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 第72章 上山下乡的好皇帝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第72章 上山下乡的好皇帝

作者:空山一先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9:36: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杨定对五羊城内反应一无所知。

但他坐在车辇上,正看铜州推动合作社化进程的奏报。

至于去跟曜族相王的事情,也往后推了。

毕竟他的伤还没好,同时还得在铜州各地走一走,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陛下,关于合作社的法令,真的要让合作社开放公司运营执照吗”

蔡飒忧心忡忡的看着皇帝推出的合作社法案。

这玩意儿看起来好用,但杨定给的是公司运营的执照。

而公司需要交的税可不低。

什么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等。

仔细算下来,一个合作社如果单单种植水稻,可能不仅不会有收入,反而会赔得精光。

这简直就是恶政,谁会傻到去参加合作社啊

“是给公司执照不假。”杨定笑了笑说,“不过公司的起征点和税收,朕决定降下来点,并且有完整的税务征收条例,也不会有人滥收。最后相关的合作社是有补贴的。”

杨定看蔡飒没有反驳,继续说道,“之所以用公司执照,是为了尽可能让更多人参与进集体经济之中,减少个人独资或者垄断发生,以防止贫富差距的快速扩大。

而且合作社从来不是以个人为单位入股,而是以户为单位入股。

现在国家朝廷可以入股合作社,但不用管事,每年拿走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分红,顺道替百姓解决一下资金缺口就行。”

蔡飒细细思考杨定的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陛下,前头就是甘糖县了。”

车外的陈安撩开帘子说。

杨定颔首说道“直接去甘糖县的小屋乡蔗糖合作社里。”

“喏。”

陈安放下帘子,让后边的人抓紧驱动车子,带着杨定他们去小屋乡。

“铜州产糖,却因为百姓分散,人力不足等等问题,导致各家百姓的产量不同,贫富差距极大。

但朕听说,小屋乡的乡长周佐恩,却是个伶俐的人。

自从朕下旨铜州建立合作社以后,由他牵头找皇家银行借款,拉拢百姓参加合作社,将小屋乡内蔗糖合作社打造得有声有色。

一千户小屋乡百姓,开山拓荒,建养殖场,养鱼场等等,在甘糖县可谓远近闻名啊。”

蔡飒点了点头说,“周佐恩虽然只是八品官,但确是一个实干人。他曾是先帝时期就在的老臣,曾经官至户部员外郎,后来层上书建言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被陈政贬为甘糖县县丞。后来陛下整顿官制,他才改为小屋乡乡长。”

一听这话,杨定恍然道“看来先帝在时,留下能臣无数,回头劳烦蔡先生帮朕整理一份能臣名单,只要接下来一段时间考核确定俱是有能力者,朕会酌情提拔的。”

“喏”

蔡飒拱手,对皇帝贤明的模样感到心满意足。

他蔡飒最喜欢看到主上开明,如此一来,才能有更多的施展空间,多年的抱负也不至于无处施展。

小屋乡。

杨定踩着凳子上下来,放眼望去,甘蔗林成片成片的,统统高达五米,最高有一片六七米的甘蔗林。

杨定有点惊讶问“这是什么品种的甘蔗为什么比朕看过的要高这么多”

这里的甘蔗可比他原来看过的甘蔗平均高度都高了一倍。

似乎自己所在的世界,每一样常见作物都比原来看到的要更大。

具体原因杨定也不清楚,但就是真的大。

“陛下,此物名叫青玉甘蔗,含糖量高,多为铜州各地种植较多的甘蔗。”

蔡飒解答杨定的问题。

所谓的青玉甘蔗,就是一些青色皮肤的甘蔗。

“那他们也快成熟,可以拿去榨糖了吧”

杨定踱了几步,看罢以后,对蔡飒继续问。

“算算时日,也快十一月了。可以拿去榨汁了。”

蔡飒想了想,现在是德安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距离完全成熟也可以了。

“甘蔗是好东西,可以用来榨糖,酿酒,入药。甘蔗渣甚至可以用来造纸,做饲料,肥料等等可谓一身是宝。”

杨定赞了一句甘蔗之后,看到几个人匆匆从附近村里跑来,一个穿着短褐的中年人看到杨定,立刻拜倒“臣周佐恩参见陛下”

“免礼。”杨定赶紧上前搀扶起他说,“看周卿如此,应该才从地里出来吧”

“启禀陛下,确实如此。臣正在带领合作社百姓收获甘蔗,然后开垦,拓植,准备养殖等各项事务。”周佐恩很激动。

毕竟皇帝不仅搀扶了他,还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怎么能叫他不激动呢

“原来如此。那不知周卿可否带朕参观一下你最近的工作。”杨定让陈安去叫来铜州的主官们,“也让铜州各级官员学习一下,该如何才能建设好合作社。让百姓可以发家致富,并且再无后顾之忧的为了国和家征战沙场。”

“臣荣幸之至”

周佐恩赶紧拜下,立刻在前头引路。

一条河流穿过整个小屋乡,两侧主要种植一些稻米,后边才是甘蔗这样的经济作物。

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成群的鸡鸭在两岸随意挪动脚步,阡陌交错,百姓和乐。

“陛下。这些都是我们小屋乡一千户百姓,联合开启的立体农业生态合作社的土地。除了一万五千亩属于百姓的私地外,剩下的五千亩则是以合作社名义承租的土地。我们在合作社内,分别设有小屋河下游养猪场,中游甘蔗田,上游稻田鱼塘的体系。”

站在小屋乡附近的高地,大抵能看透小屋乡的种植方式。

平地都种甘蔗,山陵梯田则是种上水稻,同时穿插了鱼苗混养。

然后还有鸡鸭养殖场,以及完整的粪肥发酵池。

听周佐恩的意思,沼气池的沼气还是没有办法应用,只能当做废弃挥发掉,然后将发酵好的粪肥捞出来,送到田间地头施肥。

还有立体农业这个词,是杨定自己瞎鸡儿写的一本关于立体农业的设想。

在杨定整合朝廷的时候,就已经刊印发放出去给各地主官,让他们各自想法子验证。

毕竟杨定从未真正的搞过立体农业。

但现在看来,小屋乡搞得是有声有色,老百姓们都能看到笑容,那就意味着立体农业,在这个社会还是可以使用的。

“那你们养什么鱼”杨定看了一眼边上的稻田,不时能看到一条鱼跃出,吃掉害虫,扬长而去。

“陛下,是金龙鱼。”

周佐恩捞起一条,在阳光中居然泛起了金色纹路,十分好看。

但是外形上来说,好像是鲤鱼或者鲫鱼,但又有不同的地方,毕竟这鱼的头上长一对角,真的像龙。

“好名字。”称赞完,杨定又随着周佐恩参观了果林,铁匠铺,砖窑,瓦窑,瓷窑,以及最大的榨糖坊和造纸厂。

整个小屋乡堪称集体经济的典范,一千户已经入籍的百姓人力都不够用,还有大量跑来小屋乡打工的曜族人。

细细算下来,曜族恐怕有不下七千人在小屋乡混了。

“小屋乡治理得不错,可以设县了。”杨定笑了笑。

“一千户小屋乡百姓就有六千二百余,还有不下七千常驻于此的曜族人,足足一万三千人就有了。只要再过五年,怕是得有两万余了。

这样,小屋乡升格为龙临县。你负责将这些来打工的曜族归化进来。

隔壁的花乡、天河乡、在加上小屋乡,就划归龙临县统辖,周佐恩升为县长。”

杨定给了一个县长,可把周佐恩乐坏了。

虽然龙临县归府衙直辖,算是府级县,但他却从正八品的乡长,成了从七品县长,怎么能不乐呢

有了这一次升迁,他将来的也就高了

顿时激动得连连拜谢。

“有功就赏,朕绝对不会赏罚不明的。不过,龙临县附近临近曜族,你若是能将曜族归化,拓张县治,将来升为县令,甚至知县,也可能的。”

杨定就是要给边疆县衙主官一条升迁道路。

只要努力干,增加人口,拓展县治,就能让县衙升格,逐渐发展起来。

到时候你们有了履历,就能升上去。

干才,也是杨定需要的。

“臣等铭记。”

蔡飒携带铜州百官表示决心,杨定点了点头,去找了龙临县里的老人。

尊老,是人类传统美德。

杨定作为一国之君,亲自下乡慰问百姓,礼贤下士,如此作秀之下,也让他的名声一下子变得好起来。

毕竟能做到这么低姿态的,普天之下,怕就只有这么一位了。

走出龙临县后,杨定又逛了好几天的铜州。

终于,在德安九十二年十一月一日这一天,杨定正式启程曜国惠宁府了。

因为杨定又接到了昆山防线传来的奏报。

辰国大将军何静,总算将韶关以南绝大部分兵力抽调了过来,重新组成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堵在一块,在昆山防线和靖国厮杀。

何静为了将功补过,可谓下了血本。

三十万大军就在昆山防线和镇南关之间的土地上扎寨,跟宇文昊死磕,每天都是高强度的战斗,几乎没日没夜。

要不是杨定提前整合好了靖**队,可以随时用来轮换,恐怕昆山防线的守军,会被活活耗死。

当然,这也告诉杨定,他和曜国之间的合作,必须尽快完成。

时间越久,对靖国来说,越不利。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