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1462章 东边不动西边动(上)

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1462章 东边不动西边动(上)

作者:汉唐风月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11:31: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戒备森严的江夏城一直搜查了近一个月,几乎把整个江夏大城挖地三尺,也没能找到正主。

连横山勇都绝望了,只能把查获到的两名间谍和捣毁的几个军统情报站这样的战果向派遣军司令部报上去。

至于说派遣军司令部方面信不信那几颗还活着的‘葱’是不是刺杀田边盛武和藤井洋治的凶手,那就不管横山勇的事了。

而中方这边,70军因为独33旅少将旅长通敌受了牵连,军长、师长都被调回山城述职,直到两个月后才从山城返回。

70军也被调离第五战区,在当年的9月份划归到第一战区。

但第一战区并没有获得什么补充,总兵力由之前的25万变为22万。

四行团方面却一切如常,仿佛发生于6月21日的那场风波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影响,唯一的不同就是军统方面对四行团周边监控更为严密。

而只有少数人能看得清楚,由日军主导并发起的6月11日那次对唐刀的暗袭行动,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一个四输之局。

日方损失了精心训练的200余精锐士兵以及特种作战的理论实践专家,另外还顺道搭上了两名位高权重的将领,外带华中重城江夏一个多月都鸡飞狗跳,导致许多战斗计划不得不延迟甚至终止。

是这个‘麻将桌’上输得最惨的玩家,差点儿连裤衩都输掉。

山城方面,一支中央军系的步兵军被赶出第五战区,对第五战区的控制力被进一步削弱,李姓上将对整个战区所属之军的控制则大幅加强,这显然也不是那位想看到的结果。

第五战区方面,其实也没落到什么便宜,一个精锐步兵军被调离,却没有新的部队补充,如果第11军全力攻略鄂西,第五战区恐怕唯有退至山区坚守。

而四行团呢?其实也没有成为最终的赢家。

从41年6月到12月,日军对第五战区进行过两次攻击行动,四行团这个战区司令部直属步兵团却一直都被放入战区预备队。

换句话说,四行团被闲置了。

直到许久之后,唐刀要率部离开第五战区,在李姓上将专门给唐刀送行的私人酒宴上,这位才说出真实原因。

41年7月中,在李姓上将回山城参加军事会议期间,那位亲自找李姓上将谈过话。

虽然没有说得那么明白,但其潜台词很简单,如果第五战区重用四行团,那桂系那位小诸葛将会从副总长的位置离开去担任第十战区司令官。

副总长别看是副的,却可以制定全国战略决策,是军事委员会最顶尖的几个人之一。

第十战区司令官看似统辖陕甘两省防务,麾下有重兵二十余万,但和副总长比起来,权柄可是差得不止一点半点。

为了维护桂系地位,李姓上将也只能屈从,将战斗力极强的四行团束之高阁。

面对这种结果,唐刀也只能苦笑。

其实在终于找出藏于70军中的投敌少将后,四行团团部四人在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会议上也有纷争。

夜承桓和庄师散觉得唐刀血腥报复的手段过于激进,一个不好就会让全团万劫不复。

但冷锋却坚定的站在唐刀一边,他认为如果连弟兄的仇都不报,那就妄为弟兄,日后四行团内部的凝聚力将大大降低,四行团再想保持曾经那样的战斗力也是没有可能了。

还是唐刀一锤定音。

他考虑的却不仅仅只是四行团内部的团结,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山城这种外部压力。

唐刀很清楚,一味的退让从不会息事宁人,更多的只会让对手得寸进尺。

他如果不亮出最锋利的剑给对手划出底线,那对手会频频试探,并迟早有一天会用军令的形式将他调离四行团,再进一步瓦解四行团,最后再将已经被彻底瓦解的四行团各部派上最危险的战场。

或许不用一两年,这些为国征战的官兵们将全部成为那个庞大阵亡数字中的一部分。

唐刀其实已经竭尽全力的克制了,他只选择击杀了真正参与日军暗袭的那个商人和独33旅少将旅长。

若不是为防止事态扩大化,70军至少还有两名高级将领以及军统方面所有知情不报者都会登上死亡名单。

但那人,终究还是做出了他的选择!

“我一直有个疑问,如果那晚军统方面一意孤行,执意要带走冷锋,你会怎么办?”在酒宴的最后,李姓上将突然问道。

“光凭他们,带不走!”唐刀却是微微一咧嘴。

李姓上将微微一愣,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再问:“为何如此信任我?”

那天他在收到独33旅少将旅长遇袭身亡的消息、军统方面的少将督察专员也亲自来向他通报后,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巨浪的他也觉得唐刀是要疯。

虽然这个世道乱得一塌糊涂,很多人解决问题都是私下里采取些见不得的手段,但放在桌面上的,至少都还假模假式的谨守着规矩。

唐刀这么做,简直就像是江湖中人一样,你杀了老子的人,老子一定得杀回去。

他可以看在唐刀和四行团能征善战的份上,忍了这一遭,但山城那位,绝不会忍的。

李姓上将甚至在那一刻已经做出放弃四行团的决定。

但唐刀给他来了一封电文:“请您给我2小时!”

想起昔日在徐州见到的意气风发的年轻陆军上校,李姓上将沉思片刻,终于喊来了战区参谋长。

不冲别的,就冲唐刀这些年立下的赫赫战功,这两小时,他给了。

结果,2小时后风云变幻,军统方面竟然收到了来自山城的电报,撤了。

只是,他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和唐刀其实并没有多深的交情,而唐刀又属于川军系,最关键时候绝不会站他桂系,也不存在拉拢至自己派系的问题,唐刀为何断定自己能给他两小时呢?

“虽然长官您是政客,但并不是纯粹的政客,从骨子里,您是个真正的中国人。”唐刀看着这个飘泊海外十年却终于选择回归故乡的老人,给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回答。

政客眼中,唯有利益,而只有中国人,才会将对日作战的战功放在心上。

李姓上将目光闪动,和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唐刀对视而笑。

从这一点上来说,两人其实是同一种人。

只是,这并不影响为了派系利益,李姓上将选择放弃唐刀和四行团。

因为所站的位置和高度不同,各人身上承担的责任不同,唐刀有数千四行团官兵跟着他,李姓上将同样有桂系十几万大军与之共进退。

一老一小都很明白这点,也才能开诚布公并不避讳这些。

四行团被人为的闲置了,只能在驻地整训,但远在华北的冀南警备团这半年可是风生水起。

虽然和四行团一衣带水,但警备团团长雷雄可是正儿八经的御林军出身,打压一批人拉一批人,这是政坛高手常用的制衡手段。

四行团这边打压了,警备团那边自然用的是拉拢手段。冀南行署的王大专员除了行政事务,军权基本不过问,全部交由雷雄一人处理。

41年7月中,日本华北方面军终于开始着手解决中条山这个横亘于黄河边上的大祸患,调集7个师团近20万大军对中条山中方防区猛攻。

中方驻守的四大集团军除第四第五两个集团军因唐刀数次向其发出警告提高警惕而防线未破,另外两个集团军在一周内就被日军连破数道防线,数万大军溃散或是被日军俘虏,原本连成一片的中条山防线被日军切为三段。

就连还在死守防线的两个集团军也军心浮动,哪怕是三十八军的赵军长也开始考虑向王屋山撤退的计划。

这种级别的会战,一旦被围,那可不是乏驴岭上死伤八千那么简单了,而是两个步兵师外加一个独立旅近3万人的生死。

户县已是家家挂白绫,他不能再眼睁睁看着同样的事情在那个不大的县城重演。

战况已经恶劣至极,就连坐飞机由山城飞往战区的卫姓司令官也有一种无力回天之感。

就在中方残余16万大军军心浮动之时,一支军队却由王屋山出兵,弃近在20里的日军一线部队不顾,直直杀奔运城。

那是一支仅携带小口径火炮的轻装部队,虽然官兵都戴着由树枝编成的伪装帽,但身穿着灰色军装,应该隶属于八十集团军一部。

日军前线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对这支杀奔向自己后勤基地的数千人队伍并不放在心上,一边电令运城驻军严守城池,一边电令调一个步兵联队追击该部。

一个顶破天也就是步兵旅的中**队,派一个步兵联队去对付他们,已经是这位新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最大的尊重了。

然后,这个步兵联队就被自家的方面军参谋长给活坑了。

杀奔运城的那支中**队就地给这个追击自己的3000余日军来了场伏击不说,还用雨点般的迫击炮告诉了日本人,谁说小口径火炮就是轻装的?

咋地,一匹驮马就能背着到处跑的150口径迫击炮没你75山炮口径大呢?

无耻的雷雄在一周前进入王屋山战场的时候,就命令士兵们全部换装成八十集团军军服,为了混淆日军探子的视听,甚至连番号都盗用了386旅772团的。

此次全团出动并调了原四行团驻地守卫营大半兵力的警备团可是拥有兵员超过6000人,无论装备还是人员战斗力,都超越普通日军步兵联队老大一截,这兵力又是其两倍,猝不及防的日军步兵联队那被揍得叫一个惨。

仅用时半日,该步兵联队大佐联队长就不得不发出玉碎电报,直接把还在忙于指挥和中方大军决战的安达二十三中将给惊得眼珠子差点儿没掉地上。

如果不是侦察机都确认那支飞蛾扑火的中**队绝不会超过5000人,他甚至都以为后方出现了一个中国步兵军,不然谁能在不到4小时的时间围歼自己一个步兵联队?

“八嘎!令独立混成第2旅团前去追击来犯之敌,务必将其全部击杀!”安达二十三中将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再度点兵。

一个步兵联队不行,那就再来一个!

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可是拥有2个步兵联队还有独立的骑兵联队和炮兵联队、工兵联队,总兵力接近8000人。

中国人指定不行了吧!

这个思维其实也没毛病,警备团实力再强,面对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攻击恐怕也有些吃力。

这不,收到一支混成旅团气势汹汹追击而来的消息后,雷雄立刻命令全军全力向运城方向继续前进。

不过,在接近运城方向后,却视近在咫尺的日军后勤大本营于不顾,全军在距离运城15里的位置转了个弯,向临汾方向疾奔。

这是要跑的节奏啊!

日军那会眼睁睁看着一支击溃了自己一个步兵联队的中**队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跑路离开?在侦察机的指引下,8000日军同样舍命狂奔。

抡着两条小短腿,却跑出了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如果气势就能决定战场的胜利与否的话,那独立混成第2旅团绝壁是赢了。

他们果然在第三天追上了那支还在不断向北逃窜的中**队,如果再加上驻守临汾的一个步兵联队协助,全歼这支人困马乏的中国轻装部队手拿把掐。

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本政多才少将向安达二十三发出战术指导电报。

安达二十三先开始还略微有点犹豫,临汾可是晋省第二大城,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虽然因为距离中条山过于遥远不适合做后勤基地,但那里是重要的物资中转基地,也是晋东南战场的指挥中心。

由于前线急需兵力,此时的临汾只有一个步兵联队驻守,已经是很薄弱了,若是再派援军支援第2混成旅团,那城内不是只有千人防御了?

但最终考虑到正在与中国中条山主力决战,中方的第二战区主力全部被牵制,八十集团军主力也在冀南、冀北以及鲁地一带活动,且在上半年那次事变中和山城政府几乎闹掰,绝无可能支援山城所属,能威胁到临汾的近乎于无。

思虑再三的安达二十三终究还是同意了本政多才少将的建议。

于是,临汾城出兵两个步兵大队,一左一右就像是螃蟹的两个大钳子向警备团这个‘小鲜肉’钳去。

一旦被钳住,掉块肉是少的,死定了是真的。

然而,就在2个步兵大队距离战场还有不到10公里时,临汾突然传来急报。

“一支兵力大约数千人的中**队正由太岳山向临汾急驰!”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这可能是当时浮现于本政多才少将脑海里的两个念头。

但无论是那个,对于此时的日军来说,都无比尴尬。

这边虽然能稳稳吃掉这部分已经开始就地防御的中**队,但那边却是不过千人面对数千中国人,一个不好会丢掉临汾城。

不过俗话说得好:犹豫必将败北!本政多才少将决定集中兵力先吃掉这部中**队,而后在挥师救援临汾,搞不好还能把几千中国人堵在临汾城下,再添战果。

被多才少将的果断给影响到的安达二十三也在犹豫良久后同意了这个作战计划。

当然了,这个作战计划的前提是,由太岳山而出的军队只能是盘踞在那里的八十集团军所属,而众所周知,八十集团军在晋东南的部队都以轻装为主,打打游击战都勉强,搞这种对大城的攻坚战,尚是帝国陆军占领中国华北来首次。

有着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虚张声势,剩余的百分之十哪怕成真,他们也不认为中国人能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攻克有千人防守的临汾。

然后,就在警备团和近万日军开战半日后,临汾再度传来急报。

“中方动用150口径重迫以及75口径山炮和不少于16门70毫米步兵炮,城防危急!”

日军将佐们集体懵逼!

这还是他们印象中的八十集团军吗?

那是真正的772团,王小强这次可是主力尽出,已经兵强马壮的772团现如今可有32个步兵连,仅是步兵就有4800人,若是加上炮兵、辎重兵、民夫等,全团总人数超过7500人。

黑压压的步兵,一个步兵大队的日军已经慌的一逼,等到20几门大炮怒吼起来,那更是连头发都恐惧的竖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