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23里章 千里告警来

大晋衣冠 第423里章 千里告警来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百姓们的雪中送炭,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而且来春的烦忧也消除了,终于暂时不再为钱粮焦虑,桓温的愁眉也开始舒展。

不料,京城的一封来信又打破了这难得的轻松和宁静

桓温展开木兰花瓣,没错,这是芷岸的字。

她一定是听到了风声,才传出了消息。还好桓平有心,及时发现,便告知酒楼的兄弟,快马兼程送了过来。

桓冲暴怒道“这帮恶贼,几次三番暗下毒手,咱们已经发配到这千里之外的荆州,他们仍不肯放过,真是欺人太甚”

“恩公,这次一定要痛下杀手,把他们给打疼了,打怕了,让他们今后有所忌惮,否则也会连累咱们的大计。”

桓冲接过花瓣,上下翻看,疑道“怎么只有这寥寥几个字,言语含糊,太过简单了。只是说要设计加害,但何时动手、勾结的大人物是谁一概不知,这如何是好”

刘言川笑道“难度嘛是有的,不过我们起码知道了他们是在荆州动手。只要下足了功夫,做好万全准备,管他啥时候来恩公,你说是吧”

桓温一脸凄凉,对手明里打压,暗里刺杀,非把我置于死地不可,他们才能睡得安稳吗

“你们二人说得对,得用点雷霆手段,让他们知道,我桓温不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宰割”

桓冲按照吩咐,秘密加派了许多人手,侦缉军卒甚至卫队的一半人都撒了出去,查访了七八天,一无所获。

“大哥,会不会消息有误”

桓温摇头道“芷岸不会空穴来风,她既然冒险传信,必是听到或看到了什么。不过我也有一点想不通,荆州不比京城,他们人生地不熟,想在这里行刺我,有那么容易吗”

“是啊,恩公,俺和几十个兄弟也在四城还有酒肆茶楼樗蒲之所,凡是刺客能混迹藏身之处,都打探过,并未发现有可疑之人。”

袁宏说道“那兴许是他们知道容易暴露行踪,所以先蛰伏起来,等大人不备时下手。偌大的州城,藏几个刺客还不容易”

桓温摆手道“算了,不能因为几个刺客就自乱阵脚,即刻起,诸事照旧。桓冲这里要外松内紧,不可大意,当然,更不要动静太大,以免影响军心。”

桓冲道“遵命”

桓温阴沉着脸“该来的也躲不掉,来吧,我等着呢”

新春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腊月已经过了大半,刺客之事仍是毫无动静,桓冲等人疲惫不堪,而整个荆州城沉浸在喜迎新岁的喜悦之中。

大街小巷,士农穿梭,工商忙碌,准备着对联,买卖着年货,一派吉祥喜庆的氛围。

桓温也在忙碌着明春的安排,也就不再烦忧刺客之事,趁着还有几日工夫,他交代袁真,准备些年货,自己要走访一些鳏寡之家,贫困之户。

这时,州衙外响起了一阵吵吵嚷嚷声,像是有人在喊冤告状。

侍卫来报,说是华容县有十几个乡民上陈冤情,状告县衙要侵吞他们的良田,还锁拿了带头反抗的农户,望刺史大人亲自过问

桓温听说是华容,心里咯噔一下,觉得有些蹊跷

华容蛮荒之地,地处荆州东南,又是穷乡僻壤,县内民族杂居,乡民彪悍,常有械斗发生,一直以来都是州衙头疼之所在。

见刺史皱起眉头,袁乔言道“大人,这华容县属下较为了解,县令吴能,字如其名,奇怪的是,此人虽说昏聩,却谨小慎微,没听说过有什么苛政之举,大人不必太在意,行一道公文责问便是。”

桓温笑道“袁将军之意,莫非又是担心桓某要微服出巡”

袁乔忙回道“大人明哲,华容远离荆州,属下担心大人路上涉险,因而才有此意。华容乡民上州告状,司空见惯,不必太在意。”

“司空见惯为何桓某头一次听闻”桓温疑惑道。

一旁的桓冲听闻,吓得脸色突变

“大哥,这不能怪袁将军,这帮人之前曾来过一次,我当时见你忙于公事,便将他们打发走了,谁曾想又来了。”

桓冲主动坦承此事,桓温心里一紧,追问道“之前之前是何时”

“就是你收到木匣子那日”

桓温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那是芷岸寄送首饰的木匣子,同一天,华容乡民前来州衙上告,比此次花瓣告警要早好些日子。

刚才自己还觉得蹊跷,华容乡民这时候来上告,莫不是歹人想将自己引出荆州动手

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而已。

哪知他们早就来过了,并非歹人刻意为之,看来二者并无关联,是自己神经过敏了

桓温揉了揉额头,言道“还是出去听听具体何事,反正案牍劳累,也放松放松筋骨。”

还未走出大堂,他忽又计上心来,对卫兵叮嘱道“告诉他们,就说本州不在衙内,让他们有事先找华容县衙去。”

几日后,处于枯水期的大江,仍然是帆张桨摇,轴轳相望,乘船返乡的,卖货的,热闹非凡。

刚刚拂晓,一艘战船就沿江东下,至监利县南岸码头停靠,七八个青壮之人下船,作沿街串巷货郎打扮。几条扁担,肩坐一筐是针头线脑,肩右一筐则是糖果糕点之类的吃食。

“恩公,还有三天就过年了,非要这么折腾”

“你知道什么,越是年节,官差越是松懈,百姓也最困苦,正是查清真相惩治贪官的好机会。”

来人正是桓温、言川、伏滔还有袁乔四人,还带着几名卫兵。

言川不敢作声,便摇着拨浪鼓,卖力嚷道“大姑娘小媳妇,快来看看了,年货便宜卖了”

伏滔骂道“真是头蠢驴,天还没完全放亮,这一带又全是麦田,离村庄还远着呢,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应的。”

众人呵呵笑了起来,果不,四周一个人影也没有。

刘言川刚想回击伏滔,这时,南边的土径上,有两个人,一袭黑衣,正向着自己这边奔跑了过来

言川兜头问道“怎么样,安排好了吗”

“回大人,属下打听清楚了,上告乡民所居的村落在县境东南,唤作捉曹村,离这还有十几里地。我们兄弟昨夜已经抵达,悄悄隐蔽在村北的一处芦苇荡里。”

“有何异常没有”

“暂未发现什么,我们刚到达时还听到妇孺童儿的吵闹声。”

桓温听了颇为欣慰,玄武营的训练见了成效,身手功夫不说,就这吃苦耐劳的劲头就值得肯定。

“捉曹村”

他念叨了一句,继而笑对袁乔,说道“这个名字有意思,难道就是百余年前赤壁一战,曹操败逃江陵,途经华容,差点被捉之处”

“是的”

袁乔刚说完就担忧道“大人,你听这名字,捉曹村,不吉利,咱们还是小心为上。”

桓温笑道“咱们是微服私访,你和言川又是兵船又是暗探的,还逼着我们四更天摸黑出门,怎么着,难道桓某还能在此被捉住不成这里可是荆州的治下。”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些日子,桓冲四处抓贼,贼没抓着,倒是让我警惕起来。实不相瞒,这华容县在荆州各郡县中最为贫弱,但其实并非县衙治下不力,实在是风土所致。”

桓温道“这就是你为何阻止咱们此行的原因”

袁乔歉然道“的确如此,属下怕大人千金之躯,出了什么意外,若是那样,属下万死难辞其咎”

桓温一阵暖意,安慰道“难为你这番苦心,乡民两次状告,容不得我懈怠。不过,桓某保证,今后尽量不再微服出行。”

“谢大人体察”

一行人分作两拨,向东南而行,行出四五里地,来到一处岔口。

天刚微微亮,一对年轻夫妇勤快得很,已经在岔口一角支起了摊头,摆放着一些柑橘干货,还有火炉上滋滋冒气的热茶。男子在劈着柴禾,妇人则做些针线活。

“客官,从码头来,歇歇脚吧。”

“兄台怎知我们从码头来”

男子笑道“此地唤作三道口,北面除了通往荆州、监利的码头,再没别的去处。”

袁乔恭维道“兄台这买卖正在这三道交界之处,人来人往,生意一定好得很呐。”

男子道“还行,如今这世道也太平,百姓安稳,温饱没问题,我们夫妇就趁农闲时节,摆个摊头贴补家用,也没指着赚钱。”

“兄台,这两条道通向何处”

男子一指西边的,回道“那是通向县城的,东南的那条则通往捉曹村。”

桓温一听捉曹村,顿时来了兴致。

“兄台,这是什么柑橘,长得皱皱的,味道怎么样”

“客官有所不知,这是华容特产皱皮柑,别看长得难看,味道可好着哩。要是不信,当场就可以尝尝。”

“哦,味道真不错,给我来十斤,回去也带给媳妇娃儿尝一尝。”

男子一看来了生意,兴高采烈,更热络了许多。

桓温此时才转开话题“对了,兄台,这捉曹村名字怪怪的,好像在哪听过”

男子只顾称斤两,没顾上回话,桓温佯作思索了一番,又说道;“对了,想起来了,我们前些日子在荆州时,听说有一些乡民到州里状告县衙,好像就是捉曹村的。”

“哎呀,客官好记性,没错,就是他们。那还是大概在两个月前,他们先来了一拨人,偷偷去州里告状,说是县衙要毁了他们的山林。”

袁乔问道“既然是偷偷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这三道口是必经之地,他们在我这摊上讨了些茶水,聊着聊着,才知道说是去州衙,当时我还劝着来着,他们不听。后来听说是因为县里要开山垦荒,他们心疼山林,不肯依,县里也就作罢,不再垦荒了。”

妇人也停下活计,插话道“谁曾想,前些日子,他们又路经这里,说良田被占,还要到州里伸冤,不过和上次相比,这次倒是有一桩怪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