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31章 鼙鼓催驿马

大晋衣冠 第231章 鼙鼓催驿马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争执发生之后,大伙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次日一早,当桓温找来刘言川准备再次尝试时,老三率先开口,堵住了他的劝说。

他们的父祖战乱之际,为填饱肚皮,才到处乞食,建立了乞活军。中朝时期,晋人就多方剿杀我们,无奈之下流落到北方。

匈奴的政权,还有如今的大赵政权,都对他们穷追不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在山寨兄弟眼里,他们都是寇仇,都是敌人,这一点上,他们和晋人一样没有分别。

桓温转头看刘言川,指望他能改变主意,或者态度能稍稍松动一下。而刘言川坚如磐石,咬定青山,始终表情严肃。

“恩公,你现在是朝廷的将军,而我们是草莽,是流民,我们不愿丢弃祖辈父辈给我们定下的铁律兄弟愿意追随你,听从你,但我们追随的是你恩公这个人,而非朝廷的征北将军”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荣华也好,富贵也罢,官爵也好,名利也罢,我们这帮人,不属于任何人,我们只属于我们自己”

“我们身上流淌的热血,是乞活军的热血,是父辈祖辈的热血,也是我们的承诺。恩公,你的好意,弟兄们恕难从命”

多年之后,桓温才知道,当年被点了天灯的二当家在临死之前发出的诅咒

沈劲劝说道“大哥,那就算了吧。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再这样坚持下去,恐怕会伤了弟兄们的心。”

桓冲初来芒砀山,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群草莽英雄,他也同意沈劲的看法。

“大哥,他们要的只是原来的名号而已,我们尊重他就是。殊途同归,我们仍然按照朝廷征北军的旗号,接受军饷物资,招兵买马,谋划好我们的守边大计,至于叫什么名字有那么重要吗”

没有别的选择,也只能如此了。

桓温更不想因此和兄弟们生分,那就搁置争议,容后再商定。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乘北方内斗,无暇南顾,边地还算安宁之时,联系徐州的郗鉴,共同防守北地。同时,在边地一带招募青壮,扩大实力。

没有了争议,山寨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转眼新春已至,这个除夕是桓温几年来过得最为舒心最为畅快的一次

说是征北将军,其实就是个空架子,因为庾亮除了当着皇帝的面,拨付了一批钱粮之外,尔后便授意尚书台以种种借口拖延。

阎王好斗,小鬼难缠,桓温不愿为此闹到式乾殿,到皇帝驾前对薄。

这种风气在朝堂在州郡见得多了,没有征北将军的名号,山寨兄弟照样生存,招兵演练始终没有耽搁,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了半年。

然而,刚至六月,大赵梁郡城发生了一件事,打破了边地暂时的安宁,彻底将双方卷入激烈的搏杀之中。

这场屠杀,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晋人、秦人、鲜卑人,当然还有大赵傀儡皇帝石弘,还有桓温和山寨的兄弟

六月初的一天,寿州通向建康的官道上,一匹驿马飞速狂奔,驿卒还不停的喝道“闲人散开,快散开。”

“发生了什么事北边又有动静了”

三三两两的行人被马上人的驱赶声吓得闪到一旁,纷纷在猜测。

但凡遭逢驿卒,所有人都要让道,他们有无可争辩的优先权。

眼前的驿卒同样如此,在他背上的褡裢里,藏着一份重要军情

这份绝密军情如果被王导知道,他肯定又要摩拳擦掌,要效伏波将军马援之故事,据鞍自顾。可惜这次和他无缘,彻底无缘了。

王导中风了

就在和桓温式乾殿上对视的当日晚上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风烛残年,行将就木,本来就心力衰颓,加上朝堂上的惊惧羞惭,那块玉佛给了他致命的一击。

他要送给桓温用以示好的玉佛,正是桓彝的祖传之玉

桓彝遇害,随身的玉佛被恶贼江播占据,后来又孝敬了王导

成帝对王导的突然中风,基本也猜出了七八分。

他一方面叹息王导弄巧成拙,其辱其辱,一方面照样做足文章,派太医上门诊视,确定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以致突然昏仆。

小小的中风,彻底击垮了这位纵横大晋二十年的元勋巨擘。

王导半身不遂,僵卧病榻,朝臣之中,人人唯恐避而不及,只有他的从母弟来探视。

榻旁,何充默默的望着卧床多日的表兄,口舌歪斜,毫无神采,心中充满了怜惜。

“姨弟,是你啊,快请坐。”

王导缓缓睁开眼睛,聊以的是何充没有忘记他。

到底,血亲关系比利益关系要牢固,虽然此刻他行动不便,脑子还算清醒,舌头还能动弹。

“唉姨兄我的门庭,除了前些日子,圣上派人来探视后,多日无人问津了”

何充来时就发现了,府门外堆了一层厚厚的落叶,遮住了往日车马喧闹的道路。仆人懒得扫,主人懒得问,反正没人来,扫了也是白扫。

他进来后就把王允之斥责了一顿,越是如此越不能自暴自弃。

“姨兄,切莫悲观,凡事多朝好处想,这样对身体恢复也有裨益”自他从丹阳尹荣任尚书仆射后,还是第一次登上王导的府邸。

他就是这个脾性,王导风光时他可以不来凑热闹,王导落寞时,他一定会来。

他的母亲是王导母亲的胞妹,他的亡妻又是庾太后的胞妹。

正因如此,王导和庾亮这对政敌,你死我活争斗了多年,会不约而同的举荐何充,而何充却对他们都不买账

实际上,王导对何充感情更深,不仅仅是因为存在血缘关系,而且自小,何充就常跟在王导后面读书学习,对王导颇为钦佩。

长大成人后,两人才各奔东西,很少相聚。

王导也很赏识他的姨弟,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王导用拂尘指着自己的座位,对何充说道“你来坐坐,这迟早是你的座位。”

朝堂之争,王导对何充没有依附王家深感遗憾

但毕竟是亲如一家的姨弟,为人正直,而且何充也没有倒向庾亮,因而王导也不再抱怨,还袒露了这些年朝堂内幕,诸如纷繁复杂的政事朝局,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作为姨兄,他极尽点拨之能事,毫无保留。

自己怕是没有机会了,他要将争斗的接力棒传给何充

“姨兄,我不是那种浅薄的以貌取人之流,不过那日在朝堂初见征北将军时,第一眼就惊羡他的相貌和体魄,尤其是眉宇之间的阳刚之气,浑身透露出的那种坚韧不屈的气概。”

何充初见桓温,就产生浓厚的兴趣。

王导讪讪说道“幸好贤弟膝下没有千金,否则定是要保媒招婿了。”

何充解释道“这也难怪,连皇后身边的婢女都情不自禁,初见陌生男子就评头论足,虽说有失体统,毕竟是有感而发。”

此时,何充还不知道那个婢女就是南康公主假扮的。

“今日姨兄一席话,让我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他那么年轻就承受巨大的委屈,身处逆境而不气馁,一举成名而不自矜,真是难得的人才”

何充是识才之人,也是耿直之人。

自此,他对桓温萌生好感,在往后的峥嵘岁月中,一直坚定地站在桓温身后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这位年轻人,愚兄曾有过偏见,有过糊涂之举。不过,他的确是可塑之才,贤弟今后要当他的伯乐了。”

王导态度急转弯,向何充推荐桓温。至于背后的巨大隐情,他羞于启齿,还瞒着何充。

“叔父果真是老了,人老多情,人老心善,否则怎么无缘无故开始忏悔”

在不远处侍立的王允之闻言感叹,岁月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半年之前,王导虽然就已经体力不济,但还是意气风发,给自己指点朝堂,如何设局,如何铺路,如何虚与委蛇。

那时,他对桓温的偏见还未见丝毫改变。

而现在,他似乎忘记了这一切,开始怜悯起桓温了。

王允之没有想到的是,王导的巨大改变源于隐藏在内心的巨大秘密,那是一种不可告人的羞耻。

他的叔父一直在内心痛苦的挣扎,是否要说出来,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做一个坦然的将死之人

刚刚,王导试着和何充聊起了这个话题,但还是碍于脸面,刚开了个头,蜻蜓点水之后,就迅速将自己包裹住,隐藏起来。

“允之,允之”王导打断了王允之的沉思。

“快来拜见你何叔叔。”

王允之小步过来,毕恭毕敬,施以大礼。

王导亲切的看着自己寄予厚望的侄儿,叮嘱道“今后,朝中诸事要多向何叔叔请教,对他,就像对我一样敬重。”

“谨遵叔父之命”王允之顺服的答应了一声。

“何叔叔,刚才你谈及征北将军,满是钦佩之情,不过侄儿也在想,这样的人应该也有可怕的一面。”

“哦,哪里可怕”何充反问道。

“亡命天涯,历经磨难,心里会没有仇恨吗心机深沉,战功卓著,心里就没有**吗仇恨、野心还有文韬武略,将来说不定就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不好驯服。”

“允之这番话颇有见地,不过只说对了一半。”何充笑对着王允之,说起自己的判断。

“仇恨、野心还有文韬武略,是成就大事的有利条件,脱缰的野马也总比那些碌碌无为只能拉车赶路的驽马要强。至于是成为骐骥还是烈马,关键要看骑手。驾驭得当,将来必定是大晋的樊哙周勃之才”

王导怅叹一声,感慨起王家的将来。

“愚兄今后上不了朝了,朝堂失衡,愚兄担心圣上年轻气盛,城府不够,难以驾驭,不知人心之险恶。所以啊,贤弟要多费些心思,尽力辅佐好圣上。”

“姨兄是说,我那个内兄”何充知道他说的就是庾亮。

“没错,你那位内兄八面玲珑啊,不仅为圣上寻觅到心仪的皇后,听说又为吴王觅得了佳偶。堂堂尚书令,政事不着急,倒是连着为两个外甥保媒拉纤,当起月下老,想想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我也略知此事,据说太后已经同意了,这几日就将嫁入吴王府。”

聊了大半日,何充起身告辞,王导还不忘再三叮咛“今后你也要事事当心,处处提防。保护好圣上,保护好大晋江山。”

这番话带有嘱托后事之意,何充走后,王府又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王导昏昏沉沉,倒头就睡,等待着人人都无法躲避的那一刻来临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