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61章 秋雨打枯荷

大晋衣冠 第361章 秋雨打枯荷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虽然目前还欠缺确凿的证据,但谁都看得出,这就是事实庾家的罪状昭然若揭,一切都将大白于天下。

可是,要想让庾冰坦然认罪伏法,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而且还要暗中进行,以防被他人侦知,从中阻挠。

桓温心绪不宁,悄悄从怀中掏出了一片木兰花瓣,泪眼模糊,那是昨日正午,自己在流经府邸西侧的那道御沟水潭中捡到的。

宫女枫叶这四个字,桓温相信芷岸应该明白其中寓意。此前他曾派桓平去过两次水潭边等候,可是一无所获。

或许是她并无十分紧要之事要说,或许是司马丕未能传信。但是,如果此次弑君的消息她也听到了,还是没有动静,那就只能说明司马丕的信没有传到。

因为,芷岸不可能对成皇帝之死无动于衷的。

等了许久,除了零星的碎叶枯草,别无他物。

正自彷徨失落间,一片巴掌大的花瓣顺着沟水,飘然而至,桓温欣喜若狂,终于等到她的消息了。

这花瓣自己再熟悉不过

在宣城时,芷岸就会在春日采集一些宽大的木兰花瓣,晾晒之后,颜色暗淡,花瓣干枯,易于保存。待秋冬时分用沸水浸泡,作为木兰花茶饮用,别有幽香。

桓温如获至宝,小心翼翼的捡拾起来,上面果然有着芷岸的笔迹

此仇不报,枉为君活

桓温激动的泪落成珠,终于有了她的音讯,她也终于愿意和自己建起这座桥梁。

他的内心里从未抛下过往事,放弃过旧情,尽管被道义所约束,被争斗所遮挡,被时光所深埋。

但这片小小的花瓣,告诉自己,这份情历久弥新,镌刻于骨髓,流淌于血液

更让他释怀的是,史上有多少失宠的嫔妃被打入冷宫,不堪忍受,选择自戕。她被幽隔两岁余,足不出户,如同冷宫弃妇一样。

桓温曾担心,以褚蒜子的刻薄歹毒,会逼着芷岸走上这条绝路。

但现在他释然了,这八个字说明她内心还有仇恨。而有仇恨之人,心中便有了牵挂,大仇未报之前,不会选择绝路的。

这么多年,芷岸看似柔弱,实则倔强的脾性始终未改

内侍推着轮车,送桓温至宫外,桓冲迎了上去,得知原委后,先是浑身畅快,继而又在担忧。

毕竟,敌对双方都会紧紧盯住桓温不放,无论成败,都会开罪一方,而哪一方,都可以像碾死臭虫一样碾死桓温。

桓温丝毫没有后悔,掏出花瓣给桓冲看了看,说道“芷岸给我的第一次御沟传信就是要报仇,我怎能装聋作哑她现在处境堪忧,所有的依靠全系于我一身,我绝不能辜负她”

“你俩刻骨铭心,我怎能不知,你自身难保,还甘为她赴汤蹈火,丝毫没有犹豫。从前,你为了她,不计后果,甘冒斧钺,如今她是成皇后,是皇家人,难道你心中还藏着从前的木兰姐吗”

桓温沉默了一阵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坚定的说道“我有使命,要照顾她,保护她”

“可是,你公然得罪庾家,我怕”

“你不必太担心,在众目睽睽之下也有好处,至少他庾家不敢再暗算我,否则就是真的杀人灭口,我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桓冲苦笑道“都这个时候了,大哥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好吧,你现在已然夸下海口,该如何查访”

桓温见四下无人,赶紧说道“事不宜迟,你赶紧悄悄前往兰陵春,通知袁宏,让他派人前往泗州,秘密召集百名兄弟潜入京师,蛰伏待命。同时调集酒楼内所有人手,前往句曲山,告诉他,要这么做”

“为什么要这么急,不能回府上商量后再说”

桓温扫视了身后的宫殿,笃定道“很简单,一旦我回到府上,他们各方就会千方百计盯住我不放,咱们再要行事就难了。所以趁这个当口,必须尽快安排下去。事情办完,你就回府,等着大戏开场”

午后才回到府中,宫内派出的百名侍卫已经环列府外,静候差遣。

南康不在府中,桓温暗想,她必是被对阵的某一方请去面授机宜,说明好戏已经开始了。

这足以说明,桓温已经被各方的视线牢牢锁住了,幸好他抢得先机,在宫门外就把想法告诉了桓冲。

用罢午饭,他照旧拄着双拐,在后院闲庭信步。

貌似悠闲,脑中却在酝酿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须环环入扣,丝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破绽。兜兜转转好几圈,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桓温眉头舒展,禁不住轻轻嘬嘴,一阵长啸之声在庭中奏响,清脆悦耳。

神奇的是,桓温睁开眼睛,居然发现自己毫无目的的踱步,脚步又停在了那扇紧锁的库房门前。

只因那扇门内有自己的臂膀,有自己的牵挂,有自己的雄心壮志

桓温释然一笑,仰望苍穹,这些年来模模糊糊若隐若现的那个念头,自己也无法分辨,只是觉得有一种思绪时常在心头萦绕,挥之不去,虽然尘封已久,却与日俱增。

刚刚却被弟弟桓冲道破,是的,正是那种思绪,对她的如烟往事,压抑了许久,埋藏了很深。

每次,只要是为了她,自己都会不顾一切,勇猛向前。她柔弱善良,命运多舛,孤苦伶仃,需要有力的的臂膀依靠。

因缘际会,她嫁入皇家,有了成皇帝的呵护,自己只能放弃,也必须忘却。

而成皇帝临崩前的奋力一牵,告诉他,从那一刻起,自己责无旁贷。

为了成皇帝的嘱托,也为了自己毕生的使命

往后的岁月还会有什么波澜,桓温无法预知,但今日肯定是一个转折,一个突变,或许是一个新的。

因为,朝堂争斗双方已经露出了鬼面獠牙,自己的那一声石破天惊之语,将会让他们彻底分出胜负。

之后,如果庾家胜了,对自己而言,将会是灭顶之灾;如果她胜了,或许在兴奋得意之余,给自己留出一丝生存的空间,而自己必须要紧紧抓住

不管如何,这样的等待太漫长太折磨,还是快点结束为好,再不结束,大势晚矣。

因为,鲜卑人在吞食大晋的旧土,蜀人和赵人联手,大晋又处于夹缝之中。

淅淅沥沥,下起了秋雨,滴滴答答打在枯荷之上,打在沉寂的池塘之中,泛起阵阵涟漪。

桓温默念着,希望雨下得大些,来得猛些。他翘首以待这场疾风骤雨的到来,雨急风大,才能筛选出良材朽木,涤荡出金玉顽石。

南康依旧没有回来,看来褚蒜子又在施展浑身解数,摇晃三寸不烂之舌,蛊惑着什么。

这时,府门一响,弟弟回来了。

不是桓冲,而是桓秘

桓秘照旧是满载而来,几乎全是当下的时令之物,吃的喝的穿的戴的,一应俱全。

桓温揶揄道“桓秘,这不年不节的,带这些东西作甚难道是怕大哥手头紧,让娘饿肚子”

“大哥,你还有心思取笑,二弟还没有埋怨你呢你说说,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告知一下,太不把我当家人了”

“又怎的什么大事”

“还瞒着我,午时我就瞅见桓冲了。”

“什么时候在哪里”

桓温一阵惊惶,脱口而出。

桓秘愣道“你急什么就在宣阳门外,说是要去秦淮大街采买些物什,正巧被我碰上,还跟我说了今日朝堂之事,我想这是个大事,这才赶回来看看。”

桓温这才放下心,只是偶遇,倒也不用记挂。

桓秘放下雨具,兄弟二人进入厅堂,拉起家常。然后,二人又到后堂拜见母亲孔氏。

孔氏见到桓秘,喜得合不拢嘴,赶紧丢下手中的针线活,牵着桓秘的手,上下打量。

“好些日子没回来了,又黑瘦了点,看你大哥在家养得白白胖胖的,多好。”

兄弟二人嬉笑了起来,桓秘也不忘撒娇卖乖一句。

“娘,秘儿怎能跟大哥比,他是驸马爷,锦衣玉食,娘又天天给他**吃的,自然白白胖胖。孩儿成日南来北往,贩东卖西,雨淋日晒,自然是又黑又瘦。这个,要怪娘偏心”

逗得孔氏乐呵呵的,她怜爱的看着桓温,心中确实有些不忍。这两年,可苦了他了。

“温儿,当初你遇袭时娘就劝你辞官,你就是不听,结果咳这一朝天子一朝臣,你难道不懂,现在做个驸马不是挺好的吗”

桓温知道母亲的心酸,心里不便言说。

做驸马有什么好还不如在琅琊山脚下茅屋中和芷岸喜结连理。虽然清苦些,但毕竟一家人能其乐融融。

“为娘的,不盼着孩儿能大富大贵,大红大紫,只盼着平平安安就好。等你腿脚利索了,干脆和秘儿一起干点买卖,谁也不会得罪。你看秘儿,虽说辛苦些,但天道酬勤,靠着勤快,如今过上富家翁的日子,太太平平的,也什么不好”

桓秘笑道“娘,你这是老黄历,大哥又要立大功了,今日在朝堂上那可是一鸣”

听桓温嘘的一声,桓秘赶忙闭口不说。

幸好孔氏没有追问下去,她似乎没有听清。

过了一会,桓冲淋着大雨,和南康前后脚回到府中。

看到桓温,他使了个眼色,桓温知道事宜办妥,便故意责问道“明明知道桓秘回府,为何不早些回来”

“二哥莫怪,我知道耽搁了,所以特意买了些咸水板鸭,可解馋了,一会和两位兄长喝上几杯。”

孔氏最高兴,三个儿子围坐身前,欢声笑语,亲亲热热,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从前。

作为母亲,既希望幼雏能振翅高飞,又担心其一去不返。离离分分多年,飘飘荡荡数载,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

也好,家人团聚,比什么都重要。

听桓秘说吃完饭还要回去,孔氏一脸不悦,嗔道“秘儿,你每次回来都匆匆忙忙,就不能住上一晚,陪娘说说话”

桓秘见母亲满是期许,便应承道“娘不留我,天也留我,雨这么大,左右是无事可做,就留下来陪陪娘和兄弟们。”

孔氏闻言,转忧为喜。这时,忽见晴儿来到门外,神色匆匆,说道“老爷,公主请你过去一趟”

桓温心想不妙,南康一定是给谁做说客,究竟会是哪一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