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63章 第 63 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63章 第 63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上见到兴王的时候, 也是春节里。征西大军从德胜门回来,皇上领着人去迎接,站在德胜门高高的城楼上, 面对周围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高大建筑, 仪仗队的大旗飘扬, 侍卫们一排一排, 听着四九城门的大炮声,老百姓的欢呼声“艰难”地抬手揉揉眼睛。

恰逢大雪纷飞,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皇上一身皮弁大袍服, 脑袋上的玄铁金玉宝石冠七八斤重, 绛纱袍, 红裳裙, 中单、蔽膝、袜、舄甚至缘边都是正红, 除了大带素白色绿色边, 玉佩两组, 金钩、珩、瑀、琚、玉花、玉滴、璜、冲牙、玉珠串组成, 琢云龙纹描金

玉圭下部套以黄绮,玉圭袋用来装纳玉圭,袋身饰金龙纹,底部有半圆形小金盖玉佩下副以小绶一对, 用色、纹样与大绶六彩同,都是黄、白、赤、玄、缥、绿六彩织成。背后也是六彩织带,分三组编结、悬挂龙纹玉环三枚

真真是闪闪亮亮、红红彤彤。再加上里头厚重的棉袄棉裤,外头大红的厚重丝绸大氅,整个人圆圆滚滚。皇上身体好,阳气足, 本就不怕热,此刻热得额头冒细汗,却谁都不答应他脱一件,就跟早上的时候,一个个宫人哭喊着要他穿一件又一件

此刻皇上又庆幸,幸好这些礼服都有款式定制,否则他穿的更多。

皇上脑袋里幻想着,等大雪一停,和上次一样,和徐景珩出宫玩水,脱光光在水里打雪仗,翻滚长啸,又感觉时间不是那么难熬,不一会儿就看到大军到来的影子,带着人下来城楼。

德胜门的六个大门齐齐打开,王守仁领着十万大军回来,一眼看到那彩旗飘扬的仪仗队中间,明黄伞盖下的一个闪闪发光的红团子,在这大雪天里忒显眼,忍不住就笑。

王守仁能憋住不笑出来,其他的将士们没有他的定力,忍得辛苦,就感觉一路上的想家,离家一年多的近乡情怯,归来后的担忧等等,都没了,忒亲切。

大气宏伟、威武庄严的凯旋奏响,宫廷乐人面容虔诚,皇上听着,莫名地也有一丝丝伤感,小胖脸也是肃穆庄严。

此一去河套,一年多,大小战役无数,他们回来了,可有人,再也没有回来。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王守仁领着大军跪下,行大礼,一声“征西大军回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震云霄,热泪滚滚。

皇上被感染,眼圈也红了,双手稳稳地扶起来王守仁、俞大猷一个个将士们,包括后面去的邓继坤、常绍等人,兴王等等宗室。

“回来,就好。”皇上只有这一句,却叫热血儿郎们的眼泪止不住。

回来就好,无论如何,他们回来了,活着回来。

尸山血海、战鼓声声。青山灼灼、星光杳杳。终不负皇恩浩荡,终不负家国天下万民供养。

王守仁再次大礼跪下,双手高举一把镶嵌佛家七宝的蒙古匕首,嘶声高喊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保佑大明。大明承天命、光复华夏、重振河山,今有蒙古大汗顺义王所送匕首,大明和蒙古,友谊长存”

皇上双手扶起来王守仁,双手接过来,这把大明马革裹尸、浴血奋战得来的胜利象征,高高举起高过头顶,内力运送,高喊“大明承天命、光复华夏、重振河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士们齐声高喊,城池回响,山河震荡。

皇上就笑。这是他的子民,这是大明的好儿郎。

皇上生来骄傲,也为他的子民,为大明的好儿郎骄傲。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皇上憧憬着,等他长大,带领大明的好儿郎冲锋陷阵、厮杀战场,问王守仁老师,一路上辛苦,一路上的见闻,遇到的奇闻异事,蒙古人对于顺义王这个册封的态度

王守仁一一回答,皇上这身红通通的服饰一闪一闪,一个没忍住夸道“皇上长高了,这身衣服皇上穿好看。”

皇上一听高兴,想挺挺胸膛显得更高点儿,困难。想点头,感觉点头这动作也困难,大眼睛一眨,小奶音铿锵有力“朕好看朕长高”

王守仁忍不住就笑,将士们也笑,王守仁重重点头附和“皇上最好看,长高高。皇上,臣在外头听说皇上去冬泳,都说皇上长得好,金童一般。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儿郎们,都嗷嗷叫着去冬泳。”

皇上瞬间领会,特豪气的模样“朕带你们去冬泳,脱光光打雪仗。朕知道好地方。”将士们忍不住都笑,常绍犯皮“皇上,那内阁阁老们,没念叨皇上”

“咳咳咳咳。”皇上还没说话,后面跟来的内阁阁老们一起瞪眼。常绍立马低头装乖,皇上也立马装乖。

六位阁老气啊。看看,看看,皇上就是这么学得越发皮实无赖。

六位阁老看一眼王守仁,王守仁也看他们,彼此眼里“噼里啪啦”的火花四溅,杀机弥漫。

王守仁回来,内阁形势必然大变。这谁都知道。皇上和其他人一起装乖,不去管老头子们的你争我斗。

凯旋的气氛因为皇上变得“欢乐”,皇上飞上他的小马驹,领着大军进城,街道两旁的老百姓却是不再欢呼十万大军一身盔甲程亮,大红大氅飞扬,却是鹅毛大雪纷纷中,身上还有那血腥弥漫的杀气,战场上打出来的英气,直冲云霄。

老百姓感受到这份儿大雪也遮掩不住的杀伐之气,看着那年轻的一张张面孔面无表情,刚毅坚定,又是骄傲,又是悲伤。

再看着打头骑着小马,红通通的团子一般的皇上,眼泪再也忍不住他们的皇上,今年还没满六岁。

皇上一挥手里的匕首,笨笨拙拙、稚气满满的动作,引得老百姓情不自禁地笑。皇上“”皇上本意是威严地挥挥手,告诉老百姓不要哭,奈何衣服太多皇上听着老百姓人山人海地发出来的欢呼声,古老巍峨的北京城一起震荡,也开心地笑。

大明的万里长城,不是那一堵堵石墙,是大明的老百姓,是大明的热血儿郎。皇上已然意识到。

征西大军归来,大明在英宗皇帝的土木堡之变后,打赢蒙古人,收复三分之二的河套,大明的老百姓们兴奋、激动,大明的文武群臣也兴奋、激动。

皇上拖延十年时间的计划圆满完成,河套边境和平互市,见到王守仁老师、常绍小伙伴等等人,欢喜。

皇上在奉天殿大宴群臣,论功行赏。美食美酒一担担、一坛坛地从膳房里抬出来,还有大家富户在街道上搭起来的彩棚,摆开的流水宴席,整个北京城都是豪情万丈,吃肉喝酒大醉一场。

军士们将蒙古王公送来的礼物抬上来,皇上领着他们,一起献给太庙中的祖先。四九城再次大炮齐鸣,典礼官高喊“开始”,两列骑马的军乐队,一起演奏唢呐、箫、笛、鼓等等乐器,奏起来贺朝欢,三千人组成的军舞在宫门口跳起来,文臣们心中激荡,拿起乐器跟着伴奏,跟着跳唱吼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成功。

元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大明人,要尽情高兴,尽情地闹腾。

皇上也闹腾,皇上脱去大氅,站在紫禁城大门口的大广场中,舞起来大鼓,“咚咚咚”“咚咚咚”。

皇上终于明白,为何徐景珩要他学习乐器,学习长啸,学习各种知识这样的场合,皇上岂能只会喊“好好好好”皇上一边敲大鼓,一边跟着吼“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军舞,高昂而极富号召力的伴奏,北京城的老百姓就听着,皇城里头的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兴奋的不能所以。

百官都是激动不已,兴奋异常。随宴的藩属国使节,包括西班牙总督、葡萄牙总督所有北京城的人都是手舞足蹈,无不在诉说大明的太平盛世,气势不凡。

徐景珩和文老先生、红衣侠在燕山赏雪,隐隐约约听到声音,一起笑。

红石头里的鬼鬼们被这份儿恢弘开阔、大气磅礴震撼,都回忆起自己当年大胜仗的模样,也都忍不住笑。

奉天殿里头,兴王眼见这一幕一幕,唯有喝酒。

徐景珩苦心积虑地筹谋六年,风雨飘摇的大明,可算是四方安宁,九州安定。他该高兴吗他不高兴,他恨不得一刀捅死徐景珩

兴王不高兴,时刻关注兴王动静的章怀秀就高兴;兴王越不高兴,章怀秀越是高兴。

如果兴王为帝的时候,也有徐景珩帮忙,南京的大力支持这样的如果,章怀秀只想一下,就不再去想。兴王是什么人自私自负到极点,张璁要土地改革,他能一面答应,一面把大半湖广化为皇庄魏国公那时候也把缴获的红夷大炮献给北京,主张仿造,结果那,光仿造了,仿造好了就是摆设

他只看到王守仁在大礼仪中反对他,看不到王守仁的忠心和将才。正德皇帝把王守仁罚去南京是备用,他直接不用。

章怀秀甩甩脑袋,告诉自己,一切都变了,一切都不一样了。章怀秀捧着一个酒坛子出来奉天殿,来到大广场,瞧着皇上一身红通通圆滚滚的,敲着大鼓的活泼,眼里的泪水落到酒坛子,和酒水一起喝进肚子里。

大明胖嘟嘟的小皇上,长高长大,御驾亲征,横扫大漠,那该是何等风景,章怀秀满怀期待,唐伯虎、刘成学、谢丕等等人,满朝文武将士,都和章怀秀一样梦想,整个紫禁城的人就更能喝酒。

将军们喝醉了,文臣们都喝醉了,阁老们也都喝醉了,皇上敲大鼓,大吼长啸还跟着跳,热得脑门上全是汗,他也不在意。

大宴会整整持续一天,大雪下了一天,整个北京城人的热情和大雪一样大,小孩子们都和皇上一样,在大雪里跑来跑去的一身汗,举着小木头当宝石匕首,大喊“和平互市”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宫人们抬着一个个醉鬼,该送回家的送回家,该在宫里休息的去休息。皇上玩够了,回去乾清宫泡个热水澡,询问余庆,知道徐景珩和文老先生、红姨、小胖娃娃一起去燕山赏雪,嘱咐一声不要给徐景珩喝多酒,又安排好明天出宫玩水打雪仗的事情,才小有遗憾地上床呼呼大睡。

北京城灯火辉煌,彻夜狂欢。

唐高祖感叹“还是和平好。却是和平要战争打出来。”

汉太祖鬼眼一转“哎呦呦,我怎么听说,当年隋朝有一位常胜将军叫梁睿,战功赫赫,结果因为老杨你去大门迎接,吓得他第二天就请辞回家种地”

隋文帝一瞪鬼眼“那不是正常他打下来那么大功劳,我不杀他,就是大仁义。”

宋太祖也担心“老朱,朱载垣要怎么做朱载垣年龄小。”

大明太祖愁得慌“我听说,王守仁要进内阁。”话音一落,鬼鬼们一起嚷嚷,唐高祖说句大实话“这样好,这样好。你们都冷酷太过。我大唐的武将立下大功劳,从来都是荣养。”

汉太祖不服气“你那是荣养。大明的内阁却是类似丞相,有实权。”

宋太祖鬼眼里精光一闪“徐景珩打算分散内阁的权利”

大明太祖琢磨不透,一时没有接话。

隋文帝解释道“也不一定要杀人。当年那梁睿,情况特殊。梁睿的父亲于凉是西魏著名的英雄,你们也知道北朝八柱国,世代兵权,他打完朝鲜后,功劳那么大,人又太骄傲学不会自污,我当然忌惮”

隋文帝作为外戚和将军登基,本就猜疑心重。梁睿一直对隋文帝有所顾忌,觉得这个人的手段太阴,害怕有一天,自己因为兵权太大而出事。隋文帝派他去守遥远的北方边境。他打胜仗回来,隋文帝故意,亲自来城门迎接,还热泪盈眶地说:“梁将军辛苦了。”

吓得梁睿回家就对妻儿说,皇上要杀他。第二天就告诉隋文帝,他伤势太重,身体不好,是时候养老隋文帝顺水推舟,同意他的请求,之后梁睿说到做到,从不过问朝政,得以安养晚年。

大明太祖眼里光芒一闪,似有所悟“当年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将军王翦,自知功高盖主,回去咸阳后就请求始皇帝赏赐一些钱财,自请告老还乡,哭着哀求始皇帝不要斩尽杀绝。始皇帝因为他表露出来的爱财,不仅打消要杀他的念头,还表示许以高官厚禄。”

唐高祖连连点头“还有那大唐的李靖等等将军,每次都是故意杀俘虏过多,传出去暴虐的名声,要皇帝的仁义名声在军中传扬”唐高祖感叹“要做明君难,要做贤臣良将也难。事关兵权军心,谁也不敢心存侥幸。”

宋太祖听明白了“所以这个王守仁,最大的缺点,或者优点,是完美”

大明太祖一怕大腿“着王守仁堪称千古第一完人,否则徐景珩也不会要他去河套。”

隋文帝点头“老朱的评价对。去年那样的情形,如果换一个人,有异心,或者单纯的不支持湖广土地改革,拖着战事再打一年那真是”

汉太祖听了半天,羡慕、嫉妒“这也是徐景珩压得住。也知道皇上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军功,也能压得住。哎呦呦,会打仗的皇帝就是好。”

大明太祖骄傲地笑“老朱的子孙”话还没说完,叫一伙鬼鬼们一起踹一脚

大明太祖叫一伙儿鬼鬼们围殴,被打的鬼影涣散也是开心。

大明将兴起,或者说,是重生。鬼鬼们都替大明太祖激动,大明的老百姓自然更激动。

腊月初五五豆节,初八腊八节,十五大朝会,祭玉帝祈平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灶台越大祭祀礼仪越是繁琐;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清洗器具、拆洗被褥开始紫禁城、北京城乃至整个大明的沟渠疏浚。

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昨儿是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年画、春联、窗花,贴在家家户户的门窗上。

今儿二十九,那就是上坟请祖上大供。小除夕嘛,大明人都是一家人出动,在户外焚香别岁,上坟请祖,回家后,还要摆好牌位和贡品,祭祀祖先。

大雪初晴,银装素裹。皇上领着十个宗室,一大早的,在太庙里祭拜祖先们和贤臣良将,告诉他们,大明暂时和平了;大明的宗室出来做事了,没给祖先们丢脸;大明的文臣忠正,将士重振雄风,也都没给祖先们丢脸。

这个时候的皇上,还是没去注意看兴王。皇上着急出宫。因为再明天就是大年三十,老百姓包饺子、守岁、放爆竹,迎接新春皇上也是。

皇上打马出宫,吩咐侍卫们去喊今儿能爬起来的大臣,跑来找徐景珩,要一起去冬泳、打雪仗。

徐景珩叫皇上这浩大的架势,委屈巴巴的小模样,乐出来。

“皇上,不开心吗”

皇上拧巴着小脑袋,不搭理徐景珩。谢迁谢阁老忍不住笑出来“指挥使不在,奉天大殿里头,缺了一抹色彩。”

杨一清杨阁老也笑“指挥使自个儿跑去燕山赏雪,好雅兴。”

王守仁更是笑“指挥使这身冬袍,潇洒文气。吾等算是明白,何为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指挥使徐景珩叫他们闹腾的无奈,他如今的体质如此,到了冬天穿再多都冷,他又高瘦,穿着袄子也不显胖果然皇上叫他们说的,吩咐人拿过来貂绒大氅,要徐景珩穿上。

好嘛,这下子,众人更笑。一路上骑马,都是笑声,实在是指挥使穿上这大氅,那就是比塞外人穿的雅致贵气。

大明人以丝绸缎子为荣,对于貂皮狐狸皮等等,一方面稀罕,一方面又觉得野蛮。每年藩属国进贡的皮草,除了满朝文武担心皇上冷着,可劲儿朝皇上身上推,皇上担心徐景珩冷着,可劲儿朝徐景珩身上推

剩下来的,皇上就发下去,作为赏赐。群臣领回家,要么冬天垫椅子,要么放床前垫脚。屋里烧着火炕,下床后不穿鞋子,光脚踩在皮草上,舒坦。导致群臣每年到了冬天,都想再要一块皮草。

徐景珩“你们都不喜欢穿皮草,嫌弃累赘麻烦。每年库房里剩下的皮子那么多”

唐伯虎嚷嚷“指挥使这话假了,我们什么时候嫌弃过下官老羡慕谁家里有虎皮垫子。”

礼部尚书金献民难得开玩笑“貂绒大氅穿在指挥使的身上,那真有几分贵气,看得人心痒痒。”

众人齐齐附和,都说光看着皇上穿着毛茸茸的可爱,没想到大人穿也好看布拉布拉。

谢阁老满心遗憾“估计我们穿在身上,就是大毛熊。”引得众人更乐呵。谢阁老这美老头儿都这么说,更何况其他人

常绍冲皇上嘻嘻笑“皇上,那今年仓库里剩下的皮草,还是发下来垫脚,垫椅子”

皇上刚要说发,吏部尚书毛澄挤眼睛“小侯爷去了一趟塞外,家里还缺”

小侯爷常绍赖皮“皇上赏赐的,不一样。”

皇上小脑袋一扬,矜持且谦虚。那小模样,看得众人哈哈哈哈大笑。昨天一天喝酒,今天能爬起来的人,基本上都是身体好的,来到郊外的郊外,三三两两一伙在冰面上,小河边搭起来帐篷,有的去冬泳,有的去冰钓,有的人和皇上一样贪心,什么都要玩一玩。

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河面上的冰层最厚的和皇上一样高,冰上还有厚厚的一层雪,冰钓的乐趣非同一般,大家伙儿都收获颇丰,奈何皇上就是打小儿钓不上来鱼

皇上憋气、大喊一声“徐景珩”徐景珩赶紧把自己的鱼桶,和皇上的小鱼桶对调,皇上立马笑出来。

钓完鱼,五六个胆大的人在一处薄冰的地方,脱光光,在刺骨冷的河水里,一边游水一边长啸。全身暖和起来后,上岸来在厚厚的大雪里打滚,轮雪球扔来扔去,一起抢蹴鞠踢球。

那场景,引得王守仁和常绍都下河游一圈。匆忙赶来的几个人,都捂脸不敢看,却又心痒痒。

这才是真正的幕天席地,坦坦荡荡。几个人闹着要加入,章怀秀和刘成学脱光光,对着河水要逃跑,叫严世蕃和陆炳一人一脚踹进河里,吓得他们两个“哇哇哇”大叫。

二十九日这天,君臣一番玩乐,那真是尽兴。

兴王在十王府,和几位公主一一见过,用午膳的时候,得知皇上今儿的活动,冷冷一笑。

北京城的春节,他好久没过了,他记得,他刚来到北京的时候,特别想吃湖广菜,就命令湖广厨子进宫。现在他非常想吃北京菜,听着宫人下人一口北京话,也特亲切。

兴王用着北京城的铜涮锅,在羊汤里涮着大白菜,蘸着北京城的芝麻酱料,吃一口,满是回忆。

这个时候的兴王,单纯就是记恨奶娃娃皇上这份运气,兴王哪里会想到,皇上仔细看他一眼,就看出来他的来历。

大年三十,皇上孝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老老实实地呆在宫里,早上亲自去宫门口放鞭炮,中午还亲自端几碗饺子去太庙,晚上守岁守到小半夜睡着

元旦大朝会,皇上五更天爬起来,一身衮冕大袍服,接受百官朝贺,下去领着文武大臣、宗室们,王公大臣们,一起去皇陵,正式祭拜祖先们。

既然必须要祭拜,那就早早完成任务。而且元月里节日多,本就祭祀多、宴会多,皇上干脆一个忙也是忙,两个忙也是忙,一起忙乎。

坐落于北京燕山山麓的天寿山麓的孝陵,依山而筑,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自永乐七年五月始建到今,葬有七个皇帝。

皇上带着大队人马住在叫“金殿”的地方,其实就是礼部和司礼监临时搭起来的帐篷,看着漂亮高大,做什么都不方便

开国太祖皇帝为人朴素,认为在陵墓附近搭建驿馆宫殿,劳民伤财,后面的皇帝只能遵守。皇上不在意,大臣们能跟来就是莫大的荣幸,也都精神幸福盛大。

斋戒沐浴,钦天监算好时辰,祭祀开始,皇上领着文武大臣、宗室们,王公大臣们乖乖地挨个皇陵给上香祭拜。

皇陵庄严浩大,空旷威压。周围松林涛涛,莫名多几分皇家威压、鬼气森森。皇陵的前面有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等建筑组成的神路,走过神路,就是各个皇陵,皇陵的前面是前中后三个院子,最后是宝塔和祭祀的地方。

皇帝在帐篷里穿最高等级的玄色衮冕大袍服,与上朝的配色大红大黄不同,主配色用石青色,不张扬又庄重,显示对祖先的敬虔。

大臣们各自忙碌,请神的请神,行礼的行礼,列队的列队,摆方阵的摆方阵君臣都准备好后,一起浩浩荡荡地出发。

步行两刻钟走过神路,来到永乐皇帝的皇陵前,再步行一刻钟,来到宝塔前方的祾恩门。祾恩门两侧各有掖门一座,随墙式琉璃花门,门上的斗拱、额枋,门顶的瓦饰、椽飞为黄绿琉璃件组装,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分明。院内,北面正中位置是高大巍峨的祾恩殿。

这座大殿,就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

操办祭祀的大臣们,恭请皇上临位,两位侍从举着金盆,另一位跪奉毛巾,请皇上金盆洗手。然后在官员的恭导下,给永乐皇帝和徐皇后上三炷香,行三跪九叩大礼,礼仪官念祝词,皇上领着人哭一场,再三跪九叩大礼

这就是皇帝们,都不想亲自来到皇陵祭祖的原因。这是一场耗费精神和体力的大活计,尤其是后面的皇帝,那么多祖先们。

长达一个多时辰的进进出出、上下台阶、走位、磕头下跪当然,皇上不是一个人,随行大臣们更累。

七个皇帝,皇上一天祭拜两个祖先,也要三天半。

到正月初五的下午,君臣终于完成任务,都累瘫,这还没结束。皇上想起徐景珩的交代,命令人在皇陵的一边,搭建一个临时祭台,正正经经地给建文皇帝祭祀一番。

再领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去隔壁的亲王陵墓群,祭祀一番,重点是景泰皇帝。

当年燕王打进南京,南京宫中起火,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一说朱允炆死于大火,一说其由地道逃脱,落发为僧,云游天下;又一说他逃至东南亚,永乐皇帝派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朱允炆。

无论如何,朱允炆的真正下落已不可考究,自然没有陵墓。

还有一个是景泰帝朱祁钰。景泰帝因为兄长英宗被俘虏做皇帝,又因为兄长回来后的夺门之变,失去皇位。英宗恨弟弟“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其帝号,赐谥号“戾”,称“郕戾王”,按亲王礼葬在北京亲王公主的陵墓群。

大明开国至今十个皇帝,两位死于亲人相残,而无法长眠于陵寝,令人唏嘘。

太祖皇帝因为朱载垣的行为,沉默。

皇上站在寿山上,听着松涛声声,沉默。

文武大臣、宗室们,王公大臣们也沉默。

华夏人信奉天地,信奉鬼神。华夏人也都知道,人死了,就是一了百了。可是老人们都怕死,没死之前定下来“以孝治天下”,临死之前定下来那么多规矩,希望死后的荣华越多越好

华夏几千年来,经历多少朝代,哪个朝代的陵墓能安好保存不是被盗墓,就是毁于战火兴王作为死过一次的人,感受最深。

皇上从皇陵回来紫禁城,已经是初八,特大方地放假三天,皇上自己也赖着徐景珩大睡一天,初十的上午,召见兴王。

西北风呼啸,外头冷的哈气成冰,屋檐上的冰凌可以当武器。兴王一身亲王袍服,脊背挺直,从外头进来宫里,过一道道门,一座座殿宇,来到乾清宫的正门口,一抬头,见到司礼监大太监张佐,一身蟒袍,手持佛尘,站在丹陛上,笑眯眯地等候他。

这是宫里的太监们独有的笑容,越是地位高,越是笑得标准。

兴王眼睛一眯“劳烦张公公。”

张佐的笑容加大“咱家的本分。王爷请。”

张佐带着兴王,进来乾清宫东偏殿,兴王也来不及打量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宫殿,人在屋檐下,特利索的三跪九叩大礼。

“宗室朱厚熜,拜见皇上。”

皇上坐在宝座上,正要说“平身、赐座”,一眼看到兴王的魂魄

皇上心里的震惊无以复加。

皇上从宝座上跳下来,瞪大眼睛看兴王。

兴王曾经是皇帝

他爹死了,没有他

兴王死了,重生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