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63章 甥舅窃窃语

大晋衣冠 第363章 甥舅窃窃语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庾冰还真说对了,当晚内侍就来传旨,明日午后让顾命大臣入宫议事,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次日,用罢早饭,庾冰处理了一些事情,便先行入宫,这个时辰,康帝应在道宫。

偏有凑巧的是,路过寝宫,他远远地又看到了一个太医步履匆匆,前往寝宫而去,凭身长和轮廓判断,就是上次见到的那位

庾冰加快脚步,以为康帝因龙体不适未去修道,不料刚走了几步,距离寝宫还有七八丈远之外,发现寝宫里陆陆续续走出来十几名内侍婢女。

脚步匆匆的,似乎是被驱赶出来一样,这引起了庾冰的警觉。

照理,为皇帝诊视,不应该驱出宫人。

庾冰转至墙角一处灌木旁,沉思了一会,一个让人震惊的画面浮现出来

“聃儿弟弟,你不是和奕儿在学馆读书吗,怎会溜到这里来”

司马丕见司马聃过来,一脸惊讶,兄弟俩手牵着手,有点久别重逢的喜悦。

“今天放得早些,师傅还问你怎么没去,我随便就编了个由头,给搪塞过去了。”

“伯母,这些花瓣摊在这里做什么用啊”

司马聃以前一直称呼芷岸为成皇后娘娘,后来芷岸觉得不合适,让他改了称呼。

“这些是院中木兰树开的花瓣,晒干了可以用来泡茶喝。这几日不见阳光,怕它生霉,只好摊在这里。”

司马聃怎知,这些花瓣还可以用来传信

比起绢帕和纸笺,最大的好处就是迷惑别人,别人只会以为这是落花而已,这在宫卫森严的大内之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芷宫。

第一片花瓣飘走之后,芷岸心里忐忑不安,担心他收不到,继而又怕他收到,因为她也听说了桓温的处境,比自己还艰难。而她更了解他的性子,收到后肯定不会袖手旁观,患得患失。

这样一来,会不会让他雪上加霜,给他增加危险

连日以来,她一直忧心忡忡,却又无从得知下文。谁知,司马聃的无意中来访,却透露出自己急切想要得知的消息。

“丕哥哥,我听宫内的侍卫说,他们派出了一百人去长干里,说是到姑父府上去了。”

芷岸站在一侧,听闻之后,吓得手中盛放花瓣的木匣子砰一声掉在地上,震得两个孩子一惊,齐齐望着她。

“没事,不小心失手了,你们接着聊。”

芷岸边弯腰捡拾花瓣,边侧耳倾听,暗恨自己的莽撞,更为桓温担心。

“姑父在朝堂上放下话,说他能查到奸人谋害两位先帝的证据,不过已经几天了,一直没有动静。”

芷岸悬着的心才稍稍平静些,还以为侍卫是去抓捕桓温的。

看聃儿在安慰丕儿,而丕儿则沉默不语,知道他一定是在极力隐忍,便岔开话题“聃儿,你娘怎么放你出来了”

“她又病了,传了太医诊视,所以我才能偷偷跑出来。”

“嗯,伯母记得上一次你过来,也是因为她病了。”

“是啊,她很奇怪,每次一犯病,都会把宫人全撵出来,对我也不再管束了,所以才有机会。”

芷岸纯净得很,还以为褚蒜子患的是什么女人方面的病,不方便让别人窥探。

她也就没有多想,对着司马丕说道“丕儿,你也该去学馆了,不可三心二意,以免师傅责罚”

“娘,我知道了。”

“国舅爷,请留步”

“滚开”

庾冰一把推开几位阻拦的宫人,迈步闯入了寝宫,径自向内室走去,远远瞅见一侧的帷帐之中,有身影晃动,他大喝一声“何人在此”

帷帐缓缓拉开,只见一个太医在御榻旁端坐,隔着一层薄纱在搭脉,褚蒜子静卧御榻之上,脸色泛红,还有涔涔微汗。

见到庾冰突然闯入,她没有一丝慌乱,缓缓说道“是舅舅来了,蒜子恐是着凉了,体虚乏力,舅舅快请坐”

庾冰发现是自己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一声大喊,若是康帝在此,非担上一个惊驾之名。

于是,他关切道“太医,皇后凤体如何”

太医一动不动,回道“依脉象判断,皇后确是受了风寒,服下几贴药应无大碍,请大人放心,微臣这就回去按方抓药。”说罢,收拾起药匣子,转身告辞。

“等等”

庾冰唤住太医,问道“这位太医,本官好像不曾见过,姓甚名谁”

太医只得回转身来,施礼道“微臣见过庾大人”

一张清秀俊俏的面容,带着紧张,还夹杂着冷意。

“是你”

“下官姓钱名程,还请庾大人关照”

庾冰在朝堂上见过他,曾被他逼得退至墙角,原来是他一直在给褚蒜子诊病。

难怪他俩沆瀣一气,肯定是皇后的人,讥讽道“请本官关照本官岂敢,还要有请钱太医关照”

“下官位卑,岂敢岂敢”

“钱太医不仅记性好,而且观察入微,剖析入理,尤为难得的是对皇室忠心,将来前途无量”

钱程知道这是庾冰借故嘲讽自己,报复朝堂之上的揭发之仇,但不敢辩驳,只好装作不知,匆匆告退。

借着二人斗嘴的时机,褚蒜子拢了拢青丝,悄悄将榻上一角锦褥摊平,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不料,却被庾冰的余光尽收眼中。

“皇后娘娘,陛下回宫了”

褚蒜子赶紧出了内室,整理好妆容,迎了出来,一副强撑病体有气无力的模样“陛下,今日时辰还早,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哦,舅舅也在”

康帝手一挥,两名搀扶的内侍退了出去。

“朕这两日身体越发的不健,时常觉得燥热烦闷,气喘不定,太医院也到了束手无策之境地。所以有些事情还得尽快定下来为好,以免措手不及。”

“臣请陛下莫要焦虑,还是要善保万金之躯,以苍生万民为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有劳舅舅挂念,朕心里有数了。舅舅随朕来,到内室说话。”

君臣二人步入内室,康帝回头道“皇后,朕和舅舅有要事要谈,不要让闲杂人等靠近。”

“臣妾遵旨”

褚蒜子毕恭毕敬,目送二人,然后凤颈一转,一个侍女会意,脚步轻盈,蹑手蹑脚,尾随了进去。

内室里的声音刚开始还能依稀听见。

“桓温可有动静”弱弱的声音,应该是康帝。

“没有,虚张声势罢了”

“按他之秉性,不会引火烧身,自寻绝路吧”

“放心陛下,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臣想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他人利用。”

“你是说”

应该是庾冰在提醒康帝,压低了声音,因而后面的谈话就断断续续,难以听清。

“朕怎地不知,这么凑巧”

“臣亲见钱太医”

“费解”

侍女想再贴近一些,又怕被发觉,只得竖着耳朵,大气不敢出,试图抓住每一个字眼。

“朕更青睐丕儿”

“不可,不可”

约莫半个时辰,侍女悄悄退了出来,不一会,君臣二人也走出内室。庾冰借口去尚书台处理一些公务,先行告辞而去。康帝草草用了些点心,觉得有些昏沉,便卧床小憩。

褚蒜子听完侍女的回报,心生狐疑,虽然具体内容无法知悉,但两个名字她听得真切钱太医、丕儿。

这是怎么回事,什么话题能牵扯到这两个毫不相干之人

难道是庾冰在皇帝面前告发自己的床帏丑事不会,他并未撞破,怎敢亵渎母仪天下之皇后抑或是奏请皇帝要拿钱太医问罪,挟私报复

还有,皇帝为何会提到丕儿,庾冰说不可是何意

莫非是要立储似乎也不大可能,皇帝怎会放弃亲生儿子选择侄子。

庾冰说不可,难道要立聃儿,康帝子侄辈只有这两个孩子年纪大,心智成熟些,而且脾性不错。如果真是这样,自己是否误会他了

关键之处在于,桓温到底是胸有成竹,还是别有用心

褚蒜子难掩心中的疑惑,不过前路越来越清晰,所有的谜团,所有的疑虑,是敌是友,很快就要水落石出。

午后的寝宫议事,或许会揭开最后一层遮羞布。

雨虽然还在下,已呈强弩之末之势,越下越小。

庾冰随手翻阅了几篇奏折,内容大都是请旨拨款赈灾或是颂扬治下政绩之事,对这些千篇一律的奏章,自己已毫无兴趣。

而寿州的一封公文提及了鲜卑人在淮河以北的战事,令他恼恨不已。

大事底定之后,头一件事就是撤回燕王的册封,以报朝堂受辱和汝阴之失,而寿州参军沈劲战殁,还有战前自己许下的承诺,却统统抛之脑后,丝毫不曾记起。

仿佛沈劲就是一丝烟雾,一粒浮沉,在庾族崛起兴旺的坦途中,仅仅是一块垫脚石而已。

登上高位之后,眼神自然只会向更高处仰望,怎会还记得远远落在身后低洼处的一块石头。

哪怕这块石头曾经帮自己免却湿鞋之苦,帮自己踏上更高的阶梯,总归,今后没用了

桓温辞去御史之后,御史台也人去台空,宣阳门外的谤函悉数交由尚书台办理。

庾冰随性拆阅了几封百姓奏呈,里面居然还有不少奏请朝廷查明弑君真相的请愿。

成皇帝在位期间,咸康新政确确实实刷新了吏治,洗涤了朝廷的污秽,民生福祉得以显著改善,在苍生眼里,成皇帝就是明君圣主。

明君圣主,笑话

在大晋,明君圣主是由世族豪门说了算,尔等愚民顽夫也想评议庾冰心里暗道。

尽管在儿子庾希还有康帝面前,庾冰都蔑称桓温是虚张声势,为人驱使,但真正心虚的是他自己。

桓温必是掌握了什么内情,或者听闻过什么消息,才敢那样信誓旦旦。

庾冰暗自后悔,过早将矛盾对准褚蒜子,没有对桓温赶尽杀绝,一时得意而让他存活下来。

虽然满腔仇恨,但他扪心自问,撇开私仇不谈,自己还是非常钦佩甚至嫉妒这样的人物。

这些年来,他屡遭打击,厄运连连,多少次处于垂死的边缘,然而却愈挫愈勇。

桓温在深谷舔舐伤口,在山巅磨砺爪牙,只要一息尚存,总会绝处逢生,卷土重来。

这一次,绝不能再放过他,要亲眼看到他死去,痛苦的死去。他相信,这张大网正在桓温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织就。

踌躇着,徘徊着,脑海中合计着对手们一个个钻进自己为他们设下的落网,走向自己为他们挖掘的坟墓,心中无比快意

正得意间,门外一张慌乱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