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62章 政出青溪桥

大晋衣冠 第62章 政出青溪桥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城西北,大江边,有两山对峙,靠西边的为覆舟山,靠东边的为蒋山,两山相交处是一道低谷。

引江水入谷,一直向南,形成一条溪流,名曰青溪。青溪两岸遍植花木杨柳,春来水声潺潺,绿垂丝绦。夏季垂钓泛舟,消暑解热,是皇城东一处胜境。

青溪在城东分流,一路向东而去,一路向西南汇入秦淮河。

就在分流之处,有一道木桥立于溪上,成为京师人向东前往晋陵郡和琅琊郡的要道。

而在溪桥东侧,便是庾氏府邸。

苏峻服软后,庾家兄弟齐聚一堂,为庾氏家族的掌门人庆功。

父亲死后,庾亮领着几位兄弟撑起门户,在妹妹庾文君这柄遮风挡雨的大伞下迅速崛起。子侄辈人丁兴旺,为官者从戎者各自崭露头角,大有新晋士族的势头。

二弟庾冰,三弟庾翼,子侄辈则有庾希、庾爰之兄弟为翘楚,还有一大群咿呀学舌的后来人。

既然是庆功的家宴,当然少不了美酒润色,弟侄辈的恭贺之声不绝于耳,赞誉之词不绝于口。

沉浸在成功者的喜悦中,庾亮不能自拔,接连几杯,面红耳赤。

其间,管家哭丧着脸,说此次清查,庄园里清退流民之后,府上也损失不少,被庾亮狠狠训斥一番。

“小家子气咱们的损失能有王家大吗这是牺牲眼前的小利博取今后的大利,等咱家坐稳朝堂,这些损失今后会十倍百倍还回来。你呀,鼠目寸光,废物一个”

“侄儿敬伯父一杯,今后看谁还敢对咱庾家出言不逊”

起身敬酒的是庾希,是子侄辈中庾亮最为欣赏的,就如同王导之于王允之。

“希儿,你以为伯父真是,真是,被苏峻几句,辱骂的话而大动肝火”庾亮喝大了,言语不是很连贯。

庾冰端来一杯浓茶,劝道“大哥,酒先停下,喝点茶,歇会再说。”

“没错,苏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平叛时姗姗来迟不说,还争抢功劳,拥兵自重,私下曾扬言说若不是他勤王,大晋江山难保。还羞辱伯父我无德无能,完全是靠着裙带关系而窃居高位。”

庾希怒骂道“此贼口中无德,活该有今日下场。”

“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笔账我早就给他记下,藏着心中。此次这场大浪,明着是清查各州郡的流民,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新政和王导,收拾苏峻只是捎带脚的事情。”

庾亮得意之下,手指着兄弟子侄,教训道“我这么大手笔,你们从中也该悟出点道理。”

身为家族掌门人,教导弟侄也是分内之事。

“祸从口出你们要记好这句古话,出门在外千万要慎言,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话一定要滴水不漏,否则就会被人抓住把柄”

“侄儿谨记在心。伯父收拾苏峻这招实在高明,这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终于让他匍匐在地,不敢抬头,这下可以高枕无忧喽。”

“恰恰相反,希儿,伯父的大计才刚开始,你们猜猜是什么”庾亮越说越高兴,还卖起关子。

见弟侄纷纷围拢过来,求知欲十分强烈,庾亮慢腾腾言道“咱们也来他一回新政折子我已拟好,太后也支持,圣上看过之后没什么异议,下个月便可召集辅政大臣朝议后施行。”

“大哥,新政核心能否透露一二”三弟庾翼问道。

“其一,削减州兵,其二尤为关键,改制中军,争夺军权。”庾亮言罢,看着诸人的表情。

果然,庾冰吓了一跳“大哥,中军是皇家禁卫,咱怎能染指”

“有些事看着难,做起来会发现容易得多,事在人为,你们就静候佳音吧。这一招还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庾亮踌躇满志,畅想起今后的宏图愿景。

殊不知,自以为得计的他,几个月后,就有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反击他,庾亮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惨重的代价

“队主,队主”大垂耳和沈劲兄弟满头大汗,冲到桓温床前。

“怎么啦,慌慌张张的”桓温合上书册,问道“碰到赵人骑兵了么,吓成这副鸟样”

“队主太小看咱,赵人骑兵算个鸟是芒砀山,那帮山匪这次干了票大买卖,说出来吓死你。”

“又是芒砀山,什么买卖”桓温顿时来了兴致。

沈劲推开大垂耳,自己汇报起前后经过“是这么回事”

桓温听完,眉头紧锁,这是个坏消息,必须马上向刺史汇报,可是郗鉴回京议事,还没回来。

这个坏消息让他非常惊悚,不过他不是害怕山贼行凶,而是山匪劫夺的货物可疑

千呼万唤,郗鉴终于回到徐州。

此次朝会,主题就是庾亮推出的新政。说起新政的内容,郗鉴说出了桓温想说的话“坏了,坏了”

庾亮新政举措的确吓到了郗鉴,还有身旁的殷浩和桓温,他们都在纳闷,为何太后和皇帝都没有反对

庾亮新政第一条就是削减州郡驻军,理由是王敦作乱。他说,正是因为荆州大军数量庞大,而且党羽沈充麾下的兵马,大都是在江南诸郡县征召而来。

有鉴于此,各州郡县按照地域大小和戎情轻重,由朝廷设置最高驻军数量,多出的一律遣散为民。

其二是压缩中军,扩大卫将军府编制。他的理由是镇压王敦叛乱,出力较多的是卫将军府,这样的话,一旦再发生战事,可以将危险封堵在京师外。

庾亮的奏折里,说当时平叛,中军仅仅是守卫宫城,未出动一兵一卒。现今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好转,中军规模不宜过大。

另外他还不顾王导等人强烈反对,要对农人和商旅征税。

“爹,这几条看起来颇有道理,没什么不对,你为何说坏了”公子郗愔以为,这是庾亮职责所系,并无不妥。

“就拿第一条来说就不妥”郗鉴为几位后生分析利害。

“荆徐二州处于边陲,要防范外敌,应该不受此限。可问题是庾亮规定,荆州兵不得超过五万,不仅如此,朝廷好要新设荆州镇军,荆州多余的人马交由镇军指挥。”

桓温问道“哦,为什么要设镇军”

“这就是庾亮的高明之处设置镇军后,如若发生战事,朝廷可以任命征西大将军协调荆州和镇军的人马,但平时,镇军兵权掌握在镇军将军手中,就是征西大将军也无权调动。”

殷浩悟出了其中的关节“这不是瓜分了陶侃的兵权吗”

郗鉴忧虑道“没错,此举是把陶侃当做王敦来防范,你们想过没有,这是要将陶侃置于何地不仅如此,其他郡兵也有限制,一般在五千人左右,像苏峻这样的特例,只能有一万人,余者全部遣散。”

“这是败笔,愚夫所为,会生乱的”桓温不假思索,说道。

他的考虑是,首先陶侃肯定不会高兴,认为朝廷对荆州有偏见,更糟糕的是,青州兵兵是苏峻经营数年的心血,是命根子,绝不会忍心遣散。

“难怪大人说是坏事,原来是这样。”殷浩道“没错,苏峻有两万余人,这回损失这么大,估计眼睛非瞪出血不可。”

郗鉴怒道“这还不算,庾亮又打起了中军的主意”

众所周知,中军身为皇家禁卫,向来由司马宗室兼任中领军,比如眼下的中领军就是南顿王司马宗。卫将军府虽然也有权统帅京师防卫,但更多是名义上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哪家皇帝愿意把自己还有后宫的安危交到外姓人手中

而庾家借此战之功,扩充卫府兵力,使之从临时变为常设,看似有理有据,但是细想一下,众人都觉得其中另有玄机

殷浩思索片刻,马上悟出其中深意,抢着说道“他们不仅想在京师防卫上分杯羹,一旦京师有事,建康宫还有圣上就完全在庾家的掌控之下。”

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大晋立国以来,军队基本分为三块中军、外军和州郡兵。

中军驻防城内,主要负责皇城、宫城还有后宫防卫,有时也驻防京郊,战时也能出征。中军统帅为中军将军,后改为中领军。

外军为朝廷直辖的驻扎州郡的军队,统帅一般由征、镇、安、平等字号的将军担任,如王敦曾任的征西大将军。

州郡兵就是各行政区域日常用以维持治安、乱时配合大军平乱的军队,由地方长官统领。

偏安江南后,基本沿袭原来的军制,但规模要小得多,这和偏安一隅的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

由于皇权式微,中军萎缩,装备落后,战斗力相对低下,而外军势力膨胀,不乏一些拥兵自重,跋扈一方的将军和刺史,尤其是长江上游的州郡兵强马壮,气势远超朝廷中军。

自打元帝定鼎建康开始,朝廷的兵祸内斗基本上都是从长江上游发起,叛军扬帆擂鼓,顺流而下,从西北两个方面进攻下游的京城。

这几乎成了晋室挥之不去的梦魇,而且,这样的宿命还远远没有结束

六月中的一天,正午时分,骄阳似火,炙烤着山川大地,空气中一点风也没有。远远望去,砂石地上热气蒸腾,像是在燃烧的火焰。

附近的树木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脚下偶见零星的杂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这个时候,农夫应该呆在家中,反正也没有农事。商贩应该缩在客栈里,避开日头,等暑热消退再上路。

但偏偏有一支商队,不按常理,艰难的行进在路上,在极目看不到人影的空旷原野里,显得特别扎眼,给人的感觉就是商人无利不起早,要钱不要命

从行进的时间来看,货物肯定很贵重。

商队头和尾,各有七八匹马压阵,马上是身着单衣的年轻商贩。队伍中间,十余辆马车缓缓向前,车上满载货物,车身用宽大的油毡布盖着,看不清里面装的是什么。

从行进速度来看,货物应该不少。

“山匪们不傻,这大热天的,他们也要歇着,我看未必会动手。”

“猫再怎么困,闻到咸鱼的味道也会打起精神的。山匪们抢东西是他们的本性,难道还要分什么早晚冷热”

说话的人正是桓温和沈劲,他们要引虎下山,而目标就是芒砀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