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73章 甘为指中棋

大晋衣冠 第273章 甘为指中棋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遍观偌大的朝堂,成帝发现,现在身边只有桓温用起来还顺手,再无其他得力之人可以差遣。

但是太后所说也有道理,现在就起用桓温,除了乞活军的旧部,桓温很快也会发现无人可堪差遣。

归根结底,他在朝堂还没有根基,缺乏影响力,行军打仗和治理朝政并不是一回事

南康大婚之日,会稽王司马昱曾问起如何安排桓温,当时还说出一番话,出了一个针对桓温的主意。

成帝突然之间起了戒心,起了君王多疑的戒心。

桓温的确是他准备重用之才,但面对栽赃陷害他的王导,他选择了宽容隐忍。

面对明里暗里压制和打击的庾家,除了在朝堂上被逼无奈而争辩之外,他同样选择了沉默,不想搞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地步。

他这样做,到底是以大局为重,还是心机太深

如果是以大局为重,确实堪为执政之才。如果是心机太深,那就太可怕了

成帝想到了宣帝司马懿,司马懿最擅长韬光养晦,人前装疯卖傻,背后磨刀霍霍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成帝受够了,不想再继续虚与委蛇下去,徒耗光阴。

太后已经驾崩,他要打破庾家拴在自己身上的桎梏,斩断那条无形的锁链。

他还要放开拳脚,大干一番事业

之所以派桓温去,就是要逼迫他和庾亮摊牌,让他去充当打破桎梏的巨石,斩断锁链的钢刀。

他不想让桓温一直躲在幕后,要逼他冲到台前,干一些自己想干而不便干的事情。

桓温若是白璧,也要给它弄点瑕疵出来,不能让它一尘不染,不能让它太过完美。

成帝相信,虽然自己没有明说,桓温也会理解其中的深意

青溪桥庾府,自王导过世后,乌衣巷门可罗雀,而这里却一直车水马龙,宾客盈门。

密集的车辙和繁杂的脚印映衬着朝堂的政治生态,印证着大晋门族之间的兴衰更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作为庾家的代表,庾亮有切肤之痛,当初苏峻叛乱后,自己抛下太后和皇帝,威望扫地,青溪桥惨遭涂炭。

甭说人迹,连鸟儿都不肯在此驻足。

而今太后从病危到殡天这几日,庾府门外偌大的场地,竟然罕有车马停放,空空如也,一如庾家兄弟的心情。

世态炎凉,莫过于此

庾亮得知了太后临终前的嘱托,心想还有翻身的机会,门外的场地照样还会热闹起来。

他在耐心等待,他以为,除了庾家,皇帝无人可用。

“吁”

一位不速之客的车马打破了青溪桥的宁静,庾家一门视之为寇仇,极欲除之而后快的人居然亲自登门了

论亲情而言,桓温应该和南康一样,称呼庾亮为舅舅,但宾主二人都深知,他们之间毫无亲情。

从双方的坐姿以及距离的远近就可以窥出,庾亮对这位眼中钉始终是防范和排斥的,只不过以前都是在公开场合,而这次,房内只有他们两个人。

桓温看在南康公主的情分上还是客气的叫道“拜见舅舅”

想不到庾亮不为所动,面如表情,淡淡言道“不知桓太守光临寒舍有何见教是奉旨前来吗”

庾亮以官衔相称,表明自己并不想和桓温叙什么私情,全然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

他心如明镜,自己长久以来对桓温施放了那么多的明枪暗箭,对方不是傻子,不可能不放在心里。

再想回归甥舅私情已绝无可能,反正已经是图穷匕见,索性就揭开这层面纱,遮掩也没用。

这种氛围正中桓温下怀,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宽容和退让荡然无存。

他没有必要再兜圈子,面前就是自己深恶痛绝之人,也是成帝耿耿于怀之人,不必在他身上浪费感情,耽误时间。

“庾大人,这里说话不方便,下官想请你到太后山陵前聊一聊。”桓温也改了称呼,冷冷的说道。

“为何要去那里,不是刚刚回来吗”

庾亮不明白桓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桓温不想过多解释,不想把背后成帝的旨意说出来。

“去了你就知道了,下官有一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而且,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庾亮暗自思忖,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来头有无皇帝的旨意是来看笑话的还是来套近乎

他很好奇,摸不清对方的路数,不过既然是对自己只有好处的肺腑之言,那就有利可图。

“好吧,本官就随你走一趟。”

两辆车马一前一后,来到太后的山陵。

此时的山陵,白障挽联犹在,满地的黄纸和花瓣,愈发显得肃穆庄严,也显得萧条和凄清。

“庾大人,太后昏迷后曾经又醒过来,临终前说了几个字,你知道吗”

桓温不再和对方周旋,而是直接了当,当头一棒。

庾亮一惊,暗自埋怨宫内的眼线疏忽大意,只说了太后嘱托皇帝要让自己保留体面的事情,至于临终前的几个字,他的确不知。

他佯作镇静,等待对方继续。

“太后最后说出的四个字是离他远点,庾大人,可知此中含意”

“本官当时并不在场,怎能揣度太后圣意”

庾亮心里怦怦跳个不停,没曾想妹妹会说出如此决绝的话。

“不用回避,太后所说的他就是指你。太后一定是临终前窥见了你们的秘密,看清了你的嘴脸,才有此交待。”

庾亮暗叫好险,看来妹妹只是蜻蜓点水,并没有道破。

他装作很不耐烦的样子,不悦道“桓太守请本官过来,不是要猜什么谜语吧本官可没兴趣,告辞了”

“请留步,既然庾大人不感兴趣,那咱就换一个话题吧。”

果然碰到了老狐狸,对方不露声色。此刻,桓温只能直奔主题。

“庾大人,太后已经作古了,情势已非同往日。尚书令这位置,你还要继续坐下去吗”

庾亮怒问道“你一个小小的琅琊太守,有何资格妄议朝廷重臣之去留”

“重臣敢问大人重在何处”桓温讥讽道。

“是新政立下了大功,还是北伐立下了大功大人上马不能治军,下马不能安民,忝居文官之首尚书令,尸位骠骑将军武职之尊,箕踞火炉之上,难道你不觉得心焦气躁吗”

面对如此嘲讽,庾亮更加恼羞成怒,气得哆哆嗦嗦。

“你、你胆敢羞辱本官,尚书令和骠骑将军乃圣上亲授,有文书和官印在此,朝野尽知,何为忝居”

“你文不修武不备,圣上为何要亲授于你你我皆知,朝野皆知,这是你胁迫太后所为,别以为董太医给你作证,圣上就不会怀疑你,那晚宫内的争吵声从何而来”

庾亮很纳闷,也很惊慌,桓温哪来这么大的胆气

“试问大晋朝野谁敢和太后争吵,当然只有你这个大逆不道的臣子你因私废公,把太后从来都当作可以呼来喝去的自家妹妹,当作恣意盘剥勒索的工具”

“纯属造谣,不许你这样污蔑太后”

庾亮气急败坏,被戳中了痛处,在自己眼中,确实就是这样看待妹妹的。

“你说本官没有新政之功,没有北伐之才,不过是机缘不遇,天不垂怜。”

庾亮怨天尤人,不承认自己的无能,因为他还想荣升太傅高位

“朝廷历经两次叛乱,本官四处奔走,出谋划策。北上梁郡,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用自己的安危为大晋下注。就德行而言,本官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忠于大晋忠于圣上之心,苍天可鉴。”

这番义正辞严,庾亮真敢说,差点让桓温笑出来

“你所缺的,恰恰就是德行这些词语用在你身上,简直就是对它们的亵渎”

接下来,桓温就历数起庾亮道貌岸然的罪行

“你枉杀了司马宗,还将我下狱,目的是要借苏峻之手结果了我,你明知江彪非我所杀还协助路永作伪证诬陷我。你抛弃太后抛弃皇帝,只顾自家逃命”

“你之罪行罄竹难书,还有脸面说自己磊落坦荡,忠心护主。你摸着自己的良心,说的这些,你自己信吗”

庾亮心慌意乱,怎么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对方全知道,看来今日处境不妙,对方来者不善。而此时,他却没有还手之力,只能勉强接招。

“这些都是一面之词,可有凭据”

“庶民可骗,上天难欺你做的这些,上天都在看着。”

庾亮狂笑道“哈哈,本官从不相信上天”

“既然你不信上天,那为何要说什么苍天可鉴你不相信上天,没有畏惧之心,所以才会干出禽兽不如丧尽天良之事。你不信上天,那么这个东西你该信了吧。”

说完,桓温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

“你要干什么,光天化日要行刺本官”

庾亮看到桓温手中多了一把利刃,惊慌失措,后退了几步。

桓温举起利刃,轻蔑的说道“慌什么,要想杀你的话,在淮河北岸借赵人之手就能杀了你。再说,那些是你擅长使用的卑劣行径,桓某不屑一顾。看清楚喽,这是你自己的匕首”

庾亮瞪大了眼睛,惊道“此刀你,你是从何得来”

“当然是从那位冤死的行军司马身上”

桓温愤怒的吼叫,眼神凄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他率三千乞活军南下淮河,阻止鲜卑人焚毁战船,在淮北郡附近官道一侧的沟壑里,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司马。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桓温抱着他,关切的问。

怀中人努力睁大眼睛,气若游丝。

“是征北、将军,属下不行了。”

“你怎么会在这里,骠骑将军怎么样安全过去了没有”

“将军你真仁义,还、还惦记着他、他这个宵小之辈,将军,事情是这样的”

庾亮嘴角抽搐,暗恨自己真的是一无是处,连杀个人都杀得不彻底

桓温告诉他,行军司马把他在滁州和寿州的行迹,还有如何枉杀自己的缘由,当然也包括伯侄俩在车厢里的对话一一说了出来,便言尽而气绝。

可想而知,行军司马就是憋着这一口气,希望能倾诉出来,让庾亮的罪恶无所遁形

庾亮呆呆的听着,形如僵尸。

“你知道吗当说完这番话的时候,他的嘴角竟然露出了笑容。可以想象,当他毫无征兆的被上官刺中胸膛,他有多意外他有多恨你”

“上得山多终遇虎,下得水深必遇蛟,这笔账怎么也抵赖不了吧你坏事做绝,恶如鸱枭,就你这副德行,还配谈什么苍天可鉴”

天人感应,山陵两侧忽然起了冷风,夏花和着黄纸漫天飞舞,天空阴沉下来。不一会,竟然淅淅沥沥的又下起了小雨。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