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20章 把酒诉衷肠

大晋衣冠 第420章 把酒诉衷肠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桓将军,属下有事禀报。”

桓温呆在后院,还沉浸在芷岸的浓浓暖意之中,一个侍卫来至大堂,发现只有桓冲在。

“何事”

“今日午后,十几个乡民来至州衙递上诉状,状告县里要毁坏他们的山林,他们不肯,官差还威逼他们,求刺史大人做主”

桓冲恨恨道“这些不知死活的狗差官,当阳县的人头血渍未干,又想重蹈覆辙了,真是自寻死路,是哪个县”

“华容县”

“华容县地处江南,紧邻岳州,太远了些。刺史大人最近正焦头烂额,还是暂且不要搅扰他为好,你去吧,我知道了”

州衙大堂内室,桓温起居之所,房门紧闭,里面一盏红烛高烧,桓温和刘言川二人对坐而饮。

桓冲不知道里面在谈些什么,这么神秘,连自己都不让进去,更别提袁宏伏滔他们。

他不敢多问,于是亲自带领玄武营卫兵,在后院和大堂外警戒,任何人不得靠近,既保护二人的安全,又防止有人探听。

兄弟二人撇开众人,神神秘秘,不为别事,而是商量最为机密和核心的事情乞活军的命运

“恩公,你慢着点喝,俺看出来了,你今日心情不好受,从芷宫里寄来的那匣子,揭开了伤疤,所以才借酒浇愁。”

桓温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猛地又灌下一口酒。

“许久没有饮酒了,自打上次说要和你边喝边聊,因事耽搁之后就迁延至今。酒能解忧,酒能抒怀,酒能推心置腹。今日乘着酒兴,我们兄弟再掏掏心窝子,说说乞活军的事”

憨厚的刘言川自操练桓温贴身侍卫玄武营之日起,已经隐隐约约感受到,桓温产生了什么想法,对这帮兄弟起了什么变化。

他一直想问,又怕伤感,今天,终于要说了。

“中朝时八王之乱,刀兵四起,诸侯混战,百姓流离,哀鸿遍野,你们的父辈背井离乡,为了活命四处乞食,又被诸将领利用,编入军里,裹挟到杀戮之中,这就是第一代乞活军的由来。”

“没错,恩公。”

提起此事,刘言川就唏嘘不已。

后来八王之乱结束,乞活军被解散,成了孤魂野鬼。

中朝灭亡,胡人占了中原,百姓们被铁蹄蹂躏,而他们的父辈们也老病交加,逐渐过世。

他们这一辈又无家可归,所以打着乞活军的旗号,在南北对峙和胡汉厮杀的夹缝中苟活了下来。

为了生存,他们从乞食转为打家劫舍,抄略富户,甚而劫夺官府。当桓温在汝阴郡第一次遇到他们时,刘言川兄弟当时就在那一带劫掠,不幸遭遇了王敦的叛军。

“其实你我兄弟相识,还真有缘分,这得要感谢王敦麾下的叛军。”

桓温说地动情,可是他很清楚,如今形势已经大不同了。

眼下这样的局面,南北双方隔水而治是长久不了的,将来不是南方吞并北方,就是北方占领南方。

换言之,原来创造了乞活军的夹缝和空白已然不复存在,注定今后不会再有第三代乞活军衍生的土壤了。

刘言川闻言,神情惨伤,脸色赤红

他也不瞒桓温,这一点,刘言川和老四他们曾说起过。就冲着石虎父子多次派大军围剿芒砀山,他们就知道今后再也没有容身之地。

不管走到哪,都不会有哪个朝廷允许山寨兄弟们生存,要么投诚,要么被消灭而他们都是悍勇义气之人,轻死忘生之辈,绝不会投诚。

从老二被点了天灯后,他们也曾告诉桓温,乞活军痛恨胡人,烧杀了他们的家园和亲人。也恨晋人,巧取豪夺我们的田地,逼迫我们远投他乡。

所以,兄弟们一合计,宁可战死,让乞活军彻底从世间消失。

幸运的是,后来遇到了桓温。事实证明,跟着恩公是对的,否则他们早就成了芒砀山的皑皑白骨

“恩公,兄弟们感谢你”

桓温嗔道“这些年,我们风风雨雨,同生共死,现在再说言谢的话,就是对我们兄弟情分的亵渎。”

“是是是,俺失言,自罚一杯”

刘言川点头如捣蒜,端起酒坛就开始倒酒。谁知反被桓温阻止。

“美得你陈年佳酿,这么金贵,我一直没舍得喝,岂能给你这犯错的人喝”

言川见计谋败露,只得嘿嘿的笑着。

他知道,即将开始的这个话题太沉重,太伤感,自己怕清醒时接受不了,想早些灌醉。

那样的话,不管今晚说出了什么伤感之事,酣醉之后,就什么也记不得了

“言川,我思来想去,决定给兄弟们找条活路”

“恩公,你说吧,我能承受”刘言川喷着酒气,仗着胆子。

结果,桓温说出活路之时,立马勃然大怒,跳将起来

“不行,这绝对不行,这哪是活路,分明就是死路”

刘言川扯开嗓子,高声反对,连在外面值守的桓冲都听到了。

里面到底在干什么怎么他二人还会发生争吵

桓冲实在想不通,因为,他觉得,大哥和言川的感情比他这个亲弟弟还要深厚得多

“恩公,不管你让俺干什么,上刀山下火海,俺刘言川皱一下眉头,就不是好汉。不过,这件事,俺绝不答应,弟兄们也不会答应”

“言川,莫急,我这不是和你在商量嘛,你先听听我的道理。”

刘言川垂下脑袋,似乎并不想听。

“还记得咱们进入荆州城当天,担架上那几个兄弟的尸身吗我撩开白布,无意之下,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一道道疤痕,还有他们那花白的鬓角。我当时就萌生了这个想法,今后再也不让他们征战了”

“为什么,就因为他们有些人都长出了白发是吗”

桓温感伤道“是的,他们从小征战,从青丝战成染霜,从一万战成两千,我于心不忍。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我都不想再失去”

“恩公,你对兄弟们的感情,连俺这个大当家的都自愧不如。但是恩公,对我们乞活军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生死,而是信义。”

对桓温的体恤,刘言川是强烈反对的,因为手下的这帮兄弟都是战士。

战士如果不再征战,就像那战马,或老或病,再也不能在疆场驰骋。下场只有两个,要么去拉车,要么被宰杀端入灶房。

“俺知道恩公的苦衷,这帮兄弟大都比恩公年长,其中不少人已近不惑之年,精力也逐渐衰退,再纵横战场,既损了他们的威名,还会因此而丢了性命,是吗”

桓温默然,点了点头。

“恩公,你可知,他们虽疲敝,但血性犹在恩公如果今日遣散他们,当晚就会有人自寻短见他们会以为恩公不再需要他们了,他们没有用处了,那他们还能去哪”

这一点,桓温也曾想过,可是,他以为,没这么严重。

“他们没有妻儿,没有家园,这些兄弟就是他们的家人。俺当然知道,恩公不会亏待他们,遣散之后,会给他们钱粮,老酒,还有房舍,还有田地。可这些,他们都不要。因为只有和兄弟们在一起,跟你在一起,他们才有家”

大当家的说到这里,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兄弟俩沉默不语,极力隐忍着,可泪水不加理会,一滴一滴,滴落下来

二人自斟自饮,没有声音,一口口的喝着闷酒。

屋内,铜炉上的红烛,快要烧尽。

院外,梆子声响,已是四更天。

“从我离开芒砀山之后,我就曾对天发誓,今生绝不负乞活军,绝不抛弃乞活军。这些年,他们跟着我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连累,我对不住他们”

桓温凄然打破了沉默,又动情道“他们于我,有再造之恩,不能再失去他们了。所以,这就是我让你打造亲兵营和玄武营的原因”

“你说反了,是你对我们有再造之恩”

刘言川此刻才得知桓温把重心放在打造亲兵营和玄武营的原因,并非是要取代乞活军,而是真心是要保护乞活军

“恩公,今晚俺的心情好多了,真是畅快。你不知道,这些日子你始终没找俺,俺也一直郁闷,还以为恩公要和我等分道扬镳了。多少次从恶梦中醒来,害得桓冲伏滔他们也常常被俺惊醒。”

桓温安慰道“我也瞅见了,第一次在城北谷地练兵时,就发现你心不在焉,所以借着今日的酒,来打开你的心结。”

“恩公真是明察秋毫,俺还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什么也逃不过你的眼睛。”

“好了,天也不早了,我的心思你明白了吗”

“明白了,恩公。其实俺也知道,往后的路上,恩公还会有更大的战场,更多的雄心壮志,而要实现这些,当然需要更多的战士”

兄弟二人,在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而俺乞活军不投诚,不入军制,不要官爵,不要名利,这样特立独行的观念是那个时代造就的,现在已经落伍了,他们不适应这个时代了,迟早都会被淘汰的”

酒残了,夜深了,桓温心里也亮堂了。

乞活军实属凤毛麟角,在这个时代,不管是晋赵,燕秦,都不会再有这样的群体了。

现在是新的时代,对他,对大晋而言,要想在这乱世生存,就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行伍,保家卫国,而拿什么来激励他们的士气当然是靠军功

商鞅二十级军功制,将积贫积弱的秦人筑成了英勇无畏的虎狼之师,从而走出函谷关,荡平六国,一统天下

高昂的士气需要什么

当然是需要家国情怀和雄心抱负,除此之外,立军功,得封赏,寻个好出身,奔个好前程,也是不二法门。这,才是正道

刘言川明白了桓温的良苦用心,点头称是。

又觉得似乎桓温还有言外之意,便问“恩公,今日这番话,是不是说恩公有了新的打算,要筹划什么大计”

“既然你问及,我也就不瞒着你了,确实如此。正是为了这大计,才会和你聊了一夜的乞活军。因为不把乞活军的事情解决,这个大计也很难图谋。”

“乞活军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恩公快说,什么大计”

“此事还尚未向任何人提及,你千万别泄露出去。”

“恩公放心”

窗外,雄鸡高唱,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天快要亮了。

桓温立起身,对着即将冲破黑夜的黎明,坚毅而沉着的说了一句“我要灭蜀”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