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51章 第 51 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51章 第 51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u csstentu

楚王, 太祖皇帝第六子朱桢的子孙,据说当年,太祖皇帝定鼎中原, 光复华夏, 和所有皇帝一样, 犯了疑心病。

疑心病重的太祖皇帝杀功勋大臣, 废除丞相,自己做丞相的活儿, 还为了防止国家大全落入他人之手,效仿汉太祖刘邦, 对自己的儿子实行分封制,分到各地当王爷, 实际上镇守各个地方,简称大国中的小国。

历代藩王,即使再不揽权, 再当猪养, 这一百年来,再蠢的猪也把封地养成自己的猪圈。封地的土地税收不交国库,直接交给藩王,藩王的子孙被封为郡王、将军再继续接受封地如此这般,大明朝, 属于国库的土地, 那是真少。

可偏偏, 国库还要每年给这些宗室偌大数额的银两,是为俸禄。简而言之,这些人,活着就是国家的功臣, 要有俸禄。

更何况,太祖皇帝后面的一代代皇帝,除了先皇和现在的皇上是独苗苗,虽然没有太祖皇帝的儿子多,那也有几个儿子不是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其他儿子继续封藩王,藩王繁衍子嗣,继续封郡王、将军

公主郡王县主等等,自然不用说。当年宪宗皇帝首开皇庄,有忠心大臣一起反对,都说当年太祖皇帝留田与民耕种,休养生息,而现在的豪强,一次征地,就拿走数百顷,剥夺百户农民赖以生存的恒产

可是宪宗动容于大臣们的陈情,却在不久,太后的弟弟要求涿州六十顷田,乳母翊圣夫人索求通州、武清的百顷之地,长宁伯要求得到武强、武邑的六百顷地,宪宗都给

天气晴好,难得不那么炎热,还有丝丝小风。徐景珩和皇上午后休息,讨论这个事情的根本,文老先生在一边听半天,手摇拨浪鼓逗着怀里的小胖娃娃,“忧心忡忡”。

“例子一开,扎实巴的番僧索要静海土地,嘉善公主要求文安的数百亩地,德王索要寿张四千顷地,宪宗都准

文武官员一看,好嘛,都抢,我们也赶紧抢这还不算那些,本来就占据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三年一次科举出来的秀才举人进士的免税田”

皇上有模有样地点脑袋“大明的田地,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消逝于达官贵人的樊篱高墙之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富裕的越来越富裕,贫穷的越来越贫穷。”

文老先生重重咳嗽一声“皇上,你不担心那一代代楚王在封地,横征暴敛,嗜杀成性,把封地弄的乌烟瘴气,手下以及管辖的子民苦不堪言,我瞧着,这一位楚王,也是一个假贤惠。”

皇上摇头晃脑“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虽然不对,但总有一定的道理。”

文老先生重重地咳嗽两声,这次是真咳嗽。

“皇上连有其父必有其子都知道,聪明。”

皇上眯眯眼,皇上也相信自己聪明。聪明皇上,仔仔细细地擦拭完自己的牛皮大鼓,白玉小笛子,看徐景珩。

徐景珩在给一把古筝校对音准,调试筝体和弦的共鸣,一抬头,目光鼓励,皇上学文老先生咳嗽一声,清清嗓子。

“文老先生,此言差矣。太祖皇帝分封诸王,不分封诸王,都是两难。自古以来,帝王或者大户人家选继承人,选最喜欢的,最爱的,最有能力的,怎么选都是纠结,分封也一样。”

小小的孩子,学着徐景珩一副稳重宽容的模样,只奈何,学了一个皮毛,文老先生忍不住就笑“皇上且说说”

皇上小胖脸严肃“大明和大汉,有很多相似之处。

大汉之所以分封诸王,是吸取秦朝的教训。秦始皇取消分封制,有大臣指出,一旦天下有变,皇帝自己独木难支,分封皇子可以帮助抵御外人。

秦始皇认为,周朝的分封制,是后来的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的根源,主张集权制。汉太祖看到秦朝灭亡的教训,皇帝本人没有诸侯王的帮助,被外人消灭,在郡县制下设置藩王,想要两全其美。

到唐朝大一统,唐高祖和唐太宗也都犯愁,可是玄武门之变,加上当时唐太宗胸襟宽大,万方信服,才没有采取汉朝的制度。然大唐藩镇割据,造成五代十国的大乱世。

于是到了宋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既没有异姓诸侯王,宗室诸侯王也没实权,武将也无实权,然大宋外弱内强,处处受北方民族压制,最终被蒙古消灭。

到蒙古,武力强盛,然思想管控松散,元朝是唯一没有文字狱的朝代,百年亡国,于是太祖皇帝就要结合历朝历代的教训,想要一个万全其美”

文老先生听得目瞪口呆,呆呆地鼓掌喝彩“皇上说得好。”怀里的小胖娃娃兴奋地冲着皇上“啊呜啊呜”,皇上骄傲地扬起小脑袋,目光灼灼地看徐景珩。

徐景珩笑容宠溺“皇上说的非常好。”

皇上眉眼弯弯地笑,身板挺直忒骄傲的小样儿,发现红石头里的鬼鬼们一起探头,皇上安抚地拍拍红石头,特“理解”地安慰“现在的人看历史都说古人傻乎乎,其实古人不傻,而是事实如此,难以兼顾。”

文老先生疑惑地看一眼那红石头,也没多问,只好奇徐景珩怎么教导皇上的。

“那皇上说说,大明宗室,为何有今天的局面”

皇上慢慢地捧起青花小瓷碗,用一口奶汤,继续开讲“明太祖实录记载,太祖皇帝和太子聊天,问太子最近都学什么,太子回答说昨讲汉书七国叛汉事”,太祖皇帝问此曲直孰在”

太子回答,错在七国。太祖皇帝就说,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投博局杀吴王世子,以激其怨;景帝登基后,轻信晁错的话,轻率削减七国之地,这才是七国之乱的根源。

太祖皇帝认为,七国之乱,错并不在七国,也不在制度,而在于身为天子过于软弱又薄情寡义。太子站在自己的立场,不满意分封制。”

文老先生瞪大眼睛“那皇上怎么看”

皇上自恋“朕没有兄弟。爹只疼朱载垣一个。”

文老先生“”文老先生忍不住看徐景珩你听听,你听听,你都教导什么

文老先生难得语重心长“皇上,父亲疼爱孩子,那是父爱。父爱有轻重偏向,但都是父爱。为人子女的,坦然接受即可。”

皇上郑重点头,好好小夫子的模样“朕知道。朕在告诉文老先生,这个事情,没有对错。就和唐高祖只能退位,不能给其他两个儿子报仇一样。”

文老先生“”皇上你可爱你说得对。

可爱皇上眉开眼笑“太祖皇帝建立大明,必然要分封一起打天下的小伙伴们,论功行赏封功臣,为了压制这些功臣,又封自己儿子为王。大明在边境的兵权太过重要,太祖皇帝只能相信自己的子孙”

徐景珩和皇上的讲解,太祖皇帝相信,只要太子有容人之能,手握主要兵权,大明就会稳当。然天下没有理所当然的稳当,只有博弈。太祖皇帝和文武大臣博弈,杀功臣,封藩王,造成藩王做大。

凡事意外太多。太子早逝,太孙软弱,几方博弈,太祖皇帝无奈只能继续杀功臣,这就是蓝玉大案,藩王进一步做大。太孙登基,迫于无奈要消藩,诸位藩王都不服,然太孙没有太祖皇帝的杀伐果断,又和汉景帝一样心急

文老先生叹气“下面的事情,我大体可以想象。永乐皇帝登基,干脆迁都北方自己领兵,学习汉武帝的推恩令,把宗室都当猪养起来。可是他们都算错了,推恩令,是降爵,大明的宗室不降爵世袭,一代代繁衍”

“不过,皇上也别在意。楚王家里的事儿,基本上哪个大户人家,小户人家,都有。皇上长大就知道了。”

皇上“”皇上瞬间又想起他的那些问题,看看文老先生,想问,偷瞄徐景珩。那小样儿,看得文老先生那个乐呵。

红石头里的鬼鬼们一起沉默,跟着一起看向徐景珩。徐景珩调试完古筝,抬头,问道“皇上,今儿的天气好不好”

皇上乖巧回答“好好。好好。”皇上的大眼睛里都是期盼,玩水泛舟赏荷花

徐景珩微笑“天气这么好,正好晒书。”

皇上“”文老先生哈哈哈大笑,怀里的小胖娃娃“咯咯咯”笑。皇上呆呆地跟着指挥使起身,撅着小屁股,跟前跟后地,常用的书本儿都搬出来,放到园子里的木架子上,摊开

大明人一般是六月份晒书,纸张的书本儿每年都要晒,六月份的太阳正好,七月份就要晒被子,准备过冬棉衣了。徐景珩和皇上晒的,是他们平时常看的书,其他的书本自有下人打理。

皇上做事,向来认认真真。徐景珩做任何事,轻柔愉悦,皇上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就感觉这书本儿也活了过来,和他的金刚鹦鹉、斗鸡、小马、和他的玩伴们一样,都是好伙伴。

半个时辰,上百本书一一放好,皇上累得脸蛋儿通红,额头冒细汗,看着书本儿饥渴地吸收太阳的模样,成就感爆满,“龙爪”摸摸一本本书,嘱咐道“乖乖晒太阳哦,不长虫虫哦。”

徐景珩看在眼里,忍不住笑“敲鼓助兴,好不好”

皇上一听,欢喜“好好,好好。”

皇上回来亭子,净手,给亭子里的两个沉香炉续上香片端坐在一个小绣墩上,双手握住两个鼓槌,“咚咚咚”,快速的鼓点响起,节奏刚劲大气,又带有几分华美飘逸、轻柔婉转,欢快的节奏一波一波。

徐景珩听着,也欢喜,净手,坐在古筝后面,根据皇上这无名曲子的节奏,伴奏。园子里一时曲乐声声,好似顽皮孩子的嬉闹,好似夏日的花草树木,书本蝉虫尽情鸣叫

文老先生怀里的胖娃娃手舞足蹈,文老先生用一口酒,拿起皇上的小白玉笛子,也跟着伴奏。

北人晒书,虔诚肃穆。南人晒书,和书本儿一起享受夏天,一起欢歌起舞。这或者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不同

徐景珩知道,皇上那云霄之上的帝王心,开始试着,体会人间的各种美好,还是寂寞孤单,却开始学会享受这份寂寞孤单,学会抒发情感,学会和身边的一草一木一鼓一书交朋友

当然,皇上年龄小,自己还没有清晰的意识。皇上在晚上,和徐景珩说“徐景珩,小黑要去世了。”

徐景珩抱着皇上,默默地陪着皇上。皇上没有哭,也没有和之前一样,一直不承认他的小黑要去世的事实。

皇上的内心勇敢起来,正式接受这份离别。

不光是他的蟋蟀小黑,还有刘健,刘阁老。太医说,刘阁老最多还有一年的时间。

“徐景珩,秋天去南京啊”

“皇上要什么时间去,什么时间去。”

“明年春天去。”

“明年春天去。”

皇上窝在徐景珩的怀里,吸吸鼻子。皇上不想秋天去,皇上认为,到明年春天,他就和春天一样复苏舒展,有勇气去南京。

皇上抓住指挥使的亵衣,突然间,只感觉到愉快,发自内心的,饱满的愉快。小黑看到夏天的荷花去世,小黑很开心。生和死,相聚和离别,皇上模糊感知到,这个界限,有时候,只关乎一念之别。

可是,总有不一样的,总有什么是你无法割舍的。皇上的小胖手抓着徐景珩的衣襟,紧紧的。北京城人一边忙乎自己的事情,一边关注湖广楚王、兴王的新进展,每每叫这离奇狗血睁大眼睛。

楚王要抓住自己的王位,紧紧的。

兴王也要抓住自己的王位,紧紧的。

或者,真的只有到要失去,才知道,什么是无法失去。甭管一部分宗室们平时怎么抱怨、怎么痛苦于当猪。可他们不得不承认,当猪也是幸福,不能当猪,才是痛苦。

楚王的后院,和楚王的二弟,有关系的另外一个侍妾,乃是一个乐籍的女子,长得貌美如花,弹得一手好琵琶,楚王在今年端午节办宴会的时候,叫她出来给大家伙儿助兴,楚王的二弟就看到眼睛里了。

想讨好楚王二弟的王府小吏们,趁着楚王外出的机会,给楚王的二弟制造机会,不知道在一起几次了。

而那位花魁侍妾,她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身孕,她出身花魁,服用一些药物,行事一向大胆,又习惯于做花魁时候的众人迎奉,进了王府后也不甘寂寞,她哪里想到会真怀孕,月事没来也当是月事不调

楚王面容铁青,老楚王去世的时候,他的脸色都比这会儿好看。

乐籍侍妾委顿在地,呜呜咽咽地哭诉“王爷,都是郡王爷逼迫妾的。王爷,你要相信妾,王爷,我不敢告诉王爷,王爷”

楚王瞧着她的梨花带雨,那眼神,居然和兴王有几分相似,阴森森的。

花魁侍妾跪在楚王的脚前,同样哭得梨花带雨“王爷,妾自知罪过。可妾的心都在王爷的身上,王爷你知道,妾只爱王爷”

楚王压住身体要反胃呕吐的冲动,声音阴冷,仿若蛇吐信子“你肚子里有二弟的孩子,莫要跪了。来人,带此女人去郡王住处。”

花魁侍妾这才面容失色“王爷饶命,王爷饶命”奈何两个粗壮嬷嬷一个捂嘴一个直接拖走。

楚王一个人站在荷花池边,好似又看到那豹房的荷花。

方圆达十里的豹房,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据整体园林的一大半,前后重湖,一望漾渺,配上流泉满道,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的西山风景,是怎样的江南水乡,塞外绿洲。

更有徐景珩、画院、工部、司礼监一起筹划,整体布局天然,完全不按照传统对称营建的院落,星子一般落在人间,北方的小西湖,燕山余脉的瓮山柳堤花海、拱桥似扬州。

这才是皇权。

皇上在哪里,哪里就是皇权所在。皇上自信、骄傲,不需要那汉白玉的龙雕凤凰塑像,青草遍地、面朝湖泊茅屋一座,有皇上,就是皇宫。

楚王伸手,握住,空空荡荡。

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是皇帝。

即使皇上出事,继位的人,也不会是他。

楚王突然心生悲凉。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要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王位,即使这是一个猪圈一样的王位。

楚王不是庆成王,可以在猪圈里自得自乐。楚王也不是蜀王,能有那份决断,舍得沃野千里的都江堰,只为行走天下的权利。

楚王也没有什么技能,可以去打铁,种庄稼,做泥瓦匠,做木匠楚王也不是读书人,可以寒窗苦读考秀才举人进士,楚王甚至连府里下人生存的本事也没有。

离开这个王位,楚王是谁

楚王这个时候,还不相信那锦衣卫陆炳所说,他二弟真有胆子杀他,即使陆炳说对了他王府的肮脏事儿。

楚王当天晚上,宴请他的二弟。兄弟两个几杯美酒下肚,两眼汪汪、一诉衷肠。

“二弟,自从父亲去世,就只有我们兄弟三个,三弟沉迷修道,万事不过问,天天不出屋子,抬头低头的,只有我们兄弟两个。”

“大哥大哥,都是弟弟的错,是弟弟鬼迷心窍,没有受得住诱惑,都是弟弟的错,求大哥原谅弟弟这一回。弟弟给大哥做牛做马。”

“大哥知道,大哥都知道。大哥知道,你还是大哥当年那个胖嘟嘟的,为了多吃一口霜糖,和大哥闹脾气的二弟。”

“大哥,你还记得大哥弟弟再也不敢了,大哥,弟弟一定戒了这毛病,好好做人。”

兄弟两个抱头痛哭,一起去祠堂面对亲爹的牌位发毒誓,完美演绎何为“女子如衣服,兄弟是手足。”

第二天,兄弟两个大睡一天。第三天上午,楚王写完弹劾自己二弟,取消二弟郡王位,贬为庶人的上书。晚上,楚王的二弟回请楚王。

都是楚王最喜欢的好酒好菜。歌舞助兴,兄弟齐心。酒过半巡,楚王喝得有点醉了,楚王的二弟示意自己的心腹们动手,一个个小厮小吏拿出屋子里的钝器,就要朝着楚王的后脑勺砸去

楚王伸手按住后脑勺,一手血。他的二弟手里拿着烛台,上面也是血。

如果不是锦衣卫暗中打出内力,缓和力道,楚王此刻已经死亡。楚王的二弟疯狂大笑,说楚王是妖怪,吃了鹤顶红,也没事。

楚王才知道,陆炳安排的锦衣卫,换了饭菜里鹤顶红的毒。

楚王也笑,嘶声大笑,笑得同样疯狂。

大明十三省的湖广大地,楚王兄弟相杀,楚王头顶两个绿帽子,满头的鲜血湖广人的嘴巴张大就合不上了,下巴都掉了。

全大明人都惊呆。

不知情的老百姓,吃着西瓜摇着蒲扇,合上下巴,都同情楚王,更有女子感念楚王的深情,更有男人感念楚王的兄弟情深。

知情的人,都默然不语。

楚王自以为聪明地利用他二弟,哪知道他二弟真给他两顶绿帽子,真要杀他。

楚王装深情,为了花魁侍妾日夜醺酒,衣带渐宽终不悔,哪知道,花魁侍妾不光和其他恩客都有联系,还真的和他二弟珠胎暗结。

世人,有时候可不都是这般,自以为是都把自己看得重要,都觉得,我对你好,我给你花银子,我当你是兄弟,你怎么可以那样对我岂不知,别人为什么不要那样对你

“可笑可笑。”兴王觉得,楚王就是天大的笑话。

“我也是天大的笑话。”兴王喃喃自语,用小银勺子舀起一勺鱼食撒下去,眼瞅一大群金鱼张大嘴巴,争先恐后的模样,眼里一丝丝讥诮一闪而过。

“金鱼很幸福。本王当猪,本也该很幸福。”兴王的嘴角咧的大大的,笑容大大的,还真有几分年轻人的热情开朗。

兴王修道两辈子,终于顿悟,如果不是正德皇帝没有儿子,他就是一头猪,永远不需要做成龙的梦。

可兴王终究是不甘心。兴王要看看,奶娃娃皇帝若不是皇帝,他又算什么

兴王在斋房里打坐一天一夜,兴王听府里长史哭着说,楚王的二弟招供了,是兴王指使他杀害楚王,是兴王给他的鹤顶红兴王仿佛听着别人的故事,好似那个兴王不是他。

兴王一口鲜血吐出来也不擦,直接给皇上上书,承认所有的罪名。

第一,臣和老楚王不和睦,宗室一家本应该骨血相亲,是臣有错在先;第二,臣和楚王争夺花魁,沉迷女色,不务正业,有负祖先打下来的江山,有负大明百姓供奉;第三第四

兴王主动请求,凡是兴王一脉的郡王、将军包括兴王在内,全部罚俸十年。另,清查湖广土地,一亩一亩地丈量,兴王一脉凡有欺压百姓者,降级,贬为庶人

楚王的上书,和兴王的一样。

皇上收到湖广两位宗室亲王的上书,只对兴王在上书最后那句话感兴趣请问皇上,皇上要实行推恩令,皇上可敢给予宗室参政参军之权

皇上小鼻子哼哼,提笔就给回“朕有何不敢有本事,你们就去做永乐皇帝,谁怕谁”

司礼监、内阁、六部九卿,一起看着上书,痛哭流涕,嫌弃声势太小,学着皇上,声势浩大地嚎。

“皇上啊,这上书,是要流传后世的啊。”

“皇上啊,兴王挑衅皇上,对皇上大不敬,自有臣等处理,皇上金尊玉贵,皇上你和兴王耍这个嘴皮子做什么啊”

“皇上啊,皇家颜面重要啊。皇上,大明皇家,可不能再闹了啊。”

皇上一点儿也不受影响,就当曲子听。皇上只瞧着这个上书,朱笔批复,小小的满意,小小的遗憾“朕的字儿还欠点儿火候,朕会勤快练字。后人莫怪。”

还有大臣喊话“皇上祖宗之法,宗室不参政,不参军,皇上啊,祖宗之法不可废。”

皇上一点儿也不听。皇上就是要改革宗室,不光是土地,还有俸禄,还有爵位,还要表明他是明君,要恢复太祖祖制,给予宗室参政参军之权。

皇上态度鄙视地下战书,甩下要晕倒要撞柱子的大臣们,飞飞飞,兴冲冲地去找徐景珩显摆。

“徐景珩,宗室们要打到北京城,你要救驾啊。”那小样儿,徐景珩当时喷笑出来。

“好,臣去救驾。臣带着皇上,学建文皇帝,远遁仙山海岛,天上人间快活逍遥。”

皇上立马乐不可支地笑,小胸膛一挺“等朕长大,朕也学躺着一动不动地喝酒,江湖第一美人倒酒。”

徐景珩重重附和“还要学会倒立着喝酒,一滴美酒也不洒出来,天上第一仙女儿鼓掌喝彩。”

皇上欢喜的拍手欢呼“美酒美人儿,好好,好好。”皇上满心满眼的期待,徐景珩也对皇上的未来,满心满眼的期待。

兴王不甘心,奶娃娃皇帝朱载垣,若不是皇帝,又能算什么岂不知,这一道课题,皇上自从有意识开始就在问自己,然后徐景珩给了皇上答案。

皇上就是皇上,是他自己。皇上就算不是皇帝,也是一个不普通的大明人。

兴王想通徐景珩的谋划,皇上也想通徐景珩的谋划,宗室不想当猪,要出门游玩,要做事,好,都好。不怕这些宗室使出本事,就怕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反而自愿当猪,没有永乐皇帝的那个本事。

皇上摆开车马,对大明所有的宗室亮出来阳谋大道,举国震惊。

很好,很霸气,很皇上。

皇上不愧是皇上。

有人喊着“皇上宗室们要敢打来北京,吾等誓死护驾。”有人就笑“我们皇上还要你护驾我们皇上脚踏七星掌管天下兵,天生帝王命。”

宗室们都醉了。

太祖皇帝也醉了,太祖皇帝一个鬼鬼,没喝酒,大醉。

“这是朕给太子朱标的最大期望,他死了。可是朕的子孙给朕实现了。朕有一个好子孙。”太祖皇帝仰天大笑,笑声疯狂自豪。

最爱的太子,只要说一句要做皇帝,太祖皇帝就能屁颠颠地退位,可他就是不说。最寄予厚望的太子,抱怨太祖皇帝封赏藩王,完全不理解太祖皇帝心里的期待。

一个皇帝,你不要怕功臣不要怕藩王,你是皇帝啊,你怕什么

你是皇帝,谁惹你不开心,你就杀谁。你不会种地不会打仗不会做木匠不会讨好你连做皇帝都不会吗你是一头猪吗

事实证明,他的太子,就是自己没有熬过自己,死了。他的乖孙儿,就是比猪还不如。太祖皇帝如何不伤痛

“朱棣,你个狼崽子,你有一个好子孙。”太祖皇帝疯狂大喊,疯狂大笑。

老四朱棣,自己从藩王起兵,却是害怕藩王有兵权,把藩王当猪养多么可笑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因为畏惧武将,重文轻武的教训,老四不知道吗可他也是害怕了他也胆小了

太祖皇帝无法释怀,不管他知道老四朱棣做下多大的功绩,他都无法释怀。

宋太祖默然不语。

其他鬼鬼们都默然不语。

这个世上,比子孙不肖更刺痛人的是,子孙无能。比失去“登高一呼应者无数君临天下”更要人痛苦的是,自己害怕了,胆小怕死了。

太祖皇帝和宋太祖都深知这种苦,其他的皇帝也知道。唐高祖为什么能安心退位,因为他的二子再凶残,却有能力,一个皇子能来逼迫皇帝退位,他痛恨,可他更骄傲,他知道自己后继有人。

皇上一个小孩子,当然不懂这种感情。皇上作为小孩子代入小孩子,无法理解唐高祖不为长子和三子报仇的行为,皇上说,他爹只有一个他儿子,他不去思考如果他爹偏心不爱他的情况,可皇上的性子,如果他会怎么做

徐景珩和文老先生感叹“生灵都是慕强。”

文老先生更感叹“可是这个世界上的强者太少,真正值得佩服的强者更少。”

徐景珩和文老先生碰一下酒坛子,相视一笑。皇上和魏国公蹲在一边草地说悄悄话儿。

“那老和尚,真的说苗疆圣姑来到北京”魏国公犹自不相信。

“真的。余庆去打听,圣姑就住在西山。”皇上一脸你要相信的模样,“国公你再留几天,朕有法子引她们出来。”

魏国公的丹凤眼瞪圆“皇上你有什么法子”

皇上特实诚“朕有法子。朕的玩伴严嵩、陆炳给出的主意。陆炳说,她们是不敢来见指挥使,怕他一个也不选。但她们不怕国公,国公是指挥使的父亲。”

魏国公“”

皇上神神秘秘的,魏国公赶紧倾身,皇上“谨慎”地看一眼徐景珩和文老先生,趴在魏国公的耳朵边儿“陆炳说,她们都是江湖奇女子,会医术,有神药。国公你装病”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