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29章 已厌人情苦

大晋衣冠 第329章 已厌人情苦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成帝临崩前千叮万嘱,青溪桥送来的东西,凡是入口的,绝不能食用,最起码,康帝现在还绷紧这根弦。

当得知褚裒和庾翼加官进爵的旨意颁布后,桓温觉得自己隐忍示弱的决定没有错。

他暗自庆幸,心想,好啊,他们终于开始了,希望不要结束。他们斗得越厉害,自己才能越安全

形势很明显,庾家和褚家相互提携,已经团结起来分化最弱的司马晞了。

武陵王靠支持吴王登基讨好庾冰,逃过了回岳州武陵国封地的命运。不过很快就成为弃子,褚家开始要分他中军的兵权了。

不过,桓温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今后,庾褚两家都想一支独大,一山不容二虎,势必会在第一衣冠门族的制高点上狭路相逢,还会重演当初王导和庾亮的故事,继续互殴下去

当然,自己就不掺乎了,坐山观虎斗,还要继续隐忍,继续沉沦,最好还能给他们煽风点火。

有一点桓温后来才察觉到,庾褚两家的争斗更加凶残,更加可怕,彻底丧失了王导奉行的只争权不误国的斗争底线

书房内,桓温闲来无事,又开始静下心来读些史籍,无意中翻阅到宣帝司马懿的一些记载。

当初,为躲避魏武帝的征召,司马懿不惜自残双腿,逃过了一劫。读到这里,他深为折服,惊羡宣帝的心机。

从隐忍到发轫,从示弱到逞强,不正是水之本性吗

既要主动示弱,又要不露痕迹,不引起怀疑。自己年初堕马摔伤,举朝皆知之事,不正好是个绝妙的借口吗

这次以腿疾未朝就是提前铺垫,等过几日再正式请辞,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老子不陪你们玩了”

桓温学刘言川的口吻,爆了一句粗口。

褚蒜子借助庾家之力,顺利嫁入皇家,从成为尊贵的吴王妃开始,就千方百计讨好巴结,将自己在宫内经营来的各种秘密透露给庾家,再利用庾家的势力来抬升自己的地位,直到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戴上金玉璀璨的凤冠,对康帝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她又开始算计了

她要过河拆桥,除掉横亘在前面的所有障碍,而曾经的依靠,曾经的高山,庾家这座大山,无疑是最大的障碍。

只有这样,褚家的路才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顺畅,因为她还要实现自己胸中更大的野心。

褚蒜子迫不及待,把庾家推向了仇敌的位置

康帝的辟谷还有每况愈下的龙体,让她看到希望越来越接近,愿望也一天比一天强烈。

欣赏起铜镜中的妆容,她感慨韶华易逝,青春难留,自己失去的东西,将要用百倍千百来补偿

通往野心的路上绝不容许有障碍,所以她早早就开始搜集庾家的一切,早早就安排褚华负责皇城外所有的打探,皇城内当然是自己包揽。

多年的经营,让她成为皇城内的女主,所有的消息都会最终送到自己的耳中,包括康帝丢入花圃的点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桓温就交给庾冰去对付,谁让他俩积怨太深,而自己只须对付庾冰即可。

至于司马昱和司马晞兄弟,她根本没放在眼里。

此次安排两个兄弟去荆州,劳师是假,拉拢人心是真。

令她兴奋的是,褚氏兄弟回来后,还带来一个意外的收获,有人主动投入到褚家的阵营

成汉皇宫外的校场,此刻正在举行盛大的献俘大捷,皇帝李势亲临。

此次大战,李势还是满意的,尽管蜀兵损失了五六千人,但斩杀的晋军远远超过自己的损失,而且还俘虏了千余人,这是成汉多年来不曾有过的战绩。

李势当然要借机造势,告诉臣民,战场大捷那是自己登基后实现的,连战功赫赫的先皇都未曾经历。

然而,成汉朝廷并非都是愚者,也有真才实学之人

解思明就是谙熟时事之人,他曾作为副使,和展坚陪正使王嘏出使大赵,结果当时的赵国太子石弘和稀泥了事,丧权辱国而回。

赵人两面三刀,他看透了,心想只能依靠蜀人自己,必须自己先强大起来。他心向汉王李广,可惜最后李势上位,让他郁郁寡欢。

此次献俘大捷,他规劝李势,虽然取得大捷,但相较国力而言,大晋要十倍于成汉。此次貌似大捷,实为大败,晋人输得起,而成汉却输不起。

然后更是直言不讳,恳请启用汉王李广。

若李广他在,绝不会丢失万州城池,而成汉军中李广的支持者更是群情激奋,坊间百姓也异口同声,说皇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丢了万州竟然不当回事。

消息传来,完全出乎李势的预料,献俘大捷成为朝野臣民的笑柄。

更让他动了杀心的是,李广不仅在军中,就连在乡野,都有如此威望。

他迷惑了,在成汉,到底谁是皇帝

会不会哪一天,侍卫中有个李广的支持者,突然发难,弑君另立。这不是不可能,因为自己的父皇李寿就是这样从李雄儿子的手中得到的江山。

真要有那么一天,这锦绣江山,如山的珍宝,如云的美妾,岂不便宜了他人

李势想到这里,浑身一哆嗦,横下心,决定先下手为强。

几日之后,他便授意王嘏,诬陷解思明贪腐,还扣上一个诽谤君主之罪名,将解思明和亲信马当处斩,并夷三族,震慑住了朝臣。

朝臣明知二人是因为拥戴李广请立皇太弟而招此横祸,因而噤若寒蝉。

除此之外,李势还恩威并施,分化瓦解,清洗了军中李广的一些铁杆支持者,通过加官进爵拉拢了部分中间将领,把军权委任给老成持重的李福。

随后,将李广从汉王贬斥为侯,发落到临邛安置。

在解思明马当二人遇害之后,展坚就急匆匆来到王府,探望李广。

“汉王,二位大人惨死,还被夷灭三族,上百口人一夜之间成为冤魂,谁人不知他们是为汉王而死。如今,皇帝又在磨刀霍霍,汉王再不行动,下一个就是你了”

“行动难道你是要劝本王造反自古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本王早就认命了。”

“汉王,江山原本就该是你的,属下早就劝过,江山让给他,他也未必会放过你。果然,他已经举起了屠刀,毫无手足之情,毫无家国天下,这样的昏君暴君,还值得你效忠吗”

有这样忠诚的下属,李广还是蛮欣慰的,但是,至于造反,他坚决不肯。

“我若造反,成汉大乱,死的人会更多,晋人一定会乘虚而入。江山易主,臣民失国,本王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本王这些年的委屈和忍让岂不付诸东流再者,毕竟一母同胞,皇兄未必会如此狠心。”

“汉王”

“好了,不用再劝了。你如果还认我这个汉王,就乖乖回去,约束好兄弟们,做好自己的事”

等到贬斥临邛,李广和展坚放下心来,还心存侥幸,认为李势不会赶尽杀绝。

不料,李势就是听了王嘏的奸计,徐图之。先贬斥临邛,削爵为侯,假以时日,试探朝野舆论,再酌情定夺。

果然,忠臣被杀戮,良将遭清洗,朝野惶惶,道路以目,不敢再有人为李广伸张正义了,这也成了李广的催命符

成汉的名将李广在隐忍退缩,大晋的桓温同样如此,但桓温是以退为进

“嘘,嘘”

桓温轻轻的吹拂着刚刚拟就的奏折,墨迹未干,桓冲走了进来。

“哥,你想好了吗辞呈送上去,可就收不回来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不回头了,御史一职正是他们急于想要的,就当是投其所好吧,这叫破官消灾”桓温自嘲道。

桓冲苦笑道“大哥,你太天真,这样他们就能放过我们了么”

“当然不能,他们打完御史的主意,接下来还要盯着琅琊山的辅**兄弟,接着是驸马的身份。就像老妪剥竹笋一样,层层褪皮,直到让我体无完肤,形同废人。不过,送去御史大印,至少我们还可以赢得喘息之机。”

桓温内心无奈,带着自嘲的口吻。

桓冲更为揪心,如今大哥已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成皇后形同囚禁,言川他们又潜回琅琊山带着兄弟们蛰伏隐匿。

现在,桓温出门连护卫都没几个,辞呈如果再交到尚书台,后果会是如何

“哥,我们什么也没了,等于又回到了芒砀山的,这些年兜兜转转,劳心费力,到头来竟然是一场空”

桓温又吹了吹奏折,挠着头,回道“没错此时还不如芒砀山,那时候至少还有殷浩沈劲兄弟,还有郗鉴大人,我和言川他们还能快意恩仇,无拘无束。现在家中闭门端坐,尚恐避祸不及。”

“哥,大晋的世道对你这么不公平,这么残酷。我想不明白,我们可以再重夺芒砀山,或者投奔慕容恪去,为何还要在这苟且偷生”

“不是苟且偷生,我是在坚守”桓温坚定地说着。

“坚守坚守什么”

“坚守祖上的门风,坚守父亲的教诲,坚守成帝的嘱托,坚守自己的初心”

“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为常人所不能为”

桓温想起成帝临崩前的重托,执着桓冲的手,面色凝重,严肃的交待一番。

“冲儿,往后我们桓家恐怕还有更多更大的风雨,还有更长更陡的坎坷,我们必须咬着牙挺过去不要抱怨,不要惊慌,遇到障碍绕着走,遇到对手躲着走,没有胯下之辱,韩信怎能封王拜将风雨最终会过去,而我们必须要先学会活着”

“大哥,委屈你了”

桓冲紧紧抱着桓温,心疼万分。

“大丈夫能屈能伸,没什么委屈。这份奏折天黑前务必要送到尚书台,明日褚氏兄弟劳军回京,圣上应该会上朝,这样就可以交到圣上手中了。”

桓温使劲点点头,突然问道“哥,你以腿疾请辞,他们不会派太医来诊断吧”

“不会的,他们巴不得我早日交出大印,又岂会派太医前来,那不是自讨没趣吗再说了,我是痼疾复发,伤口没完全愈合所致。”

桓冲打趣道“那你今后就要想老龟一样,要静卧家中好久,出不了府门了。”

“出去作甚,省得露馅对了,这件事和家人都不能说。”

桓冲的提醒不是没有可能,以褚蒜子的狡诈,的确会派太医前来上门诊断伤情。

桓温狠狠心,默默的自忖应对之计,心想,哪怕太医来了,我也有办法应付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