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25章 第 25 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25章 第 25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北京城的一家小茶馆, 小娃娃抱着一颗糖葫芦,好奇地看,红红艳艳的, 好看。咬一口,酸酸甜甜的,从没吃过的味道, 喜欢。

小娃娃举着剩下的一半儿给徐景珩“好好,好好。”

徐景珩张嘴接住,咬一口, 露出非常赞赏的表情, 小娃娃一看,更开心了。拿起来另外一颗。咳咳,徐景珩说他肠胃小,只能吃两颗。

可是小娃娃大方啊,两颗糖葫芦, 他咬两口,剩下的都塞徐景珩嘴里。

从来不吃甜物儿徐景珩,一口一口吃下,露出非常、非常、非常开心的模样。

他心里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开心吧。反正他嘴角带着一粒红色的糖渣, 眉眼舒展,眼里带笑儿, 眉梢眼角, 浑身上下, 都是满满的慈爱宠溺。

不说街上人那好奇、惊艳的目光,茶馆里的人都在偷瞄这两个人。

父子不大像。兄弟也不大像。世人看人,还是有自己的眼力的。觉得这是类似叔侄、师兄弟之类的关系, 女子好奇这年轻公子娶妻没有,没娶妻,没娶妻男子好奇,这北京城,什么时候出来这样人物,他们不知道

听这地道的北京口音,不像刚从外地来的啊。

咳咳,大明民风之一,男人好男风,喜欢结交好友可是今儿不一样。几个眼神狂热的男子,被一伙儿老少女子眼神凌迟,落荒而逃泼辣的大娘双手叉成茶壶状,横眉竖眼的就要开骂。

呸呸呸,平时不喜水路喜欢旱道就罢了,歪瓜裂枣的,我们也不在乎,这样的人物,你们也敢老娘骂不死你。

尤其是年轻男子怀里还有一个小娃娃,教坏了小娃娃,老天爷打雷劈死你

茶馆门口暗潮涌动,大胆热情的北京城人,就是这样咳咳咳,只可意会。

小娃娃好奇地看一眼茶馆外头,所有人对他“慈爱”地笑;好奇地看一眼茶馆里头,所有人对他“慈爱”地笑。

小娃娃看向徐景珩,徐景珩说大实话“他们好奇,小公子长大了,多美。”

小娃娃立马挺起小胸膛,大声回答“小公子美。小公子和牡丹花一样美,和第一美人一样美。”

顿时,不光徐景珩笑,茶馆内外的人都是乐不可支。就小娃娃的眉眼,还别说,长大后,那绝对是美和他们那京城第一美人的指挥使一样美咳咳,虽然他们都没见过指挥使。

一个个的,抓住机会,大夸特夸地套近乎“小公子骨清神秀,山眉水眼,现在就是美娃娃,玉娃娃。”“小娃娃灵慧天生,三庭五眼标志,将来啊,一定是北京城的大美男子。”

小娃娃听得欢喜,大眼睛眯眯成一双月牙儿,一点儿也没有害羞的意思,特自恋地和徐景珩显摆“美啊,美啊。美美啊。”

徐景珩乐得来脸上还要做出“谦虚”的模样,只脸上肌肉抖动,肩膀也是一抖一抖的。

众人也都因为小娃娃这份儿“自恋”更是乐呵。亲娘哦,这是怎么养出来的小娃娃,瞧瞧这自信的,哈哈哈,哈哈哈,不能笑,憋住,不能笑,憋住,哈哈哈,哈哈哈。

憋不住,都和徐景珩一样脸上肌肉一抖一抖。小娃娃一看他们这么“开心”,他更开心。

具体为什么开心就好比“小公子”的称呼,就好比过节,他要下去彩楼,真实地和百姓一起看花灯一样,说不出来的欢喜开心,置身于万万百姓中,作为其中一个的欢喜。

此时此刻,他和他的子民一起开心,他就感觉这是加倍的开心。

徐景珩瞧着他真心欢喜的模样,眼里流光一闪而过。

徐景珩懂得小娃娃这份儿喜欢。就好像当年小娃娃的爹,打了蒙古王子后硬是给自己封一个将军做大明人立功有赏,他立功,也要有赏。他和任何一个大明人一样。

店小二笑颠颠的,特殷勤地送上来一个湿毛巾,徐景珩和店小二道谢,拿起毛巾温柔地给小娃娃擦干净手脸,擦擦自己的手脸。

小娃娃一动不动,端得乖巧。

茶馆内外,一时静悄悄的,也都一动不动,眼睛不眨。

今儿是一个好日子,朝廷有如此大喜事,出门得见如此人物。得嘞,满足,忒满足。

小娃娃不明白气氛的变化,却也没问。徐景珩因为小娃娃的沉静,笑,留下一角碎银子,继续逛。

“城西的鱼糕坊要出炉最后一份,我们去排队,买回去当礼物,好不好”

“好好,好好。吞大刀啊看第一美人啊”

“好,买完糕点,去看吞大刀。”

“叔侄”两个一起离开,太阳光落在他们的身上,近身的人有那眼力好的,打眼一瞧,俱是惊讶,大大的惊讶。

小娃娃今儿还是小包包头,一身玉色盘领长袍,脚蹬皮扎,是大明建国时期平民男子最为普遍的装束,只是尚衣监疼他们皇上,上采周汉,下取唐宋,集历代华夏服饰之大成,崇古而不泥古

更难的是,于细节出长于创新流变。这一身,粗看和一般服饰无二。细看之下,形制之繁杂、纹彩之斑斓,质料之多样,裁制之精巧,都大大超过以往各代,超过一般人的认知,真真是天衣无缝,不见人间。

更难的是,小娃娃通身气质好,气势盛,精神头旺。他穿着,一点儿也没有衣服穿人的感觉,就觉得,这样的小娃娃,就应该穿这样好的衣服。

还有这位叔叔,一身民间男子流行的“时世妆”沉香色的绸缎精心制作,绵绸直缀盖在脚面上,两只衣袖象布袋,同色的丝质罩甲长到腰间,罩甲下摆加饰红色丝穗,金线缘边,头上一顶宋朝式样的儒生巾

一开始你因为他的仪态气质,忽视他的容貌衣服。可你注意一看就会发现,这料子这做工,真不是一般富贵人家能有的。

北京城什么时候出来这样人物,和他们的第一美人指挥使一样美关键,指挥使,咳咳,不能说,不敢说,这哪家的,是不是可以去拜访拜访万一没娶媳妇那万一也好男风那万一,可以定个娃娃亲那

北京城的女女男男,就觉得,今儿果然是大明人的好日子,唱起来,吼起来,跳起来

北京城的老百姓高兴,京畿地区的老百姓今儿都高兴。大雨初停,地面上都是泥土的芬芳,丰收的喜悦,高兴啊。

同样高兴的“叔侄”两个越走越远,人群隐隐约约地听到对话。

“小公子知道,吞大刀,第一美人”

“小公子知道。吞大刀,陆炳说好看。第一美人,常绍说美美。”

“哦除了吞大刀,还有吞火龙,我们都去看。”

下面小娃娃的话听不清了,依稀瞧着在耍赖。人群就笑,小娃娃聪明不好糊弄哦。不过,陆炳不认识。常绍常家的小侯爷常绍在大明日本海战中,大发神威的小侯爷常绍被太皇太后选为皇上玩伴的小侯爷常绍

哎呦呦,就说这叔侄两个不是一般人,可到底是谁啊要不,去问问小侯爷

小侯爷“”猛地搓搓泛起红晕的面颊和耳朵,心里不停地念,我就犯皮一下,我就犯皮一下,皇上救命。

皇上“”不知道北京城第一美男子就是,抱着自己的人,小娃娃皇上坐在徐景珩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远,眼神儿也好,看一眼那吞大刀的把式,跟着围观人群一起拍手鼓掌嚎一嗓子“好好”

叉头雪亮,装有铁片圆环,把式人舞弄时不用手,就能在臂、腿、肩、背等处滚动,或抛掷空中,然后接住。花样甚多,活泼利落。最后在叉两头缠上布条,浸油点火,火光一亮一亮,气氛达到**,小娃娃也是眼睛瞪圆。

一根碗口粗细、三丈长的大竹竿顶上四面绸缎长幅,绣着“皇上万万岁”的字句,两边点缀着一些流苏小铃,把式人舞弄飞转、向上抛起,用肘部、肩背、前额、下巴甚至尾骶骨部稳稳接住,中播始终不倒,幅幅飘展,铃声叮当叮当,小娃娃看得目不转睛。

各种大小不等的瓷制花坛、大缸、酒缸,把式人轮番用头顶、手抛、脚踢、臂滚等动作,使之按照次序翻滚旋转,动作准确稳妥、朴实大方,看得小娃娃兴奋的,在徐景珩身上手舞足蹈的翻跟头。

暮色时分的北京城,欢庆的日子,耍把式的人都出来,老百姓都出来,火把在街边围出来一个个栅栏,栅栏口人山人海,徐景珩和小娃娃也是其中一个,看完吞大刀,去看爬杆儿、摔跤、飞叉、中幡、耍花坛、双石、杠子

小娃娃困极了,眼睛闭着耳朵一动一动的,和徐景珩耍赖不要回宫,最后宵禁时间到了,各色把式都停了,人群都散了,他在徐景珩怀里睡着了。

宵禁的铜锣声一声声敲响,万家灯火陆陆续续地熄灭。徐景珩两个胳膊抱着小娃娃,其中一只手拎着鱼糕坊的糕点油纸包,徐徐踱步回宫,两个人在月光下,落下长长的影子。

这是大雨初停的第一个傍晚。

小娃娃一觉好睡,回去洗澡也没醒来,一夜好眠。

大同城外,新巡抚蔡天佑,见到锦衣卫千户,得知城里军户对“巡抚”失去信任,欣然决定明天一大早,一个护卫也不带,一个人一匹马进主城,一夜好眠。

湖广兴王府,兴王收功,从蒲团上坐起来,自己在香炉里点燃一片沉香片,动作生疏别扭,恍惚间又想起伺候他无微不至的宫人们,眼睛微合,明天该收到北京城的消息了,兴王洗漱沐浴,一夜好眠。

大雨一停,该活动的就活动。田间青蛙“呱呱”叫,蟋蟀“吱吱吱”,农户们想着明天抢收麦子稻子,一夜好眠。

匠人们想着明天多打几把镰刀锄头好售卖,一夜好眠。

商人们想着今年秋收,收购粮食可不敢和去年的低价格,皇上眼看着爱护农户,他们也都要跟着,有点心疼银子,一夜好眠。

士族们,大小官员们,都知道,明天皇上上朝,努力放空脑袋,养精蓄锐,一夜思考,一夜好眠。

第二天,看云彩就知道是一个好天气,皇上果然上朝。

五更天刚过,小娃娃眼睛都没睁开,任由宫人折腾他“嘘嘘”,洗脸洗手穿衣服,一个简单的四方平定巾,帽顶收拢,做成桃尖模样,一身酱色细棉布直裰,看着好似一个小书生。

小娃娃借着灯笼的光,对今儿的装扮很喜欢,昨天晚上他看到有人穿了,好看,挺挺小胸膛。

文武大臣高呼万岁行礼,起身,乌泱泱的红色,紫的,文武大臣,就瞧着他们皇上这“奇装异服”的打扮,迷迷瞪瞪还没完全醒困的模样,一时没词儿,都看向几位阁老。

几位阁老重重地咳嗽两声,发现皇上还没动静,觉得皇上和徐景珩处久了也越发无赖,只能有杨阁老站起来大吼一嗓子。

“启奏皇上”杨阁老好大一声儿。皇上微微抬头,眼睛好似睁开一点点落在杨阁老的身上。杨阁老,深呼吸,继续说下去。

“此次大同兵变,原因众多。其中内阁决定,待大同平定后,再派钦差去大同,协助新任大同巡抚蔡天佑,安抚民心整顿大同。另,以备战事,有宣大总督胡瓒,随时待命。”

“准奏。”

杨阁老这一开始,皇上还很好说话的样子,下面的官员们纷纷接着。

吏部尚书“启奏皇上,国初定制,百官俸禄,支本色米石,知县月支米七石,岁支米八十四石,足为养廉用度,另有柴薪、皂隶等等折银以补贴。然现在大明米价翻倍,相反,俸禄却大不如前。

“用大豆、胡椒、布匹等等代替大米折算的本色银,尚可用。用钞贯折换成铜钱,用铜钱货币,折成银子,折成俸禄的折色,购买力几乎没有。”

吏部尚书看一眼杨阁老,面上沉痛,声音哀痛“臣知道,出身好的官员,手头黑的官员,手里不缺银子。但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们,大明朝的清官们,没有银子花,没有米吃。”

小娃娃看一眼杨阁老,看一眼吏部尚书王琼。王琼和杨阁老争斗,二十年了还这样。小娃娃觉得,他们不打架他就不管。

王琼是王守仁老师的好友,为官的观念差不多。这几天下雨,他听课,也听到一些关于官员俸禄的问题。王守仁老师说,大明每一个皇帝登基,都要面对官员俸禄的问题

无他,大明俸禄历史最低,大明官员的心结甚大。

小娃娃有模有样地问话“吏部尚书,有何建议”

吏部尚书王琼“皇上明鉴。大明贪官,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养家,开始伸手朝百姓和国库掏银子。要给官员实际的本色银子,但臣也知道国库压力大。

臣建议,改变官员录用方法,择优使用,唯才是用,严格政绩考核,能者上,不能者下”

王琼的意思,改革吏治。内廷里司礼监都能裁减一万宫人,节省那么多银子照样办事儿,吏部也当一样。

小娃娃点脑袋“准奏。”

吏部尚书王琼高兴,瞧瞧,你杨阁老土地改革又如何我不在内阁,我也能开始吏治改革,照样青史留名。

杨阁老“”我忍。

兵部尚书看一眼杨阁老,看一眼吏部尚书“启奏皇上,兵部奏报,大同军户占据大同城后,前总兵朱振约法三章,进军途中不能侵犯皇室庄园,不能掠夺官仓,不能杀人放火。

另有朱振恳请,待大同安定之后,给他们一个机会说清楚事情原委,祈求皇上的宽恕。”

“兵部认为,大同兵变,剿抚结合,派宣大大军协助的同时,招安的诏书也下到大同城,朱振等人,除去首恶五人,其余人等既往不咎,官职依旧。”

皇上没想大明白,眼睛有睁开一点点。

和御史互为补充,备皇上顾问应对给事中夏言麻利地站出来。

“启奏皇上,大同兵变,张文锦抚驭失宜,贾鉴督工严刻,激众致变,可就这样将责任全归为张文锦和参将贾鉴身上,不应该。首恶之人严办,不牵连家人,其余人等既往不咎,臣认同。

然前总兵朱振,他因为反对张文锦下牢狱,贪污罪名却是属实。大同贪污从上到下,没有干净,更是属实。若不惩罚朱振,以后人人都以兵变谋利益,大同危险。”

夏言的话音一落,下面文武两派,好嘛,又开始吵闹。一个说文官不懂兵还带兵,瞎带。一个说军户们以武犯禁,若有冤屈,应该用其他方法伸冤,兵变之法不可纵容。

唾沫横飞的,连死人也不放过。一个说参将到底守边有功,战功卓著。一个就说参将冒功,反正不是“良将”。

“启奏皇上,边兵都是蒙古人箭雨里杀出来,要说贾鉴不勇猛,不太会,臣也不相信。要说人品好,臣也不敢说。他在筑五堡期间,也没忘记带美妾,奴役军户开垦荒田,但大明边军大都这样,玩命敢,逃跑也不含糊,贪污、骂娘都来得。”

“启奏皇上,不能因为大明边军参将都这样,就不追究贾鉴的过错。臣记得,元和元年九月,户部盘查宣大财务状况就发现,副总兵张輗报纳价银先领亏欠,填过盐引共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余两,而他们为了掩盖贪污马草价银之事,令家人纵火烧大军草料场

共计烧毁草料一百一十万三千束有奇,前镇守太监、前总兵官朱振等等人,就是那一次,因为协同贪污罪名下大牢,罪不容恕。”

皇上彻底醒困。

全体安静。

太祖皇帝定制,初一十五大朝会,在奉先殿。其他日子的早朝,在奉先门,随意一些。后面的皇帝没有太祖皇帝勤快,但上朝地点没变。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紫禁城仿照南京皇宫,上朝地点还是没变。

奉天殿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前朝”区域的核心建筑。奉天殿广场的正门为奉天门,大明朝的御门听政在奉天门前的广场进行。

奉天门是殿宇式的宫门。外观形制和宫殿建筑一样,前后贯通,前后两面无墙无窗,台基之上只有梁柱、两山和殿顶。殿内后墙的位置设三组对开的大门。御门听政时,大门关闭,就成前面对着广场敞开的殿宇。

此刻小娃娃坐在殿上宝座上,大臣们在殿前的广场上分列两厢,东方太阳出来一个角,灯笼还没熄灭,奉先门宽敞,光线好。就见下面乌纱帽流翠,红袍亮人,小娃娃也有了一丝丝精神。

“朱振贪污,继续蹲大牢。张文锦有过错,另有惩罚。参将贾鉴,贪污数额巨大,清查。”

小娃娃奶声奶气的小嗓门响起,吐字清晰。群臣一个个的憋着脸,谁都不敢开口。

有本事你去和三岁的皇上说,参将已经死了,一死百了,抚恤家人,贪污罪名就算了反正我不敢。反正就他这个死法儿,不是虽败犹荣的战死。

群臣高呼“皇上天纵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小娃娃挺满意。

礼部尚书站出来“启奏皇上,九月将至,西域和印度各藩属国将来大明进贡。

成化、弘治年间撒马儿罕使臣由陆路贡狮、海道回国,又从海路入贡,当时的大臣竭力反对,帖木儿王朝来华贡路复归于陆路。今大明和日本一战,水师扬威海外,海路再次畅通。

因而臣收到消息,帖木儿王朝于十五年灭亡。当年成吉思汗长子一系,昔班尼,率南下的突厥人乌兹别克人占领帖木儿王朝,送来拜帖,要求从海路进贡我大明。”

小娃娃从脑袋里调出来这个事儿的相关信息。

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所建汗国,在一百五十年前分裂,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两个国家各自占据中亚、南亚广袤的地盘。并且相互通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今成吉思汗长子一系,突厥血脉的乌兹别克人的领袖,从乌兹别克带人,一举拿下这两个国家,要和大明做生意。

至于当年宪宗皇帝绝道海路的事儿,小娃娃也记得。看似是宪宗皇帝、宦官,文武大臣,对贡狮和贡路的争执,实际上是对朝贡贸易如何调整的问题,几方利益分配争斗的事儿。

当时的文臣们极力反对,帖木儿王朝来大明贡路复归于陆路,当时的朝廷丧失加强海路贸易的机会。

事关朝贡贸易,和他的宝贝来源,小娃娃毫不犹豫“准。”

顿了顿,想起王守仁老师说,大海上海盗多,海浪大,又叮嘱道“传令水师,疏通海路,控制海线。”

皇上,我们说“准”,怎么也犹豫一下啊。这好歹是祖制啊,不能说废就废了啊。

皇上,疏通海路,控制海线,这水师要花多少银子啊国库有银子吗就为了一个老仇人国家的朝贡

群臣大多数都不理解,那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一家人,谁管你哪个掌权反正都是仇人。

小娃娃更不理解客人主动上门,给他送宝贝,他作为主人家,派人出迎一下,保证道路安全,是应该的。

群臣“”

小娃娃“”

群臣“”

小娃娃“”

几位阁老嘴角抽抽再抽抽,你们所有人一起睁眼,也没有皇上的眼睛大,也没有皇上的眼睛明亮。

谢阁老微笑出列“启奏皇上,皇上此举圣明。永乐皇帝期间,郑和下西洋,南方海域都是我大明领地,如今大明水师兴起,自当重新肃清海路,一扬我大明国威。”

“大明水师出动,动则百万银子。臣建议,皇上给予大明水师权利,酌情收取沿海贸易船只银两。大明水师管控南海海域安全,这个银子,收取的应当。”

小娃娃还没大明白,一听有银子进来的户部尚书立马出列。

“启奏皇上,臣建议,在南海海域,关键海路段,增加一个市舶司,收取税银。”

户部尚书激动的胡子一抖一抖,眼睛都红了“皇上,给予大明水师权利,酌情收取沿海贸易船只银两,这是好意。然水师只负责打仗,收取税银,乃是户部的事情,分工明确,户部职责所在,肝脑涂地,义不容辞”

小娃娃“”

然而,户部尚书一表态,户部全体人一起拿出来拼命的架势,谁敢反对,来战

小娃娃一看,还真没有反对的人。

其他部的人一个个憋屈脸,看户部的人,都好像在看“铜臭”,嫌弃鄙视。可是户部管理天下钱粮,甭管哪个部,就是内阁,也要从户部拿银子花,得罪不起。

小娃娃迷迷糊糊的,也不懂他们的眉眼官司,没人反对,那就准奏。

“准奏。”小娃娃的话音一落,户部的人带头高呼“皇上圣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吏部尚书行礼完毕,一起身,抢先说道“启奏皇上,市舶司的筹建人选,有吏部选人。吏部的人为了国库,肝脑涂地、义不容辞”

工部尚书落后一步,然工部有工部的理由“启奏皇上,筹建市舶司,当有工部出人。工部负责工程,远赴大洋,肝脑涂地,义不容辞”

就是蒋阁老都出列“启奏皇上,多建一个市舶司,不是小事。远离国土,远在大洋,筹建人选之事,当有六部九卿商议,公决。

另,目前大明三个市舶司的日常事务,乃是有西厂宦官负责。多一个市舶司,是否也是如此,也当谨慎决定。”

小娃娃特英明“蒋阁老言之有理。筹建市舶司一事,着六部九卿商议,三日内决定。”

“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再次行礼起身,兵部尚书简直是冲出来抢第一个。

“启奏皇上,西域鲁迷国,吐鲁番满速儿,名义上是叶尔羌汗国。叶尔羌汗是由察合台后裔、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依德,他此番前来进贡,当吩咐肃州守军,严加防守。”

他一说完,都察院的御史们纷纷站出来。

“启奏皇上,西域每次都以进贡名义,攻打我大明边镇,死伤无数。臣建议,解除上贡之事,闭关绝贡。”

小娃娃还没说话,兵部的人立马杀气上身。

“西域攻打我大明,我们就闭关绝贡我大明都是怂蛋吗我大明都贪生怕死吗我大明打不过西域我大明守军,哪次没有击退蒙古军”

“你们御史,就知道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闭关绝贡,吃饭还会噎死,你们不吃饭哦对了,人都死在床上,你们就不睡床”

刹那间,御史们的一张铁嘴,对上兵部的兵痞子,奉天门吵翻了天。其中礼部支持御史们,理由是每次西域来贡,都只送一些不值钱的物事,大明还要给回礼,还不能太寒酸,导致每次都亏本。

户部也支持御史们,每次和蒙古人因为进贡打仗的支出,也是一大笔银子。

小娃娃气呼呼的一瞪眼,都安静下来,直接吩咐“西域人不乖,工部新出佛郎机大炮,拿去肃州,打”

不乖乖,就打。

一下子,谁也不敢吱声。

生怕皇上的下一句就是,谁反对,谁去肃州打。群臣都瞄一个人,曾经因为进言禁海,被派去打海战夏言。夏言“”

夏言不服气“启奏皇上,鲁迷国并不是当年蒙古人旭烈兀手下小国,乃是奥斯曼国,传说是罗姆苏丹国的继任国家。臣在海战中受伤休养,曾经和水师去清缴海盗,得到消息,奥斯曼和我们大明,两边都被各自商人蒙蔽。

奥斯曼认为,大明可能是一个,和他们信仰同一个宗教的国家,曾想邀请大明一起夹击波斯。五十年前,奥斯曼派出使团来大明,甘州守将下令驱除,争执的时候,蒙古人来犯,他们协助大明守城,死伤多半。”

小娃娃皇上表示明白“奥斯曼协助大明,有功。刑部派人查明此事。礼部和鸿胪寺派人学习奥斯曼语言,去奥斯曼赏赐。”

奥斯曼帮助大明,大明要有礼貌,要给赏赐。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