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16章 怒欲斩手足

大晋衣冠 第416章 怒欲斩手足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庾爰之逃跑,阮将军失去了这顶遮天大伞,为保住小命和前程,他临时投到义军阵营,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入城的桓温,意图改换门庭。

桓温按照事先的承诺,对他并未治罪,只是降了职务,掉过来成为袁乔的副将。

按说,这样的安排给足了他的面子,可是,昔日的下属成为今天的上司,哪能咽的下这口气。

为此,他心怀怨愤,常常暗中聚会,约请一些同道中人,散步谣言,诋毁桓温,抨击州政,酒后感慨连篇,追忆当初的风光。

按理说,这些只是牢骚之语,诽谤之罪,诫勉惩罚即可,罪不至死。再者,在荆州大势既定之下,这帮人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但桓冲获悉此事之后,却并不这么想。

桓冲以为,这些人埋在军中,就是隐患,在战场就能倒戈;这些人躲在衙里,就是毒瘤,随时都能被人收买而易帜。

他没有大哥那样的仁慈,自己的首要职责和刘言川一样,就是不遗余力确保桓温的安全。

这既是自小对哥哥呵护疼爱自己的回报,也是血浓于水的兄弟之间的朴素情感,更有对大哥多年坎坷生涯的心痛。

还有,他对桓温未来的期许,对桓家未来的梦想

无论如何,大哥不能有一丁点闪失,哪怕自己出事

跟踪、盯梢、抓捕,这一切,他并未向桓温禀报,因为一旦告知,桓温很有可能从轻发落。

这一点,桓冲清楚得很,大哥虽在战场上杀人无数,但平素却非常宽容,包括对数次迫害他的王家,还有罄竹难书的庾家。

临来荆州之前,自己和言川都苦口婆心,痛陈利害,劝桓温要冷起来,狠起来。

一味的宽容大度并不能换得对方的感念,尤其是对穷凶极恶的敌手,如褚家这样的,否则只会换来更大的更多的迫害。

桓温似乎听了进去,也改变了一些,包括后来在当阳对那些县兵的当场诛杀,还传首荆州境内。

但对于这些罪不至死之人,桓温绝不忍心痛下杀手,至少目前,桓温还没有达到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冰冷无情。

那就只有自己代劳了

阮某等人反抗不过,束手就擒,大刑之下,桓冲又按图索骥,将他们招供出的同道中人全部缉拿。

可怕的是,其中居然还牵扯到玄武营的几十名卫兵

桓冲不敢掉以轻心,亲自出马,组织人手,连夜鏖战,逐一鉴别,将玄武营中每个人的来历身份细细梳理,审慎核查了一遍。

但凡稍有一点可疑的,就坚决清理出去,宁枉勿纵。

当桓温在当阳杀人之时,桓冲将这二百多人押至校军场,历数罪状,明正典刑,而且是让玄武营的卫兵亲自动手,砍头示众,一个不留

恰好桓温又去长坂坡一带寻访遗迹,了解民情,三日未归。桓冲借此时机,全部审查完毕。

最后剩下的千人之中,大都是随袁乔起事之人,他们中很多曾经在北伐时受过桓温的救命之恩,还有就是对当初白袍英雄的崇拜钦佩,从而成为桓温忠实坚定的拥趸。

这一招,彻底清除了庾家留下的余孽,肃清了荆州的军营和衙署,震慑了城内意志摇摆之人,可谓一举多得

但这次杀戮却是发生在桓温入城之后,更是在桓温作出了宽大处理的承诺之后。

桓温失信于人,必须要拿桓冲开刀,给荆州军民一个交代。

秋意渐浓,芷岸终于完成了一桩心事,放下手中的针线,它不仅能挡风御寒,还可以带着自己浓浓的暖意

行者多病驻少粮,万里返乡未至乡。

乱鬓呻吟长城下,哪堪秋气入金疮。

“娘,你刚刚在吟诵什么,是首诗吗听起来挺悲怆的。”

“没什么,娘胡诌呢”

丕儿冷不丁进来,芷岸躲避不及,慌忙将手中的东西藏了起来。

“丕儿,娘问你,上次你说圣上发怒了,后来如何了”

“后来没有下文了,太后拒绝给荆州拨付钱粮,圣上也没辙。据说为此事,圣上和太后还吵了起来。娘,你问这干什么”

“没啥,娘在想,你姑父在荆州肯定缺衣少食,已经入秋了,娘想给他寄些金银首饰之类的,以作军资。”

司马丕笑道“娘,姑父乃一州刺史,他怎会忍饥受寒再说了,你这点东西能值几个钱”

“虽然不值钱,也是娘的一片心意,让他知道千里之外,还有我们母子俩记挂他,让他疲惫苍凉的内心稍许得以宽慰。”

“娘,我懂了,这是给姑父打气鼓劲,孩儿也有些积蓄,一道寄过去吧。”

母子俩翻箱倒柜,忙碌了起来,结果令人大失所望

甭说金块,就连银钱也寥寥无几

芷岸这时才后悔,当初成帝多次要给她赏赐,自己都婉拒了,钱到用时方恨少。

好在身为皇帝的身边人,金簪、玉钗、黄金耳珰寻觅了不少,丕儿倒是有些金块,芷岸将其仔细分装,放入一只木匣子。

趁司马丕没注意,她又向匣子里悄悄塞进去一件物什,外面又用布帛包扎结实。

收拾停当,芷岸突然又胡思乱想,觉得不妥,解开布帛,想把那件物什拿出来。刚解开,又踌躇不定,给系上了。

“娘,你这解来解去的,是忘了什么东西”

“没有”

芷岸支吾道“娘是想看看这些够不够”

“已经够多了,难不成你想把这宫里所有的家当都装进去娘,你对姑父真是大方”

芷岸腾一下,脸上泛起红晕

“你呀不知好歹,姑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不该感恩吗”芷岸慌忙掩饰道。

“娘,看把你急的,孩儿开个玩笑而已,逗你乐呢对了,娘,还有一件麻烦事,这些东西,托谁给姑父捎过去呢,千万不能被别人知道。”

芷岸想起偏殿上桓温的叮嘱,说道“何尚书”

“哦,也只有他最可靠了娘你再想想,还要添些什么,孩儿去门口看看,有没有眼睛”

自打知道琳儿将偏殿和桓温晤面之事禀报褚蒜子后,母子二人成日提心吊胆,对琳儿更是防范有加,时刻不敢大意。

可奇怪的是,太后没什么动静,琳儿也像是做贼心虚一样,并不像之前那样紧盯不放了。

不一会,丕儿回来了,说是一切正常,不过在门外,远远见到南康公主去太后寝宫了。

“娘,你说姑姑是不是去恳请太后,给姑父拨些钱粮、送些衣食去了”

芷岸摇摇头,不知如何回答,而儿子的一句话深深刺激了她。

“孩儿想应该会吧,虽然听说他们不甚融洽,但毕竟是夫妻,哪有丈夫受苦,妻子无动于衷的”

司马丕自言自语,并没有别的想法,也没有考虑到母亲的感受。

芷岸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手足无措,有些慌乱。

“丕儿,娘有些口渴了,去倒杯水来。”

司马丕转身离去,芷岸慌慌张张解开布帛,打开匣子,又将那件物什取了出来。看着它,一脸痴笑,怔怔发呆

那是一件精心缝制的锦袄

那是芷岸花了七日工夫,在丕儿熟睡之际,悄悄挑灯完成的。那是自己的一番心血,送给桓温冬日御寒所用,就像当初的那件猊背甲一样。

“丕儿说得对,衣物,南康自会考虑,她是妻子。我呢,我送这个算什么”

芷岸苦笑一声,拿出剪刀,将锦袄剪得支离破碎

“来人,将罪人押上堂来。”

桓温一声令下,几名卫兵将五花大绑的桓冲带至堂下。

桓温拿起簿册,念道“阮军副,赵军曹、侯军曹,两名幕僚,还有城防营以及原亲兵营军卒,共计二百三十八人。桓冲,你知罪吗”

“不知”

“什么二百三十八颗人头,居然还唤醒不了你的知罪之心。本州问你,他们身犯何罪,非杀不可”

桓冲犟道“属下在函中已经写得清清楚楚。”

“好,那本州又来问你,斩首之刑,你一个小小主将,未经请示,是谁给你的权限”

“这些祸害,人人得而诛之,属下是替大人分忧解难。”

“你这是越俎代庖,草菅人命,还腆着脸说替本州分忧分明是目无军纪,胆大妄为,此风若开,本州何以为政,此罪不治,本州何以为人”

但凡话说到这个份上,接下来,估计就是要治罪了,但是,没人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罪名。

按照罪行,肯定不小,可是,面对自己的亲弟弟,谁也不会下死手,再者,被杀的都是庾家的旧人,平时作威作福惯了。

就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际,听到了桓温的一句怒喝。

“来人,将桓冲推出去斩首示众”

众人面面相觑,简直难以置信,刺史大人要杀自己亲弟弟,这下可闹大了,而卫兵也是大眼瞪小眼,手足无措。

刘言川惊愕连连,但桓温的脸色甚是难看,不像是虚词敷衍,看来这是要动真格了,于是赶紧朝着左右几人一使眼色。

“刺史大人,我等愿为桓冲求情”

袁乔袁宏袁真三人异口同声,抱拳施礼“桓冲自作主张,固然不妥,但也有情可原。”

“哦,你们好像都是商量好的一起为他求情,桓冲罪状确凿,何情可原”

袁乔道“这些人虽说罪不至死,但也是罪有应得。大人已经宽大处理了,但他们仍不思悔改,聚众私议,诽谤朝廷,诋毁大人,实属怙恶不悛,知错不改。这些人留着害人害己,会祸乱荆州军民。”

袁宏也道“属下附议,斩草除根,桓冲所为并无不妥,只不过事发突然,情急之下才致如此,申饬一下他即可。”

桓温怒道“真是荒唐,这等大罪,你等居然轻描淡写,莫非”

话未说完,堂外想起了震天吼声

“杀人之事,与桓将军无关,我等情愿赴死”

雄浑的吼声简直能把大堂的屋顶掀翻,桓温不知何故,他走出大堂,朝外一看,阶下竟然跪着两百多亲兵。

他们袒露上身,双手反绑,主动请罪,高声呼道“大人,我等一共两百三十八人,那些人头是我等所为,要杀就杀我们吧”

桓温心里一酸,出言抚慰道“诸位兄弟,起来吧,你们只是奉命行事,何罪之有”

孰料,众军纹丝不动,而且其他卫兵也呼啦啦跪倒一片,坚持为桓冲代死,其情义薄云天,其状令人动容

众怒难犯,这可怎么办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