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24章 第 24 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队长平日对我们多有维护, 今天为了我们挨了一百军棍,要报仇。”

“虚的不说。干他娘的我们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了什么生为军户, 长在边镇,就是我们的错吗”

“我们世世代代镇守边镇,没错。贪官可恨参将该死”

军户们怒火中烧。其中一个文书模样的中年汉子, 眼里精光一闪,面色“伤痛”“自然不是我们的错你们不知道,我告诉你们。五个城堡仓促赶工还偷工减料, 城堡的住宅区地盘实在有限, 我们妻儿老小住的地方压根就没建。

到时候,我们家家户户只能挤在一小间四面漏风的破房子里,跟蹲大狱一样,莫说胡虏来,只秋深一阵大风, 一家死矣。”

这一句话,军户们再也忍不住“五个城堡修好后,我们就回来,万万没想到是这个模样。一定是参将贪污这个杀千刀的”

“参将贪污,我们的巡抚也不干净。朝廷每年送来的粮草官盐, 他们哪一个没有伸手如今连一条小命都不给留,既然老婆孩子都不能活了, 一家人一起死, 死也要拉几个垫背的”

愤怒和悲痛占据脑袋, 大同府的迁移队伍,在戍卒郭鉴、柳忠的五个人倡导下,三十多个常年和蒙古兵征战中活下来的军户, 玩的起命,杀人无数,拿起自己的武器冲向参将帐篷。

八月初一的月亮弯弯若小船,繁星闪烁在边镇的夜空。浓重的夜色掩护下,参将贾鉴的护卫都被一刀杀死,贾鉴本人正在听新收的小妾唱江南新出的小曲,没有一丝防备之下,死在乱刀之中,迁移队伍哗然而变。

参将贾鉴的尸体被鞭打,分块,每个军户挑着一块肉,五个领头人振臂一呼,军户生存艰难多年积压的怒火爆发,应着无数。

“兄弟们今天没有活路,杀贪官,和朝廷谈判,找皇上说理”

“兄弟们今天没有活路,杀贪官,和朝廷谈判,找皇上说理”

五个领头人高喊口号,领着热血上头的一千多名军户,调转马头,直奔主城而来,冲击主城大门。

他们不是要造反,他们要找皇上给他们做主

夜色浓重,马蹄声一响起,大同北门的守城将士就知道出事了。可他们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同袍,他们一起死里逃生多次,一起杀蒙古人无数次,一起喝酒骂娘,他们今天夜里,不能刀枪相见。

兵变的军户扛着大木撞击大门,“轰轰”的震天响,守城的士兵轻轻拨开一条门缝,大同北门应声而开。

睡梦中的大同人惊醒,一个个观望,更有无数人偷偷协助,趁乱喊着“开仓放粮”“救出被贪官下大牢的同袍们”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大同本就各方势力交错,然北地军户一心,外来的宗室、镇守太监,甚至是总兵,都养尊处优,没有经历战事,明明手下有兵有火器,却是自己先吓得腿软,跑的跑,窜的窜。

一只只火把发出“噼啪”的声音,大同亮如白昼,大同巡抚张文锦从被窝里惊醒,到底还是有文人骨气,担心这些叛卒与蒙古人勾结,更担心大同安危,外衣鞋子都没穿,跑出来衙门对乱军好言安慰。

“本官知道,城堡危险。本官明白你们的委屈。本官不知道参将”信重的参将尸体一块块的,在火把下闪着白生生的人肉的光芒,他的声音顿了顿,面对杀气腾腾的军户们,一咬牙。

“参将贾鉴身负守边重任,带着家私小妾,该死。贪污迁移费,贪污粮食官盐,该杀。诸位若是相信本官,等本官请示朝廷,一定给诸位讨回公道”

军户们默默地看着他,火把下的目光,是这片血腥大地独有的审视。

张文锦腿软身子抖,可他不能退。他情急之下发挥出这辈子最大的诚意,眼泪花花,伤痛难言。

“诸位,你们都是大明的将士,你们知道大同的地位,大同不能乱啊。本官为什么着急建造五个城堡,本官有错,但本官也是为了大同安危啊。”

“你们不相信本官,你们还不相信皇上吗本官现在就写奏疏上奏,本官现在就写奏疏”

张文锦痛哭流涕之下,军户们一大半都动摇,他们的目的不是造反,他们相信敢打日本人的皇上,他们顾虑自己的一家老小的性命。

眼看事情得到控制,张文锦关键时刻,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到底是文人出身,来到大同端着文人清高根本没有接触实际事务,更怕朝廷知道这个事情,降罪给他,只想大被子一遮掩,哪是真的上奏疏

他一见这些低贱野蛮的军户们放下武器,立马反目食言,一声大喝“朗朗乾坤,胆敢造反本官索治首乱者,尔等不是首乱者戴罪立功,左右,拿下”

张文锦的周围窜出来无数护卫,如狼似虎地要拿人。军户们亲身经历他这一个欺骗,怒极反笑。

“兄弟们,他要拿我们杀”

“兄弟们杀杀了你个贪官,我们自己写奏疏”

军户们祖祖辈辈们征战的杀心彻底激起,这次他们的刀枪所向,不是蒙古人,而是自己人。

这一夜,大同喊杀声震天响,火光冲天,趁乱造势的人无数,衙门三个粮仓全部打开,抢粮食分粮食,救出同袍。因为贪污罪名被关在大牢的前总兵朱振,被军户们放出来,张文锦逃跑到宗室藩王博野王的府邸,他们就在博野王门口喊话,吓得博野王当场尿了裤子。

这一夜,大明三位阁老,赶在宫禁之前离开清宁宫,步履缓慢,面色疲倦,心里却是升起一丝丝温暖。

那是看到大明这百年积弊有希望治疗的温暖,那是他们在垂暮之年一展抱负的温暖,那是他们知道,这一次,皇上,锦衣卫、东西厂,都会站在他们一起,协助他们的温暖。

徐景珩望着他们的身影,等候他们狼吞虎咽用完一碗豆腐汤,也没有问他们任何谈判细节,只简单说一下大同的事情。

“锦衣卫赶去也来不及。只能控制事情发展。大同兵变的消息,估计两天后就会发来朝廷,阁老们事先有个心理准备。”

阁老们“”反应过来后,就是重重地咳嗽。

话不多说,赶紧回家睡觉,养好精力。三位阁老脚步匆匆地离开内宫,徐景珩安排二人步撵抬他们出宫,他们也没有推辞,只想快些回家,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一觉。

这一夜,太皇太后和三位阁老一番谈判,望着三位阁老离开的背影,听着儿媳妇压抑的痛哭声,轻轻地一闭眼“莫哭。我活得好好的那。”

皇太后趴在她的膝盖上,哭声更压抑痛苦,双手捂脸“呜呜咽咽”的语不成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帝还小啊,皇帝还小啊”

皇太后想用皇帝激发太皇太后的生机,太皇太后岂能不知道太皇太后伸手,轻轻拍拍儿媳妇的肩膀,眼望虚空,好似看到孝宗皇帝在看着她微笑。

“你公公啊,你没有见过。他啊,是一个好人。一颗心无比宽广,又无比柔软,装下自己的小家,也装下山川大地、黎民百姓。”

皇太后听得心里骇然,只大声哭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只痴痴呆呆的“是我没有教导好皇儿,苦了你。如果当年皇帝现在,都有十七八岁了,都娶媳妇了。”

皇太后一听这话,更是受不住,一声声“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痛断肝肠。

“太皇太后,是儿媳没有那个福气,是儿媳不好。太皇太后,儿媳有了皇帝,满足了。太皇太后,儿媳感激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求求你保重自己。太皇太后你要等皇帝娶媳妇,太皇太后”

皇太后哭得浑身颤抖,大婚之前的期待,大婚之日的欢喜,大婚之夜的耻辱,十六年夫妻形同陌路的痛苦,好似都在昨天,又好似都在眼前。可是不管如何,那十六年里,护着她的人是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儿媳不怨,太皇太后,儿媳感激先皇给了儿媳一个孩子。太皇太后,求求你,保重自己。太皇太后”

皇太后轻轻摇着太皇太后的膝盖,抱着她的双腿祈求她。泪水模糊了视线,眼泪流到嘴巴里,苦涩苦涩。

太皇太后烛光下的面孔惨白惨白,一头保养得宜的乌黑头发,居然也有了零星的斑白。

这一夜,大同人为了他们的军饷,为了他们的安全,为了他们的口粮,愤而反抗。内地无数大明人睡的香甜。

这一夜,湖广兴王府的兴王,在自己的净室里面打坐,一身道袍广袖飘飘,一阵秋风从窗户里吹进来,吹动他披散的长发,仿若成仙。

这一夜,刑部大牢里的建昌伯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不停。

这一夜,北京城的外戚勋贵大小官员,有几个可以安眠饿的胃里火烧一样的疼,一天下来所有的事情折磨他们的脑袋,明天会发生什么,他们不敢去想。

这一夜,徐景珩细细地听着太医分析“太皇太后今儿因为张家两位国舅反咬一口,刺激过大,一连吐血两次,恐伤寿数”默然不语。就着昏黄的烛光,细细地看完桂萼的那道任民考,一夜未眠。

大明皇帝,朱载垣,下个月就是三岁生辰,长得非常好,吃得非常香,睡得非常甜。

三岁的小娃娃,吃饭不会再撒的到处都是,个头长高一点点儿,语言能力发育非常好,还学会静静地思考再作出某作决定和行动

看见宫人修剪花枝他要动手,看见他娘绣花他也好奇,锤子、剪刀、水壶都要试一试,破坏力更高,明明什么也不会却有修理紫禁城的愿望。

走、跑、跳、站、蹲、摸、爬、滚、登高、跳下、越过障碍物胖胖的胳膊腿儿稳稳当当的,玩空竹响、蹴鞠球、七巧板用积木搭成复杂的斗拱小房子,大明最好的工匠都惊叹不已。

他还会给自己穿脱衣服,还有了自己的小要求,宫人给他穿好衣服,他不喜欢,自己脱。

他的认知能力好,王守仁老师挥笔写下几个相同的大字,笔画间和上次有哪些不一样,他一眼就看出来,他的词汇量基本同于少年人,记忆力超好,大明舆图看过就记住。

他周围的人敬着他、护着他,照顾他日常言行举止,都对他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同样,从他在他娘肚子里的时候开始,身边人们的态度,就已经深深地在他心里留下印记。

他又是天生的护短性子,自觉是天底下最乖的小娃娃,对他好的人的话,都记在心里。

打日本人,是因为日本人不是大明人,要护着他的大明子民。

查舅爷爷的土地,是因为他记得王守仁老师说,他的“十个手指头打架”了,他要管。

徐景珩站在皇上的小床前,看着皇上睡得红扑扑的小脸,情不自禁地微笑。小娃娃顽皮,比他爹当年还顽皮,他爹当年再闹腾,也都是借助其他人动手,就他,直白白地喊打喊杀,天经地义地认为,天下人就应该听他的

徐景珩一时又想起,他收到正德皇帝急报,皇后有孕的那天的情景。他一时又想起,自己决定再次踏进北京城那天的情景,自己第一次见到怀孕的皇后的情景

他更想起,皇后生产,正德皇帝病重不起,他从接生嬷嬷的手里接过来“哇哇哇”嚎哭的小娃娃的情景。

小娃娃聪明,生而知之,他知道。小娃娃记得他爹说过的话,他只管吃睡长,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长大,什么也不要管。

他也记得他爹的嘱咐,要孝顺祖母和娘。

可他到底还是他自己,他到底是天生的杀心。什么也不管,不代表日本人可以欺负他的子民,抢他的宝贝。什么也不管,不代表他的子民可以不乖乖,不听话。

他要打日本人,他会生气地处罚大臣们“不许吃饭”。他还会气呼呼地对着“他爹”的画像,告诉他爹,不乖乖啊,要打。

小胖脸纠结,眉眼都纠结成团,好像他就是知道,他爹即使告诉他不管,也一定会护着他,一定和他一起生气,一起处罚那些不乖乖的人一般。

他天然地信任他爹,对祖母和娘,天然的孝顺和维护,强者对弱者,男儿郎对妇孺的孝顺和维护。

他天然地有自己的判断,太祖皇帝勤政,一个人做了整个内阁的活儿,他说太祖皇帝笨笨;太祖皇帝每天上早朝,每月朔日,初一,望日,十五在奉天殿举行朝会,他说太祖皇帝笨笨,无大事不上早朝,只初一十五的朝会每次都不落下

他还自恋地夸自己是“唐太宗”,和唐太宗一样英明大度,和唐太宗有忠臣良将无数

徐景珩忍不住又笑,直白很好,自恋很好。将来啊,小娃娃一定是一个顽皮的小子,还是一个会耍无赖的小子。他笑着,微微弯腰,给睡梦中踢腾腿的小娃娃盖好薄被,拉好帷幔,悄无声息地退出来寝殿。

八月初一的夜晚,月亮很弯,星星很亮,夜色很沉,秋霜出来,凉意上涌,徐景珩慢慢地踱步,秋风吹动他的飞鱼服衣摆,他的脸色和月亮一样白。

紫,代表帝王的紫微星,象征天地。禁,皇帝居住的地方乃是禁地,戒备森严,高不可攀,这样的一座城,是为紫禁城。

这座永乐皇帝耗费巨资打造的紫禁城,仿照南京皇宫建造的紫禁城,动用民工百万,十年时间,永乐皇帝为了迁都北京打造,每天有上千文武大臣等候着觐见,每天有万万老百姓恭敬仰望,每天,每年,有那么多事情发生。

徐景珩伸手,接过一捧月色星光,慢慢地,在空中划出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地图,眼前又浮现小娃娃的小胖脸,又笑。

历史记载,元和三年八月初一的大朝会,礼部右侍郎桂萼告状,元和皇帝金口玉言,查清外戚张家土地,查清所有和张家有瓜葛的人的土地,废除皇庄。

元和皇帝说,桂萼是他的魏征,亲自赏赐桂萼一盆墨菊。

文武大臣再次发生朝堂斗殴。

桂萼被罚去守皇陵。

户部左侍郎张璁带人一亩一亩地丈量张家土地,包括隐瞒不保,挂在皇庄名下,挂在家仆侍妾名下的土地。

元和皇帝不知道原因生气,处罚群臣“不许吃饭”,除了三位阁老,刘阁老来求情,准许八月初二开始吃饭。

太皇太后押送她的娘家弟弟,建昌伯去刑部受审,建昌伯的亲友们俱是牵扯其中,一起押送刑部受审。

杨廷和、蒋冕、谢迁三位阁老,和太皇太后在清宁宫谈到夜晚戍时,于宫禁之前出宫,他们的谈话内容,除了同时参加的皇太后,没有人知道。

历史评价说,这一天,是大明土地改革的真正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大明土地改革,正式进入挖骨阶段,不再流于表面。

大明的天,变了。朦朦胧胧混混沌沌一百五十年,一朝焕发生机,民心所愿,天地有感,夜半时分,一道道惊雷打在大明的天地上,打在这百年祖制上,雷声轰轰,这元和三年秋天的第一场雨,整整下了三天。

八月初二,保定府县令接下五牛庄,狗蛋等人的状子,下令无偿退还五牛庄土地,给死去的狗蛋亲人两千两银子的补偿。狗蛋等人,拿着银子,痛哭失声。老村长在大雨中给弟弟和长子扫墓,决定用银子给村里建一座学堂,修建沟渠。

八月初三,上午,刑部查抄部分贪腐数额巨大,罪不容恕的几位大臣家。下午,朝廷收到来自锦衣卫,兵部西厂发来的紧急通报,大同兵变,已经在控制中,满朝哗然,朝野汹汹。

八月初四,上午,朝廷同意,破格提拔大同按察使蔡天佑做巡抚,给予他见机行事的权利。另选总兵和镇守太监去大同。

下午,太皇太后拿到寿宁侯张鹤龄的账本,面对张家、孙家、周家七个外戚家的八百万两银子,拿出三百万两给户部用于大同军备,一百万两送去南京做捐助银子,修建黄河堤坝,疏通京杭运河等等,剩下的四百万两,全部进入皇上私库,作为皇上将来娶媳妇的银子。

太皇太后拿出自己的全部私房一百万两,五十万两给张家做养家之用;五十万两,给张家和山东孔家联姻的嫁妆。

辉煌四十年的张家轰然倒下。不知情的小人趁机欺负上门,企图搜刮外戚家。知情的人纷纷感叹,外戚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哪里是倒下有太皇太后这份决断,只要外戚不造反,三代人之内,安全无忧。

而只要太皇太后还活着,太皇太后维护好和皇上的感情,他们就还是大明正经的外戚。孔家的未来宗妇,出自张家,这份体面,明眼人都看在眼里。

众说纷纭。老百姓岂能知道这么许多老百姓只知道,他们的皇上,给他们做主,三岁的年纪就管住自己的舅爷爷等等人,退还百姓土地。

老百姓只知道,太皇太后明事理,亲自押送张家国舅去刑部,那张家国舅幡然醒悟,自愿交出全部家产,应大明军需之急

老百姓欢欣鼓舞,拍手称赞他们的皇上,感佩他们的太皇太后。收回土地的老百姓甚至哭着说,饶过张国舅吧,他都后悔了。看,老百姓啊,就是这么善良,这么容易满足。

八月初四的傍晚,倾盆大雨停止,徐景珩抱着小娃娃逛街,听着街上的鞭炮声,老百姓的欢笑声,三三两两人群的议论纷纷,笑着问小娃娃皇上“小公子欢喜吗”

小娃娃一面看着指挥使的美美,一面闻着糖葫芦的香香,耳朵里全是街上的热闹,街上人对他的夸夸,大眼睛亮晶晶的,特大声地回答“小公子喜欢”

“小公子”这个称呼,很稀奇。他听着喜欢,又喊一嗓子“小公子喜欢。”

口中喊着话,眼睛还落在糖葫芦串儿上,馋的小模样,惹的周围人都是哈哈哈大笑,都说“小公子长得这么好,我买给你好不好”惹得糖葫芦摊贩喊话“不要钱,送小公子一串。”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