休的那套说辞,只好轻轻掀开一角轿帘,想浏览这山中胜境。

没想到,轻轻的不经意的一瞥,铸就了自己余生刻骨铭心的婚姻,还有跌宕起伏的爱情

官道旁的土埂上,芳草萋萋,碧翠如烟,绿树成荫,枝叶婆娑。

在满目的翠绿中,一个身材修长的少女,斜挎竹篮,一袭粉红色的长裙曳地,那裙带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引得蝶儿随之上下翻飞,误认为是幽香绵延的花朵。

再看那芳容,略施粉黛,杏眼桃腮,双眉如淡淡的远山勾勒,一支寻常百姓女子装拢青丝的荆钗,却远胜王侯千金的犀梳玉簪。

俨然是诗书中描绘的采桑东陌的美人罗敷,抑或是濯足越溪的佳人西施

轿帘越拉越大,成帝的脖颈也越转越开,目光自始至终没有从少女的身上移开。

转眼间,銮舆渐行渐远,那女子也慢慢成为一个粉红色的圆点,消失在视线之外。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成帝怅然若失,不由轻叹一声

世上怎会有如此容颜的女子,偏偏生于这荒郊野外。她如同林间的白梅,不与桃李争春,独自盛开,这不就是自己心仪的佳人吗

这一幕,被策马随后的庾亮看在眼里。

他轻轻的招招手,一名侍卫来到近前,谦恭道“大人有何吩咐”庾亮低低交代了几句,侍卫领命,拨马走开。

奏乐

净手

拈香

宣读祭文

三叩九拜

文武大臣跪拜

礼成

整个祭祖仪式足足进行了一个下午,傍晚时分,成帝才回到滁州城行宫歇息,直觉茶饭不香,怅然若失。

他强打精神,接见了滁州刺史,心不在焉的听着地方官事关新政推行情况的奏报,耐着性子听完后,便打发走众人,卧倒在御榻上。

他辗转反侧,无心睡眠,继而和衣而起,走出院中,对着暮云轻笼的那轮弯月,轻声吟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启禀大人,卑职查探清楚了。”

庾亮闻言满心欢喜,让侍卫细细说说。

“女子姓杜,就住在琅琊山山脚下一处茅屋中,今日她是从镇上为她爹抓药回来,恰逢銮舆经过,驻足观看时被圣上看到。”

“核实过吗”

“卑职找了当地的里正,得知此女子家中只有一个患病多年的老父,再无旁人,那竹篮卑职也验看过了,里面全是草药。卑职问过太医,那些草药专治寒症,不过药材一般,药性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此事不得走漏任何风声,下去吧。”

庾亮如获至宝,嗅到了天大的机会

“木兰,天大的喜事啊”

一大早,杜家村的老药农杜老汉就急匆匆来到茅屋中,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

“杜家翁,什么好事,把你乐成这样子”木兰端来一碗水,笑盈盈问道。

“你父亲有救了”

“真的”木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当今天子来琅琊山祭祖,天子仁慈,感念这方水土,想为周边百姓做些好事,便派随行的几个太医走访附近的乡郊村镇,为百姓诊病,专治疑难杂症,而且不收诊金。”

“家翁,你说的是真的吗”木兰欣喜若狂,激动得热泪盈眶。

“官府的告示,那还有假”杜老汉神兜兜说道。

“京城的御医,那是给皇帝看病的,个个都身怀绝技,妙手回春。只要经他们把脉,没有瞧不出的病,没有开不了的方子,你就擎好吧”

木兰一蹦一跳,感激的说道“当今天子心系黎庶,广布恩泽,太好了太医人在哪,我要请他来上门给我父亲诊治”

把脉、看舌苔,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太医一脸严肃,悄悄把木兰唤到门外,低低说起病情。

“积年冷病,阴气郁结,寒毒侵体,排解不畅。杜姑娘,实不相瞒,你爹病情严重,年轻时一定服用过寒食散之类的药物,因此经常会出现惧寒、晕厥的现象。”

果然是太医,说出的这些都是杜艾的症状,木兰频频点头,大为叹服。

“敢问太医,那我爹还有救吗”

“令尊病体,非寻常人力所为如果照此下去,不出一个月,将有性命之忧。”

“啪”一声,木兰手中的药罐摔在地上。

“太医,求求你救救我爹,你就发发慈悲吧。”木兰花容失色,失声大哭起来。

“莫哭莫哭,看杜姑娘孝顺的份上,本太医就犯个大忌,悄悄给你支个招,不过估计你也办不到。”

木兰急道“太医快说,只要有药可医,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愿意。”

“姑娘的孝心感天动地,佩服佩服那我就实话实说,你爹的病症和当今太后有些类似,要是能服上一粒葛天师炼制的还魂大转丹,那应该还有救。”

“太医是说炼丹大师葛洪葛天师他在哪里哪里有仙丹”

“这就难了,葛天师仙踪不定,飘忽无踪,有人说在岭南的罗浮山,纵是找到他时间也不赶趟。至于仙丹嘛,京城就有,可惜你一个凡家女子也弄不到手。”

看着木兰窘迫惊讶的神情,太医如释重负,心内窃喜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