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54章 却是风敲竹

大晋衣冠 第254章 却是风敲竹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啊”

一声惨叫,使者杀人的钢刀刚抡起来,举在头顶不动了。他本想杀了桓温,结果刚溜到槛车旁,就被突然杀出的领头的匪人一箭射死。

紧接着,飞蝗各自寻找着目标,剩余的十几名赵兵没了领头的,慌作一团。他们自知不敌,匆匆上马,四散而逃。

山匪还想追赶,领头人令道“别追了,救人要紧,夜长梦多,引来金乡的守军就麻烦了。”

说罢,挥刀上前劈开木栅栏,从槛车中放出桓温。

“多谢各位好汉救命之恩,请留下名号,容日后厚报。”桓温劫后余生,充满了感激。

领头之人似乎并不打算露出真容,策马要走,被桓温拦住了。

“大恩不言谢,请好汉留个名号”

对方犹豫了一下,解下了风帽,一头秀美飘逸的长发垂了下来,弯弯的,黄黄的。

“是你”

扮作山匪的领头之人正是慕容婉儿

“婉儿,又是你出手相救,我,我心中有愧,对不住你”

桓温羞惭满面,他没想到把人家姑娘伤得那么重,那么深,自己何德何能,还能让婉儿冒险来救他

“元子大哥,别说了。”慕容婉儿淡淡的阻止了桓温的歉意。

“我知道,有些事情不可强求,上苍只安排了我们相遇相识,并未安排我们相恋相爱。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痛彻心扉的思念,什么是刻骨铭心的伤痛,婉儿已经知足了。”

“婉儿,你救了我,惹恼石虎,回去如何向你的父兄交待”

“因为你,我已经几次伤害到他们,我习惯了,也不怕这最后一次”

慕容婉儿这句话带有诀别之意,最后一次这四个字眼让桓温心如刀割。

“元子大哥也别难过,我父兄他们干的是大事,作为他们的女儿,他们的妹妹,不太懂,也不太理解,但我毕竟是他们的亲人,不能再让他们蒙受家人的背叛。”

桓温痛苦的点点头,从今往后,他将失去深深爱着他的婉儿。而就在一年前,自己刚刚失去了他所深爱的木兰

慕容婉儿走过来,将桓温拉到一旁,悄悄聊了几句,桓温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恨不得振翅飞走。

婉儿翻身上马,回头又神秘兮兮的说了一句“记住,不要伤害了他”

没头没脑的,桓温没有听懂婉儿口中的他是谁

“元子大哥,如果燕晋有朝一日真的成为敌人,我希望我们今后不要在战场相见,你说呢”

桓温迭声回道“不会的,不会的,我俩绝不会在战场相遇。婉儿姑娘的恩情,我永远记着,永远亏欠。如果今生无法偿还,那就来生再报,后会有期”

“此次一别,但愿后会无期了婉儿会将情感深埋于心,永远不再提及,就当是一阵风,一场梦,一个回忆吧元子大哥,难怪你会教我学那首诗歌,我们注定选择了归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婉儿带着众人扬长而去,留给桓温深深的悔恨和自责。

他远望婉儿模糊的背影,默默的在风中许下了一个诺言

“兄弟们,快上马,咱们直奔淮河岸。”

大伙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紧紧跟在后面。一行六人折马左向,向南狂奔。

奔走了四五十里,眼看到了兰陵地界,桓温一刻也不敢耽搁,如果去晚了,数万大军生死堪忧。

“驾驾”

最委屈的莫过于驭风马,它肯定在抱怨,自从跟随了新主人,就没过上好日子,跑得这样卖力,主人还不满意

“兄弟们,好像有追兵,快隐蔽”

桓温隐隐约约听到西侧传来隆隆的马蹄声,至少有上千匹。心想此刻如果碰上了赵兵,那就前功尽弃了。

正巧,前面不远处有一处稀疏的树林,大伙一头扎了进去。

桓冲爬上一处树杈远远观瞧,声音越来越近,心提到了嗓子眼。骑马之人越来越清晰,特别是他们的穿着。

“恩公,好像是大当家他们。”大伙欣喜若狂,树枝跟着摇摆。

来人正是从梁郡前往兖州的三千芒砀山兄弟

“恩公,你还活着”

刘言川泣不成声,历经多少患难,没有让这位连死都不怕的汉子心痛过。如今,他伤心透了

“恩公,兄弟们就剩下这点人了,老三他,他死得好惨”

听完城下的经过,一阵彻骨的痛,如万蚁噬心,桓温泪水簌簌而下。

他知道大军此次一败涂地,庾亮不仅仅是损兵折将,还会丧地辱国。而自己经营多年的芒砀山也将不复存在,老窝被端,北方再也呆不住了。

幸好,他之前带刘言川去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还能让这帮兄弟暂时安身。

“恩公,我们这是要去哪”

“去淮河岸”

“为啥,咱不去山寨啦”

“还回什么山寨今后不会再有芒砀山寨了,徐州都要落入石虎之手。”桓温脸色冷峻,心忧朝廷。

石虎大权在握,临漳无人敢掣肘,此次率十万大军,还有鲜卑人襄助,这次他们是动真格的了

“你怎么知道有十万大军”

大军一路驰奔,刘言川一路追问,他离开梁郡时,还没有得到赵人援兵的消息。

“刚才在押送途中我听慕容恪说的”桓温刚说了这句话,明白了。

此时,他方知误会了慕容公子,慕容恪表面上对自己视而不见,一路上都在和赵人的使者唠叨石虎的计划。

现在终于理解,他很多话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也就是说,慕容恪知道他妹妹在前面埋下伏兵要搭救自己。

桓温捶胸跺足,痛恨自己太愚笨,没想到慕容恪的良苦用心,差点辜负了人家的好意。

“恩公,你还没告诉俺,咱们去淮河干什么”

桓温说道“因为骠骑将军所有的舰船都在淮河北岸,鲜卑人早就知道了,我担心他们要去破坏,断掉大军的退路,为防不测,必须抢在他们到达之前通知守船官兵。”

慕容恪暗中告诉桓温,石虎率军截杀庾亮的计划,而慕容婉儿则明明白白告诉桓温,她三哥慕容垂率数千精锐骑兵,带齐火把松脂油,在槛车出发前就已经南下。

梁郡大势已定,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助战,三千人马唯一可能的去向就是火烧舰船。

“恩公,庾亮狗贼借刀杀人,害得我们兄弟好惨,一万人现在只剩下三千,你还去给他铺好退路,图个啥”

“别废话,以后再说”

赵人的援兵果然到了,石遵率三万先锋骑兵率先抵达城下,尾随撤向芒砀山的晋军。

庾亮说是回中军大营,明摆着就是以此为借口,带着侄子先行逃跑,将烂摊子扔给了沈劲。

沈劲急中生智,离梁郡最近又能固守的只有山寨。

他在山上呆了多年,山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有现成的工事可用,可以负隅抵抗,待战事稍歇,再伺机南归。

不料,石虎此次是决心扫除淮河以北一切晋人,彻底将大赵的版图延伸到淮河,为自己的下一步野心预作铺垫。

因而,他集中可以调集的兵马,冒险离开临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拖了数年的淮北,他不能再容忍徐州和芒砀山的势力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石虎精心策划,筹谋已久。

在王导北征及前后数年间,赵人一直想要染指徐州,拔除插在大赵腹部的楔子。

双方为此多次发生冲突,但每次都是震慑性的零敲碎打,攻城、抵抗、撤退,再攻城、再抵抗、再撤退。

多年的经验,无数次的循环,让征战双方形成了一个共识

尤其是徐州兵,他们认为两万三万的赵兵不过是做做样子,在徐州城下吆喝一阵子,是石虎为了邀功,专门打给赵王看的,打给临漳看的。

凡是有野心的领兵将领,如果长期没有战事,那他的兵权迟早被褫夺。这是郗鉴对石虎的定义,也是所有人对石虎的定义。

郗鉴认为,赵人常规的兵力难以攻占徐州,如果再有芒砀山协助,赵人即便来了五万兵力,也难以占上风,顶多平分秋色。

唯独石虎没有这样想,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石聪降晋让他找到了寻觅多年的机会

这一次,他尽出十万大军,再加上鲜卑人的兵力,还有石闵在城内的守军,他要以泰山压顶的力道,摧枯拉朽的雄浑,彻底摧毁大晋在淮河以北的所有根基。

沈劲大军刚至芒砀山西侧,还未进山,石遵大军已追上了后军。赵人如苍鹰逐兔,将晋军一截为二,砍杀声,哀嚎声,此起彼伏。

在进攻梁郡时,很多晋军侥幸生还了,然而他们却在归途中葬身异乡。

沈劲开始还组织反击,试图驱散赵人,他想完好无损的把将士们带入芒砀山。后军被冲得七零八落,渐渐波及到中军,赵人的声势越来越大,淹没了胡刀下微弱的挣扎声。

他有心无力,只能选择断尾求生,带着余众进入了茫茫山林。

大晋三朝元老、辅政重臣、徐州刺史郗鉴,当然是石虎的首要目标,庾亮根本就不在他的视野之中。

相反,石虎认为即便捉住了庾亮,也要悄悄的放他走。因为,在敌国的朝廷里,庾亮这样的人越多,对自己越有利

郗鉴接到沈劲传信,方明白情势万分危急,而且随着庾亮的逃跑,晋军的斗志和战力要丧失大半,这仗还怎么打

除了后悔和自责,郗鉴脑中空空荡荡,是军令害了他,是道义害了他,现在唯一正确的就是安全撤回徐州,方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他命令大军丢下所有辎重,轻装撤退。刚刚走出三十多里地,石虎亲率大军已将狼狈不堪的徐州兵团团围住。

郗鉴如果被擒杀,徐州也终将失去。

若非郗鉴临机处置,力劝庾亮提前一个时辰攻城,现在的梁郡城就是所有晋军的坟墓

至少现在,庾亮伯侄得以生还,乞活军逃出重围,沈劲进入了芒砀山。

而立下大功的他,却落入了石虎的虎口

大晋功勋郗鉴的噩运,看起来是赵人带来的,其实,正是庾亮的自私和无情带来的,令人扼腕悲叹感谢您的期待您的支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