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30章 第 30 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30章 第 30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兴王回忆一番, 当年自己的这个时候,在忙什么那

打杀一番,大权在握, 再也没有人逼逼叨叨他了, 他无聊啊, 没有对手的无聊寂寞。朝廷上,他不用说话,不想死的官员们, 就按照他的心意办好了,他那个时候年轻, 也不知道官员们的心理其实是半惧怕半看不起他的作为。

大大小小的朝事繁琐, 很累。他也不是太祖皇帝, 天天上朝吃豆腐;他也不是太宗皇帝, 天天想着打仗打仗,后宫百花争艳的妃子们也引不起他的兴趣, 然后, 就那么一天, 他在一个小太监的讨好下, 见识到修道的神奇。

道法玄妙。老子的无为而治,深得他心。他聪明, 知道人心可以利用, 臣子之间的争斗可以利用,那就利用吧。

用道法管理朝廷, 比汉初的无为而治更为玄妙。他不上朝,不出一言,官员们办好了,是他的英明;办不好, 是官员们糊涂。

他看道德经,看得不吃不喝。下面的人为了讨好他,给他介绍得道的道士们,给他去武当山、龙虎山找来老道士,他和他们一起研究,更是痴迷

兴王冷笑,奶娃娃皇帝,有一天也会这般无聊寂寞。是皇帝都会

否则秦始皇为何要寻仙问道,汉武帝为何要亲自祭拜泰山,巡视山东距离太阳最近的山头就连那千古一帝唐太宗,都要召集道士们研制丹药。

因为,做皇帝做到一个份上,人间已经没有什么再值得他们追求了啊。

就是那百年文家,天天自称诗书传家又如何奶娃娃皇上给文家一个状元,文家就能下这份决断,人心兴王背负双手,仰头看着兴王府四四方方的蓝天白云,眼里的讽刺傲慢一闪而过。

人心,就是这么无聊寂寞。

高处不胜寒的兴王,对文家送来的十万两银子,还是挺满意的,文家很会做人,挺不错。

兴王自觉,他看透人心,两辈子了,最喜欢的,就是识时务的人,文家识时务,能舍得十万两银子,这事儿,他就不追究了。

兴王出来斋房,换下一身宽大的道袍,一身大明亲王常服,尊贵不凡,他谁也不看,自己拿一个花剪,剪下来几株花枝,自己给自己编一个,老子的草帽,规规整整地戴在头上

府里的老长史担心,没有文家的生意,府里的花费怎么办,又来劝说王爷放弃吃素,一眼看到王爷换下道袍,挺激动,走近些看清楚王爷头上的草帽,面对王爷这修仙问道走火入魔的症状,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兴王看他一眼,冷漠,高高在上。

兴王不是不知道柴米油盐贵的人,曾经他和自己的内阁六部那么计较银子,宁可少了赈灾银子,也不能少了他炼丹的银子,惹得内阁六部几次集体死谏,他岂会不知道来银子的难处

兴王即使没做那把龙椅,他也不是普通人。他从没有把鸡蛋放在文家一个篮子里,大同土地改革,他偷偷和大同宗室博野王合作,借着博野王损失大半土地,急需补充银子的机会,运到大同大批布匹茶叶,和蒙古人走私,小赚一笔。

肃州互市,光明正大地,派府里奴仆拉着十辆大马车去两趟,大赚两笔。

南海市舶司一开,他就派人联系南海苏禄群岛的贵族们,趁机成立一个商行,自己弄了两条大船跑着。

当然,兴王也知道,他的这些动作都瞒不过东西厂和锦衣卫,他也没打算瞒着。徐景珩既然知道他的“来历”,还利用他的“来历”去做事儿,他索性就大大方方的。

朝廷开始清查宗室名下的土地,他明面上也配合,形势不由人嘛,他也是能屈能伸的,退回去两千顷土地,换来一个好名声,很划算。

他也记得这西南几省明年会有的造反,他也不再有任何动作,只按下心来,静候佳音兴王不想再给奶娃娃皇上当“先知”。

戴上老子的草帽,兴王又有了那种无为而治,天下自安的心境。大小错都是臣子,奸臣忠臣都是臣子,他是皇帝。

老长史哆哆嗦嗦地提醒“王爷,四月初八浴佛节”

“大办。”十万两银子,不花做什么兴王腿粗的很。

老长史欲言又止,到底是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退下。

元和四年的四月八日浴佛节,即将来临,西南黄土高原的人不光浴佛,还崇尚道教,人人都戴草帽,身穿布衣,大小河流里都是洗浴,垂钓的人。

兴王在斋房打坐三天出关,眼见老百姓的虔诚,欢喜。自觉作为老庄弟子,真真切切感受到“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人,可能这两年诸事不顺是因为心不诚决定拿出两万两银子置办宴席,犒劳父老乡亲。

四月初六日,西北部一些省份的百姓们,士庶们,一个村子,一个县,一个府的聚在一起,商讨打醮的各项事物,打彩门、垒灶堂、起天坛,请各路神仙;设鬼魂坛,接四方鬼魂与本家的孤魂野鬼。

女子们呆在家里,收拾好自家窑洞,准备好吃食好接待会上的客人,前来看热闹赶会的亲朋。

兴王更是要借着机会,大办特办,一表诚心,二拉拢人心。四月初七一大早的,亲自抱着道家张祖师的牌位,领着几百口人,抗着年、月、日、时、四个使者,十大元帅的木雕像,祖师殿前的法器家什

彩旗飘飘,浩浩荡荡,道士、鼓乐手吹吹打打下,上山下沟,沿兴王府周围的四十个村子挨个走一圈

意思是把参加打醮的四十八村都圈进来,神仙的灵光便会罩在这四十八个村上,保佑大家平安无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法事很成功,兴王一身“帝王威仪”英姿挺拔。老百姓用着大鱼大肉的丰盛宴席,都欢心鼓舞地议论“我们皇上真好,管得住堂叔们,管的堂叔也变好”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高高兴兴和当地官员敬酒兴王,硬生生地忍下一口气,飘飘欲仙绣满道德经的道袍,也维持不住他的仙人之相。

兴王终于知道,为何他这么大动静,东西厂和锦衣卫都知道,只不搭理他兴王目前就一个宗室王爷,折腾好名声,折腾做法事,不也是给皇上做面子吗支持。

怒火攻心的兴王,用他毕生的功力忍下去那口老血,只想冲着人群发出灵魂深处的怒吼“朕才是皇帝朕才是皇帝”

老百姓“” “我们兴王品德高洁,不愧是皇上的好堂叔啊。”“那可不是我们皇上好,皇上的堂叔们也好。”

兴王“”无端变成皇上的堂叔兴王,面对三清道祖的牌位也无法清心,耳朵里全是民众们的纷纷夸奖,就感觉一颗道心动摇,摇摇欲坠。

北京城,东厂大太监江斌对兴王的情报狞笑一声,继续忙着和内阁厮杀一切为了南海市舶司的日常经营权,给皇上和国库赚银子。

西厂大太监张永,看完兴王的情报,笑得忠厚无害,一转身,继续整顿各地方的镇守太监一切为了宦官们的名声,万一青史留名了那

锦衣卫两个衙门倒是最安静的,兴王的事情,知道就行。武人嘛,指挥使能力强大他们服气,平时都不敢有任何小动作,更何况大节日的时候麻利地协助衙役兵丁们,维护北京城治安。

浴佛节对于大明人来说,非常重要。黄土高原上要热闹一个月,其他地方是另外一个方式的隆重。

四月初六,北京城的男女老少四月初六各自忙乎一天,准备好浴佛、斋会、给缘、放生、求子等等物品,四月初七,斋戒沐浴,女子们在家里洗澡,男子们去澡堂子泡一泡。

锦衣卫指挥使徐景珩,天天洗澡的人,难得的清闲,带着坚决不斋戒的皇上,游太液池。

小娃娃皇上开心啊,心心念念的太液池,喜欢。锦衣卫领着人在岸上守着,不给“男女授受不亲”的宫女们看到,光屁股的小娃娃在太液池里扑腾,那个叫生机勃勃。

他也还没有什么姿势的要求,三岁半的年纪,最令亲人头痛的时候,精力旺盛,胳膊腿儿利索,在水里扑腾的劲儿,跟有用不完的生命力一般。

徐景珩在一边护持着,瞧着皇上这一刻钟又一刻钟不肯上岸的样子,笑。

小孩子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好似春天的小禾苗一般,还是那最胖气最爱美的一株。

再确定是因为皇上下水,太液池一条小鱼苗都没有,虾子蝌蚪都不见,眼睛微合,示意锦衣卫守住太液池,任何男子也不给靠近。

小娃娃皇上也发现了,从水里冒出头来,小胖手抓着一株水草仔细地看,也没看到一颗小蝌蚪,睁大眼睛好奇地问“徐景珩,鱼啊”

徐景珩“鱼儿怕打扰皇上玩水,避开了。”

小娃娃懵懵懂懂,宫里的人一见到他都会避开他,不打扰他,小鱼儿也一样小娃娃开心“鱼儿乖乖。”

“嗯,鱼儿乖乖。”

小娃娃游了梦想的太液池,高兴,因为鱼儿们的乖乖,更高兴。惦记着去年就没见过的庙会,临睡前还闹着明天去看。

徐景珩自然是答应“好。皇上睡觉,明天上午我们就出发。”

皇上聪明“换出宫的衣服。”

“对,换出宫的衣服。”

皇上欢喜地闭上眼睛,一个呼吸就睡着,小肚子一鼓一鼓的,特香甜。徐景珩给他盖好被子,检查好窗户,慢悠悠地踱步,去见司礼监大太监张佐。

司礼监大太监张佐听说徐景珩来了,也知道徐景珩今儿和皇上游太液池的事儿,误以为他是要询问有关于豹房泳池的事儿,刚要说明豹房泳池的规划方案,哪知道,徐景珩是要在豹房建活水池。

“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园林面积的大半,如此一个园子,在豹房的基础上城建,顺便把先皇时期的建筑都利用起来,作为上朝的地方,有没有可行性”

张佐嘴巴张大,可以塞下一个鸡蛋。徐景珩等他自己合上嘴巴,就听张佐结结巴巴地“指挥使你能想出来,咱家就能给办了。”

徐景珩斜他一眼“不怕得罪人”

张佐嘿嘿笑“瞒着别人,自然是瞒不过指挥使。咱家为了皇上,从来不怕得罪人正巧内阁刚拨五十万两银子,说要修缮乾清宫和文华殿。

我们司礼监也不缺这五十万两银子,但该花的就要花。小崽子们做事精打细算,五十万两,修缮乾清宫和文华殿,再修缮豹房,够了。”

徐景珩轻轻摇头又点头“司礼监不需要从其他地方挪用、节省银子。这西山,好,层峦叠嶂,碧水澄澈你就按照这天然之趣,略加一堵清水墙。

“引西山泉水平地涌泉,奔流浮动,汇于丹陵沜。湖泊百顷、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合绣错,盖神皋之胜区也。”

这是要建园子作为新皇宫

张佐听得激动,抚掌大笑“指挥使是真雅人。咱家明白了,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北京城的西山,鼎鼎有名的京都小江南,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金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就多泉多溪,碧水秀丽远衬苍翠西山,江南水乡,塞外绿洲。

文人墨客经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大量和风光一样美的诗文;皇家贵戚在此大规模修建离宫别苑,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在此营建私家园林。

徐景珩本就担心,如此宝地,园林日益增多,破坏风水,一看皇上对山水的喜欢,干脆,都圈起来,给皇上一个人住吧。

小娃娃不知道他美美的指挥使给他操心,他一觉好睡,五更天准时起床上早朝,给百官颁发过节的赏赐,小心情特飞扬和小鸟儿一起歌唱。

到辰时六刻下朝,看到徐景珩来接他出宫,眉眼弯弯地要抱抱。

君臣两个人用完早膳,小娃娃皇上去看祖母和亲娘,发现祖母和亲娘,还有很多宫人们,都在佛堂里,捡一颗佛豆,念一声佛,都特虔诚,不明白,也没问。

光禄寺送上来煮熟的豆子,他按照礼节分发给文武百官,自觉自己的事情完成,兴冲冲的就要出发

四月初八的太阳光灿烂,春风拂面,格外温柔。老师伴读玩伴们都归家过节,乾清宫静悄悄的,徐景珩悠闲品茶,“事不关己”地,看着礼部官员们劝说奶娃娃皇上,参加浴佛节。

“皇上只要接见一番北京城的高僧即可。”礼部尚书额头冒汗。

“朕不要。”小娃娃鼓着腮帮子就是不去要做佛事,接见高僧,更不答应。

“皇上佛门道门,虽然是出家人,也是大明人,皇上的子民不是皇上您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见见他们,好不好”礼部尚书哀求。

“不好好。”小娃娃双下巴一抬,不大度。

礼部尚书萎靡了,掏出手帕擦汗“皇上,那白云观,建在元朝,乃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香火旺啊,人多啊。还有很多把戏哦。那大高玄殿,乃是永乐大帝的龙兴之地,皇上喜欢永乐大帝哦,去看看好不好”

“朕喜欢永乐大帝。永乐大帝喜欢朕。”小娃娃特骄纵的模样。

礼部尚书张大嘴巴,彻底没词儿。你和皇上说祖宗之法,皇上说祖宗们都喜欢他,才不会为难他皇上说的没错儿啊。

礼部尚书一屁股坐在绣墩上,败下阵来。礼部左侍郎大着胆子跟上“皇上,佛门和道门,对皇上无礼,臣等已经处罚他们,清查了他们万顷土地,皇上,他们都改过了。”

“皇上,他们也有做事儿这人都要有个信仰,他们钻研佛法,研究道法,给老百姓一个信仰,也是做事儿。”

皇上小鼻孔朝天,不乐意他的子民去信仰佛道。

礼部左侍郎一看,哎呦呦,我们皇上胖的真好看,瞧这双下巴。

礼部侍郎再接再厉,义愤填膺的模样“皇上,臣也认为,万顷土地,对比他们占据的土地而言,还是太少了。应该规定,他们不得乱开寺庙,随意收取百姓的供奉土地。”

皇上眨巴眨巴眼睛,迷瞪眼看他。

徐景珩礼部尚书“”可以,礼部也出来人才了。

礼部左侍郎,何孟春,皇上老师杨慎的好友,今年五十岁,前一届内阁李东阳门下学生,生平以气节自许,学问赅博,最喜欢讲学,还医术精湛。

因为人在礼部,平时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等等,都喜欢评议一番,和礼部尚书一样动不动拿“礼”压人,可他对上皇上,那立马转变策略。

就见何孟春一副和皇上同仇敌忾的架势“皇上,万物存在皆有道理。佛门和道门,百姓的信仰所在,但他们恃宠而骄,不乖乖。朝廷应该多多利用他们。等秋天的时候,蒙古僧人来北京,就要他们接待,还不给他们俸禄。”

小娃娃皇上一听,欢喜。大眼睛定定地看着他,开口“何孟春也去奥斯曼”

何孟春更欢喜,皇上还记得他的名字何孟春连连点头“皇上,臣也在去奥斯曼的名单上,臣自愿去,因为要对道路等等尽可能规划详细,大约定在初夏出发,过完清明节。”

皇上眼神儿询问。

何孟春笑的恭敬讨巧“皇上,臣等考虑,多一点时间学习一些西方国家的语言。清明节过后出发,北方完全冰雪消融,草木青青,给先人祭祀扫墓一番再走,安心上路。”

小娃娃表示明白,瞧着何孟春身上生命力旺盛,人也有力气,放下心来。

又记起来地图上说的,奥斯曼很远,满脸关切地嘱咐“去奥斯曼,要好好的。尽快回来啊。”

何孟春蓦地心里一热,郑重保证“皇上放心,臣等一定一个不缺地回来,尽快回来。”

小娃娃点脑袋“北京的僧人道人帮忙招待蒙古僧人,要给俸禄,做得好,有赏赐。”

小娃娃非常英明,做事就要给俸禄,做得好就要给赏赐,不喜欢归不喜欢,不能乱处罚人。

何孟春一愣,明白皇上的话,胸腔鼓动,重重地答应一声“臣遵旨。”

我也不喜欢很多人不懂礼仪,我平时只能多教导教导人,却不能不搭理,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何孟春觉得,这辈子遇到皇上如此明君,即使“苏武牧羊”也值得了。

礼部的任务完成,小娃娃朱载垣,大明皇帝,满身“威仪”地接见北京城的四大道观观主,六大寺庙的主持高僧。

“要乖乖啊。秋天蒙古高僧来北京,接待好,朕有赏赐哦。”皇上自觉礼部尚书言之有理,他们也是大明子民,应该关心。

十个僧人道人,因为皇上土地改革烧到自家,家家大放血,就想闹一场,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儿,今天还因为皇上对佛道的不喜欢委屈,可这一听皇上的话,立马又感动。

“阿弥陀佛。老衲感谢皇上关心,一定做好接待事宜。”

“无量天尊。老道感谢皇上关心,一定配合做好接待事宜。”

皇上满意。

满意的皇上,特大方地赐给各位出家人袈裟和道袍,赏赐每个人一千两银子,圆满完成今儿过节的所有流程。

换上一身宝石红的民间小公子服饰,和美美指挥使一起高高兴兴地逛庙会,西山的几个老寺庙,要去看;礼部尚书说的,永乐大帝的龙兴之地,也要去看。

一份荠菜春饼,两颗糖葫芦,一碗樱桃奶酪,小肚子吃的圆圆,开始买买买。

先一步来到京城的吐鲁番使节摆摊吆喝,蒙古的木雕刻,匕首,喜欢,买。

特邀来京的西南四省手艺人,现场制作的鬼面具、紫藤串儿、银铃铛都买。

听说书先生大说特说黄土高原的打醮活动,兴奋地拍手鼓掌“好好”

晚上回去的时候,记起来一个小事。

“西南四省的土司来北京,要见啊”

徐景珩“皇上要见,是他们的荣幸。西南没有官员,部落土司就是统治西南地方的人。”

皇上困倦的眼睛微微睁开“西南没有官员”

徐景珩因为皇上的敏锐,笑“西南地方特殊,世袭的土司统治那里,加上山岭林子多,一直不好派流官。但是朝廷花了百年时间扶持西南读书人,现在,到可以派遣官员的时候了。”

皇上直觉“不乖乖啊”

“不乖乖。皇上派一个镇得住的官员去,臣建议,彭泽吧。当年,彭泽和杨阁老、王琼、王守仁斗来斗去的,无所谓是非对错,清流和实干派,理学和心学,皇上不管他们斗法,只管给他们事儿做。”

“多多的事情,他们就没有精力斗了。”

皇上的大眼睛“刷”地一亮“指挥使好好。朕给他们事情做。”

杨廷和,统领内阁,土地改革,够忙了。

王琼,吏治改革,立志裁减掉三万官员,目前将将裁减一万,也够忙了。

老师王守仁,帝师,马上要出发去宣府和大同领兵,也够忙了。

彭泽,因为当年和甘肃巡抚杀回回使臣写亦虎仙的事儿,被弹劾,一直赋闲在家,正好,派去西南。

彭泽“”彭泽做梦也想不到,皇上还记得他。

彭泽,陕西人,弘治三年进士。体貌轩昂,笃志力学。初授工部主事、刑事郎中,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于大明有大功劳,偏偏两度“削职为民”。

一个是因为,彭泽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明,得罪一些权臣。一个就是,清流正臣里面的争斗。

正德初年,彭泽出任真定知府,为了整治宦官权贵屡次违禁出宫,备棺于厅堂以死相诫,使其不能得逞。后来继任浙江副使、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所到之处皆以威猛严正见称。

任保定知府,奉命征讨刘惠、赵钅遂,制定军纪十一条,厚赏峻罚,激励将士,使得军威大振,四个月便摧毁刘、赵反军。因功晋右副都御史,随后又因平定鄢本恕、蓝廷瑞、廖惠曹诸部有功,进封左都御史、太子太保。

提督甘肃三边军务的时候,与当时的副使张九畴,拘留吐鲁番使者失拜烟答、回回使臣写亦虎仙等人,使吐鲁番蒙古失去内应,只得求和,本是功劳,却遭到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的弹劾。

一道“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的圣旨,再次回家。

如今小娃娃继位,冤家对头杨阁老位极人臣,仇人王琼做到六部第一部的吏部尚书,王守仁也成为帝师,彭泽在家里养老,一方面有点厌战的心灰意冷,一方面有点儿不甘心。

特别是听着小皇上的一道道英明圣意,亲眼目睹大明人的骨气热气又被燃起,他更是待不住。

可要他去和几个政敌套近乎谋求复出,他的骄傲也做不出来,正纠结挣扎的时候,锦衣卫来传达皇上旨意,彭泽以虎威大将军兼左都御史,总督云贵兼巡抚,三日内出发。

彭泽仰天大笑,奉诏复出,风风光光地打马上任,立志要在西南做出自己的政绩,报效皇上,青史留名,气死他的政敌们。

彭泽六十六岁了,但他感觉,自己还能再活六十年,看着皇上长大,娶媳妇儿,将来和刘阁老一样,在北京养老,和王守仁一样,当帝师

“各边军利用农闲,高筑城,深挖壕,修墩台,练兵卒,优抚西南诸族,长久计划规整朝贡贸易、大明蒙古互市,裁汰京军老弱”彭泽人出发去西南,上书也到了北京小娃娃皇上的手里。

小娃娃皇上听几位老师,解释给他听这个上书,刚开始学习数字的他,伸手掰手指头数一数,边镇有王守仁老师,张九畴,桂萼,严嵩,蔡天佑,胡瓒够了。

长久计划规整朝贡贸易,大明蒙古互市,有内阁和兵部。

裁汰京军老弱他脑袋里浮现出武定侯郭勋的身影,西厂大太监张永也好

事关守护北京城的军队大事,没有人开口。

王守仁目露担忧“皇上,裁减军中老弱的人选,必然手腕强硬,压制住军中各派势力,不能出现兵变。”

杨慎犹豫请命“皇上,臣认为,还有一项要注意,军中人不同于文官,要给裁减掉的将士们安排好出路。臣听说,因为海路畅通,大明的布匹瓷器等等货物需求量加大,不若,开办作坊。

臣请命,也参与此事。”

皇上看着几位老师伴读玩伴,端着小胖脸有模有样地思考一会儿,欢喜地答应“好好,好好。”

刘成学拟旨,颁布三军,三军惊呆。

武定侯郭勋一张死人脸,他就是京军中最大的势力,自己改革自己,还不能拒绝,还要感激皇上没有撤了他,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心情能好吗可是他不敢不听命令啊。

西厂大太监张永一张忠厚的菩萨脸笑眯眯的,他本就掌握各地方镇守太监,和武定侯郭勋一样,在皇上登基的时候镇住京畿各方势力,功劳甚大,对于皇上给的活儿,打起来一百分的精神要给办好了。

杨慎,杨慎的出现,代表的是文官势力,代表内阁。杨慎知道裁减京军的压力之大,他自己请命,就是一个吉祥物,面色平和,一副文人的斯文有礼模样,别人看着他,再大的火气也不好发作。

可是,这并不是朝野议论纷纷的最重要原因。京军早就应该裁减一番,皇上有魄力,这是大好事儿,负责的三个人身份都够,只要不自己犯蠢,闭着眼睛这事儿就能办好。

他们震惊的是,皇上的态度。

新科状元文伯和,来礼部尚书毛澄的府上拜会,听他细细地分析。

“当年,彭泽立下大功,被弹劾,自己再三请求归还后,得到批准。但他还未离开,土鲁番占据哈密,逮捕哈密忠顺王速檀拜牙郎,索要金币。总制邓璋、甘肃巡抚赵鉴等上报,请求派遣大臣经略。

大学士杨廷和等人一同举荐彭泽。彭泽因为久居战场早已生厌,更因为被弹劾心灰,一心请求归乡引病辞职,推举邓璋、咸宁侯仇钺继任。先皇诏书慰问勉励,彭泽无奈赴任陕甘总督。”

文伯和眼皮一跳,这样的举荐,暗藏杀机。

毛澄对他的政治敏锐很高兴“战争平息,彭泽回来北京,处理都察院事务。遇到兵部尚书一职位缺,六部九卿举荐彭泽,但彭泽离开北京一段时间,形势变化不由人。王琼最终上任。

王琼私下诋毁彭泽,彭泽直接大骂王琼,王琼就鼓动言官多多地弹劾,两个人的矛盾越发加大”

文伯和眉心微皱,官场上,这样的脾气

毛澄也叹气“彭泽有能力,有钢骨。但他脾气直。先皇宠信义子钱宁,彭泽在自己府里大骂钱宁,王琼就告诉钱宁,但钱宁未听信。王琼于是邀请彭泽喝酒,在屏风后面藏匿钱宁,挑拨彭泽喝醉并辱骂,使得钱宁听到

钱宁一怒之下和先皇告状,彭泽被罚回老家,削职为民。又恰逢蒙古入侵宣府,廷臣商议以许泰率领部队进攻,彭泽总制东西两边军务”

文伯和听得呆愣,万万想不到,整顿吏治的清流文臣王琼,也有这一面。更想不到,文臣之间的争斗,这般模样。

礼部尚书毛澄,用一口茶润润嗓子,看他一样,等候他平复。

新科状元文伯和去拜会毛澄,其他五部尚书都装不知道,蒋阁老谢阁老自然也不吱声,下面的人更不吱声新科状元去拜会同乡长辈,很应该啊。

就是这份“很应该”,要人压抑。杨阁老感觉,他需要找个人说说话,还是只能找到刘阁老。

杨阁老生气,后悔。

“你说说,你说说,大明朝能人辈出。只这一代,你、我、王琼、王守仁、彭泽都是不世出之人才,如果当年我们能携手匡扶朝纲,共建魏阙,大明朝就不会有今天的糟糕。”

刘阁老笑眯眯地点头,因为缺牙说话漏风“说得对。难得你啊能说出来。

如果,不说大明日益盛隆。至少弘治中兴不会成为过眼云烟,先皇也不会那般折腾。可是怎么可能不说我们自己,就是”

就是弘治皇帝和正德皇帝,也没有那个雄心,要他们的臣子们同心同德,那不是他们会有的帝王之术。杨阁老面容颓败,又想起皇上,一颗心火热。一屁股坐下来,犹豫不决“你说,我要不要去见一见徐景珩”

刘阁老眼睛一眯,昏花老眼里冒出一缕精光“还不到时候。你也不用多担心,徐景珩既然举荐彭泽复出,估计就是这个打算。大明朝,不能这样争斗下去。”

杨阁老就更叹气。

叹气徒奈何,可除了叹气,能做什么

西厂大太监张永,因为司礼监最近的动作,找到徐景珩,末了也是和他感叹“偌大的大明,无论是公,无论是私,不论是忠良,还是能臣,都败在一个“斗”字上面。

臣子之间斗,臣子和帝王斗,文臣和武将斗,勋贵和清流斗各方斗啊斗”

徐景珩不说话,他知道张永是感叹自己,作为争斗中的一枚棋子的悲哀。

帝王用厂卫和大臣们斗,大臣们之间斗。无休止的内耗终结了弘治中兴,更是在正德时期,满朝上下乱成一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贫富差距加大都没人管。

宗室叛乱,地方农户起事,西北,西南羁縻卫所丢失,东南倭寇横扫沿海长达数十年,朝局日益**却是如今,全压在奶娃娃皇上的身上。

张永心疼皇上“指挥使你说说,我们皇上才三岁半。普通人家的三岁半的孩子,天真的玩。我们皇上要搬到豹房住,有些大臣就要死谏。”

徐景珩眼睛微合。

“扶大厦将倾者,非一人也。庙堂上下一心,何有如此之悲哉”民间人都知道的这句话,要不大明上下一心攻打日本的时候,大明人为何那般激动百年来,他们不是没有能力,他们是天天内斗,净打自己人了。

四月的北京城,武举热热闹闹的开始。小娃娃皇上看武举比赛看得起劲儿,每天鼓掌叫好的,浑然忘记一切。

西域之地,因为科举之事刺激之下,更要一心做一件大事的江南文人们,听蒙古贵族们说要去北京,询问他们该带什么物事,一个个矜持地微笑,有选择地告诉他们一些事情。

文嘉和兴奋不已“出来大明,才切身体会知道大明的好。”汪直豪迈大笑“小公子们不了解很正常,天天呆在江南,只知道大明上国风光,出来后才是真正明白。”

文嘉和跟着笑,从章怀秀手里接过来皮囊,用一口温水润润嗓子,聚精会神地继续他的记录,风沙中,握笔的手稳稳的,一笔小楷工整清晰,半个时辰后,落下最后一笔,站起来活动手脚,对章怀秀温润如玉地笑。

黑黑的面堂,皲裂的皮肤,已经看不见江南人的白嫩,笑容却是从未有过的自信。

“我们下一个站就是吐鲁番王庭了,要去见叶尔羌汗王。章怀秀,你到了吐鲁番,要买东西吗我有银子。”

文嘉和是感激他一路上的特殊照顾。章怀秀却是因为他的话震动,章怀秀拿着皮囊的右手颤抖,枯瘦黄黄的身体,一阵一阵颤抖。

叶尔羌汗国,西域,新疆,维吾尔族大明人,终是走出来这一步。他想仰天大笑,他想大吼一声,他要放声大哭。可他看着茫茫大草原,再次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文公子,你去北京吗”章怀秀比划手势,终究是问出来。

文嘉和费老大劲儿明白,眼里充满希望“去。回去后我要参加科举,你也想去”

章怀秀激动地站起来,冷不防看到他大哥大舅兄杀人的眼神,又一屁股坐回去。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