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80章 私田不可撼

大晋衣冠 第280章 私田不可撼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二人进入京师时,建康城下起了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鹅毛般的大雪从空中簌簌而落,飘洒在宫阙上,飘洒在街道两侧的民房商铺上,飘洒在每一个匆匆行走的人们身上。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片白花花干净的通透的世界,似乎在预示着一个晶莹澄澈的时代

宽窄巷褚府内,几个脑袋却凑在一起,密谋着什么,不时传出恶毒的奸笑声,黑心恶胆和府外缤纷的雪白形成强烈的色差。

“姐,这次我们褚家亏大了,损失了不少米粮,就连管事的都被痛打了一顿,我看不如禀报吴王,在皇帝面前奏他一本,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褚建拿着琅琊庄园的账簿,心痛不已。

他一直以为桓温有勇有谋,只是耿直而已,想不到耿直得近乎愚蠢,胆大包天,胡作非为,难道不知道这些庄园背后的势力

桓温清查庄园、抢夺米粮,还借防范瘟疫之命羁押雇工,殴打管事,到底仗的是谁的势

褚蒜子突然笑道“哈哈哈,这倒是一桩好事”

“姐,你还有心情笑”

褚蒜子道“当然值得笑,他是痴人说梦,想以一己之力来撼动大晋的根基。人人都说,初生牛犊为什么不怕虎,是因为它还不知道老虎利爪的厉害。”

褚蒜子开始有些藐视桓温了,因为有心计之人断不会如此草率,公然和诸多豪族反目为敌,比如像她这样的。

“那现在怎么办他明知是吴王的园子,也就是我们褚家的园子,还敢如此放肆,今后咱家的颜面何在”

褚华发起狠来,脸上的刀疤清晰可见,非常瘆人。

这条伤疤新添不久,从额头擦着眼角而过,偏一偏可能右眼就不保了。

“真是欺人太甚姐,明的不行,咱就来暗的,不能吃这个哑巴亏他马上就要来京陛见,正是绝好的机会,不如让他自食恶果。”

蒜子白了褚华一眼,阻止了此刻就要杀人的想法。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眼下只能先吃下这哑巴亏,毕竟这种事本身就难登大雅之堂。

虽说司空见惯,可一旦揭开这盖子,民怨沸腾。朝中的何充又是耿直之人,食古不化。

他若奏明圣上,真要动了雷霆之怒,下旨彻查,对谁都没有好处

褚建色厉内荏,他见识过桓温的厉害。

“姐姐说得对,而且,遭难的又不是我们一家。他们不出头,我们也不出头,可不能像桓温一样愚蠢,开这个头。”

他还叮嘱褚华,千万不可意气用事,暂且忍耐吧。要知道,现在有人比褚家更恨桓温。

而暴戾的褚华却似乎咽不下这口气,他谁也不怕

“那厮似乎故意与我们为敌,上次元夕夜就让我们难堪,当时要不是南康公主在场,我绝不会轻易退让。对了,你刚才说还有人更恨他,谁呀”

“你真是榆木疙瘩,自然是庾家喽。庾亮之死,他家都认为桓温难逃干系,今后,庾家一族自然不会放过他。”

褚建很阴险,继而又说道“你不是和庾希常在一起走动嘛,到时候咱们联起手来,怂恿愚蠢的庾希出头,他没有心计,就拿他当枪使。”

“妙妙妙,过两天我就去约上庾希,探探口风,套套近乎。”

蒜子叮嘱道“这样也可以,不过你们要记清楚了,眼下不可操之过急,不能暴露锋芒。咱们要沉得住气,放长线钓大鱼。”

“嘿嘿嘿”

姐弟三人得意忘形,似乎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真有如此严重”

听完桓温的陈奏,成帝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陛下,千真万确,臣有详细清单,专呈御览。”

式乾殿上,桓温拿出怀中精心准备的一叠账簿。

成帝看完,怅然叹了口气。

桓温所奏之事,他早有耳闻,只是没想到会发展到今日之地步。长此以往,动摇大晋根基,确非虚言。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眼下的境地,都是继任者庸怠所致,只知贪图军功,不知勤勉政事。

桓温知道,成帝所指的继任者乃是接替王导的庾亮。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所以,臣冒死奏请陛下,赶紧以霹雳手段,快刀斩乱麻,尽快了断此事,不能再容他们坐大。”

成帝犹豫道“爱卿你可知道,朝堂里有权有势的臣僚,绝大多数都有份儿。你这么做,就不怕”

“臣并未想那么多臣只知道,为了陛下,为了大晋,臣披肝沥胆,责无旁贷”

“爱卿忠心可嘉,朕颇为感动,难为你了但你这一搅动,他们肯定有所收敛,会暂时蛰伏,再清查起来恐怕就难了。”

“陛下,打草惊蛇也是好事,他们既然被惊动了,必定会漏出马脚,跑得了雇工跑不了庄田。眼下,正好下旨让各州郡限期清查,全都登记在册,让他们无处遁形。”

成帝闭口不语,若有所思,南渡以来,两位先帝明知利弊,但都选择隐忍。他们很清楚,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今,你我君臣二人要行此大事,说白了,就是虎口夺食,万一失败,那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

“陛下,时也势也,万事不可因循守旧,而当顺势而变。”

“就如往昔利国利民之侨寄法,今日也成了祸国殃民的恶政,不能不改了否则,若干年之后,大晋的地基被掏空了,待胡人饮马长江,我们再想南渡已经无处可渡了。”

桓温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两位先帝孜孜以求的夙愿是什么是抗击胡虏,是恢复故都,是中兴大晋。时不我待,这也是陛下的梦想”

成帝被唤起了雄心,他拂袖而起,慷慨激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决不能在朕手中毁掉。爱卿拳拳之心,朕定不辜负”

“郗爱卿,你郡内情况如何依朕看,也大抵如此吧”

“陛下圣明,晋陵郡毗邻京师,情况比琅琊郡还要严重些。臣惭愧,没有桓太守之胆略魄力,请陛下责罚。”

“责罚就不必了,这也怪不得你,积习如此,你一个太守又能如何就连朕一直以来也难以下决心。不过,你回去后要暗中清查一次,掌握底细,朕想将来有一天会用上的。”

“谨遵圣命”

对于晋陵郡,成帝还有深远的考虑,眼下的北方虽然暂时太平,不过,据说鲜卑人正迅速崛起,已和赵人呈匹敌之势。

为防范鲜卑人,拱卫京师,朝廷有意要在晋陵郡花些力气,还准备让武陵王司马晞从中军选派健将,充实到晋陵,

成帝吩咐郗愔,要配合司马晞练兵,贮粮,增修江防。

“驸马,近前说话。”

郗愔走后,只剩下桓温一个人,成帝问起了悄悄话。

“说起练兵,朕听说那些好汉正帮助你整训郡兵,可有此事”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已经操练了大半年,郡兵的战力提升不少,效果很好,臣打算继续坚持下去。”

成帝打断了桓温,说道“这固然很好,练兵布阵这些行伍之事,原本就是你之擅长。不过,今天朕想说的是,这些事还是隐秘一些好,已经有人在朕面前奏陈此事,说你蓄养私兵,图谋不轨。”

“这,这简直是恶语中伤,诬陷诽谤。陛下是知道此事的,请陛下明察。”

“你别急,朕不仅知道此事,内心还觉得亏欠了那帮好汉,他们为我大晋出生入死,披荆斩棘,却没有任何名分,还见不得天日,朕有愧于他们”

桓温感喟道“谢陛下体恤,他们能理解陛下的苦衷。臣也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有出头之日的。”

“话虽如此,但人言可畏。朝中有人奏请要解散他们,当然也有堂而皇之的理由,朕总不能一味拂逆,免得引起他们的猜疑,埋怨朕护短。”

成帝这番话,多少显得有很多无奈

“今后你要妥善处理好此事,不要成为众矢之的。爱卿,这御座不好坐呀”

“臣明白”

桓温感觉成帝变得更加持重沉稳,当初的棱角不再清晰易见。

比如说,庾亮死后,尚书令一职始终空缺。放眼朝堂,无论从能力人脉还是品行来讲,何充都是不二人选。

他公允正直,无名利之欲,且缺乏争当豪门的后族背景和门庭力量。

关键是,何充笃信佛教,除了朝政之外,根本没有狭隘的门族争夺和门户偏见。

他执掌尚书台,成帝中兴大晋的梦想会顺利得多,而自己也愿意成为其中的拥趸。

就是不知道成帝为何迟迟不下旨任命

新年,应该有新气象吧

不久,令桓温欣慰的是,何充众望所归,任职尚书令,掌管尚书台。

可是,还有一事却令他怅叹不已,庾冰竟然接替何充,提升为尚书仆射,协助何充掌管尚书台。

这些年,朝政被庾亮兄弟耽搁甚至阻滞的还少吗若非他们无能,大晋要比现在强得多,富得多。

前车之鉴,皇帝为何还要重蹈覆辙离开庾家,难道大晋就无人可用了吗

桓温竟然对成帝生出了些许埋怨。

换一个角度,他又有点同情成帝。

庾冰名不见经传,突然火速崛起,那一定是太后临终的嘱托,成帝不得不遵从。

成帝幼年登基,太后长期临朝,已经习惯了对太后唯唯诺诺,特别是苏峻叛乱,二人沦为人质,共同经历过生与死。

成帝也感激太后的庇护,哀痛太后的遭遇,因而从灵魂里,从血液里,他对太后是敬重的,不愿也不敢违拗。

他能拒绝授予庾亮太傅的荣爵,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这就是命吧,注定了大晋还要走些弯路,经历些磨难。

桓温无可奈何,摇头叹息,也逐渐明白了成帝所说的御座不好坐的苦衷。

对军戎之事,桓温轻车熟路,韬略齐备。

但对于政事,他还是有些单纯,略显幼稚,没有预估到朝政的汹涌和人心的险恶,之后出现的恶果也远远大于自己的预期

归根结底,也正是成帝的一念之仁,和抛却不开的遵母情结,让庾冰毫无来由的崛起。

此举,给大晋,特别是给成帝自身,酿成了天大的灾难和难以挽回的苦果。

此举,让大晋这驾原本就孱弱不堪的马车拐入了弯道和险滩,岌岌可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