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28章 振翅钗头凤

大晋衣冠 第228章 振翅钗头凤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一年多的牢狱之灾,换做常人应该是面容憔悴,目光呆滞,甚至是形销骨立,孱弱不堪。

再看桓秘,反倒神采奕奕,面白脂肥,看样子,比在家里活得还滋润。

这时,他还没往深处想,或者说,以他的道行,想不到那么深远

“去去去,看什么呢,没一点正形。”

桓秘笑着解释起事情的经过。

后来州府知道他和山脚下的凶杀案无关,或许是弥补吧,就不再用刑了,也不用干活,天天饱食终日。

这不,得知他是征北将军的弟弟后,这两顿,顿顿大鱼大肉,燕鲍鱼翅,好吃好喝的伺候,都快养成肥猪了。

一家人高兴的大笑了起来,这热情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

桓秘留给桓温的第二个离奇之处就是,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健谈了,都开朗活泼了。

以前,他和桓温之间一天可能也没有三句话

管家桓平长期给别人家帮工,为孔氏赚点家用,一直不住在茅屋中。

兄弟三人久别重逢,把酒言欢。

孔氏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桓温不仅捎来不少银钱,再也不用为五斗米而犯愁,而且明日举家就将迁往京师,过起宅院生活,可以堂堂正正做人,平平安安生活。

这样的日子,两年多前朝廷就应该给他们

饭后,兄弟仨陪孔氏聊天,一直到很晚。桓温本身也没打算回城,他要在茅屋里度过最后一个晚上,明天开始,茅屋就要荒废了。

人去屋空,留下的,只有伤心的记忆

深夜,桓温辗转反侧,点起油灯,摸摸索索掏出一封信。

“大哥还不睡,你在看什么”

“这是圣上转交的温峤叔叔给我的信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读起来费解,听起来却别有深意。温叔叔用心良苦,他是要提醒我如何立身处世,但又不便说得太明白。”

“来,让我也看看。”桓冲饶有兴致,接过信吟诵起来。

独不见蜻蜓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白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知有五尺童子,正调饴胶丝,加之四仞之竿上,身死为蝼蚁所食。

独不见黄雀乎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

不知有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以其为猎物。

“大哥,温叔叔似乎在说我们家这些年的遭遇,哪怕我们不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成为他们的目标。况且,大哥现在举朝扬名,更会遭致他们的嫉恨,也成为他们挟弹摄丸的目标。”

“冲儿聪明,这正是温叔叔的警示之语。”

温峤用生动的事例告诉桓温,蜻蜓和黄雀,与世无争,只求温饱,还是要被人捕杀,原因不仅仅是他人的凶残,也是因为它们的弱小。

乱世之中,要做就要做苍鹰,磨砺羽翼,搏击长空,振翅而飞入云端,俯冲而直扑公子王孙

次日一早,两人要北上,三人要南下。

兄弟二人拜辞老母和桓秘,洒泪而别,直向滁州而去。

“二哥这次回来,总觉得怪怪的。”桓冲还在回忆昨天的事情。

“怎么个怪法”

“以前在宣城,爹还在的时候,他对你就不冷不热。现在对你嘘寒问暖热情得很,昨晚晚饭时,他是又斟酒又夹菜,好像换了个人。”

“可能是牢狱呆久了,重获自由,心情高兴,觉得还是亲情最珍贵,兄弟最贴心。一家人哪有什么可疑的,别瞎琢磨”

桓温此时惦记着赶紧北上,不想再深究此事。

“哦,知道了。”

桓冲对桓温尊崇无比,言听计从,也就不再多想,兄弟二人并驾齐驱,战马撒蹄而去。

自此,桓冲跟着桓温,披肝沥胆,转战南北,既轰轰烈烈,又可歌可泣。

其实,桓温只是安慰桓冲,自己忍不住也多想了一些。

因为沈劲刚刚也说了一桩怪事。

队伍回到了滁州城,沈劲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桓温的吩咐去牢中探望桓秘,结果桓秘竟然不在牢中。

狱卒说前一天就出狱了,而那时,朝廷赦免的圣旨刚刚发出

队伍开拔,浩浩荡荡向北而去。刚走出几里地,突然,桓温想起了一桩事情。

他拨转马头径往南城奔去,沈劲留下桓冲,带着几十名兄弟紧紧追去。

穿街走巷,七拐八弯,桓温在一处店铺前停了下来,顿时吸引住了附近的商贩摊主还有百姓们,他们奔涌过来,围观这支威风凛凛的骑兵。

有人眼尖,马上就认出了桓温他们的身份。

“哟这不是白袍蒙面英雄吗,怎么会到这爿小小的店铺,要采买什么”

“什么白袍英雄人家现在已经是朝廷的征北将军了,你没看到州府的告示吗”

店中的小二看到门外聚集这么多人,笑逐颜开,心想今儿个是个什么良辰吉日,这么多人来买嫁娶物品。

赶紧迎了出来,笑容可掬道“各位客官里面请,我家店里的东西那可是全城最好的,新郎新娘穿的戴的用的应有尽有”

“这位军爷,想买点什么,包你满意。”小二还没反应过来,露出职业的微笑。

当他看到身后一排白袍军士,才明白过来。

“哎呦,小的瞎了眼,这不是几日前从城里经过的白袍英雄嘛,失敬失敬”

桓温冷冷的问道“小二,有金雀钗吗都拿出来。”

“军爷,有,有,有我这店里的金雀钗,虽说金的成色没有足金,但雕工细腻、图案精美。你看,这凤凰像不像真的一样,振翅欲飞。”

这番说辞,和三年前一般无二,桓温暗自苦笑。

小二以为军爷高兴,一转身,把店里所有的十几只全取了过来,送给桓温挑选。

“不用挑了,我全都要了。”说完,付钱便走。

一年也卖不完的金雀钗,片刻工夫全被同一个人买走,真是财神显灵,出门遇喜。

小二嘴上抹了蜜,桓温走出老远,他还不忘在背后恭维道“英雄出手都很阔绰,谁家姑娘要是嫁给他,要享一辈子的福”

三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模样并无两样,只不过,多了一身亮瞎眼的行头,多了一个朝廷将军的官职,还有皇帝赏赐的金银,小二的态度竟然判若两人,大相径庭。

这是商贩的本性,不对,或许世人都是这样的吧否则,木兰为何一夜之间

朝是越溪女,暮成吴宫妃

三年前,他迫切需要一支金雀钗,然而囊中羞涩,还被小儿嘲笑了一顿。三年后,金银满堆,戴钗之人却成了别人的新娘

那,手中这些华丽精美的钗子,还要它何用

桓温仰天长啸,用力一挥,半空中道道金光闪烁。

十几只金雀钗果真像那振翅欲飞的凤凰一样,自由地飞舞着,闪烁着刺眼的光芒,落入滔滔涂水之中

当桓温官拜将军,一家人团聚,意气风发率军北上之际,荆州刺史府,刺史庾翼收到了家兄庾亮的一封加急书信。

庾翼看罢,不太苟同哥哥的看法,觉得他疑神疑鬼多此一举,但长兄之命难违,还是找来了殷浩。

殷浩无官职在身,庾翼自掏腰包,聘之为幕僚。常有奇思妙想之计,深得庾翼器重。

而在殷浩看来,庾翼不同于他两位哥哥,勤劳王事,治军安民,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州里军戎民事,也常常咨询自己,参赞机密。

他没有国舅的贵戚之尊,也无刺史的官爵之威,赢得了殷浩的敬重,二人在州府相处甚欢。

虽是幕僚,日子过得清闲自在,有事出谋献策,没事就读读诗书,习习兵法。

一年多下来,大有长进,闲云野鹤的日子虽然不是他的追求,但是他庆幸,自己没有留在徐州。

陶侃戎马生涯的最后一刻作出了艰难而明智的选择,在成帝亲政当日递交辞呈,得到君臣的盛赞,从而全身而退。

他念及旧情,给殷浩在荆州府谋了个差事,一直等到庾翼来接替自己。

殷浩离开徐州远赴荆州时途径芜湖,刻意去拜会庾家兄弟,靠解梦赢得了庾冰和褚裒的好感。

当晚酣宴后,回到馆舍,大醉了一场,沉睡了一夜,次日,便逆流而上,直奔荆州。

告别芜湖之后,他的内心隐隐不安,情感和理智针锋相对,激烈的碰撞,谁也说服不了谁。

想自己,从青州到徐州,从徐州到建康,再返回徐州,戎马数载,行走生死之间,历经艰辛,只为胸中的壮志。

多年的奋斗,刚刚建立起一点功业,眼看在即将到来的南北大战中能大显身手,实现胸中的梦想。

然而却在豪门的一句质疑声中,所有的努力和理想毁于一旦,父子两代的努力烟消云散。

而在芜湖的半日工夫,一番略带恭维的慷慨陈词,竟然赢得了另一个豪门的赞赏,开出的条件比自己多年功业拼搏而来的徐州司马还要高。

王家的一句话,毁掉了自己的功业,而自己的一席话又挣来了更大的功业。

他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功业看来并不需要到战场去实现,不需要浴血奋战去争取,靠着一张嘴巴就可以轻松获取

关键是,对准了豪门的耳朵就行

哼哼真是荒唐,可事实就是如此荒唐,殷浩哭笑不得。

他想,如果自己真那样做,不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小人了吗成了史书中记载的佞臣和豪门权贵的附属了吗

那样,实在有违自己的初衷,今后还如何立身处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儿大丈夫

可是,转念一想,如果不这样做,惨痛的教训刚刚发生,就在眼前,就在自己身上。还有,也在他桓温的身上。

看着船尾下面滚滚的江水,殷浩百感交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世上事,最后看的是功业,谁还记得对错

比如王导、庾亮还有陶侃,就像此行的目的地一样,也大致如此

只要到了目的地荆州,谁还记得自己当年乘坐的是哪条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