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6章 锋从磨砺出

大晋衣冠 第46章 锋从磨砺出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种言而无信,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靠说服教育是没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了百了

“着火啦,着火啦”半夜三更,杜家茅屋燃起熊熊大火。梁柱都是木头,房顶油毡布上覆着干草,借着晚风,一盏茶的时间,只剩下四面泥坯的土墙还光秃秃的立着。

锣声一响,附近的百姓赶来救火,一看残垣断壁,悻悻地回去睡了。倒是有两个细心人,绕着火场转了两圈,摇头叹道“可惜这对父女,烧得尸骨无存,苦命啊”

“怎么回事谁放的火姓杜的死了没有”

王管家带着那两个护院的手下提着棍棒奔了过来,在灰烬里扒拉。“他娘的,这下鸡飞蛋打,连租子都打了水漂。”

“小娘子,小美人,你在哪里”

后面,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子气喘吁吁,心急的呼喊着。肚皮滚圆,衣服根本包不住,撑的就要爆出来。他要是站直喽,低头绝对瞧不见自己的脚趾。

痴汉一把扯住王管家晃来晃去,嘟囔道“还我的小美人,快还我的小美人”

“管家,小的们仔细查看,父女二人八成是跑了。”

另一个家丁还很心细“他这屋里没什么可烧的东西,如果人在屋里,至少会剩下骨头,可灰里什么也没有。”

王管家推开大公子,狠狠道“他们还能跑到天上去回去召集大伙,骑上快马分头去追,明早再去告官,让县太爷发下海捕文书,这回非要弄死他,然后”

断壁后,闪出一个人,手里还提着剑

三个人怵然心惊,他们见识过桓温的厉害,只有那个痴汉呆呆的问道“你,你是谁,你可知道小美人的下落”

“我,就是县太爷口中的匪寇。小美人,她已远走高飞,你甭惦记了。”

“是你放跑的,快还我。”痴汉不知利害,冲向桓温。

桓温举起剑锋,又慢慢放下,这痴汉无知,受人摆布而已,罪不至死。抬起左臂,猛地一挥,剑鞘击打在对方脖颈上,痴汉立时昏倒。

三人见退路被封堵,明知不敌,便举起棍棒,一拥而上。

这几个菜鸟欺负欺负杜艾这样的文弱书生还行,犯在桓温手里,那是有去无回。

这一回,他起了杀机,尤其是王管家声称要报官,一旦发下海捕文书,杜家父女再无藏身之地。

剑锋准确无误,先后插进两名家丁的胸腹,看他俩那绝望的眼神,一定是在说“下辈子我要做个好人,再也不欺压良善了。”

“好吧,那就下辈子吧”桓温规劝道。

再看王管家,不愧是头目,就是比打杂的聪明

刚才一拥而上时,他喊得最凶,嗓门最高,实际上他是虚晃一枪,趁手下被杀,返身朝后山逃去。

宁可被野狼吃了,也不愿死在他的剑下

只露尻尾,这小子脑袋钻在石缝里,顾头不顾腚。桓温扯着他的脚,一把拖了出来。

“你我无冤无仇,怎能杀我”

“杜家父女和你有冤仇么,你苦苦相逼连本带利还了债,互不相欠,你为何还要出尔反尔你让杜家人蒙冤下狱,还把手无缚鸡之力之人背都打烂了,你与匪寇何异杀你的不是我,是你自己恶贯满盈”

“杀了我,你也休想逃掉”

这厮见对方起了杀心,知道求饶无用,干脆威胁道。“我家三爷在京为官,是大人物,他可是皇帝驾下的体己人”

“哼又是他娘的大人物”桓温苦笑道。

自己这两年吃过多少大人物的苦头,就连郗鉴、温峤还有自己的父亲都逃不过大人物的摆布。

“我,好害怕,我是小,小人物。”桓温扔掉剑,结结巴巴。还伸出手,拉对方起来。

“算你小子识相。”王管家掸掸尘土,大言不惭道。“得罪咱们大人物,保证让你没有好”

话音未落,趁桓温不备,突然从袖中掏出一柄短刃,朝桓温刺来。

桓温眼疾手快,一只手攥住对方手腕,接着咚一声,王管家脑浆崩裂,至死还没搞明白。

这小子不是已经服软了么,怎又凶悍起来再说,他手里哪来的石头

“是你没有好下场”桓温扔掉石块,继而又懊恼道。“哎呀,刚刚应该问问他,皇帝驾下的体己人是谁。”

望着坡下四散飞起的星星之火,他咬牙发誓道“管你什么大人物,有朝一日,让你们见识一下小人物的力量,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他们也要有尊严的活着”

天快亮了,桓温骑上马,返身向南奔去。顺着官道,走了半个时辰,来至一处乡间客栈,敲敲门,闪身进去。

“温哥哥,你,受伤了,痛不痛”桓温虽然换掉上衣,木兰还是看见他裤管上残留的血迹。

杜艾看桓温表情慌乱,明白了怎么回事。“贤侄,你不跟我们一起走”

“我要去徐州,你们俩去吧。我和爹娘都讲过,他们欢迎你们过去。”桓温一直把他们送到长江金陵渡口,才心里落地。

“早点回来”木兰在身后大声呼喊。

马背上,桓温转身挥挥手。这一声叮嘱,来得踏实。

兵不在多,以治为胜。

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与之安,与之危,投之所往,天下莫当

校军场上,万名新卒列成整齐的方阵,阵中及四周每个角落都有亲历过战阵厮杀的健卒巡视。阵前,郗鉴一身戎装,亲自操练。

幸运的是,赵人攻下河南三郡,并未立即挥兵南下染指徐州,趁此难得的间隙,郗鉴抓紧时间操练。他还把桓温带在身旁,不离左右,兑现他传授兵法的承诺。

“记下了吗”

“记下了。”桓温答道,还在咀嚼着以治为胜的道理。

芜湖一战,徐州阵亡万余悍卒,明帝亲口答应要拨两万新卒作为补充,可惜至今为止,庾亮只给一万人。

这样算来,徐州战力还不如平叛前,要是赵人来攻,困难不小呀。提起庾亮,郗鉴稍有不满。

月余以来,桓温除了自己苦练之外,每日都跟在郗鉴身旁,潜移默化,领会着治军之道。

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除了操演新卒,让其短时间内能形成战力,郗鉴也不忘老勇之军的演练。

“桓温,你来看,这阵前的一万人,大都是跟着我固守徐州十年以上之人。初始之时,只需挑出其中百余佼佼者,悉心锤炼,委以官职,增其钱粮,然后让他们每人分练百人。

如此这般,既能激励先进,奖劝三军,也能为主将分担压力,两全其美。”

“这些军卒,要么为人子,要么为人父,他们都有家人牵挂,何人不畏死但乱世中加入行伍,就必须要面对死伤。军士甘于效死,才是将者之使命,也是国事之维系。”

郗鉴说得滔滔不绝,桓温听得如痴如醉。

“为将者,如何能让麾下视死忽如归,不外乎两条。要么以恩结士心,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使其乐战,乐死。

要么如商鞅变法,以功劝士心,对战死者加其爵列,厚其父母妻子,使其敢战,敢死。”

郗鉴言传身教,桓温耳濡目染。两个月下来,自己制作的小册子上记得密密麻麻,既有用兵之道,也有自己的感悟体会。

剩下的,就是润物无声,慢慢领会消化。当然,最好能有机会亲自尝试。

他也清楚,这样的机会实在渺茫。自己还是个游骑,距离为将者还早着呢。而且,自己能不能为将,心里可没这个底。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郗愔躲在后堂,听见父亲匆匆的脚步声,赶紧拿起书本,摇头晃脑的吟诵。

郗鉴听到书声朗朗,心里的火气消了一半。这些日子,桓温跟在身后勤学苦练,而身为校尉寄予厚望的儿子不见踪影,他从校军场回来,气呼呼的就要准备斥责一番。

再仔细一听,既非治军之道,也不是治世之道,而是老庄之学,火腾地冲上来

“大争之世,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国破家残,大丈夫理当投笔从戎,报效家国。你倒好,夫惟不争,无为而治,这些玄学能平了王敦,能吓退赵人吗”

父亲难得发这么大火气,郗愔不敢敷衍当作耳旁风,于是恭身肃立,可左手还在轻轻摇着。

“这么冷的天,你摇的是哪门子扇子”

郗愔这才发现,附庸风雅的羽毛扇子还留在手中,赶紧扔在地上。身后的桓温竭力忍着,不让自己笑出声。

“侄儿年少,资历浅,恐怕难以胜任,还请伯伯三思。”

“你不要过谦,我信得过你。朝廷扩编中军,遴选人才,徐州推荐了一批人,朱军头就在其中。你正好接替他,给你配足三十人,好好调教他们。现在你就是他们的主将,看看最近所学你能否融会贯通。”

“我一定力争学以致用,不枉伯伯信赖。”

桓温鼓足信心,也想实践一下郗鉴所教的兵法。

“时乱出将才,若想成为精钢,就必须历尽千锤百炼,懂吗”

桓温郑重的点点头,他知道,郗鉴为他了一个施展的空间,如果能有所成,今后这空间一定会更大更恢弘。

腊月刚至,举国上下将要喜迎平叛后第一个新年之时,建康却出了大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