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98章 冤家偏路窄

大晋衣冠 第98章 冤家偏路窄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桓温为无法报杀父之仇而烦闷,而建康宫内西堂,成帝寝宫,小皇帝也遇到了烦心事。

如何处置可怜兮兮的庾亮,母子俩还是有点分歧,庾文君好了伤疤忘了疼,爱心泛滥,不想一棍子把哥哥打死。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家同样如此

“母后知道,舅舅伤了你的心,他主政朝廷能力的确欠缺,母后也有过错,不该几次三番为他说项,拔苗助长,反而伤了禾苗。可他毕竟是你舅舅,总归也是为了大晋江山着想,还是要给他个体面。”

庾文君其实不该开这个口,舅甥间几同冰火

儿子脸色冰冷,没有回应。

“这次苏贼作乱,皇儿经此历练,也成熟许多。要不这么着,你就提前亲政吧。”

“母后何出此言祖宗定下的规矩怎能说改就改”

成帝理解太后的良苦用心,她不惜以提前还政来换取她哥哥的体面。

太后这些年对庾家尤其是庾亮有求必应,成帝心有不满一直引而不发,但这一次却让他怨恨到了极点,实在是忍无可忍。

关键时刻,撇下皇帝和太后,带着自家人跑了。这还不算,居然把司马岳也带走,是何用意

这点小伎俩甭说王导,就连成帝也瞒不住。

庾亮无非是在图谋,苏峻弑君后,他可以顺理成章拥立吴王。自己既是皇帝的亲舅舅,还有拥立大功,权势估计比任何人都要显赫,说不定还能逼着年幼体弱的弟弟给他加九锡。

这是谋逆,是要灭族的。

一旦追究起来,公之于众,能叫其永世不得翻身

他抬头看了看太后,突然发现母亲的青丝里夹杂几根银发,面容也显得更为沧桑。

他明白,此次劫难对她伤害很深,叛军三番五次的谩骂和侮辱,他能感受到母后的无助和凄凉。

身为皇帝,也是儿子,很快就要成年,难道不该保护自己的母亲吗现在就急着亲政,不仅于礼制不合,也是不孝。

再等等吧,母后估计今后不太再会为庾亮说话。

按律,庾亮粉身碎骨恐怕都难以平息朝野的怒火

满目疮痍,流离失所,一场叛乱让繁华富庶的京师支离破碎。还有寿州、历阳、芜湖、宣城等地生民流离,好不容易积攒的国力瞬间化为乌有,这些都是庾亮刚愎自用专权独断所致。

成帝痛心疾首,不忍细想。

“不如这样,免去其主政之职,发落到州郡任职历练,以平息众怒。最好发落得远远地,让朝臣逐渐淡忘他,过两年兴许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太后还是心疼她的哥哥,成帝心里埋怨,按照罪状,应罢官削爵都是轻的。

“既然母后开口,就再顺他一回。不过,这样处理,只怕群情汹汹,人心不服,若有人公开上书反对就没了退路。所以,还是要做做戏,烦劳母后给他带个话,让他配合一下。”

庾亮得知后,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事到如今只能向现实低头,为他的偏执和愚蠢埋单。

他一日不走,朝堂新的权力格局就迟迟无法重塑

“苏祖二贼行凶逆之事,罪过皆由臣引发,臣之罪,寸寸斩割屠戮,也不足以向祖宗神灵谢罪,不足以平息天下责难。朝廷纵然开恩宽宥,臣又有何脸面跻身庙堂臣只祈求陛下保全臣的头颅,弃臣于山野林泽,让臣自生自灭,以劝善罚恶。”

庾亮一把鼻涕一把泪,好像很委屈的样子

在太后的敦劝下,尤其是朝野议论汹汹要追究罪责时,庾亮配合皇帝的计划,及时上疏请罪,情深而意切。

成帝假意安慰道“此乃国家社稷之灾,并非舅舅一人之责。”

朝臣原指望皇帝会大加责罚,甚至交有司问罪,结果就像殿外的天气一样,甥舅二人表情云淡风轻,论事轻描淡写,实在不明白为何一夕之间,天大的怨愤能消弭得无影无踪。

毕竟是甥舅,血脉相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身后一臣僚如是猜测,引得众人附和。

只有王导窥出其中端倪,暗笑一声,心道“真辛苦了他们,当众表演起双簧。”

皇帝都开了金口,众臣怎好再不给庾亮面子,让他们大为惊愕的是,听说后来庾亮一连几日到宫内谢罪,哽咽悲泣,请求将自己免职。成帝不准。

庾亮没有听从,在金陵渡登船准备带全家远投山林,遁逃于山水之间,成帝下诏水军挡住舟船。

最终,在三上三下和半推半就中,庾亮过足了戏瘾,成帝也失去了耐心,准他辞去尚书令和卫将军,改任芜湖太守。

以庾亮的身份地位,昂昂乎立于朝堂非常尴尬,无异于一座无形的大山,让后来者喘不过气。

现在被一脚踢到芜湖,影子不在,新任的主政大臣则可以大展手脚。

果不出意料,新任者正是王导,此次苏祖反叛的最大受益者。

而诏书一出,足令朝野震惊,庾亮更是扶住下巴,惊呼道“丞相”

丞相一职自后汉年间二百余年从未设置过,除了曹操为自己量身定做,曾胁迫献帝短暂恢复过,此后就废置,一直没有人再担任。

而这次,皇帝用失传已久的丞相这个巨大的光环,人臣所能企及的巅峰,将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这顶桂冠戴在王导头上

“宰相者,上佐天子,燮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朕相信,爱卿担得起丞相之职,莫要再推辞。”

王导感激涕零,假意推辞一番,然后接受诏命。

下朝后,连回乌衣巷的仪仗都变了。坐着豪华的十六抬大轿,前呼后拥,开道的,殿后的,出行阵势浩大。

再看身后,众多官僚非要上门道贺,甩也甩不掉,无非是指望丞相今后能多关照提携。

王导感慨万千,回想当初卸下尚书令改任太傅时,令人凄凉的不是权位的丧失,而是门可罗雀的冷清。

很快,不,从今日起,乌衣巷又将车水马龙,宾客盈门。

要是庾亮能看到煊赫的丞相仪仗,估计他会当场吐血

世事难料,很多事就是不可捉摸,庾亮竟也鬼使神差的选择今日去芜湖。

虽然赖太后妹妹的庇佑,只是贬官出镇外地,已是天大的恩情,按理说庾家应该庆幸才对。

人性往往如此,换了环境后马上就会忘了原来环境的滋味

就好比一个人身陷绝境比如掉到河里,很快要淹死,大声呼救也没人帮忙,奄奄一息时他一定会发誓。

只要能有人把自己救起,今后永远不再游泳,不再靠近水边。可是当他获救以后,不用多久,又能看见他昂然涉水。

此时此刻,庾亮就是这样的心情

叛军破城,二宫被掳,自己罪孽深重。平叛后,他想,只要皇帝不杀他,怎么着都成。

而现在,还能任芜湖太守之职,勉强也能算封疆大吏,心里却非常失落,甚至不满。

其实反过来想,这个结果难道不比他之前预想的要幸福得多吗

怀着这样的心情,庾亮一辆马车,轻车简从,从青溪桥出发,前往芜湖赴任。

残破的皇城,倾颓的宫殿,容易勾起不堪回首的往事。

他吩咐车夫,不从城内直插,宁可绕远,沿着青溪堤岸到城南朱雀大街,穿过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就能踏上前往芜湖的官道。

庾亮坐在马车上,恨不得车子能飞起来,尽快逃离自己曾经想大展宏图建功立业,而现在对自己俨然桎梏一般的京城。

“王丞相,这个烂摊子就由你收拾吧,等我再回来,看看你到底能不能让这江山焕然一新”

我还能再回来吗连他自己都犹豫不定。

“哎,车子怎么停了”庾亮焦躁的责问车夫。

“回老爷,朱雀大街南来北往的挤在一起,车水马龙,秩序混乱,公差把我们拦住了,让稍待再走。”

庾亮抱怨道“朱雀大街不是很宽敞嘛,而且南北方向都是隔开的,秩序井然,怎会拥在一起”

忽又想起,之前因战乱,路面遭到破坏,坑坑洼洼,还没来得及修葺。

好不容易道路畅通,马车继续前行,再有几十米就能上朱雀大街。马车又停下了,从车厢中远远就能听到官差的呵斥声。

庾亮火冒三丈,自己的仪仗何时会被一个小小的官差拦住,真是人走茶凉,脱毛的凤凰不如鸡。

“老爷忘了,来前你不是吩咐过不用仪仗,只用普通马车的吗要不奴才下去和官差说说,这是国舅大人的车驾,放我们早点过去”

庾亮脑袋嗡的一下想起来,自己现在贬职外放,要低调行事,纵然也有官家仪仗,若招摇过市,再被对手参上一本,甚至被百姓认出而围堵,那就难以收场了。

因而出行前特意交代,作普通商旅打扮。

“算了,再等等吧。”

庾亮闷坐车内,这时,他听到了一阵锣声

“闲杂人等闪开,丞相大人驾到。”

原来,正是新任丞相王导的仪仗下朝后返回府邸,怪不得道路堵塞

此时,丞相仪仗正从城南宣阳门驶出,回乌衣巷必经朱雀大街和朱雀桥,官差一路护送,驱散过往商旅行人,给仪仗清道。

庾亮暗暗后悔,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此时此地碰上,不是冤家不聚头,天意如此。

幸好,自己很聪明,放弃了仪仗,不会被王导发现,否则狭路相逢,那才叫进退两难。

只要自己端做不动,哪怕王导是火眼金睛,难道能穿破帘子看清楚车内之人。

忍住,让你先走,谁让你现在一人得道了呢

如果就这样屏住也不会有事,但他一听到王丞相的官阶,暗自寻思,丞相一职已废置多年,如今新设,那仪仗阵势肯定也很新鲜。

他激烈挣扎了一阵子,好奇心的驱使,他还是忍不住掀起帘子,向车水马龙的大街望去。

这一望,让庾亮后悔了半辈子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