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28章 有心毁玉牒

大晋衣冠 第428章 有心毁玉牒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王嘏的狐疑目光中,李势疾趋走向后宫,只见一妙龄女子斗篷罩顶,黑纱遮面,身边一个侍女,同样打扮,主仆正在后宫等候。

“哎呀,不知妹妹仙驾光临,朕之过”

“皇兄,笙歌燕舞,好雅兴亏你还饮得下美酒,咽得下膏粱”公主李蓉全然没有君臣尊卑之别,当面质问。

李势丝毫没有嗔怒,反而赔罪道“妹妹何出此言新岁之时,君臣共酌,也是朝廷惯例,此风俗自先祖之时便不鲜见”

“先祖先祖,先祖厉兵秣马皇兄不效仿,先祖励精图治皇兄也不效仿,唯独这吃喝玩乐,皇兄不仅效仿,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听得李势一愣一愣的,不知妹妹哪来这么大的火气。

“算了,妹妹一观中隐者,也就不妄议朝政了。我来问你,朝廷为何让百姓去青城山伐木你明明知道小妹在那修行。”

“朕从未下过这样的旨意,妹妹误会了只是今夏朕下旨让百姓家出工出木,帮助大将军督造战船,这是好事啊也是听了妹妹复兴家国的建议,朕才有了这大计。”

“小妹何时让皇兄这般行事了”

“妹妹真是身处仙间不问尘事啊,朕督造舰船,就是为了巩固我成汉水师,好乘流东下,讨伐大晋的呀,这不正是为了先祖的基业吗”

公主道“哦,这倒是错怪皇兄了”

李势以为公主是误会了自己而认错,自以为得意,谁知根本未听出公主话语之后的冷笑。

公主一副怒其不争的语气,冷冷的数落起来。

“据称,官府逼迫百姓不仅要出劳力,还缴纳齐腰粗的巨木,完不成就下狱问罪。不少贪官乘机敲诈勒索,让百姓用金银赎罪。苛政猛于虎,听说不少百姓都弃家而逃了,三户一空,惨不忍睹。”

李势贵为皇帝,却拿妹妹一点办法都没有。

“试问皇兄,这样的苛政,成汉即便造出了百丈高的楼船,可人心离散,谁还能帮你打仗”

李势穴居深宫,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纸诏令,会让百姓穷困若斯更可笑的是,刚刚还准备下旨地方官继续督工,加大刑罚。

“皇兄,父皇母后留在这世上的只有我们三个至亲之人了,我们要好好的,看护好咱们成汉的江山”

公主动情的无心之语,引起了李势的怀疑

“三人”

李势明白了其中之意,便小心翼翼打探道“妹妹,二弟的妻小找到没有”

公主情知自己说漏了嘴,便敷衍道“不劳皇兄记挂,李家的骨血后嗣,皇兄义不容辞,然妹妹身为李家的一员,也责无旁贷。如果能找到,必会妥善看护,拼了自己的命也要照顾好李家的血脉”

“妹妹说的是,朕也在多方查找。”

李势确实也在查找,不过自己的意图并非为了李家血脉,而是斩草除根。

宁可丢了江山,也不能让侄子承嗣,否则,将来必定要为李广报仇

“皇兄,妹妹此次前来,还有一事相商。观里师傅讲,开春妹妹便可出观自修了,当时候,皇兄出些金银,便可将妹妹赎回。”

李势喜道“没问题,朕一定多出些,接妹妹回宫”

“不,妹妹不想回宫,自有去处请皇兄这些日子将妹妹还有侄儿的玉牒全给毁了,这样的话,这世间除了皇兄之外,再无人知道我二人身份。将来一旦有什么不测,或许还有卷土重来之可能”

李势闻言一阵冰凉,怔怔发呆,目送着黑纱主仆飘然远去,竟然忘了挽留

妹妹柔弱之人,何时变得如须眉般刚烈而且,这凛然决绝之气,似乎在预言,成汉快亡了

除夕之夜,建康百姓围坐火炉,合家守岁,沉浸在对新岁的期盼之中。

而宣阳门外,几双眼睛正紧紧盯着立于门口的一处木制的匣子谤函

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上古时,尧舜就于街衢要冲之处竖起木柱,鼓励过往行人在柱上留下进谏之言,广开言路,以改进政事。

成帝时,效此举,在宣阳门外设立谤函,允许朝野臣民评议时事,建言献策,揭发贪腐。

人亡政息,谤函渐渐失去了作用,而且,世家大族对谤函怀恨在心,处处抵制。

果然,两个黑影悄悄溜至门口,手法娴熟,迅速打开谤函,取出里面的函件,转身快速离去。

哪知,一群手持火把的侍卫冲了出来,喝道“什么人”

穆帝深知后宫这潭水又浑又深,自己难以拿捏,便在何充的支持下,培养了一批心腹。

虽然暂时在宫内还难以立足,但在朝廷一些衙门还有京师要地安插了眼线,专一搜集官员贪廉、衙门风气还有一些吏治之事。

人数不多,规模也不大,却听闻了丹阳府衙的卖官鬻爵之事。

然而奇怪的是,协助褚裒管理尚书台吏部粮部曹的谢万,从未在整理谤函时奏及此事。

是无人投函,还是另有隐情

这引起了穆帝的兴趣,于是才在这除夕之夜,暗中派人蹲守。果然,偷函之人正是褚华安排的,而钥匙的来源则抵死不招。

穆帝一怒之下,以盗取军国机密之罪暗中处死二人。

更令其盛怒的是,谤函中诸多检举揭发之信除了自己想知道的褚建之事,还有蒙在鼓里的揭发褚华之事

新岁朝议结束之后,皇帝照例赏赐群臣,照理说应该喜气洋洋才是,但是褚裒却闷闷不乐。

因为刚刚在朝上,外孙子穆帝似乎话里有话,有斥责自己管教不严之意。但又是新岁之际,带有几分含蓄和委婉。

褚裒自尊心颇强,行事还算持正,回到府里,脸有怒色。而两个儿子却坚称清白,从未有过违规犯法之举。

褚裒也就作罢,年初一的饭桌上,兄弟二人还一左一右,陪着父亲饮了几杯,原以为糊弄过去了,谁知还是发生了大事

“大少爷,外面有人给府上送来包裹。”

褚建怦然心动“哪里寄来的”

“奴才看过了,没有标识。”

褚建担心是郡县官员孝敬自己的贺礼被父亲发现,便吩咐仆人暂时收下,待饭后再说。

自打府衙事发之后,自己渐渐将触角伸至各地州郡,近来已经收了不少黄白之物,珍稀玩件。

不过褚裒早就盯着他,见他神色可疑,想起穆帝的话中之话,便喝道“建儿,什么包裹拿过来让为父瞧瞧”

父亲威严,且是不容置疑的样子,褚建无奈,只得将包裹放在案桌上,缩手缩脚地解开毛毡,露出一个木匣子来。

仔细掂量一下,十来斤的分量,应该是珍珠玛瑙之类的宝物,也或许是刚刚出土的青铜器皿之类的,反正值些钱。

“快些,磨磨蹭蹭的,里面怕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吧”

“爹,哪能呢哪能呢”

边说边哆哆嗦嗦的打开插销,掀开盖子,匣中物什一览无遗,褚建顿时魂飞魄散

褚裒一口气没喘过来,昏死了过去。

次日一大早,兄弟二人便匆匆入宫,禀报了此事。

“褚旺在芜湖就跟着我们,照顾我们姐弟三人多年,感情深厚,早就是一家人了。姐,不能就这么算了”

褚蒜子执掌生杀大权,毕竟是女流之辈,虽说城府极深,但褚旺活生生的被砍下脑袋,别说亲眼所见,就是浮想着那个画面都觉得冷飕飕的,一阵心寒。

这个逆来顺受十几年的男人怎会突然杀气腾腾起来,敢拿褚家人下手

可是现在,她处于下风,还不敢追究此事,只好先吃下这个哑巴亏。还是褚建,一番话提醒了自己。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可放在桓温身上恰恰相反,两次刺杀不仅无功,而且损失了人手,现在更是落下了把柄在他手里。姐,今后暗中行刺看来是不行了,只会更让我们陷于被动。”

褚华犹自桀骜,愤愤不平。

褚蒜子却认可这个想法,狠狠言道“褚旺被杀,姐姐何尝不心痛,这个仇恨算是结下了,不过褚建之意,甚合我意。对付他,今后不宜再用暗箭。”

褚华不甘道“那怎么对付”

“当然是明枪”

褚华虽然不服,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得不从。

上次刺杀,以为志在必得,结果桓温身手非凡,受了重伤,还杀了十几个白籍会刺客。此次,派出了二三十人,而且有衙门相助,且在春节时分大意之时,结果还是让他杀了个片甲不留。

气归气,怕归怕,蒜子开口问道“好了,别想了,爹怎么样”

褚建犯难道“爹不太好,当时又气又吓,昏了过去,原本我们瞒着他说褚旺回老家乡下去了,醒来之后,他破口大骂,还重重责打了我几下。”

“后来呢”

“后来一言不发,没有洗漱,就独自回屋睡下了。”

蒜子心疼道“看来父亲是悔恨交加,难以释怀了。算了,过两日,姐回府一趟,劝慰他一下。”

刀光剑影,栉风沐雨,艰辛疲惫,穷困愁苦这一年,终于熬过去了。

桓温刚好三十,正是而立之年

厚葬了十八名卫卒,重抚了家属,桓温还携玄武营全体将士亲往祭奠。这些战士既为政事而死,也是为自己而死,不能忘记他们。

初春的风还是那么凛冽,千余人肃立着,以隆重的军礼和庄严的仪式为殁者送别。既是对他们死得其所的褒奖,也是要激励更多的人英勇奋战。

因为,后面还会有更多更大的战事。

刘言川还在自责,埋怨自己疏忽大意,准备不足,带的人太少,而且全是刚刚上阵的军卒,而非久经沙场的乞活军兄弟。

桓温没有这些想,反而认为言川功劳很大。

能在这一年时间就训练出胆气和身手俱佳的军卒,而且和这帮歹人几乎不相上下,已经是非常不易了。

因而,桓温没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没有耿耿于怀的心寒,而是为他们深感欣慰,今后还要扩大士卒的规模。

只有这样,战场上两军遭遇,大晋的胜算更多,士卒生存的机会更大,而自己内心的熊熊之火也才会更旺

这次遭受刺杀,他想的更多更远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