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10章 乞活非所愿

大晋衣冠 第310章 乞活非所愿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两位哥哥陷入尴尬,幺弟桓冲机敏,赶紧出主意和解

“大哥二哥,依我看不如这样。”

桓冲的主意是,桓秘以别的商号之名和大哥买卖,就没有避嫌之忧。当然,货品必须是质优价廉,至少不得高于市面上的价格,这样的话大哥也就没有徇私舞弊之名。

如此一来,二哥的货品可以快进快出,周转迅疾,也能赚上一笔。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好,冲儿说得对,这么一来,温儿秘儿都不吃亏,就这么办吧,这才像三兄弟的样子。”

孔氏眉开眼笑,当场就替桓温作主。

桓温无话可说,不便再违拗母亲的意思。

而桓秘似乎并不太满意,他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没有感受到身居高位的大哥的照顾,虽然也一起嘿嘿的笑着,可是笑得有几分勉强。

“言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下兄弟们可以扬眉吐气,自由自在,再也不用在暗无天日的洞穴里憋屈,咱们可以堂堂正正的行走了。”

桓温回府后就把辅国将军之事告诉了刘言川。

“真的”大当家的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确信无误后,仿佛眼前又出现了桓温披挂上阵横刀立马的雄风了,什么太守,什么御史大夫,都是假的,只有将军一职才最适合恩公。

而且,他们兄弟也能挑选一些作为恩公将军府的亲兵,寸步不离,贴身保护,那些宵小之辈瞧见了,还不望风而遁

说完,手舞足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桓温笑道“不,不是让他们望风而遁。他们全躲起来了,咱们还怎么查找找幕后之人。你先挑选一些灵活的弟兄,给我把整个建康城所有的地方搜一遍,凡是流民雇工有可能去的地方,一处都不要放过,务必要找到那个钱大”

桓冲劝道“大哥,还是不要大张旗鼓的好,慢慢来,不着急。”

“不,事不宜迟,越快越好。我有一个担心,他们联起手来刺杀我倒是小事,恐怕他们还有更大的计划”

“恩公,刺杀你是小事,那他们还能有什么大计划,反叛”

桓温摇摇头,沉思片刻,言道“这个我也说不清,就是隐隐觉得不安。杀我一个人,他们有必要费那么大周折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种势力的联合是对皇权的冒犯,要是被圣上抓住把柄,就是大逆之罪”

豪族暗中交接,在大晋是敏感的话题。

皇帝恨透了当初王家庾家的争斗,但作为君王,宁可看到臣子们争斗,也不愿看到他们联合。

朝臣争斗,皇帝还可以平衡拉拢。而朝臣一体,那皇权就不稳了。

“言川,我真想不明白,你们背后到底有什么内情,致使你执意不肯改变主意你要知道,进入朝廷军制,对兄弟们来说也是一道护身符,否则,我恐怕也会背上蓄养私兵的嫌疑。”

时隔多年,桓温和刘言川之间再次起了争执,原因自然还是乞活军编制入辅**的事宜遭到了反对。

庾亮接收梁郡城前夕,桓温让乞活军加入征北将军,遭到芒砀山一致反对,大伙就闹得很不开心。

此次,芒砀山没了,兄弟们四处流落,不敢公开露面,桓温以为是最好的机会。

结果,刘言川不改初衷,依旧反对。

“恩公,俺给你讲个故事吧,听完你就会理解我们这帮兄弟的苦衷了”

刘言川娓娓道来,诉说着不肯加入朝廷军制的缘由

在刘言川父辈时,海州龙王庙镇有两家大户,一个刘姓,一个展姓。两家家大业大,平时相处和睦,甚至还通了姻亲,在镇里一呼百应。

全镇近半数的壮丁都在他们的耕地里干活挣钱,两家撑起了大半个县城的税赋和佣工,贡献很大,当地县太爷都会给三分薄面。

后来,朝廷封了一个什么侯爷,也就是司马皇室的宗亲,侯府就封在海州建陵县。

这位司马侯爷贪心极重,无恶不作,觊觎二大家族的家业,并暗中联络县衙。

而县太爷也认为,辖境内有这么庞大的家族,尾大不掉,影响其权势,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勾结起来制造矛盾,挑拨两家纠纷。

而后,两姓之人不明真相,开始大打出手,还断了姻亲。

两家在一次械斗中伤亡很大,县衙以扰乱地方治安为由,在侯爷的暗中帮助下,将两户族长下狱问罪,财产没入官府,逼迫他们拿钱赎罪,尔后一步步加害,直至家破人亡。

县里一个有良心的官差见两家凄惨沦落,心有不忍,便悄悄告知了真相,两姓之人于是进京告御状。

结果,那侯爷乃是东海王司马越的侄子,有钱有势,他买通衙门,不仅御状没有告成,反而将告御状的百姓伏杀于中途,还吩咐县衙罗织罪名将两姓壮丁收捕充军。

闻讯后,两姓族人便组织起来,潜入县衙,杀了县令和侯爷,携妻带子远走他乡,四处乞活,并对天发誓,今生今世不再为晋室臣民。

当然,他们也有底线,绝不会投奔胡虏。

那些人就是刘言川的父辈,也是被点了天灯的二当家的父辈。

他们有的到北方谋生,有的西奔蜀地。父辈过世后,他们便承袭了衣钵。

多少年后,有的还继续乞活,有的便落草为寇,但不做晋室臣民的铁律始终没有改变,那是兄弟们心中永远不能抹去的烙印

“恩公,你还记得芒砀山当年的二当家吗”

“记得,他不是因为勾结赵人而被兄弟们点了天灯吗”

“是的,他自知死有余辜,因为他违背了诺言。可是他为什么会那样,你想过吗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俺开始追随恩公之后,他知道了你的身份,认为迟早俺也会带着兄弟们加入晋军。”

“哦,是这样”

“所以在临死前,他说,他的魂魄会一直盯着俺,看看乞活军是否会加入晋军。如果加入了,将来到地下,还有何颜面去见我们的父辈,二当家他也会和俺相讼于地下。”

“原来竟然是这样”

桓温还是第一次听到乞活军的这些内幕。

“对了,恩公。二当家他姓展,就是展姓族长的孙子,而俺是刘姓族长的孙子。还有,为庾希而惨死的老三,他是我的亲表弟,俺和他自小就在一起长大的

刘言川回忆至此,竟失声痛哭。眼泪中满是伤感,满是愧疚。

“好了,言川,别哭了。没想到你们背后还有这么一段血泪斑斑的往事,是我错怪你了。”

“恩公,我们兄弟愿意追随你,没有忘记当初在芒砀山的那番慷慨激昂,没有忘记在卧虎岗结义时许下的诺言,可唯独不愿成为朝廷的军士。你忘记梁郡城下的惨痛了吗还要重蹈覆辙吗”

这些惨痛的教训,桓温怎么能够忘却,永远也不会忘却。

如果那时就佩戴上了晋军编制的护身符,在庾亮的诬指下,当时恐怕就成了被四处追杀的叛军。那么,护身符岂不就成了催命符

“恩公,跟着你干,我们是甘心的,是自愿的,但是你能保证永远能领着兄弟们吗你不能”

刘言川的分析一点也没错,当初桓温封征北将军,已经品秩很高了,但是他的头上还有一个骠骑将军庾亮。

如今封了辅国将军,品秩还没有征北将军高,拿什么保证没有更大的将军来越级指挥,刻意打压

“恩公,山寨吃了一次亏,损失了一大半兄弟,再也吃不起亏,再也承受不了那样的伤害了。”

桓温潸然泪下,紧紧的攥住言川的双肩,再也不会劝他们加入任何军制了,怕他有一天也会遭此噩运

一日,桓温将乞活军的遭遇一五一十禀告了成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伐树,后人遭殃,想不到区区一个侯爷,小小的一点贪念,会给大晋带来这么多的仇恨。

这股仇恨的力量若非桓温之力予以化解,大晋又将遭受多大的灾难。而这些灾难,岂是当初霸占两族之人的财富所能弥补得了的

成帝对乞活军的遭遇很惋惜,对同姓的司马侯爷充满憎恨。

“陛下能这么想,臣很感动,所以特来请旨,如何处置臣不敢擅专,还请陛下定夺”

“算了,这些名实之争就不必计较了。虽说不符规制,但朕也看到,这些好汉是有底线之人,有原则之人,朕不想强求,那就依了他们的心愿吧。”

桓温激动道“谢陛下宽容臣之所以不惜冒犯皇家前来如实禀报,是担心将来有人会借机生事。臣可不能背着蓄养私兵的嫌疑,给他人攻击落下口实,那样的话,陛下也会为难的。”

“爱卿,朕信你。纵然是私兵,爱卿也绝不会私用。况且,朕何尝不知,他们只效忠于你,听命于你”

“陛下,臣丝毫没有他心别意,望陛下明鉴”

“不碍的,只要你效忠朕,他们也就自然的效忠朕了,难道你还有什么顾虑不成”

桓温高声言道“臣对陛下忠贞之心有如皎月,始终不渝”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强人所难,再逼迫他们还有什么意义,就这样吧。不过,朕也要提醒你,无论将来如何,你都必须要保证,他们那帮好汉只能是大晋朝廷的定海神针,扶忠杀奸的利刃锐卒。”

桓温听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朝廷可以容忍他们的自由,但不能三心二意,以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臣郑重盟誓,等我大晋海晏河清之时,就是这支私兵彻底解散之日。到那时他们即便还活着,也会和臣一样,成为口豁齿缺的暮年之人,请陛下放心。”

“好,你退下吧”

“谢陛下,臣这就回去准备筹建事宜,臣告退”

桓温得偿所愿,兴冲冲赶回府中。兴奋之余,他忘了再次请旨一件事,那件事在成帝任他为辅国将军时,他曾提及过,但皇帝打断了他。

结果,最后竟然成为被权臣攻击的证据,让自己和乞活军再次陷入劫难之中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